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100句)
一、元好问摸鱼儿
1、大千世界,无非一情场,执着的情感,才是我们抵御人生风雨顽强活下去的最大动力。一生一世的不离不弃,更是我们对于爱情的执着向往。
2、(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郦波、杨雨)
3、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
4、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6、厮守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的甜蜜,春夏秋冬陪伴你的左右,喜怒哀乐一起面对,过尽千帆皆不是我的爱,弱水三千我只取你一瓢饮。
7、元好问有4子5女。长子元拊,字叔仪,仕元为汝州知州;次子元振,字叔开,太原路参佐;三子元总,字叔纲,都省监印。另一子小名阿辛,早卒。5女中次女元俨后为女道士。
8、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词的了解,都首先来自于金庸先生的名作《神雕侠侣》,那个让人无限感慨的大魔头李莫愁(容貌甚美,却心若蛇蝎,江湖人称赤练仙子。年轻时倾心陆展元,却被狠心抛弃,自此身心大受打击,性情大变,因爱成恨,最后葬身于绝情谷焚烧情花的大火之中),也有人来自于姜育恒的那首歌曲《梅花三弄》(琼瑶小说《梅花三弄》三部曲,《梅花烙》、《鬼丈夫》、《水云间》)。
9、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10、等到天气变暖,又自南而北,所以归于雁门关,雁门关也因此得名,这是他们的守信。“飞而有序”,这是什么,这是礼。“失偶不再配”,大雁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这是让人们特别尊敬它们的地方,感情真挚,这是它们的“节”,气节。晚上的时候群宿,有大雁放哨,白天的时候“衔芦以避缯缴”。“缯缴”就是古代的弓箭,短弓箭。古代弓箭很珍贵,射出去之后上面有根绳子,那个就是“缴”,再把再拿回来用,那么大雁可以避缯缴,这是它们的智慧。所以雁有四德,而其中最让人们感慨的是他们的诚信、它们的团结与它们的深情。“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就以人间夫妻为喻,写出它们生活中的深情。
11、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12、事实上,《本草纲目》说“雁有四德:寒则自北而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而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而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而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缯缴,其智也。”这是说雁有四种品德,冬天的时候就像蒙古长调里唱的:鸿雁向南飞,一直飞到衡阳,所以衡阳有回雁峰。
13、词读到这里,我们还沉浸在大雁生死相许的爱情当中,词的下半阕却笔锋陡转,词人带领着我们在大雁的爱情故事之外呢,又展开了更加丰富的遐思。
14、谈情说爱,人人都会,但有几个人能像大雁这样,用一生的忠诚来诠释爱情呢?虽然人类听不懂大雁的语言,但是当一只大雁不幸遇难之后,词人为他们的痴情所动容,不由得将心比心的发出追问:“君应有语”,“君”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称呼,大雁啊,在决定殉情之前,你心里一定是有过痛苦的挣扎和矛盾吧,虽然你已经从捕雁人的网里死里逃生,赢得了一线生机,可是当伴侣夭折,你是否还愿意独自偷生。以后的日子,你要独自飞越万里层云。你要独自征服千山暮雪,形单影只的你,没有了爱情的陪伴和支持,前途如此渺茫,你还能为谁而远走高飞呢?还有谁能成为你克服千难万险的唯一动力呢?
15、“未是断肠处”,谢客的伤词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么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16、元好问生在宋元交替的乱世,清代著名学者赵翼《题遗山诗》评论他入元后辑存金代文献之志节与诗作之成功,知人论世,切中肯綮:
17、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485780html可以进去看一下。
19、词中用了“长门事”、“玉环”、“飞燕”三个典故,看似互不相干,实则在对南宋朝廷的讽喻中有机结合起来,由“娥眉见妒”的感慨串联起来,以古托今,表达了个人仕途失意的怨恨和对当局昏庸的愤懑。
20、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二、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1、16岁的元好问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没有埋怨猎人的无情,只是从猎人手中买下了这对大雁,将这对忠烈的爱人埋葬在了汾河的岸边,并用石头垒起了一座小小的坟,然后为他们的爱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雁丘词》。
2、《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写的一首词。是作者因为一只大雁为伴侣殉情事情所感动而作的,赞扬了大雁的情深义重,坚贞不屈。
3、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4、问莲花的根,有多少根须?莲心是苦的又为谁而苦?并蒂莲的花为什么含情脉脉娇嫩地相互对望,怕是大名府那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的化身,天公这样的不公平:为什么不教相爱的人白头偕老,却让他们死于鸳鸯偶居的水塘中;夕阳西下悄然无声。
5、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6、(千古最美情诗)纳兰容若《画堂春》
7、看来谢灵运经常游览的烟雾霭霭的名山胜水,潇湘妃子殉情的湘江楚水,都不是这对儿女的断肠处。
8、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9、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0、(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字(可可英语)加关注
11、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还有一首哦~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2、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1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个问题虽然是由李莫愁抛出来的,但是在情场当中历经波折的人,无一不会对此进行一种深刻的反思。这几句歌词成了贯穿神雕侠侣情节的一条主线,生死相许的爱情,也正是小说着力想要表达的主题,那么这首令人感慨至深的词背后是不是真有什么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呢?那让我们将时光回溯到公元1205年,金王朝统治下的太原。这一年也是金章宗太和五年。
1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15、第二句“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这写的是雁侣之间感人的生活场景。大雁秋天南下越冬,春天北归,双宿双飞,所以元好问称他们是“双飞客”。“天南地北双飞客”,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人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从空间落笔,“几回寒暑”自时间着墨,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的那种恋情,非常有生活感。
16、难道是大雁至死不渝的爱情?让老天都产生了妒忌吗?大雁的壮烈情怀和那些莺莺燕燕不一样,这样的爱情不会随着身体的死亡而归于黄土,俗话说呀,雁孤一世,燕孤一时。因为燕子是不会为失去爱情而过度伤心的,因为他们很快会忘记旧爱,找到新的快乐。大雁却会以一生的时间来证明爱情的深度。正因为坚贞的爱情具有崇高的价值,词人才会想到要垒起一座雁丘,让千秋万代之后,同样心怀挚情的骚人们经过这里,还会为大雁的至情而狂歌痛饮,还会在大雁的忠贞当中安顿自己对于至情的信仰。
17、宋.聂胜琼的“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正好演绎了元好问此时此刻的心情吧,没有你的日子真的是度日如年啊!
18、“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这句意思是武帝已死,招魂无济于事。
19、“天也妒,未信于,莺儿燕子俱黄土。”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为之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绝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必定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一句从反面衬托,突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做好了铺垫。
20、写这首词的时候元好问才16岁,这也是元好问现存最早的一首词作。《摸鱼儿》描写的虽然是大雁的爱情,但大雁对于爱情的忠贞,何尝不是人类共同的向往呢?一直到当代,金庸在写神雕侠侣的时候,还特意安排了一个情节和800年前元好问遭遇的故事,恰好形成了呼应。神雕侠侣除了各路人物的爱恨纠葛之外,还有两个不可忽略的动物角色,雄雕和雌雕。郭靖和黄蓉的女儿郭芙养了一对雕,后来雄雕在搏斗当中,被金轮法王打成重伤而死,雌雕悲鸣不止,撞崖殉情。目睹这一幕的陆无双感慨万分,他在耳边忽的似乎想起了师傅李莫愁细若游丝的歌声
三、元好问摸鱼儿雁丘
1、“直教生死相许”,“直教”两字更突出了爱情力量的雄伟、奇伟,你看这样的开篇,用一个问句,突如其来,犹如盘马弯弓,先声夺人啊!为下文描写大雁的殉情蓄足了力量,也使大雁殉情的内在高洁得到了升华。
2、上片从疑问和赞叹起笔,详细地拟人化描写大雁为何要殉情。为何?“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冬天南下,春天北归,这对老夫妻,相伴相随度过了多少个年头。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苦楚。到此刻,方知这双雁竟比人间儿女更加痴情!“痴儿女”三字包含着词人的哀婉与同情,也使人联想到人世间更有许多真心相爱、为爱奋不顾身的痴情男女。词的下片描写自然景色,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与题主问题稍远,我们简单看下。
3、“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大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为之嫉妒,所以这对殉情的大雁绝对不会和一般的莺儿燕子一样化为黄土,而必定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这一句从反面衬托,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为下文寻访雁丘做好了铺垫。
4、摸鱼儿·雁丘词作者:元好问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5、今天我们要品味的是让无数人为之痴狂的元好问的代表作《摸鱼儿·雁丘词》,当然,它也有另外的词牌名,叫“买陂塘”“迈陂塘”“双蕖怨”等,有的词牌不只一个名字,比如“摸鱼儿”又叫“迈陂塘”。当然,我们有时候也称这首词为《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听题目,你就知道,我会说这是一首让无数人痴狂的杰作。
6、大约公元1205年,16岁的元好问赴京赶考途中,逢一位捕雁人,讲述了一对大雁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
7、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燕丘处。
8、这让我想起汤显祖(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在《牡丹亭》里所说的:“情之所至,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所以,紧接着“情为何物”之下就是“直教生死相许”。这一句犹如雷霆万钧破空而来,又如熔岩沸腾奔涌而出。情至极处,竟是何物,以至于要让人生死相许。这一问太过精彩,在历史的长河中久久回荡,引起读者深深的思索,在思索之后继而引发,对世间所有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就显得那么自然而然。
9、第四句“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这里的君是指殉情的大雁,这一句是对大雁殉情前心理活动,那种细致入微的揣摩描写。当“网罗惊破双栖梦”之后,年轻的作者认为,孤雁心中必定会有生与死殉情与偷生的矛盾斗争,但这种犹豫抉择的过程并未影响大雁的殉情。相反,更足以表明以死殉情,是这只大雁深入思索后的理性抉择。从而揭示殉情的背后深刻的内涵,及他那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而自己形单影孤前路渺茫,失去一生的挚爱,即使苟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万里千山且征途之遥远,层云暮雪且前景之艰难。这样烘托的手法,揭示了大雁心理活动的那种轨迹,也就交代了大雁殉情的深层原因。
10、TotheTuneGropingforFish
11、“招魂楚些何嗟及(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山鬼(山神,这里指雁魂)暗啼风雨。”这又是用了《楚辞·招魂》的典故。首先这个“些”,一些、两些的“些”,在这里要读suò,那么《招魂》中的句尾均用这个“些”字,这里说的是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楚辞·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写山中女神失恋的悲哀,这里说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已,再也不会回来。这两句借《楚辞》的典故反衬了殉情大雁它那种真情是永垂不朽的。
12、我年轻的时候壮游天下,也曾经来到汾河岸边,如今太原的汾河公园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雁丘”,背后用殷红的字题写着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当然可惜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就写成了“问人间情为何物”。这在汾河公园里是一个不太显眼的景点,但是,我想就像元好问说的那样,千秋万古,总有像他一样的灵魂,来这小小的雁丘,去吟诵他的“问世间情为何物”。
13、元好问(1190一1257),金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属今山西忻州)人。祖上系出之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曾任国史院编修、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不仕。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在金元际颇负重望。诗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存诗1361首。其词艺术上以苏、辛为典范,兼有豪放、婉约诸种风格,当为金代词坛第一人;散曲,用俗为雅,变故作新,今仅存9首。编金诗总集《中州集》(附金词总集《中州乐府》),该集借诗存史,选录精审,价值极高。有《遗山集》40卷。
14、下片大赞这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精神。全词以情见长,句句有情,情真意切,充满对青年男女爱情不幸的同情以及对顽固守旧势力的愤怒。
15、“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16、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宣宗时期进士,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亡后隐居。在金元相交时期颇有名望,被时人称为“元才子”。著有《元遗山集》,编有《中州集》《壬辰杂编》等。今存小令九首。
17、古往今来,爱情一直是最迷人的情感,令无数痴情男女生死相许:我有一朋友,结婚之日,新娘扬言:三日离婚。朋友笑而不语。婚后,两人夫唱妇随,恩恩爱爱。十多年后,偶遇车祸,媳妇当场身亡,朋友生命垂危。朋友拒绝治疗,只想一死了之,后在医生和家人的反复劝说之下,才同意做了手术,死而复生。
18、的确出自元好问《摸鱼儿》。也名《迈陂塘》、《雁丘词》据说元好问一日看见猎人射落一双大雁中的一只,另一只盘旋不去后撞地而死,元好问感物尚有此情就买下大雁葬了,并作了该词!
19、作者简介: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宋金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被尊为“北方文雄”。
20、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四、元好问摸鱼儿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1、元好问听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为坚贞不渝的爱情叫绝,于是,他买下了这对大雁,在汾水旁垒起一座高高的坟墓,名曰“雁丘”,并执笔写下这首名传千古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爱情悲歌。
2、乙丑岁(公元1025年,天干地支纪年)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zhì,标志),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不协音律),今改定之。
3、最终让朋友回心转意的就是七情中最重要的亲情,他上有七十老母要养,下有十五岁的儿子要育,任重道远。
4、(清)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大雁夫妻共同经历过的一切悲欢离合,外人可能并不明了,漫长的岁月当中,他们有过欢聚的快乐,也有过离别的痛苦,无论是朝朝暮暮的相守,还是迫不得已的离别,他们都会痴情守候,心心相印。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把他们分开,他们才是至情专情的痴儿女。
6、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7、(北宋)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8、可是,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人会陪你一辈子,等到不得不分离的时候,总有一个人会痛苦面对,这种痛也许会锥心刺骨,这种苦也许会撕心裂肺,虽然凄惨虽然凄凉虽然从此形单影只从此孑然一身,痛定思痛后靠回忆度余生却感到无比的幸福。
9、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0、今天我们要品味的,是让无数人为之痴狂的元好问的代表作《摸鱼儿·雁丘词》。当然,它也有一个词牌名,叫《迈陂塘·雁丘词》。有的词牌啊,不止一个名字,比如说‘摸鱼儿’,他又叫‘迈陂塘’。当然我们有时候也称这首词叫《摸鱼儿.问世间情为何物》。一听题目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会说,这是一首让无数人痴狂了的杰作。词云:
11、出处:出自金代元好问的《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
12、《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一首词。此词以一个爱情悲剧为题材,是《摸鱼儿·雁丘词》的姊妹篇,上片写莲花并蒂的奇观,由此揭开悲剧故事的源头。
13、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神雕?b?H》里李莫愁老说这几句
14、时下速战速决的爱情️与古人的从一而终的爱情相去甚远,但是,我们依然相信这世上存有真爱,仍然会期待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15、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16、《摸鱼儿·恨人间情是何物》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是词人为大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而作的,上片以拟人手法叙述大雁之间的故事,下片悲叹人世的兴衰,痛悼大雁的殉情。
17、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18、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获一雁杀之亦,其一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于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19、请点击下面绿色按钮雅赏
20、究竟“情”为何物?可谓众说纷纭。我经过核实,自古经典名著有两处明确记载:《黄帝内经》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礼记》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七种自然人情。
五、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
1、以这两个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扬今,更加衬托出作者对这样事的悲伤。
2、在神雕侠侣当中,不仅李莫愁这个人物形象,从一开始就和“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这几句词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而且这几句歌词还成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主旋律,在许多情节的关键点反复出现。比如说主角小龙女和杨过,他们身中情花剧毒,自知已经时日无多,不免感慨万千,杨过低声吟道“问世间情是何物”顿了一顿道:“没多久之前,武氏兄弟为了郭姑娘要死要活,可是一转眼间,两人便移情别向。有的人一生一世只为一个人钟情,有的人你可分不出他到底是真情还是假意。唉,问世间,情是何物?这一句话也真该问。”小龙女一直低头沉思,脉脉不语。”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4、敢问世间情是何物?竟能让人付之死生!起笔突兀,渲起波澜壮阔的情思,不禁使人浮想联翩,引发出对世间生死不渝真情的热情讴歌……
5、这首词的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审读,我们一句一句来看。第一句最是有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叩问世间,惊天一问。16岁的元好问将自己的震惊、感动、同情,所有的深情化为这千古以来这感动人心的一问。他问的是世人,问的是苍天,其实也问的是自己的灵魂,究竟“情为何物”。
6、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金章宗时期,大名府一对男女青年痴情相爱,迫于封建礼教的摧残,双双投水殉情,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听闻此事后,词人创作此词以抒发感想,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牺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
7、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边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风辞》,其中有“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之句,可见当时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鸣谷应,是何等的热闹。而如今却是四处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景象。古与今,盛与衰,喧嚣与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寂寞当年箫鼓”是一个倒装句,是说当年箫鼓如今已然寂寞。“荒烟依旧平楚”,平楚就是平林。“平林漠漠烟如织”啊(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潆,好像纺织物一般),可见如今一片荒凉,这种鲜明的对比,使得炫赫一时的盛况,转瞬间烟消云散,倒反衬了真情的万古长存。
8、那下一讲呢,我们将继续的停留在元好问的爱情世界,一起品读这首《摸鱼儿》的姊妹篇,《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下一期我们再会。
9、(南宋)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10、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
11、全词首句即天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情义凄切,感人肺腑,共鸣天下,成为千古名句。
12、将会留得生前身后名,与世长存。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13、16岁的元好问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没有埋怨猎人的无情,只是从猎人手中买下了这对大雁,将这对忠烈的爱侣埋葬在了汾河的岸边,并用石头垒起了一座小小的坟,然后为他们的爱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雁丘词》。
14、我年轻的时候,壮游天下,也曾经来到汾河岸边。如今,太原的汾河公园里,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的‘雁丘’。背后,用殷红的字题写的元好问这首《摸鱼儿》。当然可惜,第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就写成了‘问人间情为何物’。这在汾河公园里头是一个不太显眼的景点,但是,我想就像元好问说的那样,千秋万古总有和他一样的灵魂,来这小小的雁丘,去迎受他的‘问世间,情为何物’。当然,我相信,很多人对这首词的了解都首先来自于金庸先生的名作《神雕侠侣》,那个让人无限感慨的大魔头李莫愁。李莫愁的出场和最后走入烈火之中结束自己的生命,都念着这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因为不能放下,所以那么美的莫愁女,最后成了一个如此让人扼腕叹息的魔头。
15、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中的典故:谢客”指谢灵运,善写伤感之词,造伤感之境。“湘妃”,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后舜南巡死于途中,二妃寻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后世称她们为湘妃。
16、最后一句,“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这是从正面对大雁的称赞。元好问展开想象,认为千秋万古之后也会有和他一样的人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狂歌痛饮,生动的写出人们的感动。事实上,元好问此言不虚。千秋万古千百年来,多少和他一样的人去到汾河岸边,祭奠那小小的雁丘。
17、这首词有题记,元好问交代了它背后的一个让人感伤的故事。元好问作这首词的时候,其实才16岁,去太原赶考,在汾河岸边遇到一位猎人。猎个人告诉了元好问一个奇异的故事,说他几天前捕获了两只大雁,雄雁呢,脱网而出,雌雁则被束缚在网中。猎人将雌雁带回家。雄雁凝望着网中的雌雁,一路相随,在空中悲鸣,盘旋不去。而雌雁呢,亦在网中呜咽,不吃不喝。后来猎人杀死了雌雁。雄雁在空中看到爱侣已亡,竟一头从空中栽下,一头撞地殉情而亡。
18、“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19、文学方面,人称他为金、元之际的文坛巨匠。他的诗歌创作颇丰,流传至今的即有1360多首,“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更是因为《神雕侠侣》的引用而广为流传。这些待继承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疾苦,跟杜甫的诗一脉相承,被称作“杜陵嫡派”,他的许多诗被认为是“少陵(杜甫)之后无此作”。史学方面,金灭亡后,他作为金朝元老,以史事为己任,广泛搜集历史资料,编成了野史《壬辰杂编》、《中州集》等,成为后来编纂金史的重要史料。
20、上阕探求大雁殉情根源:多少次秋去春回,多少次比翼双飞,多少年甘苦与共……多少年心心相印的贞洁爱情,已经化为,终生相依为命的手足亲情,只愿随君死,不忍苟且生。下阙怀古伤今,伤感无限,盛情讴歌真爱千古流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