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赏析(100句)

2023-04-13 19:00:2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张九龄望月怀远

1、张九龄望月怀远;杨万里抵暮复晴。(备注:上联是说张九龄作《望月怀远》;下联是说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五首》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3、全诗原文如下:

4、我不能手捧美丽的月光赠送你,还是尽快入睡,期待梦中和你相会的美好时刻。

5、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大体意思:从月亮在海上升起,勾起两地相思之苦,竟夕难眠,又觉得还是只有在睡梦中才能相见,描绘出了深深的怀远之情.

6、《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7、节目顾问: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仁仁教授

8、例如《留题座主和凝旧阁》作者:李瀚 (唐):

9、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此句写处身异地的亲人在同样的时间里怀着同样的情怀共看明月。

10、zuî zhě:zhāng jiǔ líng

11、诗词赏析(1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12、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13、《望月怀远》就是张九龄被贬官,情绪低落时写给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我们先来听一下这首诗:

14、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

15、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6、例如唐朝刘希夷的五律《览镜》就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17、诗词赏析(17):《柳永.雨霖铃》

18、作者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韶州曲江人。七岁能文,被张说誉为“后出词人之冠”。武则天长安二年进士,调校书郎,又授左拾遗。玄宗即位后,由张说推荐为集贤院学士,后任中书舍人,冀州刺史,洪州都督,岭南道按祭使,召拜秘书少监,副知院事。开元二十二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他是“开元之治”的最后一位贤相,议论朝政,刚正不阿。后为李林甫,牛仙客等所忌,于开元二十四年被排挤出朝,贬为荆州刺史,以文史自娛,写了不少清淡捥惬,寄托深远之诗。卒后谥号文献,有《曲江集》留世。安史之乱后,玄宗每思其忠谏之言,至为流涕。

19、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20、这首诗的释义很容易找到,老街说下阅读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小知识。入声字 今古韵不同的现象。《望月怀远》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严格合律。因此我们会发现,按照普通话的平仄来看,有几句似乎是出律的。

二、张九龄望月怀远的赏析

1、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2、原文译文对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3、不过,有些朋友常常说,这种句式只用在倒数第二句。其实不然,在第7句都可以见到,这首诗中张九龄不就是用到了第三句吗?

4、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5、赵世亮:张九龄·望月怀远

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解读诗词

7、全诗脱口而出,平易自然。由第一句的“月”到第三句的“望”,第四句的“怀”,再到五六两句的“望月”,直到后面七八两句的“怀远”,层层递进,秩序井然,景中生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意韵悠悠。

8、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

9、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在朝中任宰相的张九龄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罢相。《望月怀远》这首诗应就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10、节目编辑:邹秀玲本期播音:邹秀玲

11、听众朋友好!我是红丽,欢迎您收听濮阳市演讲朗诵学会“诗词赏析”栏目。

12、《出真州 其六》 宋·文天祥:

13、✦怜:爱。✦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14、诗词赏析(8)蒋捷: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5、✦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竟夕:终夜,通宵。

16、诗词赏析(10)唐寅:桃花坞里桃花庵

17、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海义副教授

18、觉是多音字,还有一个常用的在 去声十九效(寤也),睡觉的意思,这和今天的音义差不多, jiào。

19、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

20、—————我们都是读书人————

三、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平仄格式

1、miâ zhú lián guāng mǎn ,pī yī jué lù zī。

2、第五六句写作者徘徊月下的思念之状。“灭烛怜光满”,长夜不能入睡,是烛光太亮了吗?于是作者灭烛,可月色皎洁,浩渺无边。怜,爱惜;光满,满月之光。“披衣觉露滋”,作者于是披衣走出庭外,在那皎洁圆月的光华之下,只觉得夜深露湿,滋润沾衣。尽管如此,作者仍站在月下,望月思人。所以,“露滋”二字不仅照应了“竞夕”二字,同时暗示了滋生不已的遥思之情。

3、这首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这首诗应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怀远:即怀念远方的亲人)。同《感遇十二首》应该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乃望月怀思的名篇。

4、熄灭蜡烛,更喜爱看着皎洁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寒冷的露水已经滋生。

5、七八两句写期梦以自慰,收束相互思念之情。“不堪盈手赠”,不堪,不能的意思。意谓在这相互思念的不眠之夜。用什么赠给友人呢?我唯有满手的月光,故然月光饱含相互思念之意,可又不能送与。如何是好呢?我还是睡吧!或许睡梦之中还能与你有相聚之日呢!诗到此突然结束。留下了无数的相思?

6、虽然第一个字平仄不拘,但是这里的不是仄声,在入声(五物)韵部。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否定,都是仄声字。

7、诗词赏析(14):《泊秦淮》

8、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满院长夜漫漫。

9、白话翻译: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原文:《望月怀远/望月怀古》(作者)张九龄(朝代)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11、诗词赏析(1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12、《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13、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14、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15、他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胆识和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枉法,不附权贵,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司徒、荆州大都督,谥号文献。

16、不堪盈手赠,还寢梦佳期。

17、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18、诗词赏析(1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9、✦盈:满。✦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20、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四、张九龄望月怀远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一声“怨长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

2、据说这首《望月怀远》写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以后,三年以后张九龄就去世了。

3、。。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与亲友天各一方共望同一个月亮。亲友与我这样的有情人,彻夜不能入眠,只把对方苦苦思念。怨恨这漫漫长夜大长,把屋里的蜡烛灯灭了,看见月光充盈令人怜爱,披衣出屋望月露水却打湿了衣裳。手捧明月光又不能相赠给亲友,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中的佳期与亲友欢聚。

4、大家都知道,中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赏月也是我们华夏儿女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实际上,不仅仅是中秋之夜,人们才仰视那轮明月,生活中不管是天南,还是地北;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布衣百姓,在那个没有电灯、没有网络、没有通讯设备的时代,大家总是借月亮寄托无限的思念和遐想。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九龄的律诗《望月怀远》。

5、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6、因为这两个字,出在平仄严格的位置,因此我们比较好判断,他们一定是仄声字。

7、诗词赏析(6):《题西林壁》

8、秋天是盛产思念的季节。而月亮是中国文化中表达思念的专属文化符号之在中国人心中,月亮始终是团圆、柔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月亮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有着深厚的意义,而且有关月亮的神话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也可以找到踪迹。秋天的月亮最为澄澈、圆满,所以古代关于月亮的诗句,大多描写的是秋天的月光,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月到中秋分外明”。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象征团圆美好的重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再次引用唐代著名诗人张九龄的经典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向远方的亲朋好友表达祝福与思念。本期《经典学堂》,我们一起来重温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

9、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10、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11、马戴 (唐)的《落日怅望》,也分别用在了第一句和第五句:

12、(解释)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人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13、(注释)“天涯”句:此时与远裔的亲人共望一轮明月。

14、情人怨遥夜,竞夕起相思。

15、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6、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17、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远隔天涯的亲友此时一定也一同望着这轮明月。

1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皓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19、《望月怀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亲人浓厚的思念之情,这首五言古诗是我国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也是自古以来望月怀远的代表佳作,特别是开头两句,更是广为诗人流传,传唱度十分之高。

20、原文: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五、张九龄望月怀远的写作背景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

2、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3、创作出品:湖南贤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4、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5、相思不眠之际,没有什么可以相赠,只有满手的月光。诗人说:“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

6、其实这首诗就是我们将要到来的中秋节时候写的诗句了1作者远在异乡,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仰望皎洁的明月不禁感慨伤感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7、情人怨遥夜 锦鲤翻波用在第几句?熟悉格律诗的朋友,都知道这句是锦鲤翻波: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是律句常见的句式。

8、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9、回顾这段历史,很多人认为,张九龄罢相就是唐朝衰败的直接原因。换句话说就是唐玄宗继续信任张九龄的话,安史之乱根本不会发生。为什么呢?因为就在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违犯了军令,按律当斩。那张九龄早就看透了他有谋反之心,所以建议唐玄宗除掉这个祸患。但是唐玄宗却觉得安禄山是个将才,没有听进张九龄的话。这才会有后来改变中国整个历史命运的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一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到四川,肠子都悔青了,可是当时张九龄已经去世。唐玄宗一想起他的贤相就大哭一场,于是,特地去拜祭张九龄。再后来啊,唐玄宗让百官举荐宰相,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人说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是一直活在深深的自责中的。这可真应了那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10、朋友们,该说再见了,中秋佳节在即,此刻皎皎空中冰轮高悬,让我也借那一轮明月带去对您和家人美好的祝愿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2、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3、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既然睡不着,那就干脆吹灭蜡烛起来吧,此刻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更加怜爱。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自然勾画出一个彻夜难眠的传神形象来。

14、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15、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16、这两句的句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17、不、觉,是平声还是仄声?觉

18、张红丽,河南省演讲与口才学会理事、濮阳市演讲朗诵学会副会长兼艺术副总监、濮阳诗经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19、wàng yuâ huái yuǎn

20、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