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赏析(100句)

2023-04-13 18:53: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1、负势竞上。竞: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

2、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4、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5、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6、鸢飞戾天者。戾:古义:至;今义:罪恶。

7、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

8、古诗名篇|白居易《琵琶行》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感受白居易被贬后的悲惨遭遇!

9、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

10、(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1、(9)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12、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3、(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15)经伦:筹划、治理。

15、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7题。(26分)

16、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

17、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18、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4分)

19、《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

20、《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且仅用一百四十四字便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但觉景美、情美、词美、章美,如此短的篇幅,却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令人叹为观止。

二、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

3、(4)绝:独一无一说绝妙。

4、(4分)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5、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6、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7、第三段写“奇特的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山本是静止的,而在作者笔下,却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它们仿佛要挣脱大地,直上青天,欲上不能,便“千百成峰”,层峦叠嶂。

8、轩:高,作动词,“往高处伸展”

9、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10、(8)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11、欣赏。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12、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13、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眼望到底。

14、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题目的意思是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信。信中述说旅行所见,寥寥一百四十余字,把富春江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读后悠然神往,就像置身于奇山异水之间,是六朝骈体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妙品。

15、(17)⑩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

16、⑥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17、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

18、全文原文如下: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19、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2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三、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一句一翻译

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什么?(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白话文:蝉儿和猿猴一直在叫。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也就平静下来了。整天忙于农务的人,看到这些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3、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猴也长久不停地啼着。

4、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与朱元思书》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5、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的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

6、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8、(8)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10、(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11、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12、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水清、急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13、古义:不停地,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14、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15、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6、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

17、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横斜的大树枝遮蔽着天空,即使白天与黄昏无异。

18、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9、(3)自:从。许:用在数字之后,表示约数,相当于“来”。

20、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四、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1、(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

4、猛浪若奔。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5、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视野的不同角度,生动描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竞上”、“互相”、“争高”表现奋发向上的气势。从描写对象看,作者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6、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7、窥谷忘反。窥,古义:看,观察,侦查。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8、江水都呈现出青翠纯净的颜色,千丈之深也能见到水底。(水中)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卵石,都能直接看清毫无阻碍。湍急的水流比飞箭还要迅疾,汹涌的大浪势如奔马。

9、(19)反:同“返”,返回。

10、(20)见:同“现”,显现,显露。

11、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1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14、古文名篇|陈寿《隆中对》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诸葛亮如何帮刘备规划一统天下的蓝图!

1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6、(2)“急湍甚(于)箭”(省略介词“于”)

17、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18、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19、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20、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五、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简单概括

1、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

3、“水皆缥碧,干丈见底”“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

4、(4分)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5、(9)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6、(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7、古文名篇|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体会陶渊明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

8、(20)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9、(14)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10、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12、白话文:风烟都消散了,天和山的颜色变得一样了。(我)跟随着江流随意的向东或向西飘荡。从富阳到桐庐,大概有一百里左右的距离,奇异的山水景色,这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13、(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14、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5、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16、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17、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

18、莺飞戾天者:定语后置,即“飞戾天(之)莺者”

19、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绿的透出寒意的树,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争着向上,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0、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