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什么意思(100句)

2023-04-13 18:49:1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区别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

2、意思是: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这句话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集》。

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51活见鬼

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5司马光救友

5、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以及“吾资之昏”与“吾资之聪”两段,“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与“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两段等在句法上都两两相对,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47熟读精思

7、四年级下册语文四年级下册数学

8、pep五年级上册英语视频+一课一练(全)

9、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4欧阳定稿

10、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2课《荷》

11、冬去春来,花常在,儿女成才!

12、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3课《菊》

1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29螳螂捕蝉

1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4狐假虎威

15、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6、pep三年级上册英语视频+一课一练(全)

17、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6孟母三迁

19、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20、pep四年级上册英语视频+一课一练(全)

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什么意思

1、诵读国学经典聆听国学故事

2、这句话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是清代彭端淑的作品,这篇文章收录于《白鹤堂文集》,其中第一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比较出名且劝诫意义很深。“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鄙在这里的意思是:边境,偏僻的地方.鄙:古义:边境。今义:卑陋、不好的。其中顾也是古今异义。顾:古义:难道。在这里也是难道的意思,但现今多为:照顾。“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还不如那个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吗?

3、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1论语四则(节选)

4、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5、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18课《五官争功》

6、六年级上册数学视频+练习+知识梳理(全)

7、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9课《苏堤杂花》

8、鄙(bǐ)抚(fǔ)恃(shì)僧(sēng)钵(bō)

9、四川的贫僧和富僧都想去普陀山朝圣,贫者凭着一瓶一钵和坚定的意志,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富者虽有足够的钱可雇船前往,但由于自己的犹豫畏缩,终未能达到目的。

10、注:本文发表于1985年第十一期《中学语文》(湖北大学主办的省级月刊)

1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2、pep六年级上册英语视频+一课一练(全)

13、三年级下册语文三年级下册数学

14、每一首故事整理及录音,都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因为热爱国学、喜欢说故事,王老师已坚持整理300多个国学故事送讲给孩子们听。你的支持就是动力!欢迎赞赏、欢迎转发、也欢迎大家在文章最后面留言交流分享!

1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24东施效颦

1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0夸父逐日

17、(3)买舟而下(租船)

18、五年级下册语文五年级下册数学

19、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20、二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视频(全)

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之的用法

1、综上,我认为“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僧”不是仅指一个穷和尚,而是指贫富二僧。句中的“如”不是“比得上”,而是“像”。该句符合文理、切合语境的解释应该是:人们立志求学,难道不就像四川边境的(两个)和尚(都立志去南海)一样吗?

2、原文节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3、这句话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

4、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4课《桂》

5、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8课《乡村》

6、tiān xià shì yǒu nàn yì hū ? wéi zhī , zé nán zhě yì yì yǐ ; bù wéi , zé yì zhě yì nán yǐ 。 rén zhī wéi xué yǒu nàn yì hū ? xué zhī , zé nán zhě yì yì yǐ ; bù xué , zé yì zhě yì nán yǐ 。

7、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8、文章的第二段则通过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则寓言,进一步说明难易与成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志者事竟成,只要能坚定地朝既定的目标走去,必定是可以达到终点的。

9、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10、文中并没有艰深的文词,只是娓娓道来,如一篇师长对晚辈的劝勉之词,语重心长,切合题旨。

11、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5精卫填海

12、钵: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13、西蜀之去南海(距离)快去快回(到……去)

14、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5课《莲》

1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0长竿入城

16、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4曹冲称象

17、因而作者认为昏庸与聪敏是相对的,关键是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这第一段完全以论述的笔墨出之,明白地摆出了自己对学问之道的看法。

18、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19、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20课《揠苗助长》

20、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6南辕北辙

四、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句式

1、这句话出自《为学一首示子侄》,是清代彭端淑的作品,这篇文章收录于《白鹤堂文集》,其中第一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是比较出名且劝诫意义很深。“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鄙在这里的意思是:边境,偏僻的地方。鄙:古义:边境。今义:卑陋、不好的。其中顾也是古今异义。顾:古义:难道。在这里也是难道的意思,但现今多为:照顾。“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还不如那个四川偏远地方的和尚吗?。

2、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9惊弓之鸟

3、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 现实生活是,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难艰的精神。

4、图一:刊发本文的《中学语文》(省级)封面

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53《崂山道士节选二》

6、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7、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乾隆十二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9三字经(节选)

9、学习也是如此,只要脚踏实地去学,没有掌握不了的学问;反之,不通过学习,就是极容易的事也会被视作十分困难。在说明了难易的辩证关系之后,作者便引出了智愚的问题。

10、(2)子何恃而往(凭借什么)

11、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8关羽刮骨疗毒

12、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反而

13、图二:该期目录,本文在第30面

14、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12课《狐狸与乌鸦》

15、结尾指出,自恃聪明而不学者必败,愚庸者能勤奋学习则必有成就。全篇采用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写法,两僧对比,例证生动,观点鲜明。

16、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17、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18、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40守株待兔

19、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年级下册数学

20、解释下面词的含义。

五、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19课《滥竽充数》

2、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约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3、天资不高,才能平庸的人,只要勤于学习,久而久之,也能有所成就,摆脱昏与庸的境地;而天资聪敏,才能出众的人,如果自暴自弃,不学无术,也将与昏庸者为伍。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意思是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出自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原文: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翻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5、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32纪昌学射

6、《为学一首示子侄》着重论述做学问的道理,指出人的天赋才资并非决定学业有否成就的条件,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先讲为学的难与易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可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在于人的主观努力:“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平庸与聪明的关系也可转化,如孔子的学说却由天赋不高的学生曾参相传。

7、最后一段结论,还是归结到聪敏与昏庸的问题:聪敏不可恃,昏庸也不可限,关键在于能否力学不倦。作者强调了学习中的主观能动作用,摆脱了天赋决定论的成见,劝人以学,对于不同天资的人都有勉励的作用。

8、部编六年级上册语文生字学习+课文讲解

9、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50楚王好细腰

10、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44盘古开天地

11、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8勤读

12、小学经典小古文微课视频第24课《买椟还珠》

13、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4、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49杨震暮夜却金

15、富僧自述的“数年”“买舟”表明了什么?

16、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3魏武将见匈奴使,可打印附答案!

17、请你写出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8、在偏远的蜀地(即“蜀之鄙”),有两个和尚,一个非常贫寒,另一个非常富裕。一天,贫寒的和尚对富裕的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游览,你觉得怎么样?”富裕的和尚说:“你这么穷,靠什么走到南海呢?”贫寒的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可以了。”富裕的和尚说:“多年以来,我一直打算雇一条大船,去一趟南海。可是至今也没有去成,你又凭借什么去呢?”贫寒的和尚没有回答,而是很快就动身了。到了第二年,贫寒的和尚从南海回来后,把到达过南海的事情告诉了富裕的和尚。富裕的和尚听后,露出了惭隗的表情。

19、(1)吾欲之南海(想要)

20、译文: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相关字词解释: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本句出处:《蜀鄙二僧》选自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