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归去来兮辞作者简介(100句)

2023-04-13 18:48: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归去来兮辞作者

1、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2、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十一月。

3、(10)诸侯:指州郡长官。

4、王年少,委国事大臣(委托)

5、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6、〔已矣乎:犹言算了吧。〕

7、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8、(17)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9、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10、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11、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2、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

13、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14、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

15、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16、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17、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

18、(28)春及:春天到了。

19、《归去来兮辞》是作于作者辞官之初,是作者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2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意思: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洁身此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二、归去来兮辞作者简介

1、策:拄着。扶老:手杖。流憩(qì):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憩,休息。

2、往:怀良辰以孤往(去往)

3、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4、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5、〔皋(gāo):水边高地。舒啸:放声长啸。“啸”是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6、下一段再以“归去来兮”冒头,表示要谢绝交游,与世相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听家人谈谈知心话,以琴书为亲密的伴侣,尘俗不染于心,也足以乐而忘忧了。“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7、(6)靡途:没有门路。

8、(40)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9、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他对当时现实政治,尤其是仕宦生活的不满和否定,反映了他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委运乘化、乐天安命的消极思想。全文语言流畅,音节和谐,感情真实,富有抒情意味。“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词。

10、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11、(25)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

12、(1)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13、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4、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5、回去吧!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何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了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的确入了迷途,但还不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前进,风轻飘起舞,吹起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得太慢。

16、(11)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17、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或,有时。巾车,有车帷的小车。

18、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19、乃瞻衡宇(衡,通“横”)

20、《归去来兮辞》是晋代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在出仕坎坷途中,为了谴责官场生活,赞美乡间生活而遗留的一篇述职作品,脍炙人口,颇为经典,作者在文中通过想象勾勒了一幅作者归隐之后休憩于田间,并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的田园画卷,传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淳朴的乡下风情,显示了他对归隐生活的肯定和赞叹。

三、归去来兮辞作者回家途中的心情

1、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2、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3、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4、已往:过去。谏:谏止,劝止。

5、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6、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7、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8、尾段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想,可以看作是一篇隐居心理的自白。“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是说寄身天地之间,不过短暂的一瞬,为什么不随自己的心意决定行止呢?“胡为遑遑欲何之?”是对汲汲于富贵利禄、心为形役的人们所发出的诘问;

9、〔遥遥:漂荡。飏(yáng):飘扬。形容船驶行轻快。〕

10、(29)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

11、(1)农人告余以春及(“以春及告余”)

12、诸侯:指州郡长官。

13、(8)靡途:没有门路。

14、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15、(重磅)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汇总112篇

16、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我悔悟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但坚信未来的岁月中可以补追。实际上我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为是而做官为非。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只觉得遗憾晨光朦胧天不亮。

1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18、本性爱自然,讨厌官场世俗,喜欢归隐田园,表达了作者不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向往田园生活的隐士情怀,也抒发了他为追求高尚的人生理想,坚定自己高洁的人生追求。“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既自以心为形役”说明了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不愿被官场世俗之事劳神,喜欢躬耕于田园中,追求悠然恬然的田园诗意生活。“深愧平生之志”抒发生平志愿是达则兼济天下,期待百姓远离压迫剥削的理想追求。但因官场世俗黑暗,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坚定高尚的理想追求,只好归隐田园。《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19、《归去来兮辞》读出了有着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20、刚刚看到自己简陋的家门,我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孩子们欢快地迎接,孩子们守候在门前或院子里。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带着孩子们进了屋,美酒已经盛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观赏着庭树(使我)露出愉快的神色;倚着南窗寄托我的傲世之情,深知这狭小之地容易使我心安。每天(独自)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着;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白云自然而然地从山峰飘浮而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将落山,我流连不忍离去,手抚着孤松徘徊不已。

四、归去来兮辞作者做官的原因

1、《归去来兮辞》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抒情小赋,也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其在文体上属于辞赋,但语言浅显,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其结构安排严谨周密。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二者各司其职,成"双美"之势。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2、(2)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芜,田地荒废。胡,同“何”,为什么。

3、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4、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5、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7、眄(miǎn):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

8、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惋叹之余,大有恨不早归之感。所喜手植的松菊依然无恙,樽中的酒也装得满满的。松菊犹存,以喻坚芳之节仍在;有酒盈樽,则示平生之愿已足。由此而带出:“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四句写尽饮酒自乐和傲然自得的情景。

9、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10、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复:还有。疑:疑虑。

11、(41)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12、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13、(18)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极言其狭小。

14、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15、回家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为形体所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16、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独,独自外出。

17、奚:为什么。惆怅:失意的样子。

18、景:同“影”,指太阳。翳(yì)翳:阴暗的样子。

19、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20、算了吧!寄身世上还有多少时光,为什么不按照自己心意或去或留?为什么心神不定还想去什么地方?富贵不是我所求,升入仙界也没有希望。爱惜那良辰美景我独自去欣赏,要不就扶杖除草助苗长;登上东边山坡我放声长啸,傍着清清的溪流把诗歌吟唱;姑且顺应造化了结一生,以天命为乐,还有什么犹豫彷徨?

五、归去来兮辞作者的人生追求

1、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4、(24)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5、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恨天亮的太慢。

6、(16)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7、他看穿了官场的恶浊,不愿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一种悔悟和庆幸之情溢于言外。这一段是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寓理于情,读来诚挚恳切,在平静的语气中显示出思绪的变迁和深沉的感慨。

8、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9、(2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10、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11、《归去来兮辞》从三个方面写了归隐之乐。①归后有园中之乐。园内虽“三径就荒”,但“松菊犹存”;在园内自斟自酌,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自成一种乐趣;“矫首而遐观”,见园中将暮之景,徘徊不忍离去。②归后有田中之乐。农人提醒田事,作者乘车乘船来到田间,为万物及时生长而欣喜,同时慨叹自己人生迟暮。③归后有身心自由之乐。人生苦短,应该“委心任去留”,归园田居正顺了自己心意“乐夫天命复奚疑”,作者坚信自己的抉择无可怀疑,心胸旷达愉快。当然,其间也流露出某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

12、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13、语言朴素,辞意畅达,匠心独运而又通脱自然,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很强的感染力。

14、归途中心情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释义:船在水上轻轻飘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遗憾的是天亮得太慢。

15、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16、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17、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18、(5)以:拿(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6)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19、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20、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