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著名诗人的故事(100句)

2023-01-06 13:37:3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诗人的故事

1、吴隐之不惧饮贪泉的故事

2、(8)《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因爱果生病,从贪始觉贫。…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卷三;

3、我们说,学诗的同时要学诗人背后的故事,不仅仅是为学故事,还因为:他们是大诗人。

4、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5、拧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6、李白心里十分痛快,用眼斜了一下旁边的杨国忠,向李隆基磕了个头说:“皇上,我听说杨国舅研的墨很好。

7、他把自己的诗和陶诗放到一起,让自己的朋友兼学生黄庭坚看。黄庭坚看了之后,说:“你这日子过得好像还可以啊。”

8、然后他朝着老天恶狠狠地比了个中指,倒地,死了。

9、其实,在这方面,古代的大诗人们就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苏轼、李白、陶渊明.......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大诗人之所以为大诗人,不仅仅因为他们有流芳百世的作品,还因为他们有着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和淡然豁达的高尚品格。

10、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1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12、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4、苏轼在很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外出云游,母亲陈氏夫人就带他读书,读《汉书》、《后汉书》。

15、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6、苏轼还有一个别的诗人不具备的能力——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盖房子。

17、☞用吟诵的方式,和幼儿园孩子一起学诗歌

18、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

19、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20、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还真有些像呢。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二、著名诗人的故事

1、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2、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

3、诗人的故事,是给孩子生命的滋养

4、于是黑女巫恶毒地诅咒了公主,令她日日忍受痛苦,身心不得安宁。

5、顺境中,李白陪伴他;逆境中,苏轼陪伴他。如果国家有难,我想他一定会想起杜甫,想起那个“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人。

6、胖保姆的话给了诗人灵感。

7、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

8、屈原正色道:“我们都知道,刚清洗过头发的人戴上冠帽之前一定要拍去冠帽上的灰尘,刚刚沐浴的人要穿清洗过的衣裳。谁会忍受自己的清白的身躯蒙受尘土的污染呢?对我来说,我宁可远离那混沌的庙堂也不能忍受与他们同流合污。哪怕要投入这汩罗江中葬身鱼腹,我也不愿让自己的品德沾染上不洁的污垢。”于是屈原怀抱石头,以身投汨罗江。

9、诗人根本不懂该怎么解除诅咒。

10、一回家。可是在封建社会,爱与孝是不能两全的,白母再一次强烈阻止了儿子和湘灵的结婚愿望。而且这一次白母做得够绝,甚止日夜守在儿子身边,两人连面也见不到。

11、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诗词便是其中最好的文化代表。

12、故事的最后,是诗人的葬礼。

13、很可惜,那样的小宝宝,的确是一个都没有。

14、(15)《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卷十一;

15、你要是能念手足之情,饶他一命,我就是死了,也可以暝目了。”曹丕跪下说:“母后放心,三弟的才学我也喜爱,我怎么会杀了他呢?我只是想警戒警戒他,让他把坏脾气改掉。”

16、他想,如果全国的小宝宝都是听着我写的诗长大,至少会有一个对我的诗有童年滤镜,会喜欢那些诗吧?

17、在李白去世前一年,杜甫写了首《不见》:“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此时的杜甫,已对生命和创作体味良久,他看破了李白的不羁背后其实是一种“佯狂”,李白的一生,洒脱而怀才不遇。他对李白的情感既珍惜又怀念。他怀念曾经和李白、高适游山玩水、寻访仙居的日子,怀念曾经那个年少理想的自己,怀念三人坐在一起举酒欢谈的情景。然而,可是,正如《壮游》中所写的那样,“不及少年日,无复故人怀”,那时的李白和高适已经去世了,杜甫也已经饱经风霜。他们再不可能回到曾经的那些美好时光。

18、这就是所谓的高山流水遇知音!

19、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

20、全国吟诵比赛特邀专家评委

三、诗人的故事

1、然而命运残酷,李白和杜甫这两大诗人一生只见过三次面。第二次会面是在梁宋(今开封和商丘一带),和高适一起,三人促膝畅谈。最后一次会面是在天宝四年(745)秋,他们在东鲁(齐州或兖州)会面。两人在那年冬天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杜甫则返回京城长安。

2、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

3、公孙仪拒收甲鱼的故事

4、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5、《诗经》吟诵,针对3年级以上的孩子

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7、范滂泰然赴死前跟母亲说:“好在我还有哥哥,他可以奉养你,我就不能在母亲身前尽孝了。”

8、白居易初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名声还不响,把作的诗送给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便和他开玩笑说:“长安城物价昂贵,在这儿住下很不容易。”等到批卷阅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大为惊奇,拍案叫绝。

9、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

10、用故事沟通千年过往,温暖岁月寒凉

11、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12、收录《词论》、《打马图经序》、《后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读后方知李清照“酒鬼”、“赌场高手”、“御夫有术”、“闪离”等人生标签的由来。读过了她的生平,才能读懂她的传奇!

13、看苏轼的传记时,最打动我的,是他被贬惠州时的经历。

14、185首作品,作者带着自己的一腔热情和感动,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跨越时空将它们娓娓道来。

15、当我们在与朋友送别时,想祝对方前程似锦的时候。

16、我是联合导演,一挺好看的姑娘。

17、图为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朱德群作品《静的沉思》

18、☞让孩子在最源头的中国经典滋养下成长@吟诵专家张宁

19、苏轼VS陶渊明——安贫乐道,如出一辙

20、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的!

四、关于诗人的故事

1、诗人最早并不是诗人,而是童话世界里的王子。

2、李白5岁时,李客就指导他诵读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辞赋,并常对他说:“孩子,你要为我们李门争气,希望你将来也成为司马相如那样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亲的殷切期望铭记在心,立志做一个超过司马相如的文学家。

3、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写下了《游山西村》:

4、回想自己几十年寒窗苦读,直到五十来岁才中了进士,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这几十年,老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自己每次赴京赶考,出门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总是忙前忙后,为自己准备行装。特别是这一次出门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针地为自己缝衣服。

5、(2)《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卷三;(书名见最后)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7、高力士、杨国忠受了这种羞辱,向杨贵妃说:“《清平调》里面有一句‘可怜飞燕倚新妆’,分明是把娘娘比作汉朝成性的赵飞燕。

8、于是李白逐渐遭到了排挤,而李白早就厌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便离开长安,去了洛阳。

9、李白死后遗体葬在采石江头,往来诗人都在他墓上题诗.有人写了一首绝句:

10、连最便宜的茶馆招聘说书先生,他都过不了面试。

11、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12、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们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所作看着冷清的月亮,不仅感叹道明月几时才最亮,举起酒杯望夜晚的天,看着诗人无限的感悟,我也似乎与诗人意同看到了这个夜。想随风飘去,却又怕高处不胜寒,诗人壮志却又有小人阻拦,不如随风飘荡,随她而去,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能理解诗人的用意,但表达不出他那样的深情,只能看着窗外的月亮,心里爱她一生,我赞叹师人那种思念家乡的惆怅。也喜欢作者乐观的态度,我的思绪跟诗一般也飘往窗外。很久没有问家里人最近的情况怎样。也不知奶奶是否吃了她的高血压药。也不知爷爷的腰还疼不疼了,作者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人心口一紧,联想到自己的亲人。

1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5、七步未完,诗已做成。在场的文武官员都叹服曹植的奇才,纷纷请求宽恕曹植。卞太后也从殿后出来,笑着说:“做哥哥的别把兄弟逼得太紧了。”

16、按年级编排,按诗歌内容分类,精选252首古诗词

17、红叶题诗:

18、当年参加科举考试,他不仅是那一次的第一名,而且是整个北宋王朝的第一名。

19、有一大,歌德漫步在魏玛公园。不料,在一条小径遇到了一个曾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贬得一文不值的批评家。这条狭窄的过道,只能通过一个人。他们面对面地相遇了。那个批评家十分傲慢,他头一昂说:“对一个傻子,我绝不让路!”“我却恰恰相反。”歌德微笑着,马上站到了一边。

20、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他该如何点燃生命的热情,重拾生活的向往?

五、诗人的故事200字左右

1、他这个王子本来当得蛮好的,上下左右都挑不出什么错来。

2、诗是古人的语言,他们把忧愁寄托在酒里,写入诗中,有李白醉酒后的豪放潇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句诗毫不夸张的表达诗人乐观积极的情感。可又谁懂得他的孤独与失落,只好借酒消愁,人们喜欢杜甫,可不仅仅是因为杜甫写的诗多,而是他的高尚节操:忧国忧民,既然我们不能君临天下,也无法献计献策,那我们就像杜甫一样,感慨百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多么有深意,如今的千古名句,可谁又懂得他当时饥肠辘辘,两手空空呢?有陶渊明的无所拘束,随心所向,厌倦官场时退隐田园,所以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与世无争的品德成为了别人赞赏他的前提。

3、李隆基连头都没回,就说:“行!”这可把杨国忠气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李白竟敢戏弄自己。

4、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

5、望着庆功宴上的王公贵族,诗人又觉得这是个发布自己作品的好时机。

6、陶渊明是屡次辞官又屡次做官。

7、他就不信自己如此努力,还不能混出点名堂来。

8、本文所引诸诗,可参《王右丞集》,王云五主编“国学基本丛书(四百种)”,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五十七年九月台一版。

9、在唐代有一个名叫崔护的年轻书生到长安城来赶考,刚好是清明节前后,便在大雁塔附近来春游,走到一个一片桃花掩映的农家遇到一个美丽的农家少女,于是借口口渴要了些茶水,闲聊几句,崔护便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10、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

11、如果一个人心里特别年轻,他可能就会喜欢李白,杜甫、陶渊明、贺知章、高适、岑参、陆游.......

12、他喜欢饮酒,但是家里没有酒,所以亲戚朋友们置办下酒,他就会去喝。他说“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说,我每次去喝酒,我都喝醉,我醉了就走,我并不会去跟主人客气。

13、(1)葛晓音(北大教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14、还是会赞叹:“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15、第二天,曹丕升殿,命曹植进见。曹丕说:“我和你虽是兄弟,可是照国法,我们是君臣,你怎么能狂妄自大,蔑视法令制度,违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臣?”曹植听了,连连叩头,请求恕罪。

16、这天碰巧是冬月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

17、苏轼从惠州再去儋州的时候要渡海,所以他就只带了小儿子,陶渊明的诗集以及一点点药品,就去了今天的海南岛。

18、他去教当地百姓读书,把自己带来的药分给百姓,在这里与百姓一起饮酒,打成一片。

19、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20、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