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有哪些人(100句)
一、元代诗人
1、鐵星尚帶土花濕,優是將軍戰時血。
2、“一夜湘君白发多”,这一句古诗显然写的是诗人自己慨叹年华逝去的悲凉,不过却也结合了有关湘君的历史传说。湘君和舜帝本为佳偶,闻听舜帝死于苍梧之野,湘君悲切万分,以至于一夜间头发全白了。在这里诗人以历史传说寓意自己年华逝去,再结合历史阶段的特定时期,也不难理解诗人为何有如此心境了。
3、两千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峰,一百多条河流,构成了栖霞的现实地貌空间,也内化成为整个栖霞小城的精神气质。“蓬莱南境是栖霞,近水依山数百家。风俗若能存古意,武陵谁去觅桃花。”这是元代诗人王君实笔下的栖霞。
4、《中國文學史》例舉了盧琦的五言古詩《憂村氓》:
5、范梈诗大多写日常生活和朋友间来往应酬,诗风情韵悠扬,意境清远。他称赞汉、魏,学习颜、谢,批评“组绘丽群巧”的诗风。《元诗选》初集《范梈小传》称其:“为文雄健,追慕先汉古诗,尤好为歌行,工近体。”揭傒斯曾为范梈诗集作序,也称范梈“尤好为歌行”。今存诗集中歌行体约占四分之呈现出多种情调和色彩,有的奔放(如《凌云篇》);有的含蓄(如《辘轳怨》);有的怪诞(如《十一月一日飓风后奉和廉访使》);有的愤懑(如《掘冢歌》)。清《元诗别裁集》收范梈七古三首,固然是着眼于“弗坠唐音”,却也甚有见地,其中《题李白郎官湖》一首,于范椁的诗歌创作见解和实践都有代表性。除长篇歌行以外,范梈还擅长五古,他曾说过:“五言在王国,安所雕琢工”(《咏古》)。
6、大家都知道王冕,他画的梅花堪称一绝。王冕是浙江绍兴市人,他出身贫寒人家,小的时候曾经帮大户人家放牛,完全靠自学成才,可以说非常励志。今天他有不少视作传世,可以说是元末十大著名诗人之一了。
7、到官縱得歸,囊底分文竭,仰視天宇高,綱給孰提挈。
8、1倪瓒(1301—1374),原名珽,字元镇,号元林,无锡(今属江苏)人。元代画家,与黄公望、吴镇、王蒙称“元末四大家”。其诗清旷萧散。(介绍及代表作)
9、杨载(1271—1323),元代著名文学家。字仲宏,浦城人,后徙杭州。在虞、杨、范、揭四家中,杨诗流传下来最少,散文也已丧失殆尽,因杨死时其子尚幼,残稿流落,无人编次。今传诗集《杨仲弘集》八卷,另有《诗法家数》一卷。
10、1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号“铁崖体”。(介绍及代表作)
11、元釉里红是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汉民族陶瓷艺术的瑰宝。
12、元代巴蜀作家,影响较大者不多。真正在全国享有盛名,受到朝野广泛尊崇者,首推虞集。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仁寿(今四川仁寿)。其五世祖虞允文,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曾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的采石之战中大败金军,官至丞相。其父虞汲,曾任黄冈尉
13、延祐年间,虞集与杨、范、揭号称文章四大家,而以集名声最著。《四库总目提要》评云:“有元一代,作者云兴。大德、延祐以还,尤为极盛,而词坛宿老,要必以集为大宗。”他的诗以典雅精切著称,描摹自然景物大都体物细致,刻画工整,诗境清雅恬淡。描写江南春景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就出于他的手笔。抒写兴亡之感和个人身世之慨也是虞诗的一个内容,如著名的《挽文丞相》,通过追挽宋丞相文天祥,表达对南宋政权覆亡的哀悼,感情沉痛深切,在当时汉族知识分子中引发了相当强烈的感情共鸣。
14、北京大學中文系55級的《中國文學史》提到元詩作家很多,作品也不少,但一般成就不高。而劉因、方回、張翥和盧琦等人的詩,都是被引用和肯定的。
15、贾云华,元代才女。作品有《题魏鹏卧屏》《永别·物换星移几度秋》等。“物换星移几度秋,鸟啼花落水空流。人间何事堪惆怅,贵贱同归土一丘。”
16、王冕知名作品:《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白梅》《村居》等。
17、樵夫初下山,漁夫才湟船。邂逅即相問,生涯兩堪憐。
18、《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19、戴良是元代著名诗人,今浙江省人。年轻时戴良曾经在元朝做官,当过中书省儒学提举。后来农民起义军反叛元朝,他来到吴中,投靠张士诚。元代灭亡后一度隐居,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师,想让他做官,但当时他年老多病,只好推辞了。但朱元璋却很生气,将他投入狱中,不久便死去。
20、范梈 元 (1272~1330)
二、元代诗人有哪些人
1、1王庭筠(1156—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又号黄华老人。(介绍及代表作)
2、这首诗歌的题目是《题龙阳县青草湖》,作者是元末明初诗人唐珙。关于这个诗人,历史上没有任何有关其生平的记载。即便是文学史上收录了他这首诗歌,但也不过是告诉我们这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而已。其余的一切都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再想找出谈何容易!
3、张枢,字子长,是今天浙江杭州人。张枢小的时候便非常喜欢读书,并且写得一手好文章。长大后,张枢还曾写过不少著名的诗歌。后来元朝政府曾两次征召他做官,都被回绝了,可以说是一位有气节的诗人。他的诗歌被收入《全宋词》中。
4、元代惠安圭峰盧琦(1306——1362)不但是一個勤政愛民的著名良吏,而且也是一個著名的詩人。
5、虽然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元代的文学作品我们也往往会想到经典元曲《窦娥冤》《墙头马上》《汉宫秋》《西厢记》等。但是其实元代也有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
6、倪瓒。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7、1陈孚(1240—1303),字刚中,天台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代诗人。诗以雄浑刚健著称。
8、但是,在元代也并非就没有优秀之作。比如今天我们所谈到的这首古诗,虽然是这个元代诗人的唯一传世之作,但是却非常精彩,其在诗境中塑造的梦境般的意境让人沉醉,没入选语文教材有点可惜。且看:
9、夜來鑰豆得戈鐵,雨融風吹失顏色。
10、赞美梅花的诗,梅花由于其不畏严寒的特性,被古人誉为“万花之王”,因此这里的万花就是说梅花。整句的意思是:梅花敢于在纷飞的大雪中凌寒开放,纷纷落落满树的梅花比其他花儿都更早的迎接春的到来
11、道旁老翁八十餘,短衣白髮扶犁鋤。
12、后两句写诗人酒醉之后的梦境,也是这首诗最精彩的部分。“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诗人酒醉之后就躺在一叶扁舟之上,在洞庭湖之中随波逐流。醉眼朦胧之中,看到周围都是繁星点点,就好像自己来到了天上。
13、黃建聰系中國傳記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朱子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福建省地方誌中青年學術研究骨幹人才培養對象、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泉州華僑歷史學會理事等。泉港區人民政府文化顧問團成員、政協泉港區文史委副主任、泉港區作家協會副主席、泉港區方志學會副會長、泉港區王忠孝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個人專著有《三耕齋文史集》《黃乃裳傳》等。主編或執行主編(撰)《泉港文化遺產》《民族園地》《泉港地方歷史》等書刊,榮獲泉州市文學獎等全國、省市各種獎項。
14、天開曉,虎豹臥,石鼓雷擊雲雷張。
15、前年又複鐵門開,貔貅萬灶如雲頓。
16、但恨身不死,抑鬱腸中熱。南州無杜鵑,訴下空啼血。
17、唐温如这首诗,全如梦如幻,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虽然写的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却夹杂在虚实之间,让整首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恍惚迷离,可谓匠心独具,这样的描写在前人的诗作中也不多见。
18、生者有功佩玉印,死者誰能招孤魂。
19、惟將薪換魚,一笑各欣然。
20、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三、元代诗人王冕简介
1、马致远是元朝著名诗人,他最著名的诗词便是那首“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歌牵动了很多游子的心,至今被世人所推崇。马致远堪称元代十大著名世人之首。
2、或许正是因为唐温如这首诗写的太过惊艳,所以还曾被误收入《全唐诗》,以为是唐代诗人所作。这首诗的浪漫意境颇有李白的风采,而后两句则和杜甫的“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有着相似的奇思妙想,曾被诗评专家赞誉水平不输杜甫。
3、杨载(1271~1323) 元代诗人。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徙居杭州。年四十未仕,以布衣召为国史院编修官。后中进士,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当时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赵孟等对他都很推重。他的诗对现实一般是歌颂的,有时也微露不满。
4、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5、关汉卿(约1234年以前-约1300年),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6、世道日紛紛,人人自憂切。路逢村老談,吞聲重悲咽。
7、对于唐温如的这首妙诗,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8、揭傒斯(1274—1344),元中期文学家。字曼硕,富州(今江西丰城)人。著有《揭文安公全集》十四卷,为其门人燮理溥化校录。另有《补遗》一卷、《诗法正宗》一卷,《诗宗正法眼藏》一卷。
9、元代大儒,有姚枢(金人)、郝经(字伯常,陵川人)、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刘因(字梦吉,4静修,容城人)等。宋之遗儒有马端临及金履祥二人,马端临贵与,江西乐平人,著《文献通考》;金履祥字吉父,兰溪人,为朱子婿黄幹之再传弟子,隐于金华山中,后迁于仁山之下讲:,故世称仁山先生。南方有吴澄出:澄字幼清,号草庐,抚州It人,为黄干之三传弟子,著有《五经纂言》、《草庐精语》、《道德真经注》及《吴文正公集》五十三卷。
10、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已经无据可查,但是根据内容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某个秋夜唐温如辗转漂泊在湘北路过青草湖所作。
11、杨载讲究诗法,推崇汉、魏、盛唐诗歌,认为学诗应由此入门,提倡“诗当取材于汉魏,而音节则以唐为宗”。各体诗中均有佳作,最为人传诵的是七律《宗阳宫望月》,被人称为杨诗中的“绝唱”。
12、丘处机(1148年—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省)人,道教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养生学家和医药学家。
13、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晚称翁生,少时在墙壁上题写邵雍诗,并名书舍为“邵庵”,故世称邵庵先生。著有《道园学古录》五十卷、《道园遗稿》六卷等。《元诗选》收录虞集诗歌383首,散曲仅存《折桂令》一首。
14、张弘范知名作品:《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满江红·奔驿南来》《清平乐·关河南北》。
15、老君台上凉如水,坐看冰轮转二更。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寂无声。蛟龙并起承金榜,鸾凤双飞载玉笙。不信弱流三万里,此身今夕到蓬瀛。(《宗阳宫望月》)
16、元好问知名作品:《摸鱼儿·雁丘词》《论诗·慷慨歌谣绝不传》《鹧鸪天·酒兴浓於琥珀浓》。
17、元代舞蹈,能给人带来较深感受的是一些宗教舞蹈,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的十几个元代洞窟里,有不少佛教乐舞壁画。其中,莫高窟465窟壁画上的奏乐菩萨和舞蹈菩萨,动态别具一格。有一舞伎双手合十举于头顶,左腿微蹲,右腿后屈高抬,足背勾住小臂,动作既别致又显示着技巧的难度;另一舞伎手执法器,右腿半蹲,左腿做“商羊腿”前抬,举臂拧身,舞姿优美生动;还有一舞伎头戴珠宝尖帽、左臂平屈于胸下、右臂半举身体成S形,造型颇为新颖。这几个舞蹈形象动感极强,栩栩如生。
18、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
19、我渴魚可羹,爾歸突未煙,爾魚莫索價,我薪不論錢。
20、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四、元代诗人赵孟頫
1、张弘范知名作品:《木兰花慢·功名归堕甑》《木兰花慢·混鱼龙人海》《满江红·奔驿南来》《清平乐·关河南北》。
2、虞集 元 (1272~1348)
3、当然这是诗人的梦境,诗人所看到的那些景象,其实都是天空中的繁星在洞庭湖中的倒影。但是即便如此,诗人的奇思妙想依然能够得到今人的赞叹。
4、1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元之际最有成就的诗人。其诗风格沉雄,豪放超迈。(介绍及代表作)
5、王冕,代表作《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6、杨维桢,元末明初著名诗人,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银河忽如瓠子决,泻诸五老之峰前。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泠渊。”——《庐山瀑布谣》)
7、这首古诗其实描写的是诗人酒醉后的梦境。从题目当中我们能够看出,当时的诗人正在游览洞庭湖,青草湖就在洞庭湖的东南部,两个湖泊是互通的,所以在诗歌当中,诗人也直接写出了“西风吹老洞庭波”,直接以洞庭湖指代。
8、“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是元代诗人白朴所作的《天净沙.秋》白朴〔元代〕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共四首,这是第三首,主要写秋景。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描绘秋景,历来是中国古代文人喜爱的一个题材,为表现它而不惜笔墨的诗人骚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胜举,但许多作品易于流入俗套。白朴却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在作品中,层次分明的描写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虽然,在开始时,有些许的萧瑟之意,然而后来以缤纷的色彩作结,终究是赏心悦目韵味无穷的。
9、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0、不过出现不了李杜这样的诗人,并不代表出现不了能够媲美他们作品的诗歌。就像宋代杨万里笔下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还有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也有不知名诗人的“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等。其实这些诗作在水平上并不输给李杜的诗歌,毕竟写诗这种事,有些时候就是灵光乍现生妙笔。李杜之所以能够成为是诗人的“天花板”,主要还是在于他们的整体水平。
11、张可久(约1270年~约1350年),字小山(《录鬼簿》),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
12、最后两句也是这首诗最为称道的两句。诗人乘着客船飘荡在洞庭湖上,悲伤难以自已,所以便借酒浇愁,酒入愁肠,慢慢地,诗人喝得有点恍惚不知不觉间便酣睡了过去。恍惚间忘记了这湖中的星辰只是天上的倒影,清梦铺散开来,似乎重重压着星河。这两句中还蕴藏着因果关系,因为有了“天在水”,所以才有了“压星河”,梦境和现实交相辉映,让这两句梦语有了显得可信真实。
13、1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湖州(今属浙江)人。元代书画家、诗人。宋宗室,入元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介绍及代表作)
14、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15、咏芙蓉拼音版注音:作者:沈约wēifēngyáozǐyè,qīnglùfúzhūfáng。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zhōngchísuǒyǐlǜ,dàiwǒfànhóngguāng。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16、尽说西湖足信游,东湖谁信更清幽,一百五十客舟过,七十二溪清水流。白鸟影边霞屿寺,翠微深处月波楼,天然景物谁能状,千古诗人咏不休。把烟波浩渺的东钱湖所呈现的天然丽色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所具有的万端仪态相比,东钱湖的天然景物更清更幽。天然的景物谁能道清它的美妙,只有留待千古的诗人来粉饰了。
17、明朝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中赞颂了石灰(勇于献身)和(坚守高洁)的精神。元代诗人王冕在《墨梅》中借梅花寄寓了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品格)的高尚的情操。
18、元朝白朴写了《天净沙·秋》。白朴(1226年-约1306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汴梁(今河南开封)人,晚岁寓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终身未仕,生于公元1226年,卒于公元1306年。白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天净沙·秋》等。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9、马致远知名作品:《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半夜雷轰荐福碑》、《开坛阐教黄粱梦》、《西华山陈抟高卧》。
20、自唐代杜甫、白居易以降,如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並不多見。從詩中看,盧琦不僅體恤百姓所受的苦難,而且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源在於官府的逼迫壓榨,在於封建統治階級的殘暴統治。為逃避苛政,“鄰里爭遁逃,妻兒各分別”,生不如死的人間悲劇,就在他的面前,訴之於他的筆下。宋、元之際,薊、燕戰亂連連,殘酷的戰爭,帶給人民深重的災難,青壯征戰,白骨露野,翁嫗耕鋤,田地荒蕪。盧琦的《有事居庸關》,鞭撻戰爭,表達了希望天下太平,人民安居樂業的強烈願望。這種洋溢著熱愛人民,反映社會苦難,描繪人民血淚時代的詩歌,不亞於杜甫的“三吏”。詩曰:
五、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的诗意
1、揭傒斯诗长于古乐府选体,七律清婉丽密,有“三日新妇”、“美女簪花”之喻。较之元诗四家中的其他三家,他的诗歌内容更为丰富,风格也不尽一致。钱基博《中国文学史》称道其古诗“擅有左思之风力,发以明远之警挺,卓落为杰”,律诗绝句“亦婉秀顿挫,绰有笔意,不仅风神独绝”。《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被认为是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代表性七言律诗,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可爱的水墨图,平淡中泛漾着浓郁的水乡气息。
2、上天何不呼六丁,驅之海外休甲兵。
3、1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元末著名画家,尤其擅长画梅。其诗遒劲纵逸。(介绍及代表作)
4、居庸關,天蒼蒼,關南多暑關北涼。
5、揭傒斯 元 (1274~1344)
6、草根白骨棄不收,冷風悲雨器山鬼。
7、王旭。王旭(生卒年不详,约公元1264年前后在世),字景初,东平(今属山东)人。以文章知名于时,著有《兰轩集》。王旭与同郡王构、永年王磐并称“三王”。
8、张养浩很多人都听说过,他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张养浩是元朝著名的诗人,一生写过不少诗词,最为著名的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9、元代诗人王冕写的《墨梅》就是咏物言志诗。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作品原文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很多人知道赵孟頫是因为他书法好。其实他不仅书法好,还是著名画家和诗人。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那首“相逢不似少年时”便出自他手。
11、胡天游是元代诗人。他自小便酷爱读书,7岁的时候便声名远播。他曾立志出仕,但当时元政府打击汉人,他终身不得志。晚年值无末兵乱,生活困顿不堪,为此他只好亲自下地干活,以生存下去。其诗多苍凉悲壮之调,绝少修饰。
12、这首诗首句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只见西风瑟瑟吹过洞庭湖,荡起层层波浪,水汽升腾,让整个湖面看起来茫茫然一片。这和春夏时候,碧水涛涛,映日荷花的洞庭湖明显不同,虽然诗人没有描写春夏时节的洞庭湖,但是“老”之一字其实已经写出了这种时间变换景象变化的意思。而且这里看似写的是洞庭湖,但实际上写的也是诗人自己,自己天涯飘零,已然满身沧桑迟暮。所谓寄情于景莫过于此,由此也奠定了全文悲秋的凄凉基调。
13、1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雄州容城(今河北徐水县)人。元诗人。古诗学陶、柳,近体学唐,以感情深挚著称。(介绍及代表作)
14、范梈(1271—1330)字梈父,一字德机,湖广清江(今属江西)人。所著诗文多传于世,有《范德机诗集》七卷,另有署名为范梈的诗法著作《木天禁语》、《诗学禁脔》。
15、元朝进入王朝中叶以后,由于儒学得到官方的尊重,科举得到恢复,社会文化进一步“汉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时的诗坛有一种“盛世之音”的风味,其主要代表就是有“元四家”之称的虞集、杨载、范梈和揭傒斯,被认为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16、次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传说湘君是湘水中的神灵,听闻帝舜死于苍梧之野,追随不及,啼竹成斑。这似乎已经是很悲伤了,但是今夜洞庭湖上萧瑟的景象和弥漫的哀愁,却更为悲伤,只是一夜,便让湘君白了头。这样新奇的想象和对比,可谓将洞庭湖的萧瑟写到了极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其实正是说明诗人的悲伤之深之切。
17、盧琦也是一個興趣超然,有優美情懷的詩人,且錄他的《漁樵共話圖》為例:
18、1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四川仁寿人,侨居崇仁(今属江西)。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也擅长散文。(介绍及代表作)1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官至翰林待制、侍讲学士。元代诗人,“元诗四大家”之一。诗风清丽婉转。(介绍及代表作)
19、我裏百餘家,家家盡磨滅。休論富與貧,官事何由徹。
20、但這種旅遊寫景抒懷工作,並非真正可以代表盧琦的詩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