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传字令伯重点字词(100句)
一、李密传
1、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
2、爱卿们,有想过创业吗?
3、牛角书。《新唐书·李密传》:“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嫌不够文雅还可以是牛皎书。
4、偷入桃林县衙,准备二次创业
5、臣密今年四十有祖母刘今年九十有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6、翟宽还对翟让强调说:“你如果觉得天子宝座烫人,那就由我来挨烫好了!”翟让无言,他大概已在心里认定乃兄的想法过于疯狂。李密很快就听到了这种不祥的风声,为了根除后患,他决定先下手杀了这位瓦岗军的创始人,但他不动声色,表面上仍对翟让一如既往地敬重和信任,在稍后的一场战争中,当翟让被王世充逼得步步后退时,他甚至不计个人恩怨,亲自率兵击退了王世充的进攻,将翟让救出困境。
7、(12)(白)禀告;陈述。
8、只是需费一些功夫在目录中查找对应的传记
9、☞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全册课文检测汇总
10、☞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11、中原大地顺势迎来了一个
12、于是,他又想起了笔,文人的毛病又犯了,写起了发牢骚的诗。什么“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什么“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这样一些烂七八糟的牢骚话、讽刺话,当政者肯定不高兴,司马炎更不高兴:“‘不如归田’?好!你就回你的田园去吧!”
13、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之。”
14、所以,在李密和翟让于大业十三年火拼之前,整个团队以李密为首,以翟让为次,形成了“双峰”的权力结构。
15、海量教学资源,免费领取
16、的原则,聘任李密当高级经理
17、他年少时在蜀汉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蜀汉平定后,泰始初年,晋武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因为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没有接受官职。
18、现在的人教版必修五课本上当是遗漏了,
19、“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20、密以薄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
二、李密传字令伯重点字词
1、被人阻止后,投靠了唐军李渊父子
2、公元617年11月11日
3、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bá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翻译过来,就是李密虽然占据了大粮仓,不缺吃的,却没有府库物资,甚至于“少衣”,而将士几次大战之后没有得到赏赐,偏偏李密有对新归附的军队待遇优厚,所以,内部逐步怨声四起。
5、虽然李密通过个人魅力和一番“神操作”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火拼和内耗,却并不能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新人”和“旧人”的矛盾,尤其是在战争的对手和规模逐步提升为隋朝禁军主力的层面时,原本习惯于“寇掠”的瓦岗军难以再打“巧仗”,而只有啃骨头的“硬仗”。
6、皇帝看了以后说:“读书人高雅的名声,不是图有虚名啊。”于是就停止征召他。后来刘去世了,他服完丧,又以洗马的身份被征召到洛阳。当时有个叫张华的司空问他说:“你认为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张华问其中的原因,他回答说:“齐桓公得到管仲的辅助而称霸,任用竖刁而使自己死了不得埋葬,尸虫流出户外。安乐公得到诸葛亮的帮助而能抵抗魏国,任用黄皓而亡国,从这可知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又问“孔明的规劝提醒的话为什么那么琐碎?”李密说:“过去舜、禹、皋陶在一起谈话,所以能够简洁高雅;《大诰》是说给普通人听的,应该具体琐碎一点。孔明和对话的人水平不相等,他的言论教导因此具体琐碎。”张华认为他的道理很好。
7、问题是,除了王伯当本就是李密的学生,属于亲信中的亲信之外,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是翟让的“铁杆儿”,其本部兵马,自然也就是东郡起兵时的旧人,相当于是很纯粹的“地方集团”。
8、这个问题我很喜欢,不过我纠正一下,不是失败一次就土崩瓦解,而是因为一次“胜利”土崩瓦解。
9、或谓密曰:“杀翟让之际,徐世勣几至于死,今向其所,安可保乎?”
10、☞统编七下八下九下语文知识点+图文解读+教学视频汇总
11、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12、☞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13、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
14、如果是今天,那可是天上掉馅饼、祖坟冒青烟的美事。可是,在古代,“忠臣不事二君”,读书人讲究的是名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面对强大的魏国,面对国已破的蜀汉,面对乐不思蜀的阿斗,一位读书人又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
15、建都城、开运河、三征高句(gōu)丽(lí)
16、“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出自《晋书.李密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17、如果你也去创业,你打算做什么?
18、这个时候,突厥的力量很强,李渊因为一方面担心突厥坏事,一方面又想要借用胡人剽悍的胡马,所以听从别人的建议,向突厥的始毕可汗合约,双方约定:"若得攻入长安,民众土地归于唐,金玉缯帛归于突厥。"
19、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
20、究其原因,仍在于隋文帝时代的战略布局,即以关中、河东为根本,河南、河北只是需要防范的先征服地,至于江南,干脆就是自己统治下的假想敌,在此条件下,各种资源都向根本之地集中,而河南、河北,哪怕是经过隋炀帝的运河贯通,仍旧只是资源的摄取地。
三、李密传字令伯注释字词
1、由此可见,李密对于自己部下存在的致命弱点洞若观火,那就是一群“溃疡”尚不足以与隋朝“总决战”,而是要在洛阳这个隋炀帝对关东统治的中心一直存在下去,通过军事胜利来制造政治影响,鼓动关东各地的“土豪”反叛。
2、等到陈敏作乱,诈称有皇帝诏书,让贺循担任丹阳内史。贺循以脚有病为由推辞,他手不能控制笔,又口服寒食散,披散头发袒露身子,以表示不能再被任用,陈敏最终不敢苦苦相逼。这时州内豪杰都被捆绑起来,有的年老多病,就提高等级和俸禄,只有贺循和吴郡的朱诞不参与这件事。等到陈敏被打败,征东将军周馥上奏任命贺循领受会稽相,不久又任命为吴国内史,官府征召他为贤良,他都不就任。
3、几乎与此同时,其他的伏兵一拥而出,乱刀将翟宽、王儒信砍翻在地。这几个人一死,李密又连忙下令刀手们停止行动,亲自安抚翟让的几名得力部将,并及时抖出真相,说他实在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自卫。
4、试题答案:小题1:2分)D小题2:(2分)C小题3:(4分)①流泪②以……为善(认为……好)③正确④去世、死小题4:(1)(2分)(李密)年少时在蜀地做郎官。多次出使吴国,颇有辩才,吴人称赞他。(采分点:“仕”、“数”、“称”各占0.5分,语句通顺0.5分。)(2)(2分)译文: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采分点:“以”、“清慎”各占0.5分,倒装0.5分。语句通顺0.5分。)
5、李渊不敢得罪李密,却又不想跑到河南去。他笑着说:"李密这个人如此夸矜自大,我正准备进兵关中,如果一口回绝他,等于平白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拍拍他的马屁,使他更为骄傲,然后再慢慢观看鹬蚌相争,好来坐收渔利。"
6、“密虽据仓而无府库,兵数战皆不获赏,又厚抚初附之兵,由是众心渐怨。”
7、瓦岗寨早期的CEO叫翟让
8、内容与后世所传文字略异,
9、不过这种权力结构非常不稳定,虽然李密通过占据洛阳周边粮仓的战略,取得了瓦岗军势力的疯狂扩张,并得到了大批隋朝旧官的投效,势力煊赫一时,投效他的小势力甚至直达海边。
10、李密(582年一618年),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他曾先后参与杨玄感、瓦岗军的反隋义军,并被翟让推举为义军首领,封魏公,改元永平。李密长于谋略,得到各路义军的归附。李密与宇文化及激战,双方均损失惨重。王世充率军乘机进击李密,导致本营覆没。李密走投无路之下投降唐军。李密奉李渊之名到山东招徕旧部,起兵叛唐,后被杀死。
11、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12、这个“或谓”是谁说的,已经不可考,却指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杀翟让的时候险些弄死徐世勣,真的投奔到他那里,能活命不?
13、李密集团脱胎于翟让的瓦岗军,翟让本人是东郡法曹(唐代曹州人)出身,不是什么普通老百姓,而是地方的大豪强,他所聚拢的团队,其实也是同郡的“土豪”,比如徐世勣父子(唐代曹州人)、单雄信(唐代曹州人)等人。
14、☞七下|☞八下|☞九下
15、(⑤)(方)动>比拟;相比。
16、☞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超全汇总,为孩子收藏!
17、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今四川省彭山县)。他的一个名字叫虔。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何氏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恋母情深,性情淳厚,思念成疾。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侯祖母身旁,夜里未曾脱衣。为祖母端饭菜、端汤药,他总要尝过后才让祖母用。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拜谯周。,被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和子夏并列(认为是很有才华的人)。
18、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xiǎn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余,人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密曰:“愿为人兄矣。”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皆称善。蜀平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遣,于是密上书曰:
19、有三千地窖,存粮八千石)
20、这次胜利就是李密接受了洛阳城中皇泰主杨侗的“招安”之后,与宇文化及率领的西归隋朝禁军所进行的决战,李密获胜,挫败了对方西去长安的战略意图,但是由于隋朝禁军的战斗力强大,他的代价就是:
四、李密传
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密传
2、李密带领几十名随从男扮女装
3、李密有治国安邦的本领,也有致君尧舜上的志向,虽然前面他要孝敬自己的祖母,以孝敬祖母为借口拒绝统治者的聘用,但只要深入到官吏队伍,他还是深深的迷恋上权利。
4、按照《旧唐书·李密传》的记载就是:
5、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6、所以,随着瓦岗军在洛阳周边声势的壮大,大批的“土豪”和“义军”表示了归顺,这时才有百万大军的声势,而直辖的力量也达到了三十万之众,革命形势大好之际,第二大势力翟让集团就开始对权力有更大的诉求,无论是翟让部下王儒信鼓动翟让成为“大冢宰”,也就是仿效北周宇文护建立“霸府专权”,还是翟让哥哥建议翟让夺权称帝,都是这种背景下内部出现的杂音。
7、(⑧)(安乐公)蜀汉后主刘禅。
8、☞2020春学期丨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补充习题》答案
9、公元263年,魏国大将邓艾帅兵灭掉蜀汉,李密也就成了亡国奴。
10、李密由京官外调做温令,却憎恨一个担任从事的下属,曾经在写给人的信中说:“庆父不死去,鲁国的灾难不会结束。”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很有才能,常常希望能调到朝廷任职,可是朝廷却没有人帮助他,于是升迁到汉中担任太守,自己认为失去了万分重要的机会,心怀怨恨。等到在东堂赐宴饯别,皇上下诏命令李密赋诗,诗的末章说:“人们有这样的话,有因才有缘。做官没有权势的朝臣做依靠,不如回家种田。在上清清楚楚,这话怎么能这么说。”武帝很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都官从事上奏免除李密的官职。后来李密死在家中。
11、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12、(后来)到外地做温县的县令,很讨厌下属官吏,曾经给人写信说:“庆父这种人不死,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他的下属把信的内容禀告了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可是朝廷中无人作后盾,于是被调到汉中升作太守,他自己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等到皇帝在东堂赏赐酒席,让李密作诗时,他在诗的末尾说:“我这人也有心里话,说来话长。做官却朝中无人,不如回家种田。圣明的皇帝高高在上,(我的)这番话哪会正确啊!”武帝对此很生气,(识相的)都官从事马上奏请罢免李密的官职。
13、打算干掉目光短浅的翟让
14、*作者:李昌宝,鱼羊秘史特邀作者。
15、可能是缺少父母爱的原因,李密幼年体弱多病,体质很差,以至于九岁的时候还不会行走。
16、这种布局之下,李渊以3万人起兵,仅仅一个晋阳宫就能献铠甲17万领,等于是一个士兵可以分5副铠甲,而刘武周占领一个汾阳宫,就能从一郡的小势力,扩张为席卷整个河东的狂飙。
17、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
18、所以,李密在击败宇文化及之后,面对王世充的突袭和引诱,不得不接招,又处于一个难以持续动员和指挥各部的状态,这种情况,与其说是其内部的将领出现了问题,毋宁说是其基层官兵的普遍性厌战。
19、收入勉强糊口,脱贫全靠缘分
20、您的家族一向显贵。君:对人敬称,可译为“您”。世:家世,家族。素:一向、向来。贵:显贵。
五、李密传字令伯答案
1、贺循,字彦先,是会稽郡山阴县人。宗族里高祖贺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汉安帝的时候担任侍中,(因为)要避开汉安帝父亲的名讳,于是改姓贺氏。贺循从小蒙受家庭大难,被流放到海边,吴国被平定,才回到家乡。贺循操行崇尚高洁严肃,小孩子都不敢和他聚在一起,言行举止,一定按照礼仪谦让,国相丁乂召请贺循担任五官掾。刺史嵇喜推举他为秀才,授官阳羡县令,他把宽恕恩惠当作根本,不苛求在考核中最好。后来担任武康县令,当地民俗大多喜欢厚葬,还有拘束于禁忌,回避年月,因而停办丧事不埋葬死者的,贺循都严加禁止这样的事情。政治教化得以大力推行,相邻的城市都效仿他的做法。但是,贺循在朝廷没有后台,长久不能加官进爵。
2、李密也是人才,魏国征西将军邓艾敬慕李密的才能,想聘请他担任主簿,但李密力辞不受。
3、勿浪语,谁道许:意指密
4、(②)(虔)(qián)。
5、翟让的哥哥更加直接,居然当众对翟让这样说,这个皇位当然应该是由自己坐嘛,你要是不坐,也没有必要送给别人啊,我也姓翟,干脆你把这个位置让给我坐算了
6、《李密传》用正面描写的表达方式,刻画了李密刚正的典型性格。具体表现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要有信义,人无信,不自立。待人接物要有礼貌。《隋书·李密传》是一部史书。主要叙述了李密的一生。
7、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于公元223年继位为帝,在位四十二年。期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姜维北伐,在位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后在洛阳去世。百度百科上的,以后这些问题可以自己查
8、这要从李密集团的构成说起。
9、(④)(烝烝)谓孝德之厚美。
10、这是瓦岗军的基础老底子,在李密建蒲山公营围歼张须陀部之后,又吸收了裴仁基(唐代绛州人)这种隋朝旧将,以及秦叔宝(唐代齐州人)、程知节(唐代济州人)等讨捕盗贼的新募武夫。
11、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12、当了几年的地方官,李密就有些不安分了,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了。
13、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恰恰是一忠一孝,合称双璧的千古典范之作.后人常说:"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流泪者,其人必不孝."由此也可以看出古人的忠孝观.古人讲忠孝.为人臣者要忠,为人子者要孝.因为忠孝两全实在太难,所以自古就有"忠孝不能两全"之说.
14、(③)(醮)旧时称妇女出嫁。
15、翟让目光短浅,整天刁难李密
16、首段中也是“祖母刘悯臣孤弱”。
17、后刘终,服阕(⑦),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⑧)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⑨)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⑩)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18、瓦岗寨成为隋末的独角兽公司
19、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南),隋唐时期的群雄之一。李密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贵族家庭,隋末天下大乱时,李密成为瓦岗军首领称魏公,率军屡败隋军,威震天下。
20、蜀国灭亡以后,魏国的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想请他担任主簿。李密心怀故国,不想为他国效力。于是就以奉养年迈的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后来天下一统,晋武帝司马炎也慕李密之名,下诏任命李密为太子洗马的官职。当时的情况万分危急,一方面是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而另一方面李密的祖母当时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无人照顾。尤其是皇帝司马炎生性多疑,刻薄残忍,李密一旦拒绝很可能会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