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梁祝赏析200字(100句)

2023-01-06 13:28:3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梁祝赏析

1、宝钢节能部分领导及员工;

2、《二泉映月》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乐曲,作者是盲艺人阿炳。作者通过此曲向人们倾吐了人生的坎坷,生活的艰辛,是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

3、下面有一段小提琴独奏,这里表现的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很想去向梁山伯表达,但是又怕对方发觉,还是有点难为情,这就是东方女孩对爱的追求和渴望,但是比较含蓄。所以,这一段中国人拉小提琴和外国人拉很不一样,中国人拉得有切入感,外国人拉得很干脆。

4、关于梁祝文化或传说的发源地的问题,争论了近八十年,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尽管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2005年底到现在命名了河南汝南、江苏宜兴为梁祝文化之乡和浙江上虞为祝英台文化之乡,但都是因为这三个地方的梁祝文化现象及其地域的文化空间厚重,符合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特质。当然,尚未被命名的还有:河南开封、浙江宁波、杭州、山东济宁、安徽舒城、河北清河、甘肃天水等等。但主要表现在汝南、宁波、宜兴、上虞、杭州和济宁,这四省六地的梁祝文化已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5、第三部分——再现部。长笛美妙的华彩旋律,结合竖琴的级进滑奏,把人们带到了自由、平等、迷人的仙境,加弱音器的小提琴轻柔地奏出了梁祝的爱情主题,展示了最后一幅画面:百花争艳、彩蝶双舞。这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升华,也是对梁祝爱情的由衷歌颂。

6、展开部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7、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8、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9、化蝶,这一段首尾呼应似乎把人们带到了仙境。那里没有压迫,没有反抗,没有人阻碍他们的缠绵,没有人在乎沉重的封建礼教,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乐曲结尾的减弱部分,仿佛梦还不愿意醒来。但是,既已成蝶,爱人已去,化蝶是美好的愿望,但现实却依旧如此残酷。

10、1958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与同学陈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妇孺皆知”的最著名的小提琴作品,是全世界演出和录音版本最多的中国管弦乐曲,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音乐的必听曲目,被誉为“为中国创造民族化交响乐开拓一片绿野”的“不朽的(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整个东方音乐的骄傲”。在不久前香港电台举办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梁祝》与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古典乐坛上家喻户晓的伟大作曲家的作品一起,被评为“千年最受听众欢迎的十部经典音乐作品”。曾经有一位学者感叹道:“哪里有太阳,哪里就有中国人;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梁祝》!”

11、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哀痛欲绝的旋律,仿佛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12、《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赏析

13、人们不甘心这么一对年轻的情侣就离开了世界,希望把他们带到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音乐是轻的,没有那么亮,是暗的,表示着这对情侣在另外的世界上重新相聚了。然后变调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化做蝴蝶。这是我刚刚讲的苏州昆曲的一个调,最后的一遍爱情主题,是对于纯粹的、伟大的爱情的歌颂,爱情主题结束之后是最后的尾声。尾声的最后是开心的音调,好像在说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不要再发生这样的爱情悲剧,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14、呈示部引子: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主部: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连接部与副部: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副部: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结束部: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15、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

16、一场生动的讲座让85岁高龄的何占豪老师又“吸粉”无数!其中也包括我在内的年轻的听友。何老谈吐诙谐幽默,乐观积极,平易近人,热情洋溢,讲解音乐深入浅出。不仅艺术造诣高,更有着超强的人格魅力。感谢何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

17、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又吸收了戏曲中歌唱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较多借鉴和运用京剧的“倒板”和越剧嚣板“紧拉慢唱”,使英台哭灵的悲剧性气氛逐步高涨,达到顶点。

18、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与鉴赏的区别。欣赏,是指完全接受和领略乐曲艺术魅力。鉴赏则有所不同,带有品评的意思。是在鉴定评价基础上的欣赏。

19、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吕思清演奏版

20、嗯,译文应该是对的,至于原文,恕我无能为力了...不好意思,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译文:祝英台女扮男装,到学校读书,与梁山伯成为同学。在一起读书三年,两人感情很好。学业完成后,英台准备回家,山伯送她。途中英台对山伯说,家里有一个妹妹,今年刚满贤淑而且很有才华,要帮妹妹做媒,山伯同意了。第二年,山伯到英台家看望,见到英台穿着女装,便明白了先前说的都不是真的,所谓的妹妹,就是英台自己。山伯很高兴,可是英台已经许配给马家,两个人不紧黯然垂泪,于是约定要一起生一起死。不久,山伯因为思念英台而生病去世,英台被逼出嫁。当花轿路过山伯的坟墓时,坟墓裂开了,英台跳了下去,两人化成蝴蝶自由飞舞。

二、梁祝赏析200字

1、宝菱电气员工在讲座现场

2、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3、(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4、爱,有的时候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但她一定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与问候;爱,有的时候不需要梁祝化蝶的悲壮,但她一定需要心有灵犀的默契与投合;爱,有的时候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但她一定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与理解。

5、夜阑万类尽无语,犹闻西楼读书声。

6、当年,毛主席在上海视察工作时,听了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后评价指出:“它具有很浓郁的民间风味,很好,要发扬光大之”。

7、音乐跟人的情感是一样的,音乐也可以用来谱写情感的篇章。讲到反抗主题,这种时候很痛心,但是越痛心,越要起来反抗。接下去是游园相会,这时的大提琴代表梁山伯,小提琴代表祝英台,他们在游园相会,互相倾诉自己的情感。离开了之后不到一个月,梁山伯就去世了。祝英台悲痛欲绝,在她要出嫁的那一天,去看了梁山伯的墓,她不是走着去,而是跪着去的。音乐忽然停止,这是祝英台到了墓前,哭天喊地人间不公,达到高潮的时候,她昏了过去,然后慢慢苏醒,最后在梁山伯的坟前撞死了。

8、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9、文字来源|任柏春中国大学mooc

10、在轻柔的弦乐颤音背景上,长笛吹出了优美动人的鸟鸣般的华彩旋律,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的画面。

11、厚板部员工和何老合影留念

12、为大众普及音乐知识,为百姓传音播音乐。

13、《梁祝》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呈示部主要表现了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以及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以及十八相送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展开部则描述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3个情节,相比较而言,可以明显感觉到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故事,悲伤、凄苦之情有感而生。再现部则主要描述了“化蝶”的过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感觉音乐真是很神奇,通过将各种乐器的组合,竟然可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故事及情感

14、连接部:为独奏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在华彩乐段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此处的演奏较自由,难度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作曲家在此采用华彩乐段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15、赏析:过渡段,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下文,总结上文。

16、今生无缘同白首,待到来世叙旧情。

17、最后,让我们一起聆听何老的两部风格不同的作品吧!

18、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合时分,把梁祝的互述爱慕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示了第六幅画面:楼台相会。接着音乐急转直下,弦乐快速地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乐队齐奏的快板交替出现。英台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迂回婉转,泣不成声。英台向苍天发出绝望的呼喊之后,在悲痛愤怒的低沉大锣中,挺身投坟,这时管弦齐鸣,音乐出现了全曲的最高潮,即展示了第七幅画面:哭灵、投坟。

19、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20、夜,好静谧,柔和的月光洒了一地银白;望着夜空,我的思绪也飘向那片圣洁的夜空

三、梁祝赏析小提琴独奏梁祝欣赏

1、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

2、感谢为此次讲座圆满完成付出努力的各位

3、正是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使《梁祝》虽运用外来的“奏鸣曲式”,但群众完全能够接受,尽管是西洋管弦乐队演奏的交响音乐,但老百姓却完全可以欣赏、理解,使得这部协奏曲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4、在大家热烈掌声中,迎来了著名音乐家何占豪老师,他为在座的宝钢集团领导和职工们,约百余人解析《梁祝》创作的历程。

5、一曲终了。而我的思考却未停止。我回想着曲中呈现的一幕幕,心情更加沉重起来。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而是所有被封建势力着一家所束缚的人们的悲剧。面对此我并不能说出什么深刻的哲理使之不再重演,我只希望这在现代社会能被天下的父母所放弃,给儿女一段真正的幸福。

6、聆听《梁祝》,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或在听一个故事,这就要归功于戏剧化的音乐叙事手法。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抗婚、楼台会??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曲作家都用旋律表现出来,且用叙事的手法将她们串联起来,这一幕一幕的音乐形象,向人们娓娓道来一个凄美的故事,使整部音乐作品一气和成、生动完整、极富感染力。

7、第一部分——呈示部。乐曲一开始独奏的长笛在轻柔的弦乐背景上奏出了明亮、秀美的曲调,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迷人的旋律,展示了第一幅画面:明媚春光下,草桥畔桃红柳绿、百花盛开。接着在竖琴清淡的琶音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美丽动人的爱情主题。随之是复调手法的大提琴与小提琴真诚对答,展示了第二幅画面:草桥结拜的情景。

8、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9、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10、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

1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公认为是“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认为,它“给交响乐的民族化开辟了一片新的田野”,“为西洋音乐民族化打出了一条具有典范性的道路”。在国外,它也获得极高的声誉,被认为是一部“迷人、新奇、具有独创性的作品”,“是最美妙的旋律”,“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它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笔者认为在于题材内容扣人心弦,画面展示惟妙惟肖,中外艺术巧妙结合。

12、赏析:这段话明确的指出了爱的真正含义,语言简练,读来自有一番美的享受~~

13、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14、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15、这块钢板是0.5mm厚的复合板,上下表面是304L不锈钢,中间高强钢,是厚板研究所的最新成果,全球首发产品,只有宝钢有。他的发明者也是位多才多艺的青年,他首先用计算机把照片数字化,然后用激光把照片喷制在钢板上。

16、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俞丽拿演奏版

17、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18、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19、以上视频由上海海娜音乐艺术中心提供,

20、《梁祝》的成功,不惟它的题材、内容家喻户晓,更在于它的音乐有着扣人心弦的力量,把每个情节画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加上巧妙的中外艺术结合,使得它至今仍焕发着蓬勃生命力。

四、音乐梁祝赏析

1、《二泉映月》不仅风靡全国,还传遍了世界。许多外国著名乐团把《二泉映月》当作经典乐曲到处演奏。世界上好多音乐大师都被它打动,听说日本著名音乐家、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访问时,聆听了《二泉映月》后,小泽先生掩面而泣,他立即在椅子上下来跪着说:“听这种音乐应当跪着,坐着听、站着听都是极大不恭敬。”可见《二泉映月》的魅力。

2、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3、现场还有一位何老的铁杆粉丝,从大学时期开始喜欢何老的音乐,这位粉丝就是宝菱电气的总经理强龙。为表达对何老的崇敬之情,特意制作了一份极具宝钢特色的礼物。

4、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5、此刻我最后听出了,原先小提琴代表着的祝英台和大提琴代表着的梁山伯互相应答着,像是在互诉情谊和离愁,这时能明显的感觉到杯具即将上演。

6、何老在播放《梁祝》的过程中,分段讲解,详解每一段的创作初衷和取材灵感,用生动的例子给大家讲解梁祝中每一部分乐章的情感变化,提示大家每一段的欣赏要点。现场观众在讲解中,更深刻的理解了这首曲子的精妙之处,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沉醉在音乐的世界中。

7、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8、Q:请何老师给我们讲讲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不同?我们年轻人应该如何欣赏民族音乐?

9、推荐|假期夏日清凉好去处

10、媒妁之言父母命,棒打鸳鸯俩西东。

1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间称为《梁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12、在场领导和何老合影留念

13、何老师:流行音乐和传统音乐没有高低之分,我自己也是听流行音乐的,而且有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别亦难》正是我创作的,但是有一些主题和曲子,比如《黄河大合唱》这种,只有我们的传统的民族音乐能表现出它的气势磅礴来,希望大家在业余时间多听听我们的这些民族音乐。

14、《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借用了越剧的曲调和表现手法

15、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16、头条诗词我认为普遍都写得比较好,但确实有更杰出的,我个人认为写诗还是自由体比较好,时代前进了,不要还是守旧的那一套,应该百花齐放,与时俱进。这纯我个人意见。不对请批评。

17、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梁祝》的音乐叙事手法,也是极好的借鉴了越剧的叙事手法。

18、“哭灵、控诉、投坟”:

19、赏析:出色的描写,清新简洁的语言,颇有韵味。

20、风雨共济长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

五、吕思清梁祝赏析

1、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2、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3、其后,上面两种音调形成了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不同的调性上不断出现,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激化,逐步形成了第一个高潮,即第五幅画面:激烈的抗婚场面。当乐队全奏时,似乎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他们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之后乐曲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沉痛、哀伤的音调,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4、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赏析

5、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采用奏鸣曲式,并选取民间故事《梁祝》中的“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

6、在一段美丽的小提琴华彩之后,独奏小提琴在乐队轻快、活跃的织体伴奏中,奏出了明亮、活跃、带有戏谑性质的第二主题。音乐时而轻快活泼,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欢乐,时而流畅抒情,展示了第三幅画面:同窗三载的美妙生活图画,他们或追逐嬉戏,或促膝长谈,形影不离,心心相印。结尾突然转入慢板,作者的惋惜心情用凄凉的如泣如诉的曲调,展示了第四幅画面:长亭惜别。

7、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8、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9、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10、我在网站上看到的是.做任务得到的...是那个龙族使者...我到现在还没看到有龙族使者这个人呢...

11、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12、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欣赏与鉴赏的区别。

13、《梁祝》的成功还在于中外艺术的巧妙结合,作者创造性地用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形象来表现富有戏剧性的民间故事,并用人民群众所熟悉的特定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使音乐形象更鲜明动人。

14、《二泉映月》全曲分六大段,通过主题变奏,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壮,时而傲然,深刻地展示了作者的辛酸与痛苦,不平与怨愤,惆怅与感叹,爱恨与情仇,向往与渴望。

15、《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的历史地位

16、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笔者曾看到过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

17、音乐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18、何占豪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著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在近几十年时,他几乎每年创作一部大型作品,在民族音乐语言的创新,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提高,民乐表现幅度的拓展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同时,他还为世界乐坛培养和推荐了一大批学习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年轻艺术家。实为“学贯中西、推陈出新、奖学后进”的中国音乐大师。

19、审核人:王典老师\负责人:王映彤谭旭宇

20、哭灵控诉,乐团中的弦乐激昂而果断,独奏的散板与整个乐队的齐奏快板交替掩映。运用了京剧倒板与越剧嚣板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小提琴汲取了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运用了戏曲的表现方式,将英台形象与悲伤的心情刻画得非常深刻。悲凄的颤音,爱人去世的悲恸······英台时而呼天嚎地,悲痛欲绝,时而低回婉转,泣不成声。英台以年轻的生命,向苍天作了最了最后的控诉。接着锣鼓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