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的诗五言绝句(100句)
一、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
1、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2、另外,改成词,虽无不可,但词也是有韵律的,改成词很可能破坏节奏,自然不如原作。
3、①青:指湖南地区清明节在坟头上,挂的白色纸钱,俗语谓之“挂青”。
4、首先是路上、牧童减少,画面上的美感损失很大,留白太多了;另外“借问”二字去掉后,冷冰冰的语气少了温馨之感,降低了人物形象的质感。
5、读古诗词46丨元夕
6、每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们脑海中的画面是:春雨中,牧童牵着牛给疲惫却不失礼貌的行人指向杏花村。缺少牧童二字就少了两个意象:儿童和没有写出的”牛“。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人们觉得可改写成五言绝句,如下:
10、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知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古人写的找不到了,要不原道创?进香南明绮盛缤,黔寺起氤氲。我念存虔默,功回向故亲。清明时节都市路人稀专,今天宜冷食。踏青须念旧,绵雨正当时。明理河溪插柳拆,桃蕊惠风来。晦日添儒雅,闲居择古斋。五言绝句清明杨柳色,山上野樱花。独坐空相忆,窗前属看晚霞。
11、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12、《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13、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14、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15、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16、|古典文学|诗词|古文|国学|
17、山水中寄寓着乡思,那碧绿的山,白色的潮,都拨动着思乡的心弦。
18、前两句写别人欣赏清明节的景色,而他却躺在家里睡大觉。后两句是说没有朋友来拜访,只有杨花像是老相识,是不是飘到床前。
19、杜牧的原诗是一首标准的七言近体绝句,近体绝句是格律诗,特别讲究声韵之美。而减少了2个字以后第一句变成了古绝句:
20、《清明日狸渡道中》(作者)范成大(朝代)宋
二、描写清明节的诗五言绝句
1、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
2、有人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也有创新精神。
3、这首诗虽然短短28个字,却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写出了他那种孤芳自赏的坚持。
4、此号生活寒暄,偶有原创几篇。
5、马骄偏避幰,归穿弱柳风清明日作者。出犯繁花露。柘弹何人发,鸡骇乍开笼,黄鹂隔故宫:温庭筠(唐代)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6、汉字真是博大精深啊,一首七言绝句竟可以改出三言、四言,五言、六言诗,及词、剧本,太神奇了。在这些诗中,我最满意的是五言诗,因为这些句子都与老师给出的答案吻合,我最不满意的,是独幕剧的剧情,因为我没意识到“借问”一词是行人的话,而误以为这是他的动作而填错了。这是我本应对的,我本该知道这一点的。最让我奇怪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就是杏花村,为什么地名也可以在诗中改变呢?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今天的实践,让我发现通过增减字可以改变诗的格式,通过改变停顿的点可以改变诗词的形式(如,诗变为词,词变为剧本,剧本变为诗……)。汉字太有趣了,我喜欢汉字,我更喜欢中国古代那渊远流长的文学史。
7、几遍诵读之后就记在脑海,接着,老爸开始讲关于这首诗的幽默改编。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五句的一般为宋代及之后的词。
9、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10、(头条)用科技创新为阜宁高质量发展“加油”
11、第4名,《清明日次弋阳》:自叹清明在远乡,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12、首先把艾草放入锅中煮成绿色的汁水,倒入碗中放凉。再把面粉倒在装有汁水的碗中,搅成一个碧绿的大面团。接着拿一小团面团在中间挖一个小洞放入咸菜或豆沙,然后把装好菜的皮揉成一个像碧玉般的青团子,最后上锅蒸几分钟就可以出锅了,这样一个青团子就做好了。我拿了一个尝一尝,一个豆沙的味道,软糯香甜好吃极了!我问奶奶可以多吃几个吗?她回答我说可以。
13、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更是妙趣横生。
14、改为四言诗:“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
15、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6、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17、生查子(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正月十五夜(唐)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星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隋)隋炀帝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十五夜观灯(唐)卢照邻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望采纳~~~~
18、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
19、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20、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三、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古诗大全
1、出处:唐代温庭筠《清明日》
2、读古诗词48丨惊蛰
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6、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事务要处理,就算想要聚会,也未必能够真的相聚。所以我们看贾岛这首诗清明节怀念朋友的诗歌,真的是共鸣满满啊。
7、大家的作品,我们还是好好欣赏吧。
8、小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纪晓岚:改其为五言诗:“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改为: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清明日园林寄友人》(作者)贾岛(朝代)唐
10、首先,不符合五言绝句的规律。清明雨纷纷,平平仄平平;行人欲断魂,平平仄仄平。都是平起平落,不合音韵相对的要求。细品起来有些拗口不顺,有木有。原作的“清明”和“路上”就能很好地对上,简化就没有了。
1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
12、《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风劲云低天落泪,难道苍天也伤心。
1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15、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16、修改者的用意在于:题目说了清明,所以第一句的清明两个字可以省略。至于行人,就自然有在路上的意思,所以也省略。
17、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18、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征衫贮。旧寒一缕。泪湿风帘絮。
19、人们兴冲冲结伴踏青,出发时看到露水在各色花瓣上颤颤欲滴,归来时领略到微风穿过柳丝拂面而来。
20、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四、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五句
1、!.变体三言: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变体四言: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变体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变体小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体“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
2、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3、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4、读古诗词47丨雨水
5、下面我们用闻一多的三美理论来分析一下修改过的这首诗,三美是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6、最治愈人心的,还是这世间的山山水水,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那一份心驰神往,疲惫的心神也能得到舒缓。
7、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8、写下《江雪》时,柳宗元被贬永州,处于人生低谷,然而,即使被大雪包围,被绝望包围,柳宗元依然坚持着内心的操守,独钓寒江雪。
9、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0、原诗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减少了定语:路上,在诗意上小有区别。减少了”路上“二字,少了羁旅之感,春雨纷纷中,路上的行人寻找落脚之处,所以会有断魂的感受。
11、清明日的清晨,清蛾飞舞,色彩斑斓,犹如在画扇中一样。桃树满园,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红遍了田野。
12、关于清明的五言诗有孟浩然的《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入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诗词大意为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的想着,东城的郊外杨柳一片青翠,花开了草都长得出来,鸟儿在飞,蝴蝶成双成对在嬉戏,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1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14、裴迪与王维是好友,晚年时常造访辋川,与王维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烦恼的人,在山水间,得大自在。
15、经历了宦海沉浮的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他沉醉于辋川美妙的山水中,终于治愈了人生的伤痛。
16、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7、祭少稀归非不孝,心将锦色换青①呈。
18、有意思的问题:“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每句减2字,有损原诗意境吗?
19、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20、石兽立在道路两旁,纸也在半空中旋飞。人们离开了坟墓以后,乌鸦小鸟们活跃起来,四处觅食。
五、关于清明节的五言绝句原创
1、∗(五言律诗)江畔夜行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间图,诗人漫步山中,晴空下的树木,蓊郁苍翠,整个山野清幽静寂。
3、贾岛和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他的诗风比较注重炼字,也喜欢描写寒苦枯寂的内容。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这位倒霉的北宋大诗人因为卖废纸搞团建被罢官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7、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8、《清明》被誉为中国诗歌史上被变体最多的一首古诗。有人通过对原诗文字的断句、或者文字的省略、变化和标点符号的变化,将其改为短剧本、词、散文小品、戏曲小品、三言诗、四言诗、五言绝句、六言诗等。这些改动,虽然形式各异,但匠心独具,变体后的内容大都不离原诗歌的意境。
9、投稿邮箱:fnxgbdst@1com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2、第3名,《清明后登城眺望》: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13、出处:宋代范成大《清明日狸渡道中》
14、踏歌槌鼓近清明,小雨霏霏欲弄晴。
15、最后,减字之后的已经差多了。这里就涉及到七言、六言、五言等诗词,在音韵方面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了。一般来说,七言悠远畅快,五言平直坦白,六言平稳严整,四言优雅婉转。比较一下七言和五言,就会感到:七言意味深长,不紧不慢,让人感受到:清明时节,细雨纷纷,恰桃李吐芳,雨贵如油。路人行走在细雨之中,十分陶醉(断魂并非魂飞魄散),就想痛快喝一坛,岂不快哉。对一个小牧童,都是客客气气,心情很愉快。全诗透着一种悠然、惬意。但是要改成五言,语气变得短促,意境就差远了:好像细雨招人烦,人们想赶快摆脱这烦人的天气,找个歇脚的地方。特别是“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感觉很没有礼貌的样子。
16、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17、出处:唐代孟浩然《清明即事》
18、释义: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1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20、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