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散文100字(100句)
一、关于清明节的散文
1、逝者已去,生者祭奠。然而红尘中的人们,又有谁能看破红尘:为权困、为钱困、为亲困、为情困。“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在老柳树下去世后,衣襟上写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令多少人敬佩、感叹和深思。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介子推用真、善、美换来的节日,也是他一生对“清明”的追求和示范。然而,时隔2500多年,许多人在“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之时,不反思“清明”的真正内涵和真正的现实意义。
3、这种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更像一条善良的河流,澄清着沿路的风尘。它未必能给我带来幸福,也不一定美丽,但一定有光芒,一定伴着感动。耶和华说:要有光,于是世上便有了光。而怀念,我觉得便是人之于为人的光芒,是用人性点亮的光,照亮我们的生命之路,我们才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动着这血浓于水的一脉传承。又有什么比贯穿着感动的生命更令人感动呢?
4、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就在春分与清明之间,襄阳古城下过一场春雪。许多人称这场雪叫着“桃花雪”,因为下雪那天,桃花与雪花一起在天空中飞舞。我在清明节的这天回忆起那场桃花雪,总感觉它带着某种思念的味道。
5、散文:《采薇》中的野豌豆
6、张继的《闾门即事》:“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本应是农忙时节,可诗人登上城楼眺望,却只见由于农民都被召去当兵了,农村劳动力缺乏,万顷农田无人耕作,荒芜长满了青草。禁止烧火的寒食节过去了,清明节应该是千家万户重新起火的日子,而诗人看到的是只有寥寥几处的人家燃起新烟,一片凄凉的景象。
7、阳光明媚,春意正浓,清明节的脚步昂首阔步地走来,大地脱去了冬天阴霾雾障的外套,春色换上花红柳绿的新衣,我们已从容地迎来了又一个缅怀亲人的日子。清明时节,城里人、乡下人、漂泊异乡的游子、浪迹天涯的打工崽都有祭奠故去亲人的习俗。
8、中国人的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能够以先贤为镜,以正自身,我们的品性德行,素养就会提高。一个能够孝顺父母的人,内心也是光明的。清明节,留给我们的除了思念还有思考。
9、每年清明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时,除了摆上祭品、叩拜作仪、上香叩头、焚烧纸钱、叙诉祈祷,还得在坟头铺上纸钱、撒上花纸、燃放鞭炮、插上用五颜六色剪成长长细条的纸鸢彩带。隔远相望,纸鸢彩带在春天的风中簌簌抖动,像是当年我们承欢双老膝下时舞动的小手,在撒野、玩耍、嘻戏、跳跃;不经意间,随风飘拽的彩纸时而滑过亲人们布满皱纹的额头。心为之欲动,便觉得世间万物,自然生态包括花魂树魄,小草绿叶,薄雾轻纱,蓝天白云,冥冥中凡事都可以分享、交流、探讨。上辈亲人虽故去,阴阳两相隔,但他们勤劳、质朴、慈善、宽容的身影仍活在我的心中。
10、光在田野中乱转没啥意思,于是,清明节的时候,古人发明了许多游戏,荡秋千、踏蹴鞠、放风筝,让大家的身心放松,身体灵巧,为春情做好准备。
11、每个人对爷爷的评价都不一样,人常讲盖棺定论,在大伯心中记忆最深的是抽鸭片的日子,乌云笼罩。他常讲:“你们不了解你们的爷爷,我的母亲苦啊!”
12、那一年,离现在也已经两千六百多年了,晋献公姬诡诸,注意,这个名字很奇怪,晋献公姓姬,他这个姓是正宗的周王室的姓,名叫诡诸,他的这个名字非常诡异,而且后来还发展成一个姓氏,在中国,目前姓诡诸的人并不多,但是,姓诡和姓诸的人却偶然能碰到,他们就是晋献公的后代。
13、散文较记叙文感情丰富点.其主要是体散而形不散.中心思想一般会表达作者的对生活或事物的所感所思之类的.
14、我本身对毛主席没有意见,而是充满热爱,我把毛主席拿来做例子,那是因为他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也是这世界上最后一个值得我们说一说的男人。他的一生既叫人崇拜欣喜,也叫人扼腕叹息。
15、清明又是一个引发思念的节日,这节日从古时的春秋就有,相传在晋公子重耳流亡时就发生了,说他流亡到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饿的再也无力站起,他的随臣介子推竟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碗肉汤让公子喝了,当公子得知,流下了眼泪。十几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当了晋文公,他重赏当年伴随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劝说介子推该去讨赏,而他却打了行装到绵山隐居去了。
16、宏扬中国传统文化,意在回归文化自信,弥补民众信仰的缺失,纠正对传统文化的曲解!显然这已经非常必要了!孝发于心,行于形,今天虽未亲至,却也坦然了!
17、往年的今日,早己携妻带子,归乡祭祀。由于疫情管控,今年也只能在家,面西遥祭了!
18、清明节来了,屋外果然就飘起细雨,正是“雨纷纷”的时节。自从老父离世,清明、冬至这样的鬼节,对我来说就变得牵肠挂肚。于是,我就在这几天常常夜不能寐,趴在桌前写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
19、我总是在清明时节,自觉不自觉地想起很多人,有的时候是一个名字,有的时候是一段细节,有的时候甚至会想起一个电话号码,或者清晰而遥远的一首歌的旋律。
20、在樱花谷中,有一片白色的海棠。一树一树的海棠花,像是在向着人们诉说,诉说那一段段难忘的往事,诉说着一个个英雄的故事。我们生而平凡,但是我们能够选择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二、关于清明节的散文100字
1、介子推是个文人,他骂人不会像我刚写的那样,骂些泼妇式的粗话,而他是写了一首诗,“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他的意思是说,一条龙在天下四处飞,五条蛇跟着人家飞,结果龙飞回家中,四条蛇跟着享受雨露滋润,但是有一条蛇不愿意占便宜,宁愿死在田野之中。介子推的邻居解张是个多事的人,就把介子推的诗偷来,挂到城门上。
2、到了清明,总会想起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道出了人在清明时节凄迷纷乱的心境,这样的心境也只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痛楚。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的确,年少时懵懵懂懂,以为什么都会天长地久,幸福也是,哪知无忧无虑的时光短暂。年少时读杜牧的《清明》,对清明节里哀伤痛苦的人只有同情,以为这些都离自己很远。
3、说起桐树,《诗经》中“凤凰鸣兮,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凤凰择木而栖,人与群分。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倘若我们自己不能成为一棵好的树木,怎么会有好的际遇降临呢?只有迎着阳光生长,梧桐树才能茁壮。一个人心有阳光,他就会迎着光明而行。
4、《抱朴子》曰:“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其实,革面尚易,洗心尤难。易者天天做,难的难得为。常洗心常清,常洗心向善,常洗心才净,长洗心能明。
5、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6、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7、几个孩子有时跟着我拜;有时说不高兴拜,也就让他们去。焚化纸锭却是他们欢喜做的事情,在一个搪瓷面盆里慢慢地把纸锭加进去,看它给火焰吞食,一会儿变成白色的灰烬,仿佛有冬天拨弄炭火盆那种情味。
8、总有一些人,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值得纪念。春分之后的清明,是唯一的节气与节日同天。我们用这个景和清明的日子,来纪念那些让我们难于忘怀的人。
9、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除了行清墓祭,还是自然节气点,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时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生与死就在这个节气自然融合。
10、爷爷在我家住过,那时,父亲每月二百七十元的工资,在80年代初也算高工资,发工资当天,爷爷说想出去玩几天,父亲就全给了他,一星期后回来只剩两角钱。我们三姊妹,都住校,等着家里的生活费。幷且他收留了一个流浪儿,为其提供吃喝。母亲勤劳能干节俭,看不惯爷爷的作风。
11、“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有擦亮心境,点亮心灯,灵魂清澄,心明眼亮,才能清明,才能让心灵站立。“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人心者,人心之美,人间至美就在于让心清明。清明要清心、要静心、要交心、要净心、要善心、要赤心、要忠心、要公心、要廉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心。清明是一种胸怀、一种底气、一种人格、一种信念,更是一种裕达。
12、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3、回到家,我放下那四本书,非常高兴,就跑出去到胡同里和小伙伴们玩了。黄昏的时候,看见刚下班的父亲一脸铁青地向我走来,然后把我领回家,回到家,把我摁在床板上,用鞋底子打了我屁股一顿。
14、那时候,姐姐为了帮助父亲分担家庭的负担,不到18岁就去了包头,到正在新建的京包铁路线上工作,从她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开始每月给家里寄20元钱。
15、高二那年,我得了重病,记得刚得知消息从医院往外走,母亲在前面走得很快,全然不知把我落在了后面,我看见她用手不时抹着眼角。从那以后,母亲到处寻医问药,还自学按摩疗法,每天都为我按摩穴位。
16、人都是立体的,有许多面。我能看到的是他的慈爱,还有深深的孤独。他往往一动不动望着窗外,楼下只有新兵来回机械的走着正步,一站就是一上午。有一次,一只猫一夜间吃了八只鸟,一只不剩。爷爷几天都没有吃饭,我看到他蹲在地上,吧哒吧哒地掉眼泪。那时家里真的没有闲钱买这些,我们三姊妹要读书。一只鸟很贵,是父亲一个月的工资。想一想,我现在有钱买了,爷爷却去了天国。
17、此时已经白发苍苍的晋文公首先封赏功臣,可能是他已经年龄大了,有些糊涂了,竟然在封赏的时候,把介子推忘了。人往往都是这样,坏事来了的时候,首先想起的会是自己身边的人,好事来的时候,却容易忘记身边的人。
18、清明节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身心的主题。
19、挨完打后,我没有吃饭,拿着那四本书,跑回大栅栏的新华书店,好说歹说,求人家退了书。我把拿回来的钱放在父亲的面前,父亲抬头看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
20、“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到清明,往往就有着如丝如缕的春雨绵绵,总让我想起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看到这样的诗句,难道你还不懂人心上缭绕的那点忧愁吗?
三、关于清明节的散文800字
1、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2、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3、执行主编:王雪娟、彭丽洁、梁绩科
4、清明时节,小雨纷纷。那绵绵的雨,蒙蒙的雨,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早上,乳白色的雾笼罩着大地,人们都忙着去扫墓,山路上都是车,堵的水泄不通,而那淅淅沥沥的雨却也是一整天萦绕心头。拨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杯土带愁,杂草含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无限的思念与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怪悲!
5、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6、诗人在清明节气写下:“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到了清明,春天就已经走向深处了,这时的草木都是脆生生的绿意。柳条在风中摇摆着,甚是动人,尤其是几只鸟儿在柳树枝丫间穿行,心中念念不忘的故人,让我们有了像春日的烟雨,绵长而悠远的回忆与念想。
7、副总:蔡泗明倪宝元赵继平
8、它下的不紧不慢,是蒙蒙的落,细细地往下飄,轻声儿地拂在人的脸面上,就有一种清凉,一种柔润往心里去。
9、这是清明时节的雨,竟是这般的忧柔又缠绵不已,它柔润着万物,也柔润了人的心,是人心里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常常就生出了悲怜,有了思念。
10、晋献公姬诡诸要开始残杀那几个比姬奚齐大的儿子,从而保证姬奚齐能顺利登上王位,那几个大一点的儿子,就感觉事情不妙,就开始四散逃跑。这就像前几年金正日选金三胖为接班人,金三胖的兄弟几个都开始乱跑一样。晋献公姬诡诸的大儿子申生、二儿子重耳、三儿子夷吾就四处逃命。后来申生自杀,重耳、夷吾逃命成功。
11、清明是一个节气,自打清明起,这雨水就开始多了,万物就有了生发的力量,人们开始种瓜点豆,世间的一些生命因此而焕发新的青春,绿叶渐渐铺盖了大地,春花开始了灿烂和迷人的时节,这个世界就变得清洁而明净起来,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气,一个让人焕发青春,奋发往上的节日,人们喜欢着它。
12、这是一个感人又悲恸的传说,然而清明也由此而演化,而成为君臣百姓共同思念的节日了。这一天,人们会想念什么!想念已故的亲人,祭祀亡灵。这个习俗已延续了数千年,在人们的心里,每每走近清明,就要变得沉重一份,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就要清晰一天,头脑里就有了亲人的画面,有了以往的故事,故事中饱含着人间的亲情之爱,充满着思亲的泪水。这泪水在人心里流动,落在了最柔软的那部分,人的眼便泪汪汪。
13、每每清明,我总是想起《论语》上的那句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安康俱在的时候,儿女的心永远是欣慰的、骄傲的,还带着一点点受娇宠的、活泼泼的欣欣然;但一想到他们年岁高,自己膝前尽孝的日子不多了,就会忧惧丛生。
14、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然而山路险峻,林木茂密,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来。可大火烧遍了,也不曾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竟然坐在一棵老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发现一首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公主常清明。”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又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15、爷爷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解放前,家境不错,吸食鸦片,新中国成立后戒毒,改抽烟斗。最穷时半袋米可换大烟抽,富时大衣柜都包着金角。我常想一个人的一生怎么都是一过,我见过最不在乎钱的人,就是我的爷爷。平日里养鸟种花,读书看报,每天早起提着鸟笼子溜鸟,用兰布做一套,隔三差五还要做鸟食,鸡蛋加小米又蒸又碾的,很麻烦。七十年代一对白玉要五十元钱,爷爷都不会心疼,也不会管家里有没有米下锅,戏是要听的,澡是要搓的,奶是要喝的,馆子是要下的。家里没有积蓄,基本用完花完。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平!你想吃什么,爷带你下馆子去。”记忆里他没留下一句有哲理的话,也许他的一生就是这样随意而饱受争议。
16、联系我们:86774385
17、母亲是个做事非常麻利的人,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都是把好手儿。在单位是生产骨干,是党员,还是车间主任。下班后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母亲做饭很快,一桌饭菜在她手里不长时间就做好了,逢年过节,母亲都是姥姥家烹饪的主力。
18、头上何所有?翠微榼叶垂鬓唇。
19、人是情感动物,不是造钱工具。有钱没情感的人生是不幸的人生。没钱只讲情感的人,生活不下去。因此,我们要在利与情之间把握好人生的尺度,在得失之间权衡利弊,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发扬光大。
20、晋文公跑到介子推的尸体前,又哭又拜,然后安葬遗体。
四、关于清明节的散文50字
1、散文:开在记忆里的木棉
2、多次翻看后,从那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唐诗宋词里,我看中其中四本,最为心仪,总是爱不释手,拿起来,又放下,恋恋不舍。一本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编选的《李白诗选》,一本是冯至编选的《杜甫诗选》,一本是游国恩编选的《陆游诗选》,一本是胡云翼编选的《宋词选》。
3、黄海散文双年刊第2059篇文章
4、海棠的清香,醉人心脾。树下的青草,绿得迷眼。踏在青青的芳草上,脚步是复杂的。有着对逝去亲人悼念的沉重哀思,也有着清明时节的踏青的欢愉。复杂的情感,原本就是人类最丰厚的生命体验。
5、这个节日生机蓬勃,在生机中去告慰心中深沉的哀思和寄托。清明是一个清亮、明朗的日子,但是,这个日子里也有着深深的眷恋。
6、清明诗最有名的就是唐朝杜牧写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有人说是杜牧写的,有人说不是。不管是不是,这首诗就是好。
7、我曾有过短暂的当农民的经历,每次,我们拔苗的时候,就很难下手,地里的玉米,每平方尺只能留一个苗,而许多不长眼的就挤在一起,为了保证这一棵苗长得好,这时候,就要把别的苗下手拔了,那是很心疼的。每次我不忍心,站在苗前面犹豫,我父亲就会走过来,很随意地把许多苗拔了,只留下一个。我父亲说,舍不得这几个,那一个也长不好,最后全长成个溜光锤,结不下果实,舍不得就是妇人之仁。我因为只有一个儿子,没有过这种取舍的经历,只能用玉米苗做个比喻,因为一颗玉米苗都让我难舍难分,那么杀儿子这种事,我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8、续一杯清茶,听一听禅法,做一个境随心转的人,与世界和谐,与心境清澈,与生命圆融,享受着行云流水般的快乐,再无春秋冬夏,世间嘈杂。清明当清明。
9、静笃极,凡心起。春暖花开,杏红柳绿,一年又清明。
10、清明节,我想对你说:老伴儿,你在那边好好的,我们现在生活也挺艰苦的,这两年还要防疫情战冠状病毒,好在国家强大。我们的儿女都挺好,你的孙子也上大学了。我们不能松懈,我们还要继续奋斗。你安息吧!(赵仕华)
11、对于我的母亲。她常说:“你爷爷整个一败家,不务正业,市中心带院子的房子仨瓜俩枣就买了,搁今天换多少套房子,一分财产都没给子孙留下。”
12、小时候,对过清明节印象不深。好像只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大约在四五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陵园祭扫烈士墓,这才让我对清明节有了初步了解。
13、长|按|二|维|码|关|注
14、父亲对我说:“爱看书是好事,我不是不让你买书,是不让你私自拿家里的钱。”
15、坐在电脑前,双手敲击着键盘,母亲生前伴随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不禁映入眼帘。母亲身材高挑,自己饮食方面非常节俭,省下的钱都用来买漂亮的衣服。母亲唱歌很好听,知识青年下乡时是文艺骨干。回城后,逢年聚会母亲总愿唱上几句。
16、怀念是因为恨!恨岁月倥偬,恨病魔无情,恨死亡夺走了我的亲人。恨自己当初疏忽,不能从亲人们紧锁的眉头中读懂他们强忍的病痛;恨自己当初无能,未能在亲人们垂暮之时夺下他们还在劳作的工具;恨自己当初自私,总以为长缨在手,重任在肩,有理由没时间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如今也只能在清明时节,携春风一缕,纸鸢一束,在他们身边依偎片刻。“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唤回的只是在自己心海深处飘泊的怀念之舟。
17、不知不觉地转变是在最近两年,老公提议我们扫完墓,去附近爬爬山。从肃穆的场所到了山间,正是草木萌发的时节,目之所及,处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走着走着,渐渐释怀。其实人和草木一样,都有荣枯,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任谁也改变不了。我们再舍不得亲人的离去,也得接受现实,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我们好好生活,把爱传递下去,就是对离去的亲人最好的报答吧。
18、这个重耳是历史上一个名人,名气很大,他后来做了晋国国君,称为晋文公,而且是春秋五霸之一。他逃命的时候,先跑到我们陕西蒲城,差一点被抓住,幸好追杀他的人刀法不准,也可能是刀下留情,只砍伤了他的衣袖,他后来又往东跑,跑到他舅家翟国,在他逃跑的路上,跟随他的有几个人,有狐偃、赵衰、魏犨、司空季子,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要说的“千古一人”介子推。
19、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放。二候田鼠化为鴽:喜阴的田鼠不见了。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也就是说在清明时节的第一个五天,会看见桐树开始开出白色的花朵。第二个五天,田鼠因为烈阳之气渐盛,钻进洞穴,喜欢阳气的鹌鹑开始出来活动。第三个五天,是彩虹出现在天边的日子,清明时节的一场细雨之后,天空会出现绚烂的彩虹。
20、但是,晋献公和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都能做出来,中国古代许多皇帝都有过残杀儿子、女儿的经历,有的不是杀一个,而是杀许多,儿子越多杀得越多。
五、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名家
1、在唐朝以前,大家先过寒食节,祭祀祖先,但是过了两天,又是清明,又得放假。于是,唐朝的假日办那些人,一商量,干脆把这两个节合在一起过,一共放假五天,让大家回家好好转转。假日办把报告递给皇上,皇上说,就这么弄。从此,大家只知清明放假祭祀祖宗了,而把寒食节忘了。
2、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3、晋献公姬诡诸要开始讨伐居住在我们陕西临潼骊山一带的骊戎。他为什么要讨伐骊戎,我始终找不到原因,可能是姬诡诸时代的晋国,非常强大,看谁不顺眼,就去打一下,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给你找点事,就把你打一下。姬诡诸那时候消灭了好多国家,他就是一个爱打别人的人。反正,在那一年,姬诡诸要动员大军,攻打骊戎了。
4、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5、杨开慧时代的毛泽东,那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因为杨开慧是教授的女儿,本身也是知识分子;贺子珍时代的毛泽东,那是能征善战,足智多谋的,因为贺子珍是一个会打仗的女人;江青时代的毛泽东就开始玩弄权术,善于表演,那因为江青本身就是一个好演员,而且心理阴鸷;再后来,天天跟着火车服务员在一起的毛泽东,经常在凌晨发指示,子夜出语录,那是典型的列车运行时间,不管是评法批儒,不管是批林批孔,还是评水浒批宋江,那都是列车服务员的水平。
6、在女儿两三岁的时候,那年秋天下来了大闸蟹,我从螃蟹壳里慢慢地掏出一勺蟹黄,滴上一点姜醋,满地追小不点儿,一边追一边说,乖,过来吃一口,就吃一口。这个时候,我妈妈也掏出来一勺蟹黄,多放了一点姜醋,在后边追我,说,丫头,你回头,你吃上这口,再去追你闺女。那个瞬间,在我的记忆中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后来,女儿跟我说,我跟妈妈、姥姥原来都是在一块的。因为她看见过我生她的剖腹产的疤痕,她也看过姥姥生我的剖腹产的疤痕,所以她知道,很多年以前,她住在我的肚子里,再很多年以前,我住在她姥姥的肚子里。我也知道很多很多年以前,我的妈妈也住在我姥姥的肚子里。
7、这时候,装逼的文人们也不会闲着,会纷纷把春情变成诗篇,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8、人生似船,心则为舵。古语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对功名利禄看淡、看清,需要对风花雪月之事正确对待。世间诸事,事事源于心。“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故身之有心”。古人也曰:“但教方寸无诸恶”,指的是经过洗心而达到心灵的纯洁、纯真、纯美。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在这受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和物质利益、金钱、名利思想的诱惑因素的影响,许多人的心灵会沾上污泥浊水,进而发生病变,走上邪路。许多“老虎”“苍蝇”的腐败,许多家庭的破裂、许多亲朋好友的反目,不正是“不清明”的写照吗?谁都知道名利、恋色、贪欲都是害人害己之源,但谁又不是趋之若狂呢?
9、爷爷酷爱养羊,城市是不能养的,在农村请的人,由别人照料。即不为羊奶,也不为羊毛,只为了喜好,羊被喂的黄皮寡瘦,一批一批前仆后继。母亲不在家时,他会把一袋一袋白面加盐用水拌均喂羊喝。母亲再好,这样的日子,也是不想过的。我总结一点,他们不是一路人。
10、欧阳修的散文创作特点有三:其文体多样,议论、叙事和抒情兼备;其采古文与骈文之长,融成新的风格;其富于变化,开合自如,具有和谐的韵律感。简约有法的叙事、迂徐有致的议论、曲折变化的章法、圆融轻快而无窘迫滞涩之感的语句,构成了欧阳修散文含蓄委婉的总体风格。欧阳修的政论散文,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不仅富于现实意义,而且语言婉转流畅,是古文中的名篇。他的记事兼抒情散文,无论状物写景,或叙事怀人,都显得楚楚动人,如著名的《醉翁亭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抒发了一种解脱束缚后,从容怡然而又怅惘若失的情怀。
11、有人说慢慢地什么都会变淡,我认为不尽其然,像思念就不是的,少小时逝去的亲人,你可能连一滴眼泪都没洒过,平日也不会想起,但岁月会邀他如梦,幷痛彻心底,越久越强,生根发芽。我的爷爷已经走了二十多年了,他的墓地我只在照片里见过,活着一个非常慈爱的老人,死去就是一个冰冷的墓碑,有些痛苦是不想面对的,幸好父母还健在,人常说七十岁有个妈,八十岁有个家,这就是幸福。
12、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经诗子集,曹源滴水,而利他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法脉精髓。“自强不息,厚徳载物”,“上善若水,水就下而成润泽之功,上德为倾,徳倾于众而成普度之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世界风云,疫情肆虐,自强才能载物,若水才能润泽,上徳才成普度。
13、介子推是山西人,山西人九毛九大家都是知道的,许多人以为,九毛九就是抠门,其实,我看不是这样,九毛九离一块钱就差一分,但是这一分也不能让步,这是原则。介子推在这一分钱的问题上绝不让步。骂得狐偃很不好意思,狐偃就跑去找晋文公重耳,说你赶紧给介子推封个官,要不然这怂人天天在家里胡骂,把人骂得受不了。此时,晋文公才一拍脑袋说,哎呀!不好,把介子推忘了。
14、我常常想起的另外一个人是我的父亲。父亲是一个小女儿生命中邂逅的第一个男人,是那个永远可以纵容她的任性,永远可以呵护她的无理,永远可以给她对人性和对爱情的信任,永远在她背后如山般温暖的那个臂膀。我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以后,女儿才能一一解开对父爱的误读,父爱是温暖的,但也是矜持的。父亲有的时候宁肯把爱守成一个巨大的秘密。
15、供了香,斟了酒,接着就是拜跪。平时太少运动了,才过四十岁,膝关节已经硬化,跪下去只觉得僵僵的,此外别无所思。
16、昨日还是艳阳高照的天空,在清明节的早晨忽地洒落起雨点,天空有些阴沉,昨日的和风也有了些凉意。走在空荡荡的街道,心里失落得正如这不期而遇的雨,洒在身上,却飘落在心底。我想这是母亲的眼泪,也是父亲的眼泪,更是我心底里汩汩喷涌的泪花。二十多年的清明,唯有今天我不能再去父母的坟前除草送花叩首,父母一定想我了,如同我撕心裂肺的思念。新冠这可恶的恶魔,不仅阻隔了活着的亲人间的相聚,也阻隔了对逝去亲人的祭拜!
17、“百善孝为先”,“事死者,如事生”,尽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清明扫墓是中国孝文化具体体现之主要是对先人的思念与感恩,表达振兴家族的信心,自觉接受先祖对自己事业与生活的监督。不知从何时起,扫墓成了祈福,祈求先祖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生意兴隆,子孙健康,学业有成,俨然成了交换!现今,清明祭祀已偏离传统的中国孝道文化。
18、也就是说,清明节之后,再也不会有雪花降落了。属于冬天的雪,终于在清明时节,退回到属于它的季节。冬天再漫长,也有结束的一天,它被人类最强烈的情感融化。中国传统节日里,清明是每个中国人祭祖的日子。
19、我们研究中国现代史,始终围着毛主席做研究,其实忽视了一个重要情况,那就是他身边的女人。
20、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