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古诗(100句)
一、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
1、我最敬佩的是竹子那顽强的意志。有一天,先是太阳炙烤着大地,可是突然之间就风云突变。刮起了风,打起了雷,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不久,“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响雷不偏不倚击中了一根竹子。我吓坏了,透过窗子往外望,哇!只是一根竹子被打断了,其他的竹子都昂首挺胸的,好像在说:“有本事再劈一下。”
2、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3、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4、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5、《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6、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示例我在我未来的房子周围栽上许多竹子,我要像竹子一样,做一个正直、虚心、高洁的人。我在书房里摆上几盆青松的盆景,以表达我要像青松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永不言弃!借物抒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8、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9、不只是游侠们见了十分珍爱,英难豪杰亦曾格外钟情。
10、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11、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12、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明人于谦17岁时写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诗的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铿锵有力的字句中寄寓了千锤百炼才能造就人才的深意。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石灰何以能如前面所吟唱的那样,关键在于它具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志向,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14、(试题)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她让我想起了我们最敬爱的老师,他们把毕生精力全部付出在了教育上,他们就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我,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书育人当中。他们每天勤勤恳恳默默耕耘,只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嗓子都喊哑了,但他们愿意,愿意不顾一切地对学生好。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光和热为学生们照亮前进的方向。
16、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道精神。
17、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18、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9、(试题)简要阐释“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20、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二、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古诗
1、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2、“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3、⑤居高声自远,版非是藉秋风。
4、市实验学校507班李尚白
5、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
6、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7、牛的种类非常多,用处也很多。奶牛可以产奶,黄牛可以耕田,水牛可以拉车;牛肉可以吃,牛皮可以造鞋,牛奶可以喝,牛角也有自己的用处。
8、(试题)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9、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权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10、⑮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1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受到高尚情操与人格的感染。
12、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
13、《竹石》一诗中赞美“竹子内在精神”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文:《竹石》清·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翻译: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古诗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4、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15、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⑴诵读解意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⑷手法:托物言志
16、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8、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19、牛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用处却很大;它付出了许多,所需却很少。
20、哪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三、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的古诗
1、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2、再想象画面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进行二次指导。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千锤万凿那是怎样宏大场景怎样漫长的时间啊,别急,让声音多飞一会儿,让画面看得更完整一点儿,读!再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浑不怕声音一定铿锵有力,一定豪气干云,读!
3、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艺术手法鉴赏
4、“飞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每当吟到这首诗词,我就会想起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6、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托物言志的诗:《石灰吟》
7、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都是把直白的概念或抽象的事理通过具体、可感知的形象表现了出来,使要表达的概念或事理更加形象、鲜明和深刻;都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它们的区别在于:
8、枝头上的梅花绽放的时间各不相同。在同一棵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粉红的花瓣鲜嫩可爱;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黄色的花蕊几只小蜜蜂正钻进去,贪婪地吸食着花蜜……一丛丛、一簇簇,一朵朵梅花群芳吐艳,让游客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9、耀眼的剑芒像青蛇游动,鞘上的花纹如浮起绿色的龟鳞。
10、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11、总之,辨别二者的区别要注意这两组概念,一是“景”与“物”,一是“情”与“志”,写景就是为了抒情,咏物就是为了言志。只要反复对比琢磨,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12、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13、(设计意图)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解读才能充分获得自由的存在,才能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终实现。诗歌的学习更应如此,知识的建构,意象的触摸,精神的领悟,教师始终只能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困境中适度的帮助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以为,教者有为而不乱作为,是学生获得深度学习可能以及持久学力的关键。
14、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表现手法,我们以陆游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为例,陆游笔下的梅是这样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词人藉由“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的组合描写出了梅花的不幸遭遇,并以此作为下片“言志”的基础,表现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傲然不屈精神,同时流露出失意英雄孤高兀傲之志。
15、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17、与象征不同,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所谓“胸怀心志”,它明显区别于象征所表现的概念、形象、精神或品德节操,它所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抱负、理想或追求。例如:
18、牛的一生都在辛勤劳作,默默地奉献着;当它老了之后,或是被人宰了吃肉,或是躺在牛栅栏里结束生命,无人过问。这几乎是每一头牛的归宿。
19、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0、周杰伦的《蜗牛》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小小的天留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句有哪些
1、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2、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3、象征、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区别
4、在明确所言“志”的基础上,首先要选好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然后根据要表达的情感筛选具体物象,由“形似”到“神似”,找准“物”与“志”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从而凸显“志”。譬如写“希望”,我们会想到“太阳”“花朵”等物象,因为这些物象与所要表现的情志有着相同点或相似点。巧摹所“托”之“物”。
5、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
6、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堂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看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7、蜡烛,一个十几厘米的小东西,在我们眼里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可它却能在我们需要它的时候,燃烧自己,照亮大家。
8、忽然,我想起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行动困难长年坐轮椅的霍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擦金,他们不向命运屈服,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让平凡的人生变得精彩非凡。这难道不也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吗?
9、树比人活的长久,只要假以天年,人是绝对活不过一棵树的。树并不以此傲人,爷爷种下的树,照样以硕硕果实报答那人的孙子或是其他人的后代。
10、(答案)这句话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比喻)的手法,表面上说的是树,实际上说的是人(1分)。人容易战胜各种不幸和灾难,但常常会被名利压垮(2分)(意思正确即可)
11、我混在人群只能感直着脖子虔诚地仰望着古树顶端稀疏的绿叶,一边想,人和树相比是多么的渺小啊。人生出来,肯定是比一粒树种要大很多倍,但人没法长得如树般伟岸。在树小的时候,人是很容易就把树枝、树干折断,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就结束了生命。就算是小树长成了大树,归宿也是被人伐了去,修成各种各样实用的物件。长的好好的树,花纹美丽木质出众,也像美女一样,红颜薄命,被人劫掠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多珍贵的树种濒临灭绝。在这一点上,树是不如人的。美女可以人造,树却是不可以人造的。
1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4、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15、两首(咏梅)拟人比喻偏僻、凄苦,寂寞;清冷、萧疏,“脉脉”高洁刚强孤寂幽独B(“无意”的意思是不着意追求。)C(范诗没有表现出“高洁不污的信念”。)
16、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7、本题答案为:全诗采用象征的手法,用山泉暗指当时的一些士人,未做官时慷慨激昂地评说国事,褒贬人物;一旦得了一官半职,便也学得乖巧起来,缄口不语,与他们先前所鄙视的官僚一样庸碌无为。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讽刺之情。再如:
18、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19、市实验学校507班丁瀟恩
20、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五、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的诗句
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优化作业,自主自能,拓课堂入生活。当日作业(必做):用查阅资料、想象画面等方法自学本课另两首托物言志诗;周内作业(选做):查找不同时期托物言志的诗词,总结异同点,探究原因;长时作业:(选做)学习吟诵《石灰吟》或其他感兴趣的古诗吟诵。
3、(1)象征(“以物征事”的简称)是借助物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精神、品德等。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朴素;以“菊”象征高洁与傲霜斗雪的坚强。托物言志是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胸怀心志。
4、简而言之,借景抒情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托物言志则指诗人通过所描写的物象来表明心迹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具体来说,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具体的物品,而托物言志的“物”往往是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写景≠咏物。
5、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定义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7、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8、(答案)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入)作者借青苔的普通、卑微,生长环境恶劣支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9、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10、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
11、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为了一次短暂的开放,梅花不惜付出所有,享受人们绽放笑容的美好时光,即使付出所有,它们也决不无所作为。而张海迪、霍金、保尔·柯擦金他们身上这种在艰难的环境中拼搏的勇气,不正是梅花精神的美好诠释吗?我要向梅花学习,一定要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让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3、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14、预设二:学生找“廉洁奉公”的依据时,教师相机拓展: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句名言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谦在《咏煤炭》里深情地写道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是的,一生天下为公,一生两袖清风,这更是一种人格一种清白!
15、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16、(注)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身处明清易代之际,家道中落,直到四五十岁,未谋得一官半职,生活贫困不堪。
17、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18、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9、流到前溪无半语,在山作得许多声。
20、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