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托物言志写一首诗(100句)
一、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1、原创现代诗《寄语笔》婆娑抄起舞在洁白如玉的纸上记载了—页页一行行记载了春秋冬夏约繁忙记载了东西南北的彷徨知记载了人间的喜悦与忧伤记载了岁月的沧桑,,,,,,跳跃在光滑的纸上用心血写出一行又一行写出人生的雪雨风霜写出大峡谷的疯狂道写出千古乾坤的动荡写出当金色年华的芬芳,,,,,,
2、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3、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4、经过多年磨砺,终于炼就了这把宝剑。锋利的剑刃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可遗憾的是,它还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今天,我拿出这剑给你看,请你告诉我,谁遭受了冤屈不平的事情,我一定去行侠仗义、铲除邪恶。
5、希望(王子安)
6、战火却无情燃烧
7、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8、袁枚《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在一个没有阳光、不适宜生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9、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1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唐)王勃《咏风》
12、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3、释义: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无休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14、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15、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巢《菊花》
17、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18、“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先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即曾经“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映日红花,如今早已翠减红衰,茎叶也不能再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篱笆旁的菊花,虽然蒂有余香,却也没有了全叶,只有孤独的枝干仍然还在斗雪傲霜。
19、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0、桂花,安静,不起眼但是能给人们带来香味,让人的心情变的舒畅,一个人,可以默默的为社会付出,你可以根据这个来写
二、用托物言志写一首诗
1、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6、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辛晓明
7、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宋)王禹偁《官舍竹》
8、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
9、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1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13、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14、白梅(元)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白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15、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16、枫桥夜泊这首诗里描写动静结合的诗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动静结合:月落时乌鸦的啼叫,划破了天空的静谧,用动景衬静景,衬托了月夜的静谧,同时也衬托了诗人此时此刻内心的孤独。
17、草坪的的脚步,和观看画展的心理
18、以诗引诗,感受诗体
19、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郑谷《菊》
20、《菊花》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他表面上写的是菊花实际上写的是诗人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菊花高洁、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三、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现代诗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2、苔藓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3、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4、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5、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9、我的心是一弧月夜色包围着,凉快而惬意草坪的的脚步,和观看画展的心理浮在花丛,白而透明向日葵和太阳印在纸上,渗透纸背最先的主人用月作镰刀割下一地果实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11、爱莲说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衬托,用菊正面衬托,用牡丹反面衬托。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2、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13、当然贾岛不是剑客,诗的弦外之音是:自己寒窗苦读十年。真才实学还未施展。宏图大志未能实现,但愿有朝一日能够大干一番。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巧妙自然,且不露痕迹,实是精彩得很!
14、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5、缓缓的殇歌依旧传唱
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17、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8、由物及人,建构核心语识。教师先引发批判思维:这首诗写的是石灰,石灰心里想的是清白。奇怪啊奇怪!我们看看四周用石灰粉刷过的墙壁,就这颜色看,用哪个词可能更准确?从而促成主动建构:原来诗人一语双关,借物喻人,表面上是写石灰的清白,实际是写自己的志向,他希望未来的自己也成为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品德高尚的人,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
19、来吧(徐一畅,胡钰晗)
20、海燕虽然是细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暂时回到北方。
四、自己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七言绝句
1、即使石灰石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甘愿把一身的清白留在人世间。
2、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3、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4、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5、托物言志这一类诗词的创作,常常源于诗人对某一特定事物内在意义的直觉顿悟,之后再将这种直觉的顿悟进行提炼并完善,最终形成单一而明显的主旨。因此诗人必须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在对某一特定事物的特征或特性进行观察、体验、比较、玩味的基础上,进而准确地揭示出所咏之物的品性或品行。
6、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7、迁移诵读,读出意境
8、首二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末二句写梅花洁白鲜艳,香气远布,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
9、赏析: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10、预设一:学生找“主战抗敌”的依据时,教师相机引导:国家危难挺身而出,这是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清白。
11、诗歌由嘉绿苑小学沈逍同学朗诵,特此鸣谢!
12、赏析: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是托物咏怀的佳作。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14、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15、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宋)王安石《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16、泪水与血水相交
17、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18、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19、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20、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不被统治者赏识、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五、自己写的托物言志的诗
1、(设计意图)用感性的方式唤醒积淀在学生心中的诗句、情景,强化对类概念咏物诗的认知,是接下来深度走进本单元托物言志诗的重要基础。把不同字体的《石灰吟》当成学生朗读的范本,则能让语文学习内涵更丰润,学习更有意思一些。这样的导入,既不枝不蔓,直指核心目标的达成,又不失感性,由形象到抽象,有助于学生轻松愉悦地开启学习之旅。
2、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3、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4、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5、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6、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7、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8、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9、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10、读《石灰吟》,初感知。指名读与齐读结合,读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石灰吟》。
11、朗诵者沈逍小朋友一直是赫纥哥特别喜欢的小伙子,希望他能十年磨一剑,剑出惊四方。
12、托物言志写诗知行合一做人
13、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14、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15、黑夜来得更汹涌些罢
16、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去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漫天悲秋秋风送爽蟹肥菊黄丹桂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
17、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8、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19、《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20、预设二:学生找“廉洁奉公”的依据时,教师相机拓展:中国古代读书人有一句名言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于谦在《咏煤炭》里深情地写道说: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劳出山林。是的,一生天下为公,一生两袖清风,这更是一种人格一种清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