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写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诗(100句)

2023-02-05 15:19:3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写出三首托物言志的诗

1、(1)紧紧扎根在土里;坚定强劲;任凭

2、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4、这首诗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首联在句法上运用对偶,写法上启用比兴,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时间:秋天,蝉在日渐萧瑟的秋日鸣叫着;地点在狱中,作为“南冠”(囚徒)的诗人,身心不得自由。落魄加上孤寂,此时诗人更加深深怀念家园了。

5、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6、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关于贾岛的苦吟,可以从他的《题诗后》感受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两句诗需要琢磨三年才写出,自然一读起来便热泪直流。这里的“双泪流”一方面来自于诗句终于写成后的兴奋,另一方面说明了佳句难寻,后世也有类似的句子来说明好的诗句来之不易,如“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等。

9、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0、提示: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柳的衰落,表现出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11、(3)由“千磨万击”想到了成语。

12、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13、A.比喻的手法B.托物言志C.以景写情

14、扩展资料: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 "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15、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B.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6、《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百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度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问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答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7、这首托物言志的诗,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的品格。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祝您愉快。

18、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饮清露”。这句写出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

19、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0、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二、写三首托物言志的古诗

1、物: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2、《石灰吟》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3、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4、《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结合下图,展开想象,把古诗《竹石》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6、译文: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7、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8、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9、(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10、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11、②“千磨万击”写恶势力之甚,“东西南北”写恶势力无处不有,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可见竹遭受的打击之大。“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多么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凛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表现出诗人无惧无畏、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12、《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13、(1)B(2)何当金络脑踏清秋(3)千锤百炼(4)千万次捶打至今还非常坚韧,任凭你东南西北风。(5)B

14、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燮。赋予了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受到打击,坚决不动摇的品格。

16、物人比照,读出志向

17、(1)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甚至可以(2)BA(3)动作两耳四蹄轻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4)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B

18、②后两句借马抒情,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得不到赏识发出呼喊,表达了一种愤慨之情。

19、3)试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20、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三、请写出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清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3、主要作品:《马诗二十三首》《梦天》《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著有《昌谷集》。

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5、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6、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7、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8、《早梅》唐朝·柳宗元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0、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1、(4)诗的后四句与李贺的《马诗》中的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12、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1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5、这首咏蝉诗,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为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

16、《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7、尾联再接再厉,仍用比兴。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有谁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呢?自己品性高洁,不为世人了解,反被诬陷入狱,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唱的“世浑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此时有哪一个肯替自己雪冤呢?而今患难之中,惟有蝉能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长吟。

18、《江城子·密州出猎》宋朝·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

19、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击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常的事。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间。

20、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四、写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2、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3、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4、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5、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6、首先,();然后,();接着,();最后,()。

7、读《石灰吟》,初感知。指名读与齐读结合,读楷书、行书、篆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的《石灰吟》。

8、(1)yànyān(2)jìnjìng

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1、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12、诗歌鉴赏︱羁旅行役诗赏析之二:常见的思想情感及其表现手法

13、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14、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1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6、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梦想、志向或理想的寄托者.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清晰、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

17、诗歌由嘉绿苑小学沈逍同学朗诵,特此鸣谢!

18、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9、《马诗》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20、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五、写出三首托物言志的诗及品质

1、“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

2、走进物象,简述石灰一生。基于学生课前预学查阅资料后对石灰的认知,教师让学生结合诗行简说。教师视情况提供说话思维支架:

3、提示: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

4、②最后一句一语双关,诗人借石灰之口,表达了以身报国的宏伟抱负和绝不向世俗低头、绝不同流合污的坚贞精神。“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5、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6、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两句中的“自”、“非”,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

8、根据语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9、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1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1、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2、(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1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14、(设计意图)感受物象,是领悟托物言志之妙的前提,物象越清晰,志向与行为就越易与之水乳相融,言意同构共生才有坚实的根基。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诵读中渐入佳境,是把工具与人文融合而教的有效策略。通过想象,当诗句变成具体灵动的情境,诗歌内蕴之美与诵读的音律之美必同频共振,相得益彰。

15、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6、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辛晓明

17、A.若:好像B.等闲:平常C.浑:浑浊

1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9、《竹石》描绘了竹子坚忍、刚直、不屈的形象,表现了作者的刚烈、不屈不挠和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高风亮节。

20、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借助注释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托物言志诗的一般特点,知道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受到高尚情操与人格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