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托物言志的古诗初中(100句)

2023-02-05 15:19: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初中阶段托物言志的诗有哪些

1、(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2、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3、②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

4、(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5、(5)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6、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晋)陶潜《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一首》

7、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8、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9、喇叭和唢呐吹出来曲子短小,声音响亮。官府的船来往乱如麻,全凭它们来抬高声望和社会地位。军人听了军人发愁,百姓听了百姓害怕。还能到哪里去分真和假?眼睁睁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江水枯竭,鹅也飞光了吧!

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

11、ps.本次直播将会设置抽奖环节

12、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4、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6、我为散文中考题析考点

17、而将教材内的全新文本作为群文阅读的选篇,实施过程中前期铺垫教学较长,并且需充分考虑到学生学情、教学时间及教学条件等因素。故笔者仅选取《登幽州台歌》一篇全新文本,并在教学前有以下几点思考。(文末附教学设计)

18、①南冠guān:《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19、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20、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借以物品的特征,用来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二、托物言志的古诗初中

1、99%以上的学生认为阅读一定会丢分,99%以上的学生认为提升做阅读分数要大量的刷题。

2、⑤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3、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4、任务四:写作实践,迁移运用

5、论世: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叛军攻陷营州。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任武攸宜帐下参谋,随军出征。因武攸宜无将帅之才略,导致兵败。陈子昂挺身而出,请缨出战。武攸宜认为他纸上谈兵予以拒绝。几天后武攸宜一败再败,陈子昂再次请战,激怒了武攸宜,被降为军曹。《登幽州台歌》正是这一时期所作。

6、课外古诗词诵读知识点归纳

7、如何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

8、参考答案:“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9、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到处是青蛙(的叫声)。约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过了午夜,我(边等着客人)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棋盘,边看着落下的灯花。

10、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1、④儿女:这里指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12、一流的专业能力丨负责的教育态度

13、D.对家人思念;E.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14、(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5、来呀!来呀!关注我吧!!

16、③人心:指人的世俗之心。

17、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18、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19、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诗人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20、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

三、初中阶段托物言志的文章

1、(3)表现手法:渲染、烘托、比兴、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抑扬变化、联想、衬托、对比、想象、照应、点染、托物言志、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情景交融等。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反复、设问、反问、借代、用典等。

4、这里,我们对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做以简单归纳,希望在做分析诗歌写作技巧这一类题的时候加以灵活运用。

5、⑤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6、问: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7、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9、(1)读一读,读出味道

10、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

11、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参考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回答中要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14、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15、(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6、③对二十年颠沛流离,知交零落,如今独登小阁的伤感之情;

17、对照教材内容及考点,摸清学情

18、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19、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

20、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四、初中托物言志的诗歌

1、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4、③相照:照射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

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6、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7、虽然他们的命题还比较稚嫩,但最重要的是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更加深刻地去审视写景抒情类文本的景的特点,以及景与情之间的联系和构建答案的过程。

8、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9、(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1、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朗读指导,读出不得志(重读与节奏急缓)

14、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15、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16、欢迎投稿:qyxsmywgzs2019@sina.com

17、hzywkdb001@1com

18、的卢——良马名。据《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载,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驮他脱险。

19、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0、问: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五、课外你积累了哪些托物言志的古诗

1、《叹庭前甘菊花》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2、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3、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4、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喻“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

5、评价诊断,总结反思

6、(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

7、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8、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9、②斫zhuó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传说月中有桂树。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斫,砍。

10、(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11、那么怎么来写这类的文章呢?简单说一下:这类的文章一般来说须有两大部分组成,即所托之物的外在特点(托物),和所托之物的精神内涵(言志),当然要言之有物,还须将之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不至于让人有无病呻吟之感。《一颗小桃树》《紫藤萝瀑布》这些教材上优秀的课文,无疑给了我们模仿的范本,不知听课的你有没有细心留意呢?

12、品味诗境,从背景与文本中了解不同诗人对孤独状态的不同诠释。

13、⑥耻圣明: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14、苍梧校区:85827711

15、(即将告别)由三秦大地辅卫着的长安城,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与你离别的心情(相同),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出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海角,也像近邻。我们不要在离别的岔路口,像那些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一样双双挥泪告别。

16、《曲池荷》 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7、基于教材、考点、学情的复习策略:整合教材、任务统领、支架支持

18、《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9、“百般红紫斗芳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0、语文中考第一轮复习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为了能在临考前“密密缝”一件“无缝天衣”,语文老师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知性温婉的徐琴老师一探写景抒情类文学作品复习的妙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