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散文的类型(100句)
一、怎么判断散文
1、从2015到20
2、余光中先生的批评也是交代太明,分析太露,丝毫不留情呀!
3、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反复(强调作用和情感,有气势,感染力强,)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5)修辞手法:
4、散文讲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没有具体的写作规格,可以在叙述中夹杂议论和抒情。议论文必须先提出论点而后列举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正确。你所引用的文章是要写篇散文,而不是议论文。
5、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以使文章波澜起伏,前后有鲜明对照,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6、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7、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8、第二步:写出这些词语的特点作用。
9、(2)突出叙述的对象(人、物)(3)点明主题、承载作者情感。
10、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11、而余光中老师将这个比喻评价为“很不恰当”,高中语文老师讲不下去了哈哈!
12、——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军访谈录
13、那如果不这么写,该怎么写比较妥帖自然呢?
14、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15、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16、体裁分类一来是为了方便初学者进行探究学习,二来是方便分类答题收纳
17、散文就像一个人平静的走在河边小路上。(平和、淡然,朴素而不失高雅、形散神聚)就如同小说是一个人走在河边的小路上,突然被推下水。(情节跌宕起伏)就如同诗歌是一个人走在河边的小路上,走着走着走到了月亮上。(浪漫主义)写散文没什么要求,就因为自然洒脱,无拘无束,所以叫散文。不是规定好的怎么散,而是意境的洒脱。“散”不是按照格式规定“散”,而是一种自由。希望你满意~~~
18、有的传记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称为“传记文学。
19、如果是分析句子,也是分三步走
20、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
二、怎么判断散文的类型
1、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简单的说,诗歌短,有节奏和押韵。记叙文一般都有主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不可或缺。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多数以表达感情为主。一家之言~~
3、1 、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 状物 ” 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如《莫高窟》一文中,全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的,而壁画一段也是如此。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4、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启发学生将散文的写作技巧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写作主动性。
5、②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6、代晓奎.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2015(8)
7、判断句子是否用到了修辞手法,或者其他的表达手法(如描写方法、说明方法等)。
8、记叙文一般采用以小见大,抑扬,对比等表现手法。
9、余光中先生也给这句话开出了“药方”。他觉得,如果今天的散文家来写,大概应写成:
10、散文就是一件真实的故事用富有美感的,有感情的句子来描写。而记叙文是虚构的故事。
11、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
12、可是细琢磨,怎么有点不像诗啊?
13、而“我与父亲不相见”的说法,不但“平视”父亲,而且“文”得不必要。“二年余”也太文,太哑。余光中认为朱自清倡导的纯粹白话,但《背影》里这句至少是一败笔。
14、我一向觉得,散文乃至一切艺术创造,都是有气象和境界的,气象和境界肯定是决定作家作品高下优劣的最高和最终的尺度与标准。当下,露阴、窥阴式的写作相当之多,这一些,虽也是人性之一种,但以此来作为焦点和吸引力,我觉得矫枉过正,也是极为不堪的。在这里,我还是比较喜欢张承志的散文,以及林贤治、资中筠等人的作品,还有诗人于坚、评论家李敬泽的散文随笔。我觉得,这样的写作,大致是文学之正道。
15、内容上的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16、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17、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18、每年佛脚班都在不断创造神话,
19、以地点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20、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
三、怎么判断散文化小说
1、生态散文写作要放开眼界拓宽题材通道
2、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3、散文:形散神不散,分段特别多,一般来说第一遍读会十分晕乎。(散文分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文化散文等)
4、◇合作平台:《文史茶座》《同步阅读》
5、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一部好的小说总能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6、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看文章反复出现的词是一点,还要结合题目去分析。语境即具体的语言环境。
7、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描写为辅,兼有议论抒情,到占的比例非常小。
8、重技能而轻感悟的教学方法,我们大多数老师在看到一篇散文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篇文章能使学生了解哪些知识。于是在设计教案时,一个接一个问题都围绕文章的知识内容,学生在课上跟着教师的节奏去回答问题,了解完文章内容,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一篇散文就学完了。但是往往忽视了散文教学中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感受的体认,以及对文本语言的品味。
9、“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生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10、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可谓有目共睹、影响深远,很多人把他称作新文学的“散文大师”。
11、除了朱自清散文风格、内容、句式、章法的问题,余光中还提到,从创作岁月及作品数量来说,朱自清的作品无论是诗或是散文,皆产量不丰,变化不多。故而,从水准和分量两个角度看,和古文大家比起来,朱自清远不能望其项背;置于近30年来新一代散文家之列,他的背影也已经不高大。
12、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进行字词教学和内容分析上,不重视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实践。没有从散文的角度来关注散文的意境,学生自然无法领悟和把握散文写作的技巧,这是教师教学散文缺乏文体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
13、时间跨度大散文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如秦牧的散文《土地》空间转换广散文既不受时间限制,也不受空间限制,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如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事件牵涉多写散文,多数离不开事件,尤其是叙事散文,事件是散文的“硬件”。许多好的散文有一个中心事件,以及烘托连带的一些与之有关的其它事件。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
14、不必急着给生态散文下定义前方存在诸多可能
15、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描写。
16、课堂阅读分析与课外运用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但我们往往只注重课堂分析与讲解,不注意启发学生领悟散文的写作特点,在课后也缺乏及时的巩固与拓展,致使学与用脱节。
17、散文,从字面了解,就是松散的文章.但不是说乱写一通.一般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但不失自己的性格.而且必须真实,太虚假的东西就不是散文,那就变成了小说之类了.
18、记叙文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
19、初中生对散文的理解能力不佳,与他们阅读量不足、阅读深度不够有较大关系。为了改变现状,我们可以采取增加学生阅读量以及强化阅读技巧指导的措施。
20、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四、怎样判断散文
1、“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2、其中,“质疑”声最大的大概要属台湾诗人余光中。
3、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4、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5、2 、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我们阅读时,就要透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如《莫高窟》一课中,作者描写了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旨在突出了莫高窟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样,作者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的赞美之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学生也能很形象地感受得到。
6、散文教学▏散文如何教,名师精彩碰撞引思考
7、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8、散文随意选,随意写,但主旨不变即可,讲究形散神聚。最显著特点是不押韵,不讲平仄,形散而神不散。很多散文为了表达一个意思用了许多记叙文小故事。这个意思就是文章的神。所有材料都被作者用一定写作方法组合。成为散文的形。形神结合才是好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用了几个故事告诉我们: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9、散文,形散神不散,文字一般很优美的就是记叙文是讲了一个故事,谁干了什么议论文的话就是在来回对于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阐释别人的观点采纳哦
10、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11、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12、余还特地撰写了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白话美文的模范——我读朱自清的散文》(发表于《名作欣赏》杂志,收录于北京大学出版社“跟着名家读经典”丛书),立场坚定地阐述他的观点。我们先来看一段余老先生的“批评”:
13、分享,是一种美德,手留余香
14、李乐薇:写景优美,诗情画意,超凡脱俗。
15、“小小的”一词也是扎心了!
16、作用(意图、好处)题
17、(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18、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随笔杂文、报告文学、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逐渐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19、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20、☟☟☟更多赠品,更多惊喜!
五、怎么判断散文和小说
1、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2、其次,朱自清的观察颇为精细,宜于静态的描述;可是想象不够充沛,所以写景之文欠缺开阅吞吐之势。
3、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4、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余光中说朱自清《背影》开篇第一句就不稳妥。文章以父亲为主题,但开篇就先说“我”,至少在潜意识上有“夺主”之嫌。
6、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
7、(4)象征意味、寓意深刻。(5)技巧(主要是修辞手法及效果)
8、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9、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10、议论文:题目一定是论点或论题,一般较为专业化,没有多少文化色彩。
11、散文的特点是自由灵活,小说的特点是情节曲折跌宕,诗歌的特点是有丰富的想象力。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对散文、小说和诗歌的创作特点作了平实的描述:“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一个人自由自在走在路上,就像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一个人从大地上被弹射到了月亮中,那就是诗歌。”
12、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13、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14、散文也可以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说理(议论)散文。
15、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16、现在人们都认为,散文写作犹如滚滚洪流,比较泛滥——门槛低,几乎人人都能写,人人似乎都成了散文写手。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实际上也印证了散文写作必须基于自我、主观的个体意识强烈的社会背景。当社会个体自我内心的逐步觉醒、充实和强健到一定程度,需要张扬,需要宣泄,需要表达,从文学的角度采取更普遍方式的,不是进化到“神龛”的诗歌,就必定是“我手书我心”的“自由散漫”谁都能写的散文。散文更像适合“小众”的文人画,不计工粗,寥寥几笔,也许就勾勒出了心中期望的愿景。而清心、闲逸的小众文人画,目前正大行其道,广受欢迎。所以“心灵鸡汤”、“大文化散文”、“新散文”等等浪潮一浪盖过一浪,远未停歇。
17、提起余光中,估计大家也都不陌生。当年,余光中一首情深意切、朗朗上口的《乡愁》感动了多少远离故土的游子和他们在故土企盼团圆的亲人,连小孩子都能轻而易举、张口背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18、不直接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种。利用事物的相似性来衬托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异性来衬托是反衬。
19、散文:重在结构,形散而神不散。语句优美。使人心旷神怡。
20、前文说了那么多朱自清散文里的瑕疵,更多的是在一边倒的赞誉中多点审慎,发他人所未发;综合评价起来,余光中作出如下“判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