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100句)

2023-05-28 19:33: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诗歌鉴赏

1、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2、诗歌题目:常有“赠、别、送、饯”等字眼

3、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4、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5、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6、如果您想收听本系列的更多课程

7、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人自比(自况)、渲染、烘托、衬托、映衬、反衬、正衬、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比、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多角度写景(多感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象征、以小见大(小说)、借古讽今、倒叙、插叙、赋、比、兴、重章复唱(沓)、明暗结合、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讽刺、似褒实贬、似贬实褒(贬词褒用反语)、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铺垫、伏笔、照应、以乐(哀)景写哀(乐)情、动作、肖像、语言、心理、香草美人、点面结合(点是细节局部,面是整体概括)、点染(2018浙江卷)、铺陈

8、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9、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10、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11、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2、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3、以小见大设悬念埋伏笔首尾呼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对比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贯穿线索(双线)欧·亨利式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14、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5、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16、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17、这个巅峰就是——古诗词鉴赏。

18、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19、(11)其他的表达技巧:

20、追本溯源,回到原点,诗歌的祖宗还是《诗经》

二、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

1、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2、(201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3、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4、注:诗歌鉴赏选择题常见设误方法(来源:学科网ZXXK)

5、诗词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诗词大会”

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8、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K)(来k.Com)

9、表达技巧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主要考查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10、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11、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12、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13、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

14、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1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16、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

17、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18、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19、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20、(3)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三、诗歌鉴赏思维导图

1、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3、还在陆续更新中……未完待续……

4、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5、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6、(25)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7、(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8、(2018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9、诗歌鉴赏主观题题型分类及解题方法

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1、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12、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13、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14、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5、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16、文章的首段与末段,段落的首句和末句,一般表达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中心思想,其它段落及句子只起补充,说明,解释或引申的作用。因此,首先要搜索目标,找出文章及段落中的主题句。了解了它们的含义,就可以顺着提供的主要线索去捕捉文章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

17、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8、(15)似贬实褒,似褒实贬,往往和反语相连。

19、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20、一种是全篇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词句子,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是无晴却有晴”是诗眼。

四、诗歌鉴赏题目及答案解析

1、山水诗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田园诗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边塞诗表达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征人久戍边关的乡思或壮志未酬的怨愤;送别诗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对情人或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愿;

2、正面(侧面)描写直接(间接)描写

3、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4、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5、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6、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7、设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引发读者思考

8、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这首诗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颔联紧承首联,说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经历经千百年之久;

9、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

10、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11、虽然所经过,是伤心流泪谷,

12、(2018年全国II卷)古代诗歌阅读

13、对比(相反)和类比(论证手法,相同或相似,)

14、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15、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全诗直抒胸臆,情深词显,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16、《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祥和,色调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17、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18、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19、(答案)久留(逗留)依依不舍

20、课外作品比较、课内外沟通

五、诗歌鉴赏模板

1、所记叙的事情和生活细节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2、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3、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4、(20新课标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5、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6、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7、带你真正了解古人的生活

8、②渲染萧瑟、寥落的气氛,烘托了词人孤寂悲凉的情怀,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③为词人抒发重游南楼时时光流逝、忧国伤时的情怀作铺垫。

9、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10、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诗人以朴实、洗练的语言,表达出真实、自然、亲切、豪爽的感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11、(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12、①线索:时间、空间、情感、事物等。

13、D.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14、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15、虚写、虚实结合、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想象

16、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7、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18、通常情况下,单一的叙述较少,往往是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19、(21)赋、比、兴、重章复唱,一般见于《诗经》中,但一些乐府诗和魏晋诗(阮籍,曹植)也常用起兴。

20、(2)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看是鉴赏景象、物象还是人物形象。本题是鉴赏景物,要找出用到来的意象,想象整个画面,概括出意境特点。本题问“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色远寂寞”描绘夕阳照射之下,远远望去,群山苍茫,笼罩着夕阳的余晖,给人寂寞空旷之感;“江光夕滋漫”写满溢的江水在夕阳余晖中闪耀着特有的光泽;整个画面境界阔大壮美,而又给人寂寥孤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