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开场白50字(100句)
一、红楼梦诗词鉴赏
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2、这首曲文应是每句暗切一入之?事。例如“有恩的,死里逃生”,是指巧姐,正谓“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者是矣。又如“欠泪的,泪已尽”,人人都能指为晴切黛玉。即此二例,其曲文体例确然可知,非我们穿凿可比。循此体例,就可以试作推寻了鄙意如下:
3、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4、(贾雨村对月口占五言律)
5、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6、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
7、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8、潦倒不通世务,愚顽伯读文章。
9、第二十二回书中写元妃从官里派太监到荣府送谜语让大家猜;同时荣府的小姐、少爷们也都编了谜语让太监带给元春猜。到了晚上,元纪派太监来颁赐奖品,独迎春;贾环没得。元妃还批评贾环这首谜语“不通”,根本没猜,贾环十分难堪。据贾环说,他这首谜语的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房脊上的兽头。
10、全文: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11、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12、作者:历史2004刘嘉星
13、一字吟安断数须,两行写就再三谜.茅椽蓬牖尤坚志,瓦灶绳床拼弱躯.披阅十载怨血泪,增删五次愤时局.身心耗尽憾失尾,可可精神敢不屈.给曹雪芹.本人原创,请斧正.
14、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15、贾政念出这首谜语后,立即把谜底告诉宝玉,暗示宝玉告诉贾母,所以贾母一“猜”便着:“是砚台!”
16、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17、她在封建观念影响下,以自己是“庶出”为耻;加上赵姨娘为人卑琐,她就干脆不认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称“玫瑰花”,又鲜艳又有刺。在“抄检大观园”一回,她居然敢打那个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个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凤姐随意作践赵姨娘,可是对其生的这个出众的女儿却丝毫不敢小看,还要“畏她五分”,独表敬重。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娇小姐,随着家族末落,命运也一样令人悲哀,年轻轻的就远嫁异乡,路远山遥,断绝了与家人的联系。判词前的画里画着两人放风筝,可能还有一个女孩儿同她一起嫁走,因曹雪芹没写完全书,不知是谁了。
1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9、尔今死去依收葬,未卜依身何日丧?
20、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二、红楼梦诗词鉴赏开场白50字
1、人们都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世间最美好的因缘,我只是念念不忘和仙草的前世之盟。
2、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天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婆,上结着长生果。
3、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4、第二句是说林黛玉是个绝顶聪慧的才女。她的才华是大观园群芳之冠,是智慧的女神。她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外祖母家,尽管是贾母的“心肝肉”,可是以她的敏感,总摆脱不了一种孤独感。特别是在对宝玉的爱情上,几乎到了神经过敏的程度。好在宝玉对她一往情深,处处宽慰她,哪怕是篱玉歪派给他的“错误”,他也承认。这样,他们的爱情就在一种奇特的、连续不断的矛盾痛苦中发展着。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了,哭时要比笑时多;刚刚和好了,突然又闹翻了,闹翻一次反倒加深一次感情。他们的爱情在有形无形的外界压力下,形成一种畸型。在荣国府那样的环境里,越敏感的人就越忍受不了。黛玉的悲剧就在于她不会像宝钗那样会装“糊涂”,她太聪明了。
5、青灯照壁入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6、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7、痴述的、枉送了性命——凤姐
8、脸上的笑窝象春桃啊,流云似的发髻装饰着翡翠;张的嘴辰彷佛樱桃啊,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看那苗条而匀称的腰肢啊,颤摇摇象雪花飞舞微风回荡;和珠玉钗环的光彩相辉映的啊,是描眉的“鸭绿”贴额的“鹅黄”。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啊,生气和高兴都是一样;在清水池旁浏涟玩赏啊,风吹衣带象要腾空飞扬。蚕须般的眉儿将要皱起啊,似要说话而却又未语;象踏着莲花的脚步刚一挪动啊,想要停步却仍然在行。
9、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10、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11、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12、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13、《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14、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中也有一段关于这首曲子的文字,摘录如下:
15、这副联语是对那些在名利场中贪求不已的人的一种讥刺和棒喝。贾雨村以为它“文虽浅近,其意则深”。他自己就是因为“忘缩手”才被革职的。书中说他当知府期间“未免有贪酷之弊”,虽没说出具体情节,但从他后来“乱判葫芦案”推断,肯定是见钱眼开,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当。贾雨村在官场中已经翻了一个小筋斗,作者从他眼里写出这副对联,就显得更有意思。然而他这种人是不会从中受到启示而回头的。书中同类的人还有许多,如贾赦、贾琏、王熙风之类,在他们得势时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东西都据为已有,直到弄得家败人亡才不得不罢休。
16、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17、这首谜语不难猜,也不高明。因为是“老祖宗”作的,贾政“便故意乱猜别的”,让贾母罚他,逗贾母高兴。这种“尽孝”的方式,只令人觉得做作。
18、从这首曲子的内容看,元纪死时可能要给其父母托梦,但现在高鹗的续书无此情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时托梦给凤姐说:“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并嘱咐“将祖茎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将家塾亦设于此”。因为这些东西即使犯罪抄家,也不没收入官。“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如果元春托梦,可能也就是这类内容。
19、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20、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三、红楼梦诗词鉴赏作文
1、二是作者费神写的,但会受到环境和红楼梦故事情节发展的限制,如警幻十二钗判词,尽管受限,但仍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学之深。
2、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3、刘姥姥在穷得过不去冬时,曾到贾府去求助。凤姐对这个“芥豆之微”的穷亲戚本来没看起,但在无意中也救济了她。曲中说的“积得阴功”,指的就是这件事。从此刘姥姥和贾家结下了缘分,先后三进荣国府,成为贾家兴衰的见证人。连巧姐的名字还是刘姥姥给起的,当时还恭维说:“她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随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从曲子内容看,在巧姐被其舅王仁等人推进火坑(很可能是卖给妓院)时,刘姥姥救她出来,使她“逢凶化吉”了.
4、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椽,也有一首诗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
5、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6、寄言执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7、这是一首很巧妙的谜语,为打灯谜的聚会增加了兴味。贾政看后连说:“好,好,如猜镜子,妙极。”待贾母告诉他是宝玉作的,他才不言语了。
8、袭人原来是贾母身边的丫头,本名珍珠。贾母担心她的爱孙宝玉身边的人不可靠,才把这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丫头给了宝玉。宝玉因她姓花,便依据陆游“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诗句改其名为花袭人。
9、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10、这首谜语也不见于某些脂本,故有人认为不是出自曹雪芹笔下,为后人所增补。
11、三是作者故意降低水准写的,比如菊花诗,海棠诗,柳絮词,题帕三绝,香菱诗,因为要考虑到几位女子当时的年龄,阅历,性格,所以这些诗的艺术水准并不高。
12、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13、这一首说的是妙玉。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14、可惜,另一个,却有着谢道韫那样的才华。
15、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16、《虚花悟》彻底明白了荣华富贵都使虚幻无据之意。
17、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18、看破的,遁入空门——惜春
19、“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这就是红楼梦,一部充满了血和泪,情与爱。它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情神话,又是一部家庭兴衰史。它诠释了一个朝代的兴隆衰败。
20、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四、红楼梦诗词鉴赏
1、佛教把罪恶的根源称为“孽”,并认为男女情爱也是一种罪恶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爱纠葛带来的无尽烦恼中,所以称之为“孽海情天”。
2、思路:结合原文,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先···再···然后···这种连词很重要。),然后看看有没有写作手法,诸如开门见山,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等。手法:首先理解诗歌(实在不理解诗歌可以翻译成现代文来理解),看看诗歌中用了什么手法,然后解释诗歌的哪里哪里运用了这种手法,有什么样的好处,最后要加上诗人想表达的情感。
3、白话译文: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4、元妃有兴致特意从宫里送出谜语并赐物,使贾母特别高兴,于是组织了个灯谜会,连贾政也来“承欢取乐”,在上房悬灯结彩,“设了酒果,备了玩物”,为荣华富贵的生活又添了一番情趣。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又透出一股悲凉的气息,看下面诸谜语便知。
5、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6、贾雨村在《红楼梦》中不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他赖甄士隐的慷慨资助赴京应举,名登金榜,穿戴着猩袍乌纱,得意洋洋地回来当了知府。不久因"贪酷之弊",被政敌搞掉,又变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师。后来又靠走贾政的"后门",起复做官,由于善于钻营,在官场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砚斋的批语说他是王莽、曹操一类人物,可能在贾家败落时,他还要有一番恩将仇报、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书只给我们留下八十回,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又没完全体现作者原意,我们无法知道其具体情节了。从书的前几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极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为,可说是个乱世之奸雄。
7、《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极大多数诗词曲赋都是融合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的,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甚至等于没有看该部分的情节。
8、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9、欢乐短暂,好比春梦随云散去一般;青春易逝,恰似落花逐水流走一样。
10、这首极端重要的曲文,是探佚学和结构学的一把关键之启钥,纲领之提挈,把它研究透彻、的确了,将是“红学’的一大贡献。但就我个人来说,一时还未能做到。只有一些零碎的看法,姑且提供参考。
11、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12、按《红楼梦》中诗词出现次序排序,未完待续......
13、欲知目下兴衰兆,须问傍观冷眼人。
14、赏析:《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主要以这首曲子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15、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16、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17、《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也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骄傲。而《红楼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让我们“长吟素彩乾坤句,重见红楼拟郑笺”,一起鉴赏《红楼梦》诗词吧。
18、这首曲是专门咏叹宝玉和黛玉的。
19、只见头一页上画着两个株枯木,木上悬挂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也有几句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0、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五、红楼梦诗词鉴赏开场白
1、此诗出现在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出这首诗。
2、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3、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4、若是谁看见了,就抄录到人间去,当做是奇闻流传吧。
5、后面有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
6、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7、杜蘅香草遍苑长透出满苑的清静,萝薜缠绵仿佛在增添着它的芬芳。
8、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9、元春当了皇帝的妃子,贾家成了皇亲国戚,这是封建社会人们做梦都不敢希冀的荣耀。可是在作者看来,这也丝毫没有意义。正当你享受荣华的兴头上,突然“死”降临了,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把生前贪恋的一切全都抛掉。“无常”一到,“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鲁迅:《朝花夕拾·无常》),全都不留情面,一概玩完。元春到死才明白,富贵和权势是靠不住的,在梦里劝告父母及早从强争苦夺的名利场里抽身,免得登高跌重,将来后悔。也就是智通寺对联说的“身后有余忘缩手”的反意,别忘缩手.
10、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11、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12、白话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13、以上的推断,不敢望条条妥贴,然而大局亦可概见。“人散”是“金陵十二钗”的主调与终曲。当然,“人散”的实际,所包远比十二钗丰富得多得多,举凡两府一园中的众少女,皆在此数,是全书一大收场关目。本节不及多述下。
14、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琢;比美人之态度兮,风翥龙翔。
15、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点个赞,发给好朋友
16、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抱着可爱的独生女儿英莲到街上散心,突然走来一个癞头和尚和一个破足道士,那癫头僧看见甄土隐怀中的英莲便放声大哭,说她是"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让甄士隐把孩子舍给他。甄士隐以为是疯话,转身回去,那疙头僧便指着甄士隐大笑,念出这四句谶语式的诗。
17、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仙抉乍飘今,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今,听环佩之铿锵。届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绽樱颗今,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今。满额鹅黄。出没花问今,宜嗅宜喜;徘徊池上今。若飞若扬。蛾眉颦笑今,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今,冰清玉润;慕彼之华服今,闪灼文章。爱彼之貌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今,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伺方?信矣乎,瑶池不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18、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19、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20、竹林挡住绕阶的泉水溅到台阶上,密叶阻碍着穿帘飘散的鼎炉烟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