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手法(100句)
一、古诗鉴赏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3、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4、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5、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6、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7、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9、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10、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11、请结合全诗,赏析“道边修竹水潺潺”之句。
12、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13、试题答案:小题1:绕舍、遍绕、日渐斜(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2个即可)(2分)小题2:寄托了诗人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或: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意思对即可)(2分)
14、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15、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16、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17、《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18、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19、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
2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二、古诗鉴赏手法
1、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2、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5、佛脚班开放录播购买,名额仍然有限,想要报名录播的同学,请第一时间抢报。
6、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7、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8、意思是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远行。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故乡水拟人化,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9、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10、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2、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13、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1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点睛:解答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对人物的言行举止进行细节描写,可以借助环境和他人进行侧面衬托。然后要把握答题的模式:概括形象的总体特点,用两个四字词语或四个两字词语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有手法要点出手法,诗歌中哪些具体词句,具体表现了人物的哪些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感情、理想、追求等,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本题从题干的提问来看,应是借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形象,故考生要考虑景物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16、:注意诗词的意象。古诗词中特定的词都有相应的象征,衬托相应的气氛,不可忽视;
17、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8、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0、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三、古诗鉴赏题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2、二是学生往往着重于“思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落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3、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4、(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7、这个题目有点大,非区区之言可以尽述,只能列出些小标题了。
8、所以赏析古诗词,无非是从格式上分析,从内容上赏读。
9、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10、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1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衬托、夸张、用典。
1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1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4、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15、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1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7、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18、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就是远隔天涯也像近在比邻。
19、就好像我们夸一个人,首先得是个人,然后看是男人还是女人,男人就英俊威猛,女人就柔美娇妹——这是不能乱的。当然现代诗就和现代人一样,可以乱一乱,但是古诗词绝对不行。
20、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四、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1、第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2、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czyw@txlexue.com。
3、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5、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因为忧愁烦闷,所以经常搔头发,白发越来越少,眼看快要插不上簪子了。更突出表达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7、思想情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作者杜牧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9、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10、这首诗的第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11、《将进酒》李白〔唐代〕
1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4、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15、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16、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8、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其感情基调是:凄婉。
19、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20、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五、古诗鉴赏摘抄加赏析
1、答: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2、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3、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4、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5、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6、(4)分析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景物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点明富有韵律感(音律美),增强了表达效果。
7、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8、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9、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0、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从序言。有的序。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从诗人。要知人论世。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1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3、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14、元丰六年七月六日,王文甫家饮酿白酒,大醉,集古句②作墨竹词。
15、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早当家。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鉴赏:运用平淡的语气,真实地反映了古代的农村生活,对人物细腻的刻画也使村庄儿女和儿童的形象跃然纸上,读来回味无穷。
16、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8、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19、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20、①找出诗词中描写形象的相关语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