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孟母三迁列女传拼音(100句)

2023-02-05 15:26:4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后汉书列女传孟母三迁鉴赏

1、示例二: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中,前一句是静态地描绘草木的繁茂,后一句是动态地描绘水流的急促。

2、原因在于他处理问题盲目照搬经验,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并且不听从他人劝告。

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4、孟母三迁的其他情况简介。

5、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6、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7、①对于;②敲鼓;③武器,兵器;④跑,逃跑;⑤有的人;⑥懂得,知道

8、不能。因为“江枫渔火”是近景,看得清;“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分明,只看到星星点点,分不清是渔火还是灯光还是星光。这样,才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9、[1]李昉.太平御览:第6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4

10、(解释)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11、CBBBACBADACBCDADBADCDCABD

12、(l)棨戟遥临:棨戟代阎公。

13、D(D表达的不是思归之情,是隐逸之趣;其余三项均为思归而不得返之情)

14、萍水相逢(拼音):píngshuǐxiāngféng(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无深交。(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15、①拿着;②本来,固然;③哪一个;④等待;⑤用,拿;⑥残忍

16、②从古到今,(这些太湖石)开采出来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依然很漂亮。

17、此诗借一个忠贞的妇女之口,表达了其对丈夫的忠贞不贰。前两句用“鸳鸯”“梧桐”两个不离不弃、至死方休的独特的意象来比喻烈女对爱情的忠贞不贰。以此作比,贴切自然。后四句写女子在丈夫死后,在孤独寂寞中等待生命的终结,以丧夫之妇的口吻,直抒胸臆,喊出对爱情忠贞不渝、绝不变节的誓言。

18、②“今也则亡。”孔子认为颜回去世后,弟子中就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喜欢学习的人了。

19、摘要:屏风及其屏风绘画作为一种传统器物文化存在的意义,从其发生发展来看,其内含的教化功能已经溢出了屏风本身。从屏风空间与礼仪规制、屏风图像与欲望意图,以及屏风叙事性绘画的转向等方面的考察,可以揭示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屏风及其绘画的教化寓意,提供教育史探究的另一种视域。

20、本纪;列传;周亚夫军细柳

二、孟母三迁列女传拼音

1、表现渡者是仔细观察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了“我”的问题,为下文“我”的认识变化埋下伏笔,起初以为他是在开玩笑,最后才感悟渡者之言近乎道

2、诗人直到诗的结尾才说出“思君”二字,但诗中无一句不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不能不直抒其情,前六句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结构方式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以浓郁的诗味,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之的感受。

3、太白;青莲居士;诗仙;子美;诗史;诗圣

4、②(我)给你们橡树的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

5、落潮、夜江、斜月、星火(任写其二);夜晚

6、自己;惠子;魏国国相的职位;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汲汲于富贵名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7、孟氏之芳邻:见刘向《列女传•母仪篇》。据说孟轲的母亲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最后定居于学宫附近。

8、①当时丁谓主管修复宫室,担忧要到远处去取土。

9、B(“前途茫茫之感”为误判,诗人描写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景,心情是愉快的)

10、清明;天明前(注意“晓”字的意思)

11、帝阍:天帝的守门人。屈原《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此处借指皇帝的宫门。扬雄《蜀都赋》:“选巫咸兮叫帝阍”。张衡《思玄赋》:“叫帝阍使辟扉兮,觌天皇于琼宫。”

12、鉴赏题(共20分)

13、孟子小时候家离墓地很近,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于是搬迁到集市旁边,孟子又做学商人卖东西的游戏。他母亲说:“这也不是我可以用来安顿儿子的地方。”

14、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屏风从来就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器物而存在。无论在政治场合还是在文人的生活居所,屏风的空间布局或屏风图像的呈现方式等都带有极强的教化意味,并且它们赋予了屏风及其图像的社会功能。

15、自己(1分);惠子(1分);魏国国相的职位(1分);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1分);汲汲于富贵名利/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1分)

16、“思君”两句将对杜甫的思念之情比作浩荡南流的汶水,奔腾不已,这样的抒情直白而充满力量,给人强烈的情感震撼。“孤帆”两句是写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孟浩然的一片深情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这样抒情含蓄而隽永,让人回味无穷。

17、(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18、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大大小小70多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19、②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要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20、①听说;②同“返”,返回;③正;④资财,费用;⑤好;⑥依靠,依赖

三、列女传孟母三迁原文及翻译

1、姬昌的幼年是一个杰出的孩子,这是来源于他母亲的身教和家教。精心抚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家庭教育作为姬昌成长的基础和启蒙,从而成就了周文王的一代明君。一位著名的人物背后总有一位慈祥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担当子女最初教育的人,一位母亲的言行和品德,直接影响子女的一生。纵观历史,那些有建树有作为的人物,大多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中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幼年丧父,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欧母的身上。欧母出身于贫苦人家,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肯吃苦的妇女,欧阳修从小受到母亲良好的教育。

2、《后汉书•梁鸿传》。梁鸿,东汉文学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学受业,虽然家境贫寒但学习刻苦,受业期间曾遍览古今典籍,经史子集无所不通。

3、从描写、情感、语言三方面立意。①写景精工,动静结合:活动的“云”“鸟”,静止的“岭”“关”,愈加显示出“云”“鸟”的活泼灵动,“岭”“关”的高峻挺拔。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居庸关一带气势宏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震撼与喜悦之情。③对仗工整,用语精当:如“断”形象地刻画出山岭的险峻、高耸,“长”传神地表现出长关的绵延不断。

4、当然,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画屏作者以其美轮美奂的图绘方式将具有说教性的图像更具审美愉悦,使教谕性的内容成为审美背后的伦理寓意。看似冲突的图像呈现与解读,要么隐藏着图绘作者的双重意图,要么就是越出了图像本身的意图。

5、同:两句诗都描写了农村生活;都出现了女性劳动者的形象:浣女、相唤浴蚕去的妇姑;都有美景点缀:莲花、栀子花;等等。

6、①谢灵运担任永嘉太守时,所有永嘉一带的山水,几乎游览遍了,唯独没有谈到这座山,这大概是因为当时还没有雁荡山这个名称。

7、表达了词人为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在现实中难以寻觅知音而感到不满与愤懑。

8、本文的借代和谦辞

9、杨意,凌云:杨意,杨得意的省称。凌云,指司马相如作《大人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为狗监(掌管天子猎犬的官员),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

10、②您并不是向别人乞求(得来的),是别人送(给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

11、然而,屏风所显现的礼仪空间不仅仅在于政治规制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日常生活的伦理规范。

12、《滕王阁序》相关成语:

13、连续有三位亲人(丈夫的父亲、丈夫、儿子)丧身虎口却依然不愿离开;衬托;苛政猛于虎;施行仁政

14、二难:指贤主、嘉宾难得。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15、①吴楚叛乱被击溃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从此显扬。

16、①能够;②停止,终止;③正确,认为正确;④岂,难道;⑤代这件事;⑥……的原因

17、簪笏:冠簪、手版。官吏用物,这里代指官职地位。

18、请缨、终军:终军,字子云,汉代济南人。武帝时出使南越,时仅二十余岁。《汉书•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终)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毛泽东诗词多次引用“长缨”的典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1930):“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清平乐•六盘山》:“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此句运用了强烈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对照,令人触目惊心。此外,“万骨枯”的场景,在“一将功成”的荣耀对照之下,不仅形象极为骇目,更是发人深省,突出战争给天下苍生带来的巨大灾难。

20、①(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喜欢学习的?

四、列女传卷一母仪孟母三迁

1、舸:《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谓之舸。”舰:船的四围加木版,防御矢石。

2、人杰地灵(拼音):rénjiédìlíng(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3、②这说的就是虢国和虞国(的关系)啊。

4、图1乾清宫中皇帝的龙椅与屏风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yǎn)骖騑(cān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tīng)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yíng)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7、闲云投影深潭,每日里悠悠飘游,

8、C(“相思迢递”是因为“隔重城”的缘故)

9、战国;儒;亚圣;孔孟;论语

10、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11、关于屏风绘画的研究,一直是美术及艺术史研究的对象。除了从器物工艺角度的研究之外,也转向了其中所内含的文化意蕴。

12、这两句先从嗅觉角度写荷花之香气,再从听觉角度写竹露之声响,首先切合了夜色中不易见到景物之实际,同时又营造了优美静谧、缥缈空灵的境界。

13、从“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可以看出诗人修身养性,保持生活的闲适平和,睡眠充分。从“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可以看出诗人享受四季轮回的自然之乐,心静如水,乐在其中。

14、海上明月共潮生、池塘生春草、春风吹又生、白云生处有人家等

15、示例:终南山为秦岭主峰,深山之中自有白云缭绕。以绵延不绝的白云意象营造了终南山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境。白云的高洁邈远与归隐朋友所追求的遁身守志、洁身自好的品格相契。白云任意东西,是自由旷达的象征。

16、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爱国激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C(“惜春之情”为误判,参看D与第5题)

18、“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后遂用“李广难封”“李广未封”“李广不侯”等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19、唉!名胜的地方不能长存,盛大的宴会难以再遇。当年兰亭宴饮集会的盛况已成为陈迹了,繁华的金谷园也成为荒丘废墟。临别赠言,作为有幸参加这次盛宴的纪念;登高作赋,那就指望在座的诸公了。冒昧给大家献丑,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我的一首四韵小诗也已写成。请各位像潘江、陆机那样,展现如江似海的文才吧。

20、吴章是被王莽所杀,人们生怕受到牵连,急于撇清和他的关系;与曹敞一个人站出来承认自己是吴门弟子,为吴章收葬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他为人的正直;表现平陵人对曹敞义举的敬意,与之前“世人皆以为然”的认知形成对比,从侧面表现曹敞正直高贵的品格

五、孟母三迁选自列女传母仪传

1、“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准备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生活的艰苦与气氛的紧张,还表现了将士们忠君爱国、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2、②孟子因此而自责,不敢休妻了。

3、老当益壮(拼音):lǎodāngyìzhuàng(解释):当:应该;部分国: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出自《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说话没有依据)。’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立身没有准则)。’鲤退而学礼。”他日:来日。趋庭:恭敬地快步走过庭前。作为典故,“趋庭”“鲤对”“庭对”都指子女接受父亲的教诲;“庭训”多指父亲的教诲或培育。叨陪:惭愧地用以自比。鲤:孔鲤,孔子之子。对:庭对,有接受教诲之意。

5、相对倪瓒山水画的平淡而孤寂的气质,更有素屏的流行。虽然素白屏风较早出现,白居易就撰有《素屏谣》,所谓:“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吾不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13]而明代中期,在文徵明手里成为了一种屏风的绘画传统,如其绘的《古树双榭图》(图12)。

6、默写题(共25分,每题1分)

7、②我(确实)是曾经能够砍掉鼻灰。

8、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树”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有谦虚的成分。晋、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时,谢氏最为兴盛,一时人材辈出,声誉鹊起。尤以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的谢安、谢玄、谢灵运、谢惠连这一家族的人,皆名著于史。所谓“芝兰玉树”,其典出自《晋书•谢安传》:“(谢玄)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契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后以“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也。又有“玉树临风”,比喻英俊潇洒的美少年。“玉树盈阶”比喻子弟既多又好。

9、②因为他不曾亲眼见过(太阳)而是(从)他人那里获得了关于太阳的描述。

10、诗句一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句二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可见一般的送别诗往往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本诗尾联想象友人运筹帷幄的雄姿和展望荡平敌寇的情景,表达的是对战争必胜的信心和对友人荡平敌寇的鼓励与祝愿(或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对友人军事才华的赞美),毫无惜别不舍之意,可见“别具一格”。

11、答题要点:选择恰当的句子,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苏轼政治上受大挫折,忧惧苦恼,向道家思想寻求超脱之方。这两句颇富哲理的议论,冲破了传统词的清规戒律,扩大了词的表现力。这种语言上的特色正表现出词人“横放杰出”的独特个性,也表现出“豪放派”词恢弘雄放的特点。

12、九月:有说当是“九日”之误,因为下句有“三秋”。指主人选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登高聚会。

13、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两层意思。表层就是说站在滕王阁,可以登高望远,游目骋怀,视野开阔,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呼应。作者在此也借典故来含蓄地表达自己像陆机一样少年高才,而同时又流露了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感慨。此意可和下文“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等句相呼应。

14、骖騑:驾车的马匹。古时驾三马曰骖,中一马曰驾,旁两马曰騑。另说:四马拉一车,中间两匹马叫服马,外面两匹马,左为骖,右为騑。

15、曹操;曹丕;曹植;晏殊;晏几道;苏洵;苏轼;苏辙

16、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7、A(A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B表示被动,C意为出现,D意为谒见)

18、“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9、①告诉,告知;②近臣,侍从;③治愈;④听觉灵敏;⑤把;⑥扔,掷

20、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