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古典诗词鉴赏超星尔雅答案(100句)

2023-05-01 18:27:2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古代诗词鉴赏

1、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2、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3、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4、D.四句写出淡妆浓抹的西施没有西湖美丽。

5、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6、(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8、可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9、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10、(注释)①缲车:即缫丝车,抽茧出丝的器械。②牛衣:蓑衣之类的用具。这里指用穿牛衣的人。

11、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12、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

13、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14、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

15、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6、C.思念故乡、亲人或家人思念戍边的亲友。

17、杜甫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持重而严肃的,其实,他亦有柔情的一面。

18、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9、②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

20、(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二、古典诗词鉴赏超星尔雅答案

1、部编《语文》(八下)电子课本,初二提前预习!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评析):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诗人清晨登常熟县的破山,入破山寺(即兴福寺),在旭日初升、光照山林的景色中,表露礼赞佛宇之情。然后走到幽静的后院,面对美妙的佳境,忘情地欣赏,寄托自己遁世情怀。“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意境尤其静净。起句对偶,颔联反而对得不工整,虽属五律,却有古体诗的风韵。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对比

5、(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6、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品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中肯,要就诗论诗,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7、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8、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9、③感受艺术风格:豪放旷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10、(3)该词在对突出主旨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情感)。

11、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2、希望天地神灵保佑国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着君主御驾亲征收复失落的河山。

13、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4、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15、李辅之在齐州②,予客济源③,辅之有和

16、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17、煎:煎熬,隐喻迫害。

18、③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

1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0、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三、古代诗词鉴赏论文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2、②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

3、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在鉴赏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4、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5、第一要注意形与神。哲理诗中形与神的关系,就是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借形以寓,因此,我们应由形悟神,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6、南方之南的BLOG,南方之南,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古代诗歌语言鉴赏:

7、①明确写景特色(描写手法: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修辞手法)

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黄河中的一个小岗上,后被洪水冲没。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可见冲没是宋以后的事了。

10、(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议论——对象,诗人的观点

12、孤蓬、浮云、长亭、南浦等表达离愁别绪,明月、杨柳、芳草、鸿雁、杜鹃等表达思乡怀人,落花、流水、夕阳等表达时光流逝、美人迟暮,梅花、菊花、荷花、青松、翠竹等隐喻正道直行、坚贞孤傲的君子,等等。

13、???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1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得其失,均当以审慎公允态度待之,不隐其得,不讳其失,对文学艺术的研究都是有益的。(陈桥生)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6、紧扣该词分层次叙述诗句内容:

17、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18、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19、“诗缘情”,贵其感发之力量,“词之为体,要眇宜修”,尤重其内在之情味意境。而由于诗、词体裁的限制,其用字造句,又特别讲究锤炼洗净。但是这种锤炼不是刻意地雕章琢句。其用心尽管良苦而出之必须自然,浑成无迹,顺手拈来,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也。秦观此词中,“瘦”字的运用就应该说是较为成功的。所以《草堂诗余》才又说:“春柳未必瘦,然易此字不得。”是公允之评。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也不乏此例。如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程垓“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摊破江城子》)新鲜奇特,形象生动,各具情深。

20、(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四、古诗词鉴赏摘抄

1、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3、首二句直笔写春。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四句却转作悲苦语。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春光明媚,本应产生舒适欢畅之感受,而女主人公何以有这般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为点题之笔。柳絮杨花,标志着春色渐老,春光即逝。同时也是作为别情相思的艺术载体。飞絮蒙蒙,是那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念人之情。因为有那刻骨深情的相思,所以忧思约带、腰肢瘦损。“人与绿杨俱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直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1)这首词从哪些角度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6、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王安石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在近五年考题中涉及较多,要熟悉其作品的主体风格及主流思想。

7、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8、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9、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10、“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11、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1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13、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14、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15、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16、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17、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18、(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19、从鉴,赏两方面来鉴别诗词。

20、http://www.xiyuwen.com/Article/7168(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五、古典诗词鉴赏超星尔雅答案2022

1、(注:特别注意注释中关于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的介绍,这些往往是解读的关键所在。)

2、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3、学会从思想上解读诗歌

4、诗人的理想情操(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等)。

5、生僻字,加注释便于识别;

6、某物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何种情怀)?

7、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9、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10、”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11、诗歌的标题往往可以给我们很多信息。它或许点明写作背景,如王维《使至塞上》;或许点名诗歌的主要内容,如曹操《观沧海》;或许指出诗歌意象,如柳宗元《江雪》;或许表明作诗目的,如李商隐《夜雨寄北》;或许表达诗人情感,如王昌龄《闺怨》。

12、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13、这一年冬天,风雪飘飞,白居易邀请好友来喝酒,共叙衷肠。

14、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评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16、|编辑:东方朔的编贝齿

17、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18、这首词系秦观贬谪郴州时岁暮天寒的感慨之作。抒发的是思乡之情。

19、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二节思想内容的评价由诗眼入手。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过香积寺(唐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20、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