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专题(100句)

2023-05-25 14:07:2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托物言志诗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2、想象画面,读出诗中情思。粗略了解古诗内容读诗是一种读法,还有一种品诗方法叫见文字想画面,透过诗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小组内互说,再集体反馈,教师视情况引导学生说得具体生动一些。

3、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4、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5、译文:天平山腰泠泠流淌着白云泉,天上白云自在舒卷,泉水自流悠闲。白云泉啊,你又何必奔流飞泻到山下去,给原本多事的人间再添波澜。

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本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8、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9、隔浦爱红莲,昨日看犹在。

10、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1、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12、物人比照,读出志向

13、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4、③终于,它咬破自己织制的茧子,出来了,由蛹化蛾,完成了生命本质的飞跃,给我惊喜的震颤。请原谅我的固执,让我称它为蝶。因为它让我想到化蝶的传说我想,这个细小的生命,它短暂的沉睡,类似于一次死亡。而当它痛苦地咬破自己织制的茧,羽化成蝶,就完成了生命的复活。这个小精灵,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专注于自己的生命,用重生来拒绝死亡,穿越了生死的界限,让生命得以绚烂。透过它的生命过程,从某种性质上说,它接近于神话中涅磐的凤凰

1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6、你们好!疫情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方式,但阻挡不了成长的脚步。“停课不停学”在这个特殊时期,上课的方式从“面对面”变成了“键对键”,同学们的交流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教师们以“生命守护者”的专业职责和敬业精神科学有序地组织学生延期开学期间的每日学习、生活、健康。在这特殊时期赵雪雯小语名师工作室特意为大家搭建空中学习平台。为小朋友们的学习助力加油!

17、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因为要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18、 寄言谢霜雪,贞心自不移。

19、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20、《爱莲说》宋朝·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二、托物言志诗歌鉴赏专题

1、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2、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4、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5、虞世南《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6、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7、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8、志指的是: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小孤山坚固得犹如猛士在战场上屹立,又高危得好似孤单的臣子在末世时的艰难。明天我要登上峰顶,放眼眺望宇宙我的心才会宽一些。

10、

1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2、(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之二

13、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14、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15、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16、入境书写,写出高峰体验。一首诗,一个词,就是一辈子。他就是于谦。师生一起工工整整地书写这个不朽的名字。

17、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18、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19、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20、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三、托物言志诗

1、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2、很多书籍记载过这棵古树,若是在树群里评选名人的话,这棵古树是一定名列前茅了。很多诗人词人咏颂过这棵古树,如果树把那些词句当作叶子一般披挂起来,一定不堪重负。唐朝的地震不曾把它压倒,这些赞美会让它扑在地上。

3、何事寿阳无处觅,吹入谁家横笛?

4、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5、托物抒情的诗歌,求各位大神来帮帮忙啊,不少于八句,急啊,今天下午就要交,谢谢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7、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9、《奔亡道中其五》—文学家李白

10、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11、秋怜潭上看,日惯篱边摘。

12、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1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5、 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松树的形象赞赏有加,请看他的《南轩松》:

16、树比人坚忍。在人不能居住的地方,树却裸身生长着,不需要炉火或是空调的保护。树回帮助人的,在饥谨的时候,人可以扒树的皮来充饥。

17、梅花香自苦寒来。(以梅花的香气产生自严寒,言人应不畏艰苦。)

18、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19、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20、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四、托物言志诗5首

1、蝉(唐··李商隐)

2、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3、来源|瓜州县融媒体中心

4、苔藓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

5、托物言志写诗知行合一做人

6、初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归纳

7、 再看隋代诗人李德林的《咏松树》:

8、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9、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也称“寄意于物”,即通过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来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继而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主旨的一种写作方法。

10、统编语文九上课内古诗词汇总及赏析

11、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12、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13、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4、⑥所以破茧成蝶,是人生的一种境界。能够破茧成蝶,就会重获生命的欢愉和快慰。

15、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6、就算生长于阳光照射不到的阴暗潮湿之处,苔藓依然坚强地焕发着青春的光采,就算是微小的存在也要像花儿一样怒放!

17、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18、⑬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19、人们都说这里是海上的大门关卡,急流漩涡无边无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这山是天地偶然留下来的砥柱,江山有此山就可以挡住任何狂风巨澜。

20、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五、托物言志诗有哪些古诗

1、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2、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唐)郑谷《菊》

3、托物言志的诗《青松》现代·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墨梅》元·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画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4、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5、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6、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7、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

8、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9、忆梅(五绝)(唐)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早梅(唐)孟浩然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少妇争攀折,将归插镜台。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菊花(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叹庭前甘菊花(唐)杜甫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注释:檐前又作庭前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菊花(唐)元镇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希望能帮到你

1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1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3、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14、 三国·魏诗人刘祯的《赠从弟》,釆用比兴手法,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15、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16、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17、看着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18、写景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托物言志诗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墨梅(明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满乾坤.思乡思亲诗《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9、 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20、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