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100句)
一、部编版爱莲说说课稿
1、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2、古诗文阅读训练1——50篇汇总
3、归纳: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十一课《台阶》
5、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8、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绘画题材,也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十分喜爱莲花,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面对满池莲花,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9、(2021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专项试题汇总
10、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11、①然则:既然这样,那么。②但:只。③其一:表面现象。④其二:根本道理。⑤据理:根据某个道理。⑥臆断:主观地判断。⑦欤:吗。
12、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不是更疯狂吗?
1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1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
15、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上册教学资料汇总
16、香远益清(形容词,清幽)
17、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18、石必①倒掷坎穴中。②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③已,④遂⑤反⑥溯流逆上矣。
19、⑵[蕃(fān)]多。
20、学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二、初中语文说课稿:《爱莲说》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重磅)|部编七年级上下册语文原创课件合集,速收藏!
3、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4、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5、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6、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7、无①丝竹②之③乱耳,无④案牍之⑤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⑥之有?
8、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9、(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10、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11、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12、⑸[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3、初中语文表现手法知识点汇编
14、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开。
15、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16、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7、周敦颐的爱莲说,篇幅短小精湛,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是初中学的一篇文言文,一般这样的课文讲解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解作者,创作背景,疏通课文,一些个疑难问题,其实初中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够解决字词句的解释。
18、目前5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20、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三、爱莲说说课稿一等奖PPT
1、想要获取更多面试信息吗?
2、老河兵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糊涂,轻信讲学家的说法,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3、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4、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
5、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6、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7、叹词“噫”有何深刻含义?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8、清濯清涟而不妖(形容词,清澈)
9、我会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任选一种事物,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写一份200字的自述。
10、以上便是课件《爱莲说》的全部内容。(往期同课异构见文末)
11、让练习成为习惯,让课堂拥有温度
12、①噫:叹词,表示感慨。②鲜:少。③闻:传闻。④同:和……一样。⑤宜:应当。⑥众:很多。
13、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1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五课《黄河颂》
1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贞气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17、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18、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19、⒀[亵(xiè)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
20、在教法上,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有范读、跟读、齐读、领读等,充分体现读的特色,并能将传统的诵读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四、爱莲说评课稿
1、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以(莲 )作为线索把全文连缀成篇;而两个陪衬是指用(牡丹 )和(菊花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的君子 ),(追求富贵的人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隐士 )
2、2、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什么情感?(赞美)
4、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5、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6、部编初中语文七至九年级单元写作指导与优秀习作汇总
7、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这名同学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8、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9、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10、⑺[染]沾染(污秽)。
11、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12、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你也想逆袭成为别人眼中的强者吗?
14、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15、本课件获取方式:请加入初中语文匠资料群获取。
16、本文先引出所托之物,然后根据意旨,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17、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18、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在这里指什么?
19、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0、老河兵比讲学家高明的原因是什么?
五、爱莲说 说课稿
1、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2、详写卖油翁“酌油”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3、①甚:特别,十分。②予:我。③独:只。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染:沾染(污秽)。⑥濯:洗。⑦清涟:清波。⑧妖:过分艳丽。
4、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5、沧州南一寺①临②河干(gān),③山门④圮(pǐ)⑤于河,二石兽⑥并沉⑦焉。
6、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更加显得清香。益:更加。
7、①然则天下之事,②但知③其不知④其二者多矣,可⑤据理⑥臆(yì)断⑦欤(yú)?
8、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四课《孙权劝学》
9、①颠:精神失常,后来写作“癫”。②服:信服。③为:认为。④确论:正确的言论。
10、大家先来看一下课件的预览图:
11、快乐语文天地2020知识汇总
12、请添加QQ群:458878551
13、板书设计简要概括,对文章的重难点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14、⒃[噫(yī)]叹词,表示感慨。
15、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十四课《驿路梨花》
16、原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7、好的板书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力图带给评委老师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18、①汝:你。②吾:我。③但:只,与前一个“但”意思相同。④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19、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读的时候注意:
20、出示小黑板(或投影),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