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100句)
一、爱莲说教案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2、教学重点:掌握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4、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板书
5、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 表态度——乐
6、绿色、亲近自然、生活简朴、居室的文化气息等等。
7、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8、例:世界那么大, 我想去看看,今天我们一起去到黄山,去领略那里的奇石风光。
9、中心:全文通过对比,歌颂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现了作者的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和对莲的喜爱段意:第一段.以世人爱牡丹和陶渊明爱菊为衬托,表明莲的高洁并描绘莲的形态,赞美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第二段:以菊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为比较对象,点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作者的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和对莲的喜爱
10、1〉出淤泥而不染2〉濯清涟而不妖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花之君子者5〉香远益清,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11、世上可爱之花是否只是莲花一种?
12、明确:敬佩、赞美之情。
13、莲:身处乱世却能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菊:隐居,逍遥自乐,淡泊名利牡丹:追名逐利,贪图荣华富贵,贪图享受
14、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15、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
16、蕃(fán)颐(yí)濯(zhúo)淤(yū)涟(lián)
17、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8、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写作背景以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19、(1)孔子云:何陋之有?
20、学习莲花的高洁品质,体会作者以“莲”自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
1、分析“菊”有什么衬托作用?
2、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4、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
5、(5)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贫乐道)
6、限时全款报名直降2000元!
7、6月24日开课(资中上课)
8、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9、莲——君子——洁身自好,不慕名利——赞美
10、不蔓不枝()花之君子者也()陶后鲜有闻()宜乎众矣()
11、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用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人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2、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13、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14、本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衬托、托物言志)
15、拓展延伸,总结课文
16、❤教师资格备考QQ群:243179782
17、(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18、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19、(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三、爱莲说教案教学思路
1、 教师讲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明确:这个长句,从生长的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庄重;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气质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
3、(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4、智学笔面协议震撼来袭!
5、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6、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7、开头的语言表达,面试考官都会认真聆听,因此首因印象特别重要。在表达的时候,语言一定要简洁清晰。
8、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9、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10、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1、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1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13、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14、纵观全文,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15、本文作者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16、《雨的四季》、《朱自清·春》、《济南的冬天》
17、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8、精读课本,贯通全文
19、《黄山奇石》《长城》《草原》《颐和园》《秦兵马俑》······很多关于旅游或者地点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
20、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四、《爱莲说》教案
1、对富贵者持鄙弃态度,鄙视他们追求荣华富贵,追名逐利;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4、我们知道了作者之所以爱莲,不仅因为莲花的姿态美丽,更是因为莲花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5、这种导入,在语文中有谜底导入,在理科中悬念导入,就是教师提出一个比较有悬念性的问题,考生在问题中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考。
6、百度“桃李天下课件”里面有肯多课件,教案等资源,如果没有可以到名师院留言,网站管理会通过其它渠道帮你找,希望对你有帮助...
7、温故知新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复习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从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的一种导入方法。它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例:地理《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也学习过我国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还知道我国降水的空间总趋势是东南沿海降水多,西北内陆降水少。其实这些特征,都影响着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我们国家的河流和湖泊。
8、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9、作者在结尾发表了自己的感叹,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分别是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一问一叹,感叹洁身自好的人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表达了自己要象莲花那样做个洁身自好的人。
10、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11、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12、五险一金+食宿免费|2020年公主岭第五中学招聘公告
13、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14、①省略句。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15、“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指出下面句中“之”字的用法。
16、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17、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___。
18、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9、根据注解,理解句面意思:
20、上述可爱之处,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五、爱莲说拓展延伸题
1、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2、明确:生长环境——高洁、质朴,体态、香气——正直、芳香,风度——清高
3、予独爱莲之出淤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君子是怎么样的人?作者将莲比作君子,意在说明什么?
5、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7、初中语文面试教学设计模版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9、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0、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11、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最后,组织学生对照注释再读课文,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强调一些容易翻译错误的句子,比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应翻译为“(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13、由此看来,作者写莲,已经赋予了莲花以人的品质,作者不仅仅是为了写莲,实质是为了写人,做人也应当做一个洁身自好、豁达正直、高洁端庄的人啊!作者爱莲、写莲,不正是表达了自己这种志向吗?这种表现手法是什么呢?(托物言志)这样文章既富含哲理,又生动形象,让人回味无穷。
14、体态、香气(中……益清)正直、芳香
15、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玫瑰——象征火热的爱情,爱情的美好以及对爱情的向往。)
16、在课程的最后,我将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的重点,即说这种文体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再一次点明作者说莲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17、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具体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1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噫”是一个叹词,表示感慨,引领下文对不同爱花人的品评。这三句话在朗读时语气应如何把握?(明确后齐读这三句)
20、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