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100句)

2023-03-16 17:40:3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爱莲说积累拓展答案

1、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又如,教学《陋室铭》,我还设计了这样两个探究活动:

5、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同?

6、这样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会明白这一段文字连用5个“不”字描绘莲的美好形象,强调莲与一般花的不同,意在表现莲超凡脱俗的特质,进而表现作者的特立独行和与众不同。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就是获得文化滋养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怎样做才可以既不荒废自己的田,又能萌发民族文化的种子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渗透文化。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0、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11、(1)很,非常(2)洗

12、起码要符合几个硬件标准,大专毕业证书、护师满四年、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过几篇专业论文、考过计算机及英语。还有院领导对晋升者的综合素质考核,年已久远就记起这么多,大致就这些吧。

13、此题可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加快了脚步”是因为“我”从花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永恒,心中的失落、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和前进的动力。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并深化了主题,引人深思。

14、盘虬卧龙:盘绕横卧着的虬龙。文中形容枝干回旋盘绕,弯弯曲曲。

15、(参考答案)助词(“的”)

16、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17、课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人在很多时候渴望流露真情,渴望人之初那份天真善美,而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可以尽情的展现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这决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人性深处的那一份善,那份不变的初心。

19、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20、第二问应从“德馨”的表现入手,探讨精神追求与物质满足之间的关系,切忌以老师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质疑。

二、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

1、人生如戏,如画,亦如梦。

2、宗璞,本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宗璞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其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80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三松堂断忆》等。

3、B.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相似。

4、点拨:先熟读,再背诵。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5、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爱莲说》的作者是,字,(朝代)哲学家,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7、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8、(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2)仿段训练:任意选一种花草树木,仿照这一段文字写一段话。

10、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11、比如,教学《爱莲说》,在拓展学习环节,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

12、这不光是私下打磨表演功夫可以做到的境界,而是日常就对生活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善于捕捉跟思考,将对生活的感悟其融入到相声表演中。光是田先生学小孩语和哭戏,这就是影帝级别的水准。

13、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的亮丽。

14、本题运用比喻表达效果分析法。作者将“花”喻为“帆”,将“萼”喻为“舱”,形象地描绘了花的外形,富有动感;又将“花”喻为“笑容”,用“忍俊不禁”拟写花朵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花儿的美丽可爱。两个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展示了其生机勃勃的特征。

15、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以诗文明志的传统。

16、明确: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个“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17、作者描写莲花,却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19、明确:第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20、C.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三、爱莲说思考探究答案

1、(出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3、没错,就是美丽的莲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菡萏。古往今来,有许多的文人志士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谁能展示一下自己积累的古人咏荷的诗句?(接力展示)

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拟定诵读时间表,对时间,数量有明确控制。

7、第14课《驿路梨花》讲解+练习第15课《最苦与最乐》讲解+练习

8、“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9、★人教版《语文》七下第二次月考检测卷(答案版)

10、挑逗:逗引;招惹。

11、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12、教师讲解: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1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1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究竟哪些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渗透,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一般而言,诸如民族文化中关乎生命根柢与生活况味的呈现与思考,如爱与美和对远方的向往或对故乡的情结,以及普世的价值观和社会情怀等,都应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进行渗透。

15、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讲解+练习第4课《孙权劝学》讲解+练习

16、前段时间女儿也考过了中级职称,拿到了证书。她是在满足几个晋升条件外,只考几门专业知识,没有再考英语及计算机。

17、乙: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在瓦上,使得芭蕉折断,荷叶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开,让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18、“张满了的帆”“船舱鼓鼓的”“忍俊不禁的笑容”富有动态,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和情趣。

19、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20、仙露琼浆:神仙饮用的汁液,文中比喻花朵中含有的露水。

四、爱莲说思考题

1、(备战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易错字形限时训练

2、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3、我和儿子在村里的小河边玩,正巧看见几只白鹅在水里嬉戏,它们伸长脖子叫,轻松的划水,潜水,追逐……儿子兴奋地大叫:鹅!鹅!使劲地拽我的衣服,“看呀,它在嘎嘎叫,瓜子划水好有趣……”这时,想起了《咏鹅》,便说了出来,他表示跟着我一起念,三遍之后便能背出来了。这是触景生“诵”吧。

4、“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5、这两首讽喻诗与前面刘禹锡智斗策知县的故事异曲同工,共同从刘禹锡的性情、遭遇以及当时的世风三个层面,有理有据地解读了作者的“轻狂”,学生不仅学得有趣,而且对刘禹锡写作《陋室铭》的动机也有了新的认识,进而明白了作者在文章中一再展示自己安然自足、堪比圣贤的情形,原来是要表达对策知县这种趋炎附势之徒的不屑。显然,这样教学,学生学到的就不仅仅是“安贫乐道”和“高洁”等词语,还体会到了刘禹锡不畏权势、不求名利、自由洒脱地生活在自己诗意世界里的快然与自足——这就是在对士人文化进行渗透。

6、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

7、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8、更进一步说,一个没有灵感的作者,或者说对于灵感不敏感、抓不住的人,还不能确切地称之为文学创作者,只能是一个不入流的业余票友,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文学票友。

9、本题可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与眼前这一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进行比较,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

10、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测试题

11、作者为何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4)无案牍之劳形()

13、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4、引导学生体味5个“不”字后,我们还要依据提升学习语言能力的目标,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语言训练。请看如下仿句、仿段语言训练:

15、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

16、训练语言:觅取教材活水历练学生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17、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她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1982年10月小弟病逝),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的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于是写成此文。

18、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19、结合对联讲述作者与策知县的故事

20、齐读全文。要求语气舒缓,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五、爱莲说填空题及答案

1、②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2、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3、教师讲解: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敬仰。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鲜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美了,可以收笔子。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蕃:(草木)茂盛。这里指繁多。

6、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

7、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9、(备战中考)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习题精炼

10、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11、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12、(解析)B应是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

13、牡丹——富贵者——讽刺(反衬)

14、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5、《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答此题,结合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等内容,可知作者以莲自喻,表现了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据此理解作答。

17、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18、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19、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

20、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