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后思考题(100句)
一、爱莲说课后积累拓展答案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
2、“梨花”在文中的多处出现,所指不尽相同。
3、《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4、立足生活需要,关注“源头”在一定生活语境下教学语文知识会更有趣。网上有类似的例子可以一用:
5、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6、二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
7、静观池中的荷花,它会告诉你:“水清则莲更清,水浊而莲不随其所动。”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坚守住自己的一份志节。
8、赏析“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
9、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语句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10、为什么要详写这部分内容?
11、参考答案: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倒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品析:“宣扬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大约宣扬朦胧的人认为让别人看明白是不高明的写作,所以才会嘲笑简明如话的佳文。“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12、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13、一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14、微课|七下文言文《孙权劝学》《木兰诗》《卖油翁》
15、微课|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
1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物以及文章阐述的道理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解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能力。
17、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18、微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
19、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体会找到那些感动人、体现全文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并字斟句酌地揣摩、品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20、完全可以见仁见智,比如:
二、爱莲说课后思考题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
2、对“愧怍”的理解之一:老王抱病上门送礼要表达最深的谢意,而作者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最后一次见面,也没完全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与老王没有进行更多的交流,作者感到对不住老王的情义。理解之二:作者反思自己一直充当给予者,从来没有接受过老王的回赠和无偿的帮助。这样做貌似对得起老王,却让老王始终觉得欠了作者一家的情。最后老王送鸡蛋和香油,自己不是感激地收下,而是又拿钱回赠老王,作者懊悔这样做等于“侮辱”了老王的心意,回想起来,老王似乎是带着伤感和遗憾离开自己家的。所以作者一直“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
3、她们,她们,都是幸福的人儿吧,似水绵般所需无多,却为别人带来了心底的光亮。
4、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6、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把握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
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话有什么作用?
8、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9、卿獉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獉蒙獉!
10、参考答案: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闻一多的《太阳吟》属于直接抒情,上学期学过的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则属于间接抒情。
11、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
1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13、关于幸福,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幸福就像猫的尾巴,猫儿努力寻找却不知道它就在身后。”无疑,那是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而更崇高的幸福,或许便是一路走来,努力将爱播种;待到回头一看,已是春暖花开。
14、“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别人所称“何妨一下楼主人”,更是说明他用心之专。
15、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6、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17、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18、要免费试题,请关注试题大仓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是我们的目标。初中语文小学试题初中试题中考试题!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1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因本群人数过百,需要邀请才能加入
三、爱莲说的课后题
1、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2、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鱿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3、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5、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全册(附电子版)
6、此题可运用作者情感态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写“我”抚摸花舱后的感受,表露了“我”的开朗达观,对生命的无限赞叹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健康情怀。
7、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的积累和课文的精读、深读,而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与能力。
8、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9、一“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
10、设计意图:作者是从小弗朗士的视角来写韩麦尔先生的,因此,就无法直接涉及人物的内心活动,需要通过对外部特征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建议从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中选择语句,引导学生通过做批注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心理,感知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11、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文言知识,体会文言词语在实际运用中丰富的表现力。
12、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3、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在了解《山海经》的基础上,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14、《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15、设计意图:领会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写话”主张,进一步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16、参考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相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17、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8、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19、主题: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开放性试题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
20、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四、爱莲说答案基础训练
1、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2、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3、外表的吸引力也不会影响人的幸福感。
4、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2套
5、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6、濯(zhuó):洗涤。
7、译文: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该有很多人了。
8、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点拨:共同特点可以围绕托物言志的写法展开论述。
10、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汇总
11、(为什么要用“憎恶”“谋死”这样的词语呢?)
12、“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运用比喻的方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世纪20年代末起,闻一多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力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13、此外,全文不时有“亮点”闪现,比如开头部分引用警句并顺势一转,入题快捷;比如对丛飞付出与收获的个性化解读,很有启发性。而“一路走来,努力播种,将沿途点缀得花香四溢,美丽动人,让别人看到,笑容满面;有泪可落,却也不是悲凉”“君子施恩不图报,播下种子也不必急着要看花开”等妙语,更为全篇增色;结尾收束以“做一个幸福的人的秘诀,在于先使他人幸福”,文字极简洁,却能画龙点睛,曲终奏雅。
14、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虽然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6、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今昔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关于吕蒙的变化给人的启示,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17、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情节“开端”的主要内容,感受“最后一课”的特殊氛围,领会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烘托气氛,并制造悬念的写作手法。
18、“虽然没能如期领证,也没能陪男友过生日,但是我不遗憾。疫情当前,我必须先担负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再考虑私事。等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彻底胜利了,我们再补上吧!我相信幸福不害怕等待。”雷冬兰接受采访时说。
19、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此篇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6课课文
五、爱莲说课后题及答案
1、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良好的用语习惯,并通过反复修改,锤炼语言,提高写作水平。
2、微课|八下文言文《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
3、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作“母语”,表明了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
4、参考答案:可参考“资料链接”中的“参考译文”。
5、15870669155
6、与统编教材相比,2017年南京市中考所涉及的人教版教材,在知识体系的建构上尚未体现得这样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在随文教学的同时注意系统梳理,如果只是孤立教授,见一个教一个,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可能就是碎片化的,这就难以做到在实际生活中合理且灵活地运用。
7、兰花:有“空谷幽兰”的雅称,是典雅高贵不染尘埃的象征。扩展资料:花语(英语称language of flowers)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形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不能因为想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而在未了解花语时就乱送别人鲜花,结果只会引来别人的误会。
8、一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9、兄獉何见事之晚乎!
10、③“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11、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2、第一处指攻城时抵挡大炮的神力。“伟大的神力”包含着荒诞和调侃的意味,表现阿长的无知可笑,为后文阿长出人意料地买来《山海经》埋下伏笔。
13、微课|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14、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作者被紫藤萝花的辉煌茂盛吸引,驻足观看;结尾“不觉加快了脚步”,是因为作者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精神受到鼓舞而变得振奋。
15、五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
16、其实,不妨让学生多交流分析一些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语言运用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迁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17、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异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18、“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19、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黄河之水天上来》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三乐章,主要内容是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
20、因为这部分内容记叙的是集中体现作者一家与老王珍贵友情的一幕,也是老王向作者一家表达敬意,令作者既感动又愧怍的一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