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100句)

2023-01-22 17:19: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湖光秋月两相和

1、西城的小伙伴们一起来西海散散步吧

2、历时5个多月,2018年10月1日,西海湿地公园建成并对市民开放。建成后的西海湿地公园占地总面积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5公顷,环湖步道长1450米。

3、“月光照亮了水色,水色倒映着月光,它们是一对密友还是一对爱人?竟是如此地相得益彰。潭面无风,水波不兴,青翠的君山矗立在洞庭湖中,远远望去,恰似银盘里一枚碧绿的青螺。”一个事业上失意的男人,竟然能看到这般景象,可见他并没有因被贬而毁掉自己的奇思逸兴,这样的乐观心态真真是极好的!

4、2018年,西城区什刹海和陶然亭湖获得“2018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认定。

5、湖光秋月两相和处处水色湖光

6、湖光秋月两相和描写的是洞庭湖;出处原文是刘禹锡《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简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7、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9、两相和就是相互映衬,彼此衬托的意思。这句诗被很多同学翻来覆去的问,有问秋月是什么意思的,有问相和是什么意思的,你这又来一个只问和是个什么意思……小同学,举一反触类旁通的道理老师应该和你们说过的吧!

10、“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11、洞庭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物产极为丰富。湖中的特产有河蚌、黄鳝、洞庭蟹、财鱼等珍贵的河鲜,还有君山名茶、罗汉竹、方竹、实竹、紫竹、斑竹、毛竹等竹类产品,种类亦很繁多。

12、环湖的步道、亭廊、小院都是开放的

13、望洞庭中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和谐的意思。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14、《望洞庭湖》这是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原文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15、以上便是交大四湖的介绍,老话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时而波平如镜、时而轻起涟漪的湖面最能安抚人心,也是热闹校园里不甚起眼、却必不可少的安宁所在。有空不妨多逛逛、多走走,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哦。

16、思源湖边有一片草坡,上有一尊雄鹰腾飞的巨型雕塑,也是每日学生升旗的地点。由于学校全面开放的缘故,思源湖边经常可见到许多学校周围居住的老人带着小孩在湖边玩耍,欢声笑语、一派祥和。有时还能看见草坡上觅食的一群白鸽哟。如今正值初秋季节,暑热未消,思源湖面雾气蒸腾,平添了一份朦胧的美感。无论是消暑散步,亦或是安坐长凳、思考人生,都是不错的选择。

17、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8、(2)刘禹锡被誉为什么?诗豪

19、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望洞庭》。

20、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

1、此处“和”字读音为hé,的意思是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光秋月两相和”句意为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2、葛玉修,一个用行动保护大美青海的生态摄影师,一个用镜头守卫这片纯净世界的先行者。在青海湖畔,一个摄影师和一群刚出生的小斑头雁留下了怎样一段自然传奇呢?

3、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西海湿地只是西城区针对水生态修复的一处,伴随着“河长制”的实施,“清河行动”对西城区河长制工作人员提出要求:

6、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7、一举手一投足,完美专业范儿!空姐丁童原来也是一个户外达人!

8、深山中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水潭,秋色将山村一个小屋周围点缀着生气盎然。小屋主人一袭布衣,站在潭边,享受清冷的月光照在水面上,远处尚未入睡的鸟发出惬意的低吟。

9、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恰似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田螺。

10、húguāngqiūyuèliǎngxiànghé,tánmiànwúfēngjìngwèimó。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báiyínpánlǐyìqīngluó。

11、本句中的“湖光”是指湖面的波光,以一种光亮、颜色。而“湖光”和什么“两相和”呢?是“秋月”,所以这里的“月”,不是月亮,而是月光,那么“秋”呢?如果只是指秋天的的话,就没什么好“和的”。所以这个“秋”的意思是“秋天的颜色”或“像秋天的颜色的”,也就是“湖面的波光”与“秋天颜色的月光”是“两相和”的。综上分析得出,本句的意思是: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12、常考诗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哪两个词用了典故?

13、成就一张完美的影像,需要哪些必要条件?

14、意思是:在秋天的夜晚,风静浪息,皎洁的月光和湖水的颜色交融在一起,湖水的表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一样平滑而光亮。

15、指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本句出自唐朝作者刘禹锡的《望洞庭》一诗,原文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为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1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17、这里是核心城区唯一的湿地公园

18、②原文是出自《望洞庭 》而非《浪淘沙》

19、偌大的交大闵行校区里,草坪绿化覆盖率极高,美丽的校园自然也少不了湖泊水色的点缀。须知交大的湖景远不止思源湖一处,下面就来看看交大各处湖泊的美丽景观吧~

20、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三、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是什么季节

1、湖光:湖面的波光。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交相辉映。

2、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3、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4、站在西海湿地的滨水步道上

5、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相“和”原一般指文人骚客之间相互以诗文应和,即你作一篇,然后我根据你的文意或语境再做一篇。湖光秋月两相和表示湖面景色和秋天之月相映生辉,一派自然美景,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应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寂静无风的潭水表面比作镜子,,至于为什么“镜未磨”,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镜子,想是夜色之下,究竟瞧不太清楚,有些模糊,所以才这样说。注意,此处没有拟人的手法,“未磨”是修饰前面的“镜”的,潜在主语本来就是人,不存在拟人的说法。若再细究,可以看出,作者实际上是将前面三种事物一起比喻了,作者将“湖光”“秋月”“潭面”都比做镜未磨,所以才会出现上下句不太对称的现象。

6、“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8、交织,融合的意思。拓展资料全文

9、湖光秋月两相和猜一肖是猴子。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与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传世文献是东汉王充的《论衡》。

10、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11、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12、译文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青水绿。白银盘里一青螺: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未:没有,不用。

13、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4、此处“和”的意思是和谐、融合。

15、(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

16、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17、那时候,西海湿地沿岸曾经种植了许多柳树,鱼多水深,主要种植莲藕。

18、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汉族,中国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其先中山靖王刘胜,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近人卞孝萱则提出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出生于嘉兴的新说,据邓声斌先生考证其父刘绪遭遇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定居彭城。刘禹锡为贞元九年(793)进士。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19、出自《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20、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

四、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拼音

1、写的当然是“秋季”了。原诗中就有“秋月”嘛!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注)《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思是: 湖光秋月两相和: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潭面无风镜未磨: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4、人口流动、人才流动,让很多人无法守在家乡,守在父母的身边。在异乡打拼,每个人都有着浓浓的乡愁。乡愁寄托在故乡的山水草木、房舍路桥、美味佳肴这些有形的东西上,也寄托在历史民俗、宗族文化、姓氏方言等无形的文化上面。本期节目通过解读古今乡愁情归处,追寻中国人的乡愁记忆。解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6、①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思: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

7、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8、“两相和”的意思是水色和月光交相辉映。两:指湖光和秋月;和:和谐。

9、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10、常考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中的雨多属于什么类型的雨?

11、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12、走在木质的步道间,微风吹过,湖面泛起波澜。2018年,西城区园林部门启动了西海湿地公园的建设,通过绿化景观提升、贯通步道系统、增加人文景观等措施,把这片自然水域提升为核心城区唯一的一处湿地公园。

13、上世纪80年代,什刹海文化研究会曾在此办公,新中国成立前后,站在汇通祠上,往东看能看到明代私家园林遗址——漫园和是园。

14、常考诗词:“泊秦淮”作者泊的是哪里?

1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1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18、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19、如今,西海湿地结合改造恢复了本地区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营造了约2万平方米的水生种植区,包括荷花种植区、菖蒲、芦苇区等,新增500平方米的野鸭岛和2个约80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区。

20、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五、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地名

1、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2、“西湖”原来不是“西湖”

3、监制/张广义主编/刘铭黄丽君

4、是,也不是。更重要的,是有一颗热爱、执着的心。

5、邮箱:xcxmtk@1com

6、古诗中读到的美景便一一展现在眼前

7、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8、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9、第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10、上海市东川路800号基建后保楼一楼(近梅花桩)

11、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12、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

13、新生们大多不知道新图书馆旁边、环抱逸夫楼的那片湖泊的大名是涵泽湖,也不知道它还有一个颇为风流的别名——思春湖。又传说若干年前,涵泽湖两边分别是一幢男生宿舍楼和女生宿舍楼,隔湖遥望(当然啥也望不见),很是有些浪漫韵味,因此得名思春湖。

14、(作者)刘禹锡(全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作品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故和的意思为(融合)望采纳

15、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16、常考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于谁之手?

17、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8、(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刘禹锡,唐朝(中唐)

19、湖: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五湖是我们东部五个著名的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现在泛指世界各地。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近中国的——湖。

20、日前,2019年度北京市优美河湖评定工作开始启动,从全市15个区41个河湖中评定出24个河湖入围年度优美河湖名单,西城区紫禁城护城河(筒子河)、大观园湖、南护城河和通惠河4个河湖入围年度优美河湖评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