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爱莲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00句)

2023-03-16 17:41:4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1、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是老师自评和考评经常做的一项内容,你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去分析,字数不宜过多。教学方式的特色学生的评价案例教学的引进师生互动的效果结果评价

3、供图:梁吴芬(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4、贯穿全课层层推进重在一个“读”字

5、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6、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7、每篇案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即这个案例要说明的某个问题,是反映对某个新理念的认识、理解和实践,还是说明教师角色如何转变,教的方式、学的方式怎样变化,或是介绍对新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处理,等等。

8、了解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

9、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10、牡丹——富贵者——追求荣华——厌

1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濯:洗涤亵:亲近而不庄重

13、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读第二段,

14、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15、(1)教师总结,并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学生结合文章体会。学生理解后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情感。

16、《爱莲说》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17、这样水到渠成引出托物言志——即通过描写客观事物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18、同学们,每次看到大家那一张张帅气靓丽的面孔,总是让老师欣喜不已。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呢?

19、师生交流明确:作者欣赏菊,但不愿像陶渊明一样消极避世,以求不染尘埃;慨叹世人追捧牡丹,鄙弃这种追名逐利之风;作者自己愿意像莲一样,在污浊的尘世中保持自己清高的操守。

20、开头段中,晋——李唐——予(宋)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从晋到唐,再到宋,“予独爱莲”放置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更能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之情。

二、爱莲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共同研读了《马说》,现在我请大家一起背诵课文。

2、朗读——感受音韵美

3、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4、解题:说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5、(多数学生能够准确背诵全文。)

6、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表明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的看法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可以是自评,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请专家点评、深化。通过对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

7、“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君子的正直不苟、不攀附权贵;

8、2021&AUTUMN

9、作者称莲为“花之君子”,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情感志向寄托在某一物品上的写法,我们把它叫做什么?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那些美好品德?

10、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重读“不蔓不枝”

12、但是,俗语说“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你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才能最终得到机遇的垂青。你是人才吗?现在就请同学们以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为依托,引经据典,谈一谈“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3、多角度品析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14、■“香远益清”中重读“益清”,可以突出莲的清香

15、请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16、以“这是一篇的文章”总结

17、明确(大屏幕出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18、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19、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气质

20、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师教学生涯中是层出不穷的,从清晨跨进校门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把事件转变为案例的过程就是一个重新认识这个事例、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其作用其体表现为:①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②案例研究(写作)可能促使老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③案例研究(写作)可以促使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写作)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三、《爱莲说》的教学设计

1、(2)学生翻译,其他同学质疑。

2、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艳于万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

4、反复诵读,感知文章的大意及内容要点。

5、归纳:“之”的常见用法(1)作助词,相当于“的”;

6、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7、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8、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XXX:《爱莲说》告诉我们人才要有“莲”那样高洁的品质。

11、明确:《荷塘月色》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2、《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朗读时,可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划分节奏,既可 表达作者也表达朗读人的情感,下面介绍自己理解的一种划分法:

13、学生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

14、而结尾段“菊之爱”、“莲之爱”和“牡丹之爱”这样的顺序,将“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放在一起,可以与“世人甚爱牡丹”形成对比,有“独”与“众”对比之意,含蓄地表明作者超凡脱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15、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16、(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庄重

18、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

19、小组讨论后,成果展示。

20、(2)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四、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详细

1、文章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2、(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3、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4、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5、能够洁身自好固然可嘉,但逃避现实于社会无益。而像莲花一样具有道德理想的追求,这才是周敦颐认可的君子之道啊!就让我们带着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对周敦颐的敬爱之情,一起再次投入到对文章的朗读背诵当中,去感受这至真至纯的美吧!(师生一起背诵课文。)

6、译读。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逐段进行,边读边译,圈点勾画。结合课下注释译读课文,划出不会译的疑难词句。

7、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8、“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9、■“香远益清”,重读“益清”

10、撰写的教学案例要有价值性。

11、这样“问”出在周敦颐笔下的莲更注重从外到内细致刻画,从而感受到周敦颐对莲的由衷的喜爱。从单纯感知莲的形象美上升到一种审美愉悦。

12、师生交流对“君子”的了解。

13、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爱莲说

14、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15、牡丹,作者把它比作富贵者,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鄙视,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赞美。

16、(一读,正字音,明句读)

17、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18、《爱莲说》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

19、周敦颐为什么爱莲?不是因为莲的外貌出众,也不是因为莲本身的药用价值,而是他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此,他把莲看成是“花中之君子”。诗人以花寓人,可以看出他对生活中同流合污和追逐名利的世态的一种厌恶之情。

20、上下五千年的君子,还有谁愿做那朵莲?

五、爱莲说设计教学思路

1、通过对教学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学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又能为其它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加强沟通提供一种有效方式。

2、结束语: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让我们的生命化作那朵莲花,让莲花洁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如莲花般的君子吧!

3、在指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时,周老师以本句为例,并进行了示范朗读。在示范朗读时,特别引导学生读出莲之“独特形象”。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方法。

5、周敦颐就是这样的君子,他写莲就是写自己,写莲就是在写自己的志向啊!这就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6、从“伯乐”与“千里马”谈起——《马说》个性化阅读课教学案例

7、描写角度语句赋予的品格

8、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韵的基础上,周老师结合课前布置的任务单,进行预习检测。特别引导学生注重文言现象的归纳和整理,如“蔓”、“枝”的活用现象,古今异义的“植”字,还有“之”字用法的归纳,在学生回答(“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中的“之”有误时,及时指出,以示强调,并要求同学们做好笔记。

9、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10、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11、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12、质疑解疑:读了这么多遍文章了,有没有哪些句子或字词让同学们怎么读都不明白的呢?

13、在“朗读,感受音韵之美”环节,周青老师首先以雅坤老师的经典示范朗读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引入对字音及节奏的把握。在学生分段朗读后,引导学生注意节奏的把握,包括语速和停顿的处理。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方面,周老师做得更具体,重点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为例,在节奏处理上,前面稍快,后面放慢。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老师进行示范朗读,再次强调朗读时要注重舒缓。在情感把握方面,周老师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对文章最后“噫”字的朗读,要适当拉长,再延长一点。

14、指导学生朗读第二段,让学生注意

15、就下面小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6、师(出示大屏幕):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个表格的内容。

17、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菊和

18、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19、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词。

20、读出爱莲深意。朗读指导:请用朗读来传达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读得有层次,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