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板书(100句)
一、爱莲说优秀板书
1、“君子”一词,很早就大量见于先秦儒家典籍中:
2、同学们,每次看到大家那一张张帅气靓丽的面孔,总是让老师欣喜不已。大家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人或事物呢?
3、与世无争,傲然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4、灵活性原则。适当灵活,忌墨守成规。
5、■“出淤泥而不染”中重读“不染”,可以突出莲的洁净
6、师:澳门地图有什么特点?(指投影)可分几部分?
7、师:《活板》有,(师生齐背:“升死,其印为予群众所得”,板书:予群众所得)“升死”,谁死了?(生答:毕升死了;师生共释“其印”句)往下看有什么问题?
8、教师点拔诵读注意事项,学生齐读:
9、师:对,外形(板书:外形)“香远益清”呢?(部分答:味道,部分答:香味)“味道”好还是“香味”好?
10、明确:生长环境(出……不妖)高洁、质朴
11、师:“益”喽,对极喽!(众笑)老师前段时间跟大家说过一个成语,“益”也解为“更加”的?想一想。
1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重读“不蔓不枝”
13、师:“之”字怎么解释呢?
14、师:注意,最能概括,同学们答的那是描写。
15、因此,我们追求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高境界
16、3)累积一些文言词汇。
17、而结尾段“菊之爱”、“莲之爱”和“牡丹之爱”这样的顺序,将“晋陶渊明独爱菊”和“予独爱莲”放在一起,可以与“世人甚爱牡丹”形成对比,有“独”与“众”对比之意,含蓄地表明作者超凡脱俗、清高自守的品格。
18、《爱莲说》课堂教学实录执教:吴泓
19、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20、以先贤自比表明自己的志向,以孔子的话来暗示是君子居之。
二、《爱莲说》板书
1、样的情感呢?(喜爱)你能读出来吗?
2、教学内容驾轻就熟,讲解深入浅出。教学语言亦庄亦谐,亦经典亦通俗,亦有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亦有接地气的下里巴人。既兼顾高才生的审美雅趣,又兼顾待进生的领悟能力。讲解既切中要害又不呆板,互动既高调肯定优秀生,又诚恳鼓励后进生,打造民主的 、和谐的 、 宽松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激发语文学习兴趣,至关重要。(玫瑰)(玫瑰)
3、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4、周敦颐一生独爱莲花,就因为莲具有
5、学生明确题目的含义:《爱莲说》就是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6、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7、师:对,抒情了。他抒什么情?想想,他对莲花怎么样?
8、博闻强识,天文地理,世界风云,名人轶事,无所不精无所不通,又幽默风趣。
9、师:概括一下,“喜欢”属于哪方面的?
10、从主题看,两文表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陋室铭》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11、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12、生:褒义词,应该用“高贵”。(板书:高贵)
13、师:“不大认同”“贬义”,有点接近了,读一读,再想想。(生自读)
14、让我们大声读一读这篇文言文,要求
15、绿色、亲近自然、生活简朴、居室的文化气息等等。
16、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17、(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帮助学生理解“牡丹”与“富贵者”间的关系,为理解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一点文化常识。)
18、(“开课入题”,让学生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
19、师:周龙生怎么看书的,是“讲”吗?
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三、爱莲说板书设计图片在稿纸上
1、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学法上:应注意多读及朗读的方法
2、在学生活动之时俯身课堂,眼中有光;
3、(师起头,生齐背诵陶渊明《饮酒之二》、元稹《菊花》、刘禹锡《赏牡丹》。)
4、师:对,感情。(板书:感情)“爱”它蕴含了作者对莲的感情,在文中起关键作用。但并不是说其它字就不重要,“莲”是这篇文章的?
5、艳于万花凋后,不与群芳争艳
6、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1 、理解本文的主题。
8、“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9、师:不能亲近?也就是说莲花可望而不可及,概括一下?(部分答:高傲;部分答:高贵)是“高傲”好还是“高贵”好?“高傲”是什么词?
10、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1、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12、“周敦颐,字茂叔,因为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后代的人由于这个原因称他为“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北宋著名哲学家代表作《周元公集》,他一生酷爱莲,为了与莲花朝夕相处,他在做南康郡守时曾经在官衙一侧挖池种莲,并在池中建有赏莲亭,那么莲花究竟有何魅力,让一代宗师如此痴迷,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文本去寻找答案。
13、(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句式特点,把握莲的形象。)
14、师:第一部分是澳门半岛;第二部分是——(部分生答:凼仔岛)对,凼仔岛;第三部分是路环岛。三部分靠什么连接起来呢?
15、(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明确作者人生态度。)
16、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17、探究一:菊为什么被称为“隐逸者”?
18、师:“香”是?(生答:香味)“远”呢?(生答:远远地)远远地怎么样?
19、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0、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爱莲说试讲板书
1、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2、例:初中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板书练习题sin0°=?,tan45°=?,sec60°=?等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练习。给出答案之后引导同学们新的课程内容。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4、周敦颐把“莲”誉为君子,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啊!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5、1)以读促悟,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法。(重点)
6、周敦颐就是这样的君子,他写莲就是写自己,写莲就是在写自己的志向啊!这就是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
7、教师讲解:这样,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有趣,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人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似乎已经写尽,可是毕竟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8、师生交流对“君子”的了解。
9、谓明明白白我的爱啊。我们一起来听听周敦颐爱莲花的原因吧。
10、屏幕出示:颐(yú)蕃(fán)淤(yū)濯(zhuó)涟(lián)蔓(màn)亵(xiâ)逸(yì)鲜(xiǎn)噫(yī)
11、从文体看,《爱莲说》的"说"和《陋室铭》的"铭"标明了各自所属文体的不同.根据古文体的分类,"说"为说理文,"铭"是应用文.但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所以从这一点讲,两文又都属议论文。
12、花中四君子(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梅、兰、竹、菊,号称花中四君子。
1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4、供图:梁吴芬(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
15、教师肯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17、师:同学们思路开阔些了,思维速度也快。“中通”句又揭示什么?
18、师:对呀!没有人了。这是什么问句?
19、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这次要读出感情来)
20、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五、爱莲说的板书设计图
1、师:其爱莲成癖可见一斑啊,不但爱,还得讲讲爱得道理,正所
2、(1)找出不会翻译的字词,学生交流。
3、更因为莲是花中的君子。但是把莲当作
4、高度的概括,内在的逻辑一目了然。
5、教师讲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说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气这里比喻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6、生:它后面跟着一个“不”字,表示转折。
7、■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这样写:“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8、这种导入方法可以直接进入学习的主题,但是没有什么亮点。不过对于面试小白非常实用,因为这种导入方法不需要做什么准备。
9、这样显得更委婉,更有涵养。下面我
10、到了,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菊和
11、生:(部分)不议论了。
1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正衬与反衬的写法。
13、明确: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14、现在,大家把书合上,能不能根据黑板上的提示背出这篇课文来?试一下,齐背《爱莲说》
15、(生默读,师巡视并轻声提示。)
16、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道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来论说道理。
17、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静心回顾本节课,你受到了哪些触动,又有哪些收获呢?学生盘点交流。
18、明确(大屏幕出示):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19、学习名篇《爱莲说》,主要完成三件事:
20、让学生起来划分停顿,并说说理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