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中公教育(100句)
一、师说说课稿
1、通过多媒体展示韩愈的个人简介以及当时“耻学于师”的社会背景。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思想观点。
2、本单元的主题是帮助学生拓宽眼界,明辨是非,提高道德水平,陶冶高尚情操,领悟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端,就是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诚信意识,提高道德水平。
3、(1)小男孩的动作描写:“到了小男孩儿的住处,小男孩儿三步并作两步地跑上台阶,进入屋内。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他扶着因患小儿麻痹症而跛脚的弟弟从屋里走出来。他把弟弟安置在下面那层台阶上,然后紧靠着他坐下。”
4、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
5、此外,在导入和研读部分,我还会使用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对诚信的向往和期待。
6、(2)过程与方法:本课遵循情境导入—朗读吟诵—文本翻译—文本探究的学习方法。
7、择师标准:“无贵贱、无长少,道所存,师所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给予比接受更令人快乐”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乐于奉献的思想感情。
9、引入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父亲为什么心里很矛盾?”
10、以上就是我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有不同想法,可以评论交流。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每天都会分享自己的见解。
11、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12、③课件出示下面的两句话,让学生品读,并谈感受。
13、关于课标的解读:
1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良好的教材设计不单要对教材有深入的了解更要了解学生的情况。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基础,但深层次的词汇、文法以及阅读能力都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进行引导和点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
15、部编本高一必修上册《劝学》课件
16、体会父亲心里矛盾复杂的滋味,感悟作者对诚信的赞美,以及对道德层面真善美的渴求,并受到感染。
17、(例证、引证)李贺、陈胜、孟子豪言壮语
18、《师说》教学设计(教师版)
19、保罗:这孩子对这辆车爱不释手,一定也想拥有一辆。
20、(例证)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
二、师说说课稿中公教育
1、男孩:这辆车多漂亮,如果我也能为弟弟买一辆,让他坐上这样的车去看橱窗里的圣诞礼物该多好!
2、《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唐代散文,在单元说明中编者就指出,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
4、学法:①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诵读法成功的关键是要读出声音的各种形态,如节奏、语调、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触摸到言语主体的情味。这得有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老师应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察语气,逐步读出“情味”来,揣摩文意。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5、引论(1):用雏鹰翱翔天宇、骏马驰骋万里引出中心论点:英雄创业靠的是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勇气。(类比)
6、知识与技能:正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
7、②初步感悟本文的语言美、思想美。
8、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9、根据新课标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的,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的实际情况。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0、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谈话导入,引出中心问题,然后深入文本,再细读感悟,最后整体回顾,拓展训练,提升情感。用这四个步骤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读、思、议的方式理解课文,体会中心。
11、唐代,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学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针对这些错误观点,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学者必有师,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的教育领域无疑仍有借鉴作用。做学生的知识不一定不比师父多,师父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只是说学知识有一个先后顺序,所学的术业有擅长与不擅长之分而已。
12、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份礼物,而且这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你想得到它吗?(板题)
13、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14、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这是我本节课的板书,力图带给各位评委老师清晰直观的感受,同时,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
15、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7、每个地方的教师招聘要求都不一样,主要根据地区,学校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你想报考哪里就查询哪里有没有招人,对应的岗位要求是什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想报考某中学初中数学老师,也有相对应的教师资格证。但是这个学校报考要求,必须本科专业为数学类的,而你是其他专业的。那么也是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只能报考不限制专业的学校。有的地区可能要求本科学历,有的可能要求研究生学历。因此就是对应自己的情况选择。
18、分论点:第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
19、语文课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0、提纲既要写出中心论点,也要指出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和主要论据。
三、师说说课稿
1、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2、《师说》教学设计(学生版)
3、(例证、排比)布鲁诺、哥伦布、红军的事例
4、2016下半年资格证通知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2)思考:父亲为什么会不高兴?自由阅读发言,找出父亲不高兴的原因。
7、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确立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8、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9、授课,意为教授功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出处:巴金 《鬼——个人的自述》:“ 堀口君又要到学校去授课。”。沙汀《困兽记》十一:“ 田畴已经销假授课,而且,已经授课两星期了。”
10、请以“论学习”为题写一份提纲。
11、你好,很高兴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针对于你提出的问题。我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总体分为三大部分吧!
12、主要内容论据:孔子名言名事
13、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14、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并批判这种风气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
15、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体会法将贯穿本课整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诚信的价值和重要性。
16、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师说》的第一课时。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应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同时要注重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据此我从语文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了《师说》一课的的教学方案,现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板书、教学反思等方面作如下说明。。
17、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18、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11课《师说》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设计:
19、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生字,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20、三是真诚的感谢。用两个“我应该感谢”和两个“我将尽忠”,表达报答母亲深恩之真诚。从三个层面的情感抒发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文中伟人朱德形象,不只是伟大的一面,也有珍爱亲情,不失孝心的平凡的一面,他没有忘记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生为了什么,做官为什么。一言以蔽之——伟大没有忘记平凡人,真诚感谢平凡的母亲。幻灯呈现:伟大不忘平凡。
四、师说说课稿部编版
1、以上教学目标定位于文本本身的品味感知和记诵积累,重视欣赏文本而轻篇章的琐屑分析。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教出语文独特的美感来,教师要敢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教课文,要善于品味教材,因此我在品味《师说》时品出了本文的“三美”(本教案后面附的全文教学构想中可以看到三美包括的具体内容),期待在教学活动中和学生共同品尝。
2、时评:赓续奋斗,塞罕坝精神照亮时代新征程
3、找出文中中心句,并说说你的理解。
4、说的词语二年级有:说话,话说,说课,说明,说辞,说破,说客,说书,说谎,说三道说古论今,说价,说剑,说媒,述说,叙说,说梦,说满,说坏话,说漏嘴,说古,说解,说记,谈天说地,说学逗唱,说教,说和,说海口,说口,说讲,诗说,师说,传说,解说,据说,佛说,游说,不亦说乎,说一不说话算话,按说,辨说,别说,谗说,搀说,陈说,成说,不消说。
5、A、保罗的第一次“猜错”:
6、(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7、学生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写人物特点的词句,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8、新教材编写分析:新教材在文言文教材的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一轻”倾向。“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一轻”是指轻篇章的琐屑分析。这一倾向从新教材的练习设计上可明显看出来。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体现这种倾向,多诵读、多积累,培养语感,避免大量无效的分析。
9、(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
10、笔试通过以后,就是面试环节。面试环节有说课跟无声上课。一般来说好像无声上课比较多,下面坐着评委,你既要当老师,又要当学生的那种。自己与自己互动,然后考试的题目是随机抽取的课本的内容。这就需要你有扎实的课本知识体系,以及良好的台风,粉笔字也很重要。面试是需要不断的练习的,你可以根据网上比较好的课,观摩别人的上课,自己学习。
11、运用问题引入法,设置问题:“假如你中彩了,你高兴吗?”学生会联系实际说高兴。“中彩之后,作者也是十分高兴,而父亲的感情状态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父亲不高兴。那么可以继续追问:”父亲为什么不高兴?”让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答案。
12、(4)教师范读(3分钟)
13、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14、年轻好学的李蟠喜欢古文,他不像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反而向古人学习,积极向韩愈我拜师,我决定写一篇文章送给他。
15、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师说》,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展开,现在开始我的说课。
16、过程与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儿美好的的心灵,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17、主要内容论据:交待写作缘由及目的。
18、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19、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是文章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学生不能准确体味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时应注意对背景的介绍,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
20、③合作探究法,能较好的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学习气氛,调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师说说课稿10分钟
1、二是无尽的遗憾。母亲从1919年回家到1944年去世,期间有25年没有见面,第12节中,收到侄儿来信,说母亲很想见“我”一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满足想母亲见见儿子这一最简单最合理也是最低的希望。一个“竟”字表达了无尽的遗憾。
2、“说”,古代记叙、议论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3、总体设计: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整体思路:通过诵读把握全文;通过质疑师生互动;通过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通过精练巩固知识,强化记忆。在这个思路指导下,《师说》一文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诵读,理清思路,积累实虚词;第二课时主要是诵读,归纳实、虚词,分析论证结构。
4、文章通过父亲中奖后把中奖汽车还给库伯的故事,赞扬了人世间道德与诚信的价值,反应了一个普通人崇高的境界,在金钱与道德的天平上,世人更应明白“人无信不立”的道理。作者感情真挚,爱憎分明,本文具有经典性,人文性的特点。
5、接下来,我将具体说说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等五个部分。
6、②生质疑,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明确重点词语和句式,师生互动(5分钟)
7、结束语:尊敬的评委老师,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8、《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3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是在当时社会上不重视老师、嘲笑从师学习的风气极为严重的情况下,韩愈赠文给学生李蟠的一篇文章。本文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而独抒己见的精神,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师的重要性,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9、(1)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生介绍后,师出示课件并补充(4分钟)
10、另外,我的板书也比较注重归纳记忆技巧,能让同学们很轻松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11、(1)学生要学会认识“拮、寐、馈”等12个字,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拮据、梦寐、馈赠”等10个词。
12、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13、(小男孩是一位心灵纯洁无暇、美好无私,关爱弟弟,懂得奉献乐观自信的人。)
14、②学生品读第二自然段男孩动作、神态的描写,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理解“羡慕”一词,走进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
15、听教师资格证讲座送课程
16、中心论点:第四段:结尾
17、一是深切的哀痛。第1节,“我”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很悲痛。“得到”说明“我”不在母亲身边,母亲临终儿女不能送终,实在是做儿女的一大悲哀。“很”表示悲痛程度之深。第16节,母亲现在离“我”而去,“我”将“不能再见一面”,这个哀痛是无法弥补的,可见悲痛多深呀!
18、重点: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翻译并理解文章的内容,梳理本文作者说理的行文思路。
19、而对于学生,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读中理解、领悟、品味来进行课文的学习。
20、《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