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评课稿(100句)
一、劝学师说说课稿
1、建党100周年写作例谈7:你将对祖国说些什么?
2、教学目标:梳理探究《劝学》《师说》主要观点,把握论点与相应论据
3、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听在耳里从嘴巴出去;嘴巴和耳朵的距离,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4、《中国通史》第六十集:东京梦华
5、建党100周年写作例谈13:“践行三牛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了不起”
6、能做到坚定不移和随机应对,那就是成熟完美的人了。到那时天显现出它的光明,大地显现出它的广阔,君子的可贵则在于他德行的完美无缺。
7、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8、山东省烟台市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9、湖北省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10、《中国通史》第五十五集:士大夫共治天下
11、关注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与论述的针对性,把握比喻论证与对比论证的应用及其效果。
12、2《师说》教学设计
1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4、生:相比物品的原始状态,“结果”时的物品都得到了提升,颜色更深了,温度更低。
15、活动二:比较探究《劝学》《师说》下面两句话提倡的“学习”与我们现在讲的“学习”内容上有何不同?
16、根据对“‘学习’新说”的理解,选择其中一栏目(第1栏目除外),按要求完成征稿。
17、纪录片《世界历史》第七十二集:近代文化和艺术(2)
18、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0届高考模拟卷
19、师:既然学习的作用是弥补不足,那么这一段给出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
20、原创2021年1月2月3月4月《中学语文在线》汇编
二、劝学评课稿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守正创新为精品,惠及苍生是语文——统编教材下高一语文单元学习任务课例研讨
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4、——《劝学》《师说》研读的一个视角
5、统编本高一语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6、那么在师生之间,《师说》中就有提出教师和学生“相互为师”的观念。一方面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道业为基准,认为“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古之学者必有师”,另一方面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理念。意思是说,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只不过在懂得道理上有先后,学术业务等各有专长。弟子如果有专长,也可以作为老师,老师可以向有专长的弟子学习,老师可以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这并不是什么“位卑足羞”的事。教学相长,是理所应当的。
7、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8、(说明:栏目名称设置由同学们根据“栏目要求”自行设定)
9、纪录片《世界历史》第六十二集: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
10、“纸短情长,感悟人生”主题阅读交流演讲稿
11、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1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定语后置句)《师说》(介宾后置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哪里用得着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14、山东省各地2021届高三5月语文模拟试题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汇编
15、比较异同明方法 中心观点 主要内容 同 异 《劝学》 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意义、作用 及方法态度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善假于物也” 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批判“耻学于师”的风气 以能者为师 两篇课文同样都是谈论学习之道,可是内 容上为什么会有所不同呢?议论要有针对性。
16、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至致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拓就是那样的人。
17、新高考:山东烟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8、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火就燥也,平地若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
19、作者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地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也向读者阐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彼年相若,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的不良风俗。文末以孔子的言行作证,表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也不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了。
20、2020年高考冲刺模拟卷(北京卷)
三、劝学新说作文800字议论文
1、所以不要害怕新教材新课改,上着上着,也会形成套路,形成条件反射,形成新的课堂模式。
2、纪录片《世界历史》第六十一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3、新高考辽宁省大连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4、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因为知识水平比“我”高,所以要从师学习。
5、山东省威海市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
6、杨建国:枝枝叶叶的美——从《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看中国文人审美心理
7、《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8、情景剧教学:祥林嫂之死
9、顺着风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10、部编新必修上册第2课《红烛》
11、(3)择师的标准和态度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2、《中国通史》第六十三集:契丹兴起
13、使眼不是正确的就不想看、耳不是正确的就不想听,嘴不是正确的就不想说,心不是正确的就不愿去思虑。等达到完全醉心于学习的理想境地,就如同眼好五色,耳好五声,嘴好五味那样,心里贪图拥有天下一样。
14、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5、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
16、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学者。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
17、建党100周年写作例谈12:跨越百年的对话
18、生: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辨析几种论证方法的区别与使用效果)
19、师:作者是如何说明这个观点的?
20、活动任务:围绕“为什么‘学不可以已’”和“为什么‘古之学者必有师’”,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和语句进行分类概括。完成导学案表格。
四、劝学师说课件
1、古有瓠巴弹瑟,水中鱼儿也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琴,拉车的马会停食仰头而听。所以声音不会因为微弱而不被听见,宝玉埋在深山,草木就会很润泽,珍珠掉进深渊,崖岸就不会干枯。行善可以积累,哪有积善成德而不被广为传诵的呢?
2、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与人不善,会惹来怨恨。同是柴薪,火必向干燥处延烧。同是平地,水必就湿润处流。草木丛生,野兽成群,万物皆以类聚。所以靶子设置好了就会射来弓箭,树长成了森林就会引来斧头砍伐,树林繁茂荫凉众鸟就会来投宿。
3、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发言。这两篇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名篇。刚才的名句研读,我们体会到了古人的学习智慧。
4、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5、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6月模拟考
6、四人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7、师:物品经历上述过程,有什么改变呢?
8、在我看来,《劝学》和《师说》无论是在结构还是语言上大抵是不同的。
9、《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10、语言运用八大题型之修辞艺术
11、活动五:根据征稿“栏目设置”要求,写出拟设置的四个栏目名称。
12、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课件:《逍遥游》
13、前两天我们学业水平测试老师专门给记了必背。不知道楼主哪儿的。反正我们是新课标。老师说考试的时候得出各个版本都有的文章。嘿嘿。所以,偷个懒。就好好掌握这些吧:沁园春鸿门宴采薇归园田居兰亭序赤壁赋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劝学师说念奴娇永遇乐滕王阁序项脊轩志陈情表。至于重点课文,老师大概都讲每个单元的前两课。其实课文无所谓的主要是文言文一定得好好学。每篇。
14、河北省邯郸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5、统编本高一语文《登高》课件
16、——赏析《劝学》的比喻论证
17、先从文字结构上讲,《师说》结构严谨,雄辩有力。对比法和列证法的运用使文章极具有说服力;而《劝学》中语言就比较简练了——形象地说明了学习与个人品性之间的关系。文章内容以青与蓝,水与冰的关系来论证,随后举出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学习可以使一个人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荀子曾举出,一个人在平地上挥手,远处的人看不见,然而当他站在高山上挥手,那么远处的人看不见,人的手臂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什么可见的范围却发生了变化?因为从平地到高山,这座高山就像是我们学习的一个高点。
18、(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
19、ppps:再加上期末考改卷暑假啥的,我觉得我就躺在那里……啥也不干……时光如流水……哗啦啦啦啦啦……
20、统编新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五、劝学的演讲稿
1、纪录片《世界历史》第七十一集:近代文化和艺术
2、元济高级中学涵芬文学社
3、醋变酸了,就会惹来蚊虫。所以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
4、生:学习。学习相当于道具,帮助我们做到不能仅仅依靠自身完成的事情。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6、高三语文复习冲刺名句名篇默写
7、部编本高一必修上册《劝学》课件
8、求同存异省吾身两篇文章都跟“学习”有关,结合自己的 学习经历,以及今天的社会生活,说说荀。
9、山东省济宁兖州区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检测高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0、纪录片《世界历史》第七十集:欧美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1、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课外拓展阅读目录
12、成都石室中学高2021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13、2020年高考北京一线教师考前押题
14、山东省青岛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
15、统编新版必修下册课件:《边城》
16、论点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提点重点字词“博学”“日”“知”“而”)
17、《中国通史》第六十九集:蒙古兴起
18、原创值得记忆,2020年下半年这样走过!
19、建党100周年写作例谈3:演讲稿《我的“中国梦”》
20、《劝学》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意指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本篇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师说的中心论点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