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阅读理解答案(100句)
一、推敲阅读答案
1、“酒徒”的形象改变了
2、第13天:荷(点击回顾)
3、D.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加文章的诗意美。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C项,“认为母亲的教育很是多余,表现了“我倔强的性格”表述有误。第③段写母亲“必教育我一番”,但“我”会依然如归,从侧面突出了“我”对雨的异常喜爱。D项,“极力赞美了古人对雨的热爱”表述有误。第⑤段写古人听雨是以古人听雨的愁思渲染“我”听雨时的浓浓的乡愁。
5、(2)结合语境(标题、段落、句子、词语等)理解含义或作用。
6、②段落作用:首段,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尾段,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7、张东谷说的话,一读便有种奇妙的韵律感,前后对仗不说字字工整,但是颇有韵味。明明是一个山野酒徒,说出来的也是酒话,居然“有晋人风味”,需要让人读后略微品味一下才能够读懂其兴味,实在可贵。
8、第1天:破瓮救友(点击回顾)
9、1虽然但是不但而且2若有所思井然有序3(2)班杰明故意把房间弄乱,以此教育青年人。4珍惜时间,不浪费生命,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最终就能实现理想。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6富兰克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也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可也是由短暂的分分秒秒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也是极其短暂的。因此,我们应当如同珍惜生命那样珍惜时间,而不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0、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1、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12、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具体表现形式包括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1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14、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韩愈问:“你为何冲撞我的仪杖队?”
15、第4天:铁杵磨针(点击回顾)
16、1悠久历史皮影表演2是说明中国皮影戏历史悠久,二是增强文章趣味性。3步骤一: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步骤二: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步骤三: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4历史悠久、影响广泛、剧目丰富
17、②两个差人将贾岛带到韩愈面前。
18、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19、第一段:写贾岛因家庭贫困早年当了和尚。
20、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件事、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明自己的见解或反较别大的主张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来阐明事物的本质或作者对事物的理解。找出或概括论点;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辨析论证方法;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二、推敲阅读理解答案
1、①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
2、中考临近,初三学子也进入复习的冲刺阶段,如何抓住重点、科学复习、积极备考?近日,天水市教科所邀请我市经验丰富的初三优秀教师,分别就各科主干知识进行针对性地讲解与点拨,为考生备考支招。
3、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4、文字的结构改变了
5、第15天:菊(点击回顾)
6、E.文章以“听雨”为线索,在描写与叙述中,寄托了作者浓浓的情感,感情真挚,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7、第18天:刑天舞干戚(点击回顾)
8、“僧敲月下门”好,夜深人静,以“敲”字衬托,更显静谧。
9、④句的含义(作用):抓住关键词,引起整句理解;抓住修辞特点,还原句子本义;抓住特殊标点,品味言外之意;联系文章背景及中心,探究句子的深意。
10、神州大地,有多处洗心亭。在安徽滁州醉翁亭醒园的园门对面,中间隔着玻璃沼和琅琊古道,即为一处。虽因慕欧阳修《醉翁亭记》而观览醉翁亭,但印象最深、经常回眸的,并非醉翁亭,而是醒园,特别是洗心亭。人立亭内,只见上圆下方,顿生天圆地方之感。踱步亭中,头上青天,脚下大地,念天地之悠悠,看万物皆与我同在,自有一腔豪气干云。
11、第26天:性缓(点击回顾)
12、2016年出版《顶配》素描头像个人专辑
1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题干已经指明了答题区域为第③〜⑥段,答题对象为“和雨有关的故事”。作答时,考生只需通读第③〜⑥段,分别提取每段的主要事件,按照“人物+干了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即可。如第③段,可概括为“儿时的’我’在雨中漫步,享受雨中的惬意按照这种方法,考生可概括出其他段落的主要内容。作答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14、①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15、2018成立“刘琦素描工作室”
1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17、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8、首先,从文字的本身意思。这句话是从酒徒张东谷的口中说出,他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在拜访作者的父亲后,看到他们不喝酒,应该是一种很惊异的心情,大概是:这么好的酒怎么会不被他们欣赏啊!他应该是怀着一种惋惜、惊异的心情说出这番话的。但他没有很直白地表现出来,而是开玩笑般地说:“酒只是不吃,不知会吃不会吃。”而曹臣的文中,则只表达的张氏兄弟不爱喝酒的事实,好像他们对酒有着一种天然的厌恶,而未注意到主角张东谷的玩笑语言。
19、能根据不同体裁(小说、散文)和表达方式的特点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文章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深层含义;能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并就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等提出自己的看法;能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了解说明文特点,确定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方法,确定语言特点。找出或概括议论文论点;辨别论据的类别,分析其作用;辨析论证方法;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分析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20、做人要惜福为什么很多成功的有权有势的人本身并非学历很高,科班出身,而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沦为社会的食物链最底层,甚至成为宅男、啃老族?因为这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过早透支了自己的福报一个人的福报就像一张信用卡,福报的不断减少
三、推敲课外阅读
1、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3、最后,韵律上,试着读一读,就发现原句更有味道,末字是四个平声,符合古文的韵律。虽然有四个“吃”,但腔调不同,自不显累赘拖沓;但改文两个“恶”、“吃”只有都读第第一声才通畅,故又少些韵味。
4、“寒假30天公益伴读”篇目预告
5、请结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听雨”引发了作者的“浓浓乡愁”。
6、第二段:讲“推敲”的由来。
7、答案:今夜听雨让作者回忆起儿时听雨的情景,再现了故乡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古代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让作者感受到了听雨带来的愁思;海外华侨听雨思乡的往事,引起了作者强烈的共鸣。在回忆与联想中,“听雨”与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升华为浓浓的乡愁。
8、②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9、寒假正是读书时!“为你读小古文”栏目特别为小朋友们策划了“公益伴读30天”活动:从文言阅读超级畅销书《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中精心挑选出30篇小古文,由易到难,由老师为小朋友们范读、讲解,寒假期间,每天推送!
10、这句话好像绕口令一样,却值得细细玩味。曹臣与张东谷的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是差别有二。
11、第25天:揠苗助长(点击回顾)
12、第10天:母鸡(点击回顾)
13、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断;结合全文,找出关键词;分析题目信息,明确要求,筛选答案。
14、张岱评价曹臣的改动:“字字板实,一去千里,世上真不少点金成铁手也。”
15、③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斗笠也不戴,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16、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17、②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小溪里的水涨了,村子里池塘满了。雨后山间草木新,空气也变得格外清新,一阵清风吹来,泥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18、②作用:通过……的描写方法,写出了…的特点,刻画了…的形象(性格精神)。
19、来,我们再读一遍小古文《推敲》:
20、第7天:龟兔竞走(点击回顾)
四、推敲阅读理解五年级
1、第9天:鸦狐(点击回顾)
2、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也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3、诗人贾岛初赴京师时,一曰骑驴想出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因为对句中的动词用“推”还是“敲”拿不定主意,于是贾岛便骑在驴上反复吟颂,以至神思恍惚,不知不觉间驴就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贾岛为何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如实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是。贾岛非但没有受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这也因此成为一段诗坛佳话。“推敲”从此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写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4、第20天:大禹治水(点击回顾)
5、(5)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6、①常见写作手法:对比、欲扬先抑、以小见大、衬托、正侧面相结合、讽刺夸张等。
7、今天,我们读的是关于贾岛的故事。在小古文里,贾岛因为吟诗,在长安街上冲撞了京兆尹。糟糕,这可是个大官啊,贾岛有没有受到处罚呢?放心,文中的京兆尹也是位惜才的名家,他是谁呢?贾岛是怎么得到千古佳句的呢?赶紧来听文君老师为你读《推敲》吧!
8、⑤文中某个事例或段落能否调换顺序或位置?
9、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0、点石成金和点金成铁(郏禹翰)
11、朱文君,语文教师、编辑,2006年开创小古文课程,探索小学文言文教学,编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口袋里的小古文》《让课文遇见小古文》等深受700万小学生欢迎的小古文读本。最新推出《朱文君小古文30课》音频课,用新颖逗趣的对话,深入浅出的点拨,引领小学生充满乐趣地走进小古文的学习。
12、短文已用“”分好段。请归纳段意。
13、学子备战中考,名师帮你支招!
14、2016全国素描头像巡讲“传道授业解惑”
15、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16、这就是贾岛的诗歌名篇《题李凝幽居》。贾岛琢磨的就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僧推月下门”一句。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他骑着驴就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里。韩愈问他为什么乱闯,贾岛说自己作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与韩愈交上了朋友。“推敲”从此也就成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17、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18、一是曹臣将结果放在后面,而张东谷将结果放在前面。都是说吃肉不喝酒,但是曹臣就是完全平铺直叙,先讲条件,再讲他吃不吃;而张东谷则赋予了这句话以一个简单的逻辑,引人思考,随后忍俊不禁。而且,他两句话的叙述是有变化的,吃肉时说“不管好吃不好吃”,而喝酒时说“不知会吃不会吃”,整句话便显得多变、生动了起来,同时平添了一点山野特有的情趣。
19、②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说明对象的?
20、2022年语文学科考试的内容,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考试的范围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涵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部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六册,适当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阅读、写作等内容为:运用初中《语文》全六册应该掌握的阅读与写作的知识和技能、达到的阅读与写作水平及能力,解决课内外阅读、写作等实际问题。
五、推敲阅读答案翻译
1、朱光潜先生对文中所举例子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对“推”“敲”二字作了深入的品析。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在分析品味中,朱光潜先生对韩愈劝贾岛把“推”字改为“敲”字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2、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就是看关键语言,关注诗歌的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这些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由诗歌标题可知,《题李凝幽居》描述的是作者走访友人李凝幽居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表达的是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小朋友们,这篇小古文讲述了一个关于作诗的故事。话说在唐朝,有一位叫贾岛的书生,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有一天,他骑在驴背上,突然想出一句诗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句诗还写得真不赖!“夜深人静,月光如水,鸟儿安静地栖息在树上,一位晚归的僧人在月下轻轻敲开寺院的门。”好一幅诗意的画卷啊!不过,贾岛觉得有一个字他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敲”好呢,还是“推”好呢?于是啊,他就在驴背上一边吟诵,一边用手做推和敲的动作,哎呀,好专注啊!来,让我们也一边读一边像贾岛一样“推”、“敲”一下:
4、①标题作用,形式新颖。
5、③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6、第5天:王冕好学(点击回顾)
7、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
8、是文言文吗?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译文古宋国有个人担忧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9、答案:“花儿”泛指生活中一切容易被人忽视但很美好的事物。答案:①“静静的阳台显得喧嚷起来。”“喧嚷”这个词使花儿具有了人的特性,将双色杜鹃花的开放给阳台带来的活力形象地体现了出来。②“她在看花儿的时候,眼里漾着笑。”一个“漾”字传神地刻画出“妈妈”看花时内心的欢畅,表现了她对辛勤培育的花儿的喜爱之情。答案: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不要因为生活的忙碌而忽视它们,用心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其实生活可以更美的。
10、①敲门声惊醒了小鸟。②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
11、初看,“点金成铁”的揶揄令人忍俊不禁。而细细一读,却感觉他说得字字在理。
12、第12天:杨柳(点击回顾)
13、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14、第28天:推敲(今日伴读)
15、④第X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6、如果认同诗歌的写作对象是李凝的幽居,再对作品深入推敲,那么,笔者以为,韩愈认为“作‘敲’字佳”是有道理的。抛开标题和诗歌其他三联谈“推敲”,未免有断章取义之嫌。
17、所以曹臣的改动是不合理的。即使改动文字也不能破坏其意境,更不能随意更改文字的原配。
18、贾岛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诗里的一个字眼儿,无意间冲撞了大驾,求您宽恕。”
19、①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20、要从哪些方面来评判改动得是否妥当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