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100句)

2023-01-06 13:40: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朗诵技巧

1、什么是朗诵?朗诵中如何进行作品的艺术创作?朗诵中要运用哪些技巧?朗读和朗诵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角度和总结,不一样的层次理解的深度也自然会产生不一样的高度。理论是什么?理论是方法和技巧的总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理解和能力层面的一套方法和技巧。不同层次、不同水平能力的人自然理解也不一样,那么适合自己的方法自然也略有不同。

2、散文的语言接近口语,朗诵时需要具有对象感和交流感,可以面朝某个方向,甚至是具体的某位听众。同时辅以适当的手势、体态和眼神。将作品中的『你』与现场听众合而为增强朗诵效果,避免独自炫技

3、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通过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老牛誓死抗争给它的孩子争得一盆解渴的水的故事,赞扬了母爱精神的伟大。

4、在朗读中要把“恼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这一部分作为重点段落。读的时候,语气要加重,语速要加快。重音要标在“恼怒、狠狠地、分外悲壮”上,体现出老牛的倔强来。

5、朗诵,一般都在舞台上,在大庭广众之中进行。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要有优美的语音、端庄的仪态。

6、分清“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区别。

7、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感情基调哀伤凄凉的;

8、朗诵的技巧:重音、语速、停顿。

9、四是有利于改变差生,大多数的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差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10、每日必练基本功:口部操

11、更多教学资料可以订阅我们专栏↓↓↓

12、有些词会连在一起,特别是文言文,古语跟现代语不一样,一个字往往就代表了一句话,一种意境,这种情况下,那一个字也得断开了读,不能跟其他词一起。

13、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

14、今天的《声音的行者》上,我们精编了一期(朗诵”大家“说—超全的朗诵理论和技巧总结)以供朋友们学习参考和便于收藏。这些内容都来源于网络,要感谢这些传播者和分享内容的人,让我们有机会去聆听不同的声音,感受各位老师的风采,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我们更要感谢这个百花齐放和、和而不同、开放和包容性更强的与时俱进的时代。

15、诗歌朗诵有着强烈的情感,有着广泛的受众群,它特别适合于在群众中间进行;另外,朗诵诗歌的选材也往往是具有行动性和鼓动性,最易引起群众的共鸣,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16、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充足、稳定的气息是发音的基础。有的人讲话或唱歌声音洪亮、持久、有力,人们赞叹说,他(她)“中气”很足,相反,有的人说话或唱歌音量很小,有气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像蚊子嗡嗡叫一样,使人难以听清,这种人则“中气”不足。其间除了身体素质的区别外,还有一个气息调节技巧问题,即呼吸和讲话的配合、协调是否恰当的问题。

17、朗诵诗歌是一种很好的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一般来说,朗诵的文字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感情丰富,文学性强。这样的作品对于增长知识、开拓眼界极有好处;这种艺术形式不是刻板的、枯燥的,经过朗诵者精心的艺术加工和创作,诗歌朗诵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和可欣赏性,有着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在朗诵和欣赏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审美愉悦。

18、同一句话,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所以,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

19、通过朗读我们明显的感觉到了《母爱》奏响的三步曲:

20、经典|《雨巷》作者戴望舒|朗诵文枫

二、朗诵技巧和注意事项

1、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从题目知道文章是围绕“炸”而展开。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2、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3、Z——zh在职杂志栽种增长自重宗旨

4、例如《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段落是抢时间,攻天险。想一想战士为什么能摸黑带雨抢先到达泸定桥呢?再想想战士为什么能攻下长江天险呢?不难看出体现出战士的英勇,在党的领导下战士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汉字的音节结构分为声、韵、调几个部分。声,又叫字头;韵,分为韵头、韵尾、韵腹三个部分;调,字神,体现在韵腹上。

6、夸张四声练习。选择韵母因素较多的词语或成语,运用共鸣技巧做夸张四声的训练。如:清——正——廉——洁——,英——勇——顽——强——。

7、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在由词和短语组成的句子中,组成句子的词和短语,在表达基本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时候,不是平列地处在同一个地位上。有的词、短语在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上显得十分重要,而与之相比较,另外一些词和短语就处于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上,所以有必要采用重音。拓展资料朗读(readingaloud),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学生完成阅读的基本功;就语言学习而言,无论中文还是英文等任何语言学习,朗读是最重要的。

8、朗诵中的停顿,不单是生理上换气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表情达意的需要。一般地说,停顿有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感情停顿三种。

9、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10、2:音量、音高、音质训练

11、呼吸训练:充足稳定的呼吸是发音的基础,要想朗读的时候不费劲,就要做好呼吸训练,锻炼自己的呼吸能力。

12、所以说,朗诵的艺术效果是朗诵者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13、朗诵者需要进行呼吸调整的技巧训练,在朗诵时,有时诗文较短有时较长,那么就需要朗诵者自己进行呼吸调整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朗诵诗文根据诗文的情景,一句话要一口气朗诵完或者是分开朗诵,这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同时对朗诵者的呼吸节奏有着严格的要求。朗诵的呼吸节奏调整需要看朗诵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要让呼吸和讲话协调配合,一般情况朗诵时,需要注意呼气时不能再吸气时间段进行,停顿的时候是在吸气时进行的,如果要进行维持更长的时间的朗诵,要求更强的呼吸节奏。

14、通常情况下,人们讲话时使用的音域范围一般只有一个8度,多数情形下,却只有4??5度。不练习时可以的,没什么大问题。在文章内容情绪激昂的情形下,也不能把8度全用上,(偶尔要用高8度音),因为把8度全用上,时间稍长,会感到非常吃力,高低起伏太大,便会高不成低不就。因此,在练习把握高音时,要依据自己的声带情况而定,并且要留有余地,不要将自己音域中的高音用尽,否则会给人“声嘶力竭”的感觉。

15、另外,还必须注意,通唱歌一样,起音的音高一定把握好,要适中,起音太高或太低,会给后面的朗诵带来困难,或者高的朗诵不下去,或者低的听不清楚。一旦不小心出现了起音偏高或偏低则应及时进行调整。

16、停顿: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在一定的时间里,容纳一定数量的词语。重音:为了准确地表达语意和思想感情,有时强调那些起重要作用的词或短语,被强调的这个词或短语通常叫重音,或重读。

17、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

18、一般情况下,读叙述和说明的语句都用平直调,情绪平稳,感情上没有什么波澜。语调的变化是灵活的,以确切的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为准。

19、例如《落花生》父亲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的话既是对孩子们的希望,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0、朗读的要求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正确,二是流畅,三是传神。

三、朗诵技巧教案

1、到目前为止,大家所听到的诗歌朗诵绝大多数都是使用普通话的,其标准的语音、规范的词汇、语法为大多数听众所熟悉,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同时,这种规范的语音也最能体现诗歌抑扬顿挫、平仄相间、富于韵律的特点,最能表现出诗歌朗诵的艺术魅力。

2、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3、要根据听众的多少和场所的空间大小来确定自己的音量,要使在场的所有听众都能毫不费力的听清你的朗诵。

4、朗读是把书面的文字转化成生动语言的方式,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今天,我们从以下几点浅谈语文朗诵的技巧。

5、你一看这篇作品就打动你了,就感染过你了,你有欲望把这篇作品介绍给别人听,这样的作品最好。当然了,这里面还要注意篇幅不要太长,考试的时候不可能给你很长的时间让你朗诵的。每一个同学给你6分钟那是太多太多了,没有那么多时间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选材的时候呢最好选三五百字的。当然我说短也不能够太短,唐诗五言诗几秒钟过去了,老师还没听明白呢就结束了,这样你的才能就体现不出来了。

6、音声主要指朗诵诗歌的声音。优秀的朗诵艺术家总是不断地进行声音训练的,我们甚至有这样的体验,只要他一张口,听众立刻就会被其富于磁性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吸引住。声音虽然不是诗歌朗诵的全部,但是它有其独立存在的意义,是增强诗歌朗诵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

7、绝大多数的诗歌朗诵都是使用普通话来进行的,有些方言区还通过举办朗诵会的方式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普通话声韵和谐,调式丰富,最能体现诗歌平仄相间、韵律优美的特点。人们朗诵诗歌,往往需要进行反复的训练,纠正不准的字音、字调,这个过程有助于朗诵者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听众在欣赏诗歌朗诵的时候,也在潜移默化地受朗诵者语音状况的影响,其规范化程度自然也会得到提高。

8、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象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以陈然(我的自白书)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陈然(重庆《挺进报》的特支书记),当时正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饱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动摇,最后,敌人把一张白纸放在我面前,让我写自白书,我满怀对敌人的愤恨和藐视,满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自豪地写下了“怒斥敌酋”式的《我的自白书》。这样通过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从而也使人动性。

9、朗诵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艺术的修养,要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中说话,要能正确地发音,有自然的表情,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重要条件;此外,朗诵者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

10、要处理好“畅”与“租”的关系,必须进行共鸣训练。一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共训练方法。

11、立字——要求韵腹拉开立起,做到“开口音稍闭,闭口音稍开”。

12、第选择一些绕口令,分清平翘舌音,由慢到快反复练习。

13、文学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都是运用语言表现的。有声语言最能显示语言的风采和魅力。

1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朗诵是一门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文化现象中的重要一环。在我国,朗诵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孟子》中的‘诵其诗,读其书’就明显地反映了先秦以至更早时期朗诵的盛况”①。其后,汉赋、唐诗、宋词中的许多作品都易于上口,广为传诵,至今依然是人们朗诵的佳品。1981年3月,北京朗诵艺术团成立,该团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朗诵活动,在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世纪末,唐宋诗词朗诵之风蔚然兴起,朗诵艺术的魅力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而再次闪耀出夺目的光辉,其文学性、艺术性和大众性等特点日益突出。

15、要达到枣核形是让自己的普通话更纯正的关键,但是,不可能,也不要片面强调字字如核,这样必然会违背语言交流的本质,去追求技巧和方法,削弱声音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的节奏。

16、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诗歌。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选出合适的作品。

17、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8、讲话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即运用小腹收缩,丹田的力量控制呼吸。郭兰英在谈到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时说:“唱歌时小肚子常是硬的,唱的越高就越硬”

19、总之,朗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朗读中良好的语感培养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

20、第尽可能轻松自如,吸气要迅速,呼气要缓慢、均匀,吸入的气量要适中。

四、朗诵技巧和方法 发声

1、朗诵的技巧和方法有很多,如下:拿到一篇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基调。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分清“f”和“h”,“b”和“p”,“n”和“l”,前鼻音和后鼻音等区别。好的朗诵是要适当停顿的,朗诵不是要求一口气不喘的背诵下来。

2、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3、杂音主要来自嗓子沙哑,嘶哑,喉鸣等。主要*平时保护好嗓子,讲话时正确地运气,发音,从而消除影响音质的杂音,使声音纯正。

4、要想使说话的声音好听和持久,就要正确的运用共鸣器。而运用共鸣器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畅”与“阻”的对立和统一关系。所谓“畅”,就是整个发音得声道必须畅通无阻,胸部舒展自如,喉部放松滑润,脊背自然伸直,以便声音不憋不挤,形成一个声柱流畅地奔涌出来。所谓“阻”,并不是简单的把声音阻挡住,而是不让声音直截了当地通过声道奔涌出来,让它通过共鸣器加工、锤炼、变得洪亮、圆润、雄浑、优美动听。

5、普通话在诗歌朗诵中很重要,一定要注意发音准确。

6、声带运用。声带运用要科学,得当。这主要是指:第一:在长时间计划之前,声带要做准备活动,犹如赛跑前韧带要做准备活动一样。方法是:将声带放松,用均匀的气流轻轻的拂动它,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仿佛小孩子撒娇时喉咙里发出后的那种声音。可以逐渐加大到一定分量,使声带启动,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长时间运动。第二:在人数较多或场合较大的地方讲话时,发音要轻松自然,处理还节奏,停顿,特别是起音要高低适度,控制好音量,充分利用共鸣器的共鸣作用,要运用“中气”的助力来说话,不能直着嗓子叫喊,否则,声带负担过重,会导致声带很快不堪重负,变得嘶哑,影响效果。

7、喜欢我记得点击右上方的三个点,给我标星哦,茫茫人海,永不失散。

8、例如写英雄好汉鲁达不畏强暴、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按时序可划分为“打之前”(探明情况)“打之时”(击中要害,痛快淋漓)“打之后”(智上梁山)三部分;写回故乡见闻感受的《故乡》,按时序可分为“去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部分。写留学生活怀念老师的《藤野先生》,按地点转换可划分为“去仙台之前”(在东京)“在仙台”“离仙台”(回国)三部分。

9、不论在何种场合,音量都要适中,不可太大或太小。

10、和着:hè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和诗。

11、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万万不可急于求成。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幻想一步到位,是办不到的。应先从分项训练开始,即从语音、语调、语气、等项训练做起,一项一项地练,才能有所作为。

12、如“你好,你比谁都好”(本意是你不好)表示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13、例如《凡卡》一文中写凡卡的学徒生活:抓住了三个方面,挨打、挨骂、没法睡觉。仔细体会三个方面的细节,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反映沙俄时代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体现了作者的同情。

14、二是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15、我们看到,人们在选择朗诵的文字作品时都是非常严格和认真的,对其主题、思想、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事实也证明,文字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朗诵艺术魅力的高低。

16、郭沫若的《天上的街灯》的基调是美好、恬静、而略带—丝忧郁;

17、那么,我们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很『做作』地朗诵散文吗?听我慢慢说来

18、朗读时绝不能单纯追求技巧,要根据读物内容的需要、情感的发展和事态环境的变化,和谐地表情达意。

19、我们要依据文章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设想和获得对象感。把握对象感的质与量:

20、看文章的题目。有些文章,它的题目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或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反映了什么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并把这些回答连接起来,就概括出了中心思想。

五、朗诵技巧与训练

1、我们如何才能朗读好一篇文章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备而来”,也就是要很好的准备稿件,即备稿。下面就介绍一下如何备稿。

2、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3、有的朗诵,听起来也有着抑扬顿挫的语调,可就是打动不了听众。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而是在那里“挤”情、“造”性。听众是敏锐的,他们不会被虚情所动,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4、过重的鼻音是因为鼻腔的共鸣声太响亮造成的。要克服这种毛病,主要方法是,发音吐字时嘴要张到位,舌头要用力一些,以减少鼻腔共鸣。

5、第选择一些字、词进行对比练习和组词练习,以读准其声母,并辨音记词,提高区分能力。

6、白金ディスコ歌手:井口裕香http://music.baidu.com/song/23687067?fm=altg3找歌不易,求好评!嘻嘻

7、”零距离·梦回故里“上发表。

8、通过划分节奏单元,让朗读更具韵律感

9、如今,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世界日益变得像一个地球村,人们的交往似乎变得更加便捷了。但实际上,这种交往更多的是人机的,而不是人际的,是公务的,而不是私人的,是表面的,而不是心灵的;即便是网上聊天这种看似是人与人的思想交流,但由于参与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网络控制的相对松散,很多人并不能进行真正的思想交流。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行动和思想都变得封闭起来了,交流思想几乎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

10、朗诵,是语言的艺术,是体验的艺术。作为一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艺形式,朗诵有其独特的艺术欣赏价值、良好的文化传播效应和突出的精神美育功能。

11、例如《苏州园林》:“总”—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分”—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的布局特点。《谁是最可爱的人》:“总”—抒情议论,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分”—三个典型事例,“总”—抒情议论,再次赞美志愿军战士优秀品质。

12、朗诵,情感是主要推动力。朗诵者在表达这份情感和思想的时候,他是交织着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的,在纤细复杂的情感传导出来的过程里拿捏的分寸和节奏掌控力,就体现着一个朗诵者的创作层次和造诣深浅,这里面贯穿始终的是基本功和文化素养。

13、在停顿的设计上,最后一段可以这样设计:“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停顿)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停顿)没等主人吆喝,它们掉转头,在一片寂静中慢慢地往回走去。”朗读时这些停顿让人的感受得到充分的体会。

14、找准整篇文章的内在语:母爱是伟大的。

15、分析文章,我认为课文的情感是一浪推一浪的,一开始是感动于老牛对生的渴望,悲壮而执着;后来是惊叹于老牛对孩子的爱,深沉而厚重。在设计朗读的速度时第一部分应该比较平缓,第二段语速稍快,把老牛的那种悲壮而执着表现出来。第三部分又是稍缓慢和蔼的,把老牛对小牛的那种关爱充分的表现出来。

16、胸腹式联合呼吸介于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者之间,是二者的结合。

17、播音发声|提颧肌与思想感情的运动

18、例如老舍的《养花》中的结尾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这个结尾既总结养花的乐趣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19、王苏老师—《用声音和语言绘画》”旨在以诵读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发现语言之美丽、传递感动之力量、净化浮躁的心灵、塑造完善的人格。

20、朗读得技巧和方法要注意三个方面,即停顿、语速和重音。停顿就是在读得时候不要一字一句,也不能一气呵成念完,要注意句子得结构,更好的传达出感情,读起来才会朗朗上口。语速就是在读得时候,要根据文字内容和情感,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做到跌宕起伏。还有就是重音,重音就是起强调作用,表明你要强调某个东西或特意表达某种情感,就需要用到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