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全诗的意思(100句)
一、水调歌头全诗
1、◆兔业网为兔行业提供更好服务
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3)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
4、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5、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6、九曲黄河水,一路向东流。中华民族骄傲,治理数春秋。造福千家万户,绿水青山环绕,和畅惠风柔。波浪暗翻滾,水面荡飞舟。
7、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8、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9、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0、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本词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1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5、我睡不着有月光相伴,却很是寂寞,因为月光不说话!
16、这里的关键词是“圆”,其中包含着双重意味:第一重,是月亮形状之圆:第二重,是汉语里由月亮形状之圆而引申出来的亲人之团圆。
17、我暂时处于人间,我本是天上人,家中宫阙楼观,不晓得天上此刻却是何年何月?是否也庆赏中秋月明?
18、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
19、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20、明月几时有,把狐问青天。
二、水调歌头全诗的意思
1、(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
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5、劈头四句话有宇宙意识: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乘风归去”表现了苏轼对人世间的不满,而“归”就好像表明他本来就是月宫中的人,只是暂时到人间住一段时间。
8、而且,这不仅是论述,更是抒情,在词的最后将抒情与意向结合在了一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就是说,既然不能两全其美,那么就只能带着豁达的情感来看世界,只要人们的情感能够长久,只要能够望向同一轮明月,就算是不能相聚在一起,也是很美好的。
9、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0、水调歌头朗诵:明月(停顿)几时有?把酒(停顿)问青天。不知(停顿)天上(停顿)宫阙,今夕(停顿)是何年?我欲(停顿)乘风归去,又恐(停顿)琼楼玉宇,高处(停顿)不胜寒.起舞(停顿)弄清影,何似(停顿)在人间?转(停顿)朱阁,低(停顿)绮户,照(停顿)无眠。不应(停顿)有恨,何事(停顿)长向(停顿)别时圆?人有(停顿)悲欢离合,月有(停顿)阴晴圆缺,此事(停顿)古难全。但愿(停顿)人长久,千里(停顿)共蝉娟。朗诵时,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要注意在哪停顿,在哪里要读重音,同时要注意用合理的语速和句调有感情地朗诵,用普通话标准大声的朗诵,要咬字清楚,咬准字音,掌握语流音变。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2、也就是说,酒能麻痹人们的感情,起到借酒消愁的作用。而这里的明月已经不是平常时期的明月,是中秋之月,人也不是正常之人,是喝醉了的人。苏轼一开始就以这种情境带入,表达了自己在中秋之夜举杯问天的非凡气魄。
13、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1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说明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的人。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团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有点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其实月亮是没什么感觉的,是人们在月亮圆的时候更容易想起团圆,而对于那些不能团圆的人,是很遗憾的。所以说,月圆之夜更容易想起远方的亲人。
18、◆今年毛皮产业有这么几大数据,你知道吗?(6万)
19、如果你觉得有用,请转发分享给你的朋友!
20、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三、水调歌头全诗诗句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恼人,一直追随者我,我转朱阁月光跟着我转,我低头进绮户月光依然跟着我身影,我躺在床上月光还照着我!不离不弃难舍难分。
3、苦水流心田,忍一忍,想一想,夜无眠,不应有恨,市场经济年复年,物有贵贱高低,手指有长有短,此事古难全,但愿走出低迷,赚它盆满钵满
4、——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
5、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6、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7、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9、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写到这里,大家已经觉非常精彩了!可以说是千古名篇了,但词的结尾更加精彩!苏东坡也有用不完的才情!最后他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就是指明月。我祝愿大家,只要亲人长长久久,总会有一天会在一起赏月!但愿人人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分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11、须熟悉《春江花月夜》屈原《天问》李白《月下独酌》《诗经,月出》等一系列古典诗歌,当然还有《庄子》。这些是理解本篇的基础。
12、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15、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6、不忘初心,五四精神万古吟。风狂雨骤,勇立潮头新换旧。指点江山,自信风生水起间。
17、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
18、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对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注:子由:苏辙,字子由,苏轼之弟。水调歌头,词牌名。此词是苏轼哲理词代表作。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进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和认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充满了浓厚的哲理,可以说是一首将人与宇宙、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之作。
19、经纪人信息不断更新中
20、◆?今冬,水貂服装加工业,有望看好!(原创)(8万)
四、水调歌头全诗
1、词的下阕在赏月的过程中表达了苏轼思念亲人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是由于明月转动,影子也跟随着变换了形状,这肯定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的结果,与下句“照无眠”互相呼应。
2、“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文连接的非常密切,作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随着一起摆动。这里是一个转折,由厌烦人间到喜欢人间生活,跌宕起伏却又合情合理。
3、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6、美酒几时有?青天几时有?我本人几时有?我是我吗?谁是我?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9、这篇小序是后来加上去的,当时诗兴乘着酒性喷薄,只顾挥毫不及其余,物我两忘形神俱醉飘飘欲仙快活无比!大约相当于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时刻一般,也是大醉书写,醒过来再也写不出如此好字。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该处分析讲解的十分精确,亲人不能团聚与明月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却追究于明月。在这句词中,“圆”包括了两种含义:一种是明月的形状是圆,另一种是由明月的圆而引出的亲人团圆。
12、青春年少,奋斗百年人未老。
13、月亮应该没有什么遗恨吧?可是月儿为什么在人间离别时分圆满呢?
14、综上所述,苏轼的思想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在佛家看破、淡泊名利的思想下使苏轼养成了豁达的性格,而道家出世、养生的思想使苏轼在遭受贬低之后还能活的清新雅致。
15、含有哲理的句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6、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17、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8、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五、水调歌头全诗拼音解释
1、这是一首当代词。由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感兴而作。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规定词的格式体例。游泳是词名,一九五六年六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词如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qiáng)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qiàn)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2、那让我们看看这首词是不是这么好,究竟好在哪里?
3、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人有’三句一转,言人月无常,从古皆然,又有替月分解之意。”这是说得很精到的。亲人近在而不得团聚,原因本不在月,而先归咎于月。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9、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节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被调到密州任职。
10、大好春光去不归。自爱诗词弹古调,和声雅韵启新规。时时疫变须应变,刻刻无为有所为。醉酒当歌中国梦,品茶莫论是和非。
11、附言:一首改编的打油诗,奉献给所有的养殖朋友,希望我们在低迷的行情中振作起来,自古以来,物极必反,只是时间问题,一定要坚持住,赚它盆满钵满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3、(作者)苏轼 (朝代)宋
14、梦与古人语,跨鹤去神游。引人入胜何处?仙境人间留。千载白云依旧,万里江汉廖廓,洗净古今愁!几番遭毁重建,天下第一楼。汉阳树,春草绿,满芳洲。喜看龟蛇拱秀,江上大观收。赢得骚人墨客,词雅韵风流。题诗搁笔崔李,晴川楚色风月,光耀我神州。今日鹤来去,诗酒咏千秋。
15、《水调歌头》原文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6、苏词的下半片从天外幻觉转向人间,用人间的目光来看月亮。“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是美好的,所照的建筑也是华贵的“朱阁”和“绮户”。
17、在月圆和人圆的双重含义下,才体现了作者感叹月圆人不圆的情感,也正是因为这种转折,导致作者对明月的不满也有了依据,充分体现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1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9、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0、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把酒问青天”中要问的内容,对明月的追逐和赞美又更进了一步。苏轼很想乘风到月宫中看一看,但是又怕那里的氛围太过凄凉,自己抵挡不住刺骨的寒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