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100句)
一、泼水节的来历
1、丢包——泼水节“爱情”
2、www.dhfc1com
3、天神昆西迦为了分清人间的季节、时令,让傣家人按照节令栽种、收割,就派了4个天神下来安排年月季节。为首的那个天神叫昆颂,他一来就把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冷季6个月,热季6个月。另外3个天神不同意他的安排,但也没有办法。
4、来历: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愿望: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
5、今年的泼水节,你会来吗?
6、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
7、整个节日期间,除有赛龙船、放高升、放孔明灯、泼水、丢包等传统娱乐活动外,还有斗鸡、放气球、游园联欢、物资交流等新的活动。云南民族村的傣族、佤族男女也身穿盛装与游客一起欢度泼水节。
8、知道了傣族的泼水节,那么,泼水节是怎么来的呢?
9、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10、德宏向你发出☞最美的邀请函
11、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12、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13、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
14、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等各种活动。
15、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
16、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7、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18、2019,我在美丽的德宏等你
19、(每日一问)霉菌从何而来?
20、远古时候,傣族居住的地方遭受一场灾难。夏无雨,春无风,秋无艳阳,淫雨满冬。需晴不晴,需雨不雨,四季相淆,庄稼无法种,田荒地芜,人畜遭疫,人类面临灭顶之灾。那个被人们称为帕雅晚的人,见到如此光景,决心到天庭弄清原由,禀告天王英达提拉。
二、泼水节的来历和风俗
1、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于是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
2、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
3、泼水节中重要的活动是:
4、腊八粥|便便|蓝鲸|烤肠|棉花堡|蚊子|细菌|眼睛|鸡蛋|元宵节|纽扣|太阳|猪年|面包|蜗牛|蝾螈|小猪佩奇|雪花|圣诞老人|辣味|捕鲸|铅笔|拉链
5、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泼水节是傣历新年,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
6、今天是傣族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泼水节,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关于泼水节的由来,还有一段感人的传说哦~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7、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回答如满意,请点击选为满意答案谢谢合作!
8、一项研究发现,在健康女性中进行检查,其中将近半数的人能检出霉菌,这些霉菌在阴道中静静地寄居,却并不引发疾病。正常情况下,阴道中有大量乳酸杆菌,保持一定的酸度,pH值小于同时,还有十几种细菌共栖共生,彼此制约,和谐共处,就像一个秩序井然的小社会。
9、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傣族人民为了纪念李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每家房屋清扫一新,撒上青松叶。并在选定的江边或井旁,用绿树搭起长半里的青棚,棚下撒满厚厚的松针,两旁放上盛满水的水槽。午间太阳当顶时,众人穿行于棚下相互用松枝蘸水洒身,表示对李良的怀念和对新年的祝福。
10、大家都知道傣族的泼水节,那么,泼水节是怎么产生的呢?
11、泼水——“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
12、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
13、远古有个恶魔,弄得庄稼颗粒无收,七个美丽的女孩,为了消灭恶魔,嫁给了恶魔做妻子,看你恶魔熟睡后将其杀死,在恶魔的头颅一落地便会燃起熊熊烈火,为了不使头颅落地,他们轮流抱着,每年一轮换,为了洗去血污疲惫都给抱头的姑娘泼水。后来傣族为了纪念这七位机智的姑娘,每年都举行泼水节。而现在泼水节已经演化成了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水是生命之源,万物才能生长。
14、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泼水节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15、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16、今天是泼水节,大家都知道泼水节过节的方式就是互相泼水,但是,你知道泼水的意义是什么吗?泼水节又是怎么来的呢?麦奇叔带你了解一下泼水节的来历和习俗。
17、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18、扩展资料: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
19、傣文监制:玉康龙主编:岩说编辑:玉哈
20、可是血迹沾在她手上,她的手像拿着火炭一样。3个天神又急忙喊:“11位姐妹快舀金沙江的吉祥水,洗帕哈的手,泼昆颂的头!”姐妹们照天神的话去做,轮流给帕哈泼水,帕哈的手不烫了。吉祥水泼在昆颂的头上,他的头不会烫人了。
三、泼水节的来历20字
1、7位女儿扑向头颅抱于怀中,魔火顿灭。为扑灭魔火,7位姑娘只好将魔头抱在怀中,不断轮换,直到头颅腐烂。姐妹每轮换一次,便互相泼一次水冲洗身上污迹,消除遗臭。捧玛点达拉乍死后,树鲁巴的麻哈捧重修历法,执掌风雨,使人间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
2、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3、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4、“放高升”和放孔明灯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在节前就搭好高射架,届时将自制的土火箭点燃,让它尖啸着飞上蓝天。高射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们越觉得光彩、吉祥。入夜,又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诸葛亮。
5、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清明节后第7天,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姑娘们泼一次清水,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泼水节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6、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民俗节日,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7、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挑来清水“浴佛“
8、一般在"迎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会向前来迎亲的小伙子展开猛烈的水战
9、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
10、7位女儿决心大义灭亲,拯救人类。面对娇女,捧玛点达拉乍终于吐露了秘密,最怕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弓赛宰"("弓"为弓、"赛"为弦,"宰"为心,意为"心弦弓")。
11、泼水节是傣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也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节日期间大家会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2、关于泼水节,傣族人民有着这样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居住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恶魔,它做尽了坏事,百姓都很痛恨它。恶魔还霸占了7个美丽的姑娘做它的妻子,7个姑娘决心为民除害。一天,在恶魔酒醉的时候,用话套出了杀死恶魔的秘诀,趁恶魔熟睡的时候,杀死了恶魔。不料,恶魔的头一落地,大地就燃起了熊熊烈火,只有把恶魔的头举起来,大火才会熄灭。于是7个姑娘不怕血污和疲劳,轮流举着恶魔的头,并相约在每年傣历新年这一天交换。傣族人民举行泼水节仪式就是纪念这7个姑娘为民除害并表示对她们的感激和祝福。
13、《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
14、十五号佛爷念完祝福的经文,取水少女取了江水,泼水节开始。
15、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后来,婻粽布回答人间,但她仍就浑身血迹,人们为了洗掉她身上的血迹,纷纷向她泼水。血迹终于洗净了,婻粽布幸福地生活在了人间。婻粽布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相互泼水,用洁净的水洗去身上的污垢,迎来吉祥的新年。
16、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车里》一书中有段记载:“元旦之晨,所有贵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诣佛寺赕佛。妇女辈则各担水一挑,为佛洗尘,由顶至踵,淋漓尽致,泥佛几为之坍倒。浴佛之后民众便互相以水相浇,泼水戏之能能事”。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
17、泼水节最初起源于印度,被佛教吸纳归总,公元十三世纪初期,经由佛教一起传播到中国云南傣族
18、到了晚上,帕哈侍候昆颂睡下,待他睡熟后,她拔下一根头发,轻轻在他脖子上一勒,他的头果然断了,滚落到地上。昆颂的头一落地,就呼呼呼地冒出大火,房子快被火烧着了。帕哈不知所措,3个天神忙喊:“快把头抱起!”帕哈把头抱起来,大火立即灭了。
19、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的色彩。
20、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四、泼水节的来历简短
1、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
2、傣汉文布标、展板翻译及制作
3、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坦麻巴腊宫麻的少年,他智慧超群,经书、天文地理、卜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很受众人喜爱。来找他听经书、卜卦的人络绎不绝,而之前也是朗诵书经、卜卦小有名气的帕雅捧,心里就不乐意了,因为,来找她的人也来越少了,门前冷冷清清,这若大的反差,使得他颜面全无,他琢磨着,怎样才能挽回面子。
4、很多地方现在也开始过起了泼水节,傣族的泼水节是他们的新年传承了1300多年了,傣族泼水节并不是只泼水这么简单,有很多深藏的文化的底蕴,这7天可谓是西双版纳最热闹最繁华的时候。
5、为了扑灭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头,其他六位姑娘轮流不停地向上面泼水,终于在傣历的六月把邪火扑灭了。乡亲们开始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从此,便有了逢年泼水的习俗。
6、姑娘们探得秘密之后,将自己的父亲灌得酩酊大醉,乘机剪下他的一撮头发,制作了一张“弓赛宰”,他们刚把弓弦对准捧玛点达拉乍的脖子,他的头颅便倏然而落。然而捧玛点达拉乍的头是只魔头,落地喷头,火势冲天。
7、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8、这段记载虽不尽其祥,但已告诉人们,泼水是傣族过年时必须举行的一项活动。上文所说的“元旦”并非公历的1月1日,而是傣历新年来临之日。
9、泼水节是怎么来的呢?传说是这样的:很久很久以前,在傣家居住的地方,有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他法术神妙,本领高强,水淹、火烧不死,刀剑不入。他独霸一方,四处抢掠,胡作非为,傣家百姓遭受苦难。魔王又是一个好色之徒,抢来美女十一人作他妻子。她们个个都恨死了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10、浴佛——为佛像洗尘。
11、他不把妻子当人看,稍不如意就骂就打,12个妻子都巴不得快快离开他,但是又没有办法离开。同昆颂一起下来的3个天神看到这个情景,商议道:如果再这样下去,人间的节令顺不了,傣家姑娘的苦难解不了,得把昆颂除掉。
12、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
13、传说三:古时候,一个叫捧玛达拉乍的魔神,违抗天神的旨意,为所欲为,把人间弄得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怎样惩治这个法术高明的恶魔呢?智慧的天神英达提心生一计,即装扮成英俊的小伙子,去接近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并将实情告诉她们。这七个姑娘生性善良,本来就对父王的罪恶有愤懑,这时,她们决心杀死父王,为人间除害。一天,她们终于探听到了父王的生死“秘密”,并趁机将他灌得酩酊大醉,悄悄拨下他的一根头发,做成弓赛宰(即用心弦做成的弓),断了恶魔的头。
14、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15、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泼水节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16、通过下面的视频,你可以更好的了解泼水节☟
17、在老挝流传着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自认为聪明无比,他说如果有人能答出他的难题,他就砍掉自己的头,结果他输了。
18、如果你来德宏,我会带你去很多好玩的地方
19、泼水节“祝福”:浴佛
20、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五、德昂族泼水节的来历
1、泼水节“爱情”:丢包
2、有一天,帕雅捧登门拜访了坦麻巴腊宫麻,见面后,帕雅捧就开门见山的说到:我出三个谜语,如果你猜得出来,就砍下我的脑袋敬你为上;如果你猜不出来,也同样我就把你的脑袋砍下来敬我。帕雅捧接着说:人生有三个“西丽”(吉祥平安心态的意思),一早上的时候“西丽”在哪?中午的时候“西丽”在哪?晚上是“西丽”又在哪?双方约定,结果如何,七天以后见分晓。
3、“丢包”最富浪漫色彩,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4、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5、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而妇女们则各挑一担清水为佛像洗尘,求佛灵保佑。"浴佛"完毕,人们就开始相互泼水,表示祝福,希望用圣洁的水冲走疾病和灾难,换来美好幸福的生活。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这样开始了。人们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
6、原来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头发勒住自己的脖子,机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红头发,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头就掉了下来,变成一团火球,滚到哪里,邪火就蔓延到哪里。竹楼被烧毁,庄稼被烧焦。
7、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8、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
9、13号,划龙舟,放高升,大型歌舞表演,放孔明灯,放水灯,夜夜笙歌,把酒言欢。14号穿上盛装看花车,傣王御花园赶摆。
10、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11、泼水节是傣族的彝族只是在新婚的时候有个抢亲的仪式,那个时候新娘这边的人要向男方过来抢亲的人泼水的,一般是女的泼男的,而且不分季节。
12、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13、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是元旦,叫“麦帕雅晚玛”人们习惯把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第四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敬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14、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展示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15、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展示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德宏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
16、欢迎点ZAN或在评论里和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观点~
17、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在当时,泼水节被称为“泼寒胡戏”。之后“泼寒胡戏”经过波斯和印度再次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从原始意义上来说,泼水节象征着人们想征服干旱、火灾等自然力的朴素愿望。在如今,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同时泼水节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用傣语来形容叫“麦日”,含义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思是岁首。在泼水节当天,人们会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被泼水的人都会获得好运,也祈求新的一年能有更好的事情发生。泼水节还会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所有人都会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场面极为热闹。
18、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19、传说二:相传在很久以前,金沙江边一个聚居在密林深处的傣族村寨,因树林起火,村民处在被大火吞没的危难之中,一个名叫李良的傣家汉子,为保护村庄,不畏危险,冲出火网,从金沙江里挑来一桶桶江水,泼洒山火,经过一天一夜的劳累,山火终于被泼灭,村民得救,李良因为劳累流汗流干了,渴倒在山头上。村民打来清水给李良解渴,但喝了九十九挑水也解不了渴,后来,李良一头扑到江中,变成一条巨龙,顺江而去。有的人说,他变成了一棵大树。
20、关爱女性健康尽享高端医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