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爱上李世民 - 穿越之非关历史只谈风月完整版(100句)

2023-01-05 15:14:2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爱上李世民

1、李承乾被废以后,作为嫡次子的李泰是皇太子的最大热门,但李泰弄巧成拙,对李世民说将来要杀死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来显示自己的大公无私,没想到却暴露了自己的虚伪与残忍,最终李世民忍痛放弃李泰,将其与李承乾都流放地方。

2、伴侣之间,磨合的过程,其实就是在互相试探和迁就的过程,都是在互相支撑,努力找一个平衡,唯有平衡,才能持久,只是,无论是迁就还是包容,都应该是有底线的。

3、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世祖杨广的后宫嫔妃,隋炀帝问王妃:“你的舅舅李渊怎么迟迟不来?”王妃回答说李渊病了,杨广非常生气地问:“李渊病的要死了吗?”

4、此外,李世民很幸运有一个囚犯。在唐高祖起义期间,他与尹石石并肩作战。结果唐高祖赢了,尹石石一家被杀了,但留下了一些美女。包括印石最小的女儿,她后来被授予李世民。李世民认为她非常漂亮,所以她无视自己的囚犯身份,每天和印石呆在一起,不愿离开。不久,心爱的殷怀孕了,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造反的齐王李佑!

5、所以,即便是身处皇家,人心是不会骗人的,李世民带给武则天的或许是成长,而武则天爱的却是未来优秀的君主李治,种种迹象也足以说明武则天是深爱着李治的。女人心海底针,人心都是肉长得,喜不喜欢看表现就能看得出来。

6、在李承乾与李泰出局以后,老九李治与老三李恪成为皇太子的热门,李治的优势是嫡子,但李治性格软弱,完全不像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世民更喜欢性格能力最像自己的老三李恪。

7、大唐初立,李世民的声望一天天高过太子李建成,遭到大哥的猜忌和憎恨;自主经营洛阳,又慢待高祖的妃嫔。长孙氏早察觉到丈夫的两难处境,她佯装无事,照例孝顺地伺候公公,对李渊宠爱的妃嫔毕恭毕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弥合兄弟妯娌们之间的裂缝,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保护丈夫,助一臂之力。

8、长孙氏得信后真诚上奏:我已经托您的福尊贵至极了,实在不愿看到因我们夫妇的关系而让我的兄弟子侄们布满朝廷!拦不住皇帝,皇后回头去拦哥哥,悄悄派人告诉哥哥,婉拒皇上,不可贪恋高位厚禄。临死之前,她对皇夫再再叮咛的,仍是妾家受皇朝的恩惠已经够多的了,万万不可再晋官加爵,这样容易招致灾祸!

9、可是事与愿违,郑氏原来订过娃娃亲,婆家是陆家,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10、年轻的武则天,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被立为五品才人。对于一个豆蔻少女,五品是一个绝对不低的待遇了。因为她有着娇容和贵族血统,受过良好教育。武则天因为得不到太宗的宠幸,后逐渐结识了太子李治,为自己以后的政路打下了基础。

11、公元613年春,隋世祖杨广征伐高句丽时,李渊在怀远镇督运粮草。同年六月,杨玄感举兵反隋,李渊奉杨广之命镇守弘化郡(今甘肃庆阳县),兼知关右诸军事。

12、武则天14岁进宫,那一年她娇艳无双,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焦点,并且她有一股不输于男儿的志气,正是这股志气让她一度成为太宗的宠儿,不过太宗对她的欣赏却不是爱情,反而像一种对晚辈的疼爱,再加上推背图的存在和朝中的非议,像太宗那般冷静的皇帝,自然对武则天有所防范,既然有了防范,当然就不会有子嗣。所以直到太宗去世,武则天便因为没有诞下一子一女,按例削发到感业寺为尼。

13、接下来这段感情更是大家所熟知的一段不伦之情了,李世民的第九子高宗李治爱上爸爸的女人——武媚娘。当然不是爸爸还在世做皇帝的时候,而是爹爹已驾崩,爹爹的女人全部去感业寺削发为尼,李治继位之后,想方设法的找机会去接近武媚娘。这被很多史学家推测,是李世民还在世之时李治就已经和武媚娘眉来眼去了,只是在自己真正当了皇帝之后才敢大张旗鼓纳入后宫,武媚娘和上面我提到的杨氏命运不同。因为武媚娘真正飞上枝头当了有名有实的凤凰,被李治册立成了皇后。

14、李世民听说武媚“容止美”,即招她入宫,并没经过严格的筛选流程。入宫后,武媚也只是后宫众多泄欲工具中的一件。武则天值正豆蔻年华,才四岁,不过是天真无邪的懵懂少女,在皇宫并没有多少优势。

15、直到他在遗物中发现了长孙皇后亲手编纂的《女则》十卷,他对于结发妻子的思念汹涌而来,无法抑制。

16、要说这魏征,还真是个不怕死的,拿谁举例不好,还偏拿李世民他爹。

17、想关注就关注吧,别憋着~~~~~~~~~~~

18、后宫中的女子,大都是渴望与皇帝亲密相处的,因为荣宠关系到自己在后宫的排名与位阶,还牵连着身后整个家族的腾达。

19、唐太宗玄武门篡位当的皇帝是他的家事,老百姓要的是英明主子,利国利民的好皇帝。只要能治理子天下,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这个位该篡。凡懂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没有玄武门政变,让太子李建成当了皇帝,国家和人民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纣王,杨广就是例子。玄武门政变不仅仅是为李世明谋皇位,是天下有识之士为国为民谋利益,是众望所归。历史事实证明李世明确实是一代明君,是历史上少有的优秀皇帝,爱国爱民的主子百姓肯定拥护。

20、武则天有天生就不服输的性格,纵使当时没有当皇帝理想。但她肯定是想要往上爬的。她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有浓厚的兴趣。她天生就没有长孙皇后的体贴与温柔,终于,在李世民身边12年,混到26岁也没有收获更好的名分与更高的地位。武则天心灰意冷了,才迫不得已,把注意力转移到太子李治的身上。

二、爱上李世民 - 穿越之非关历史只谈风月完整版

1、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在攻占长安的时候,趁机进入隋朝宫廷抱得美人归,把表叔隋世祖杨广的漂亮小女儿纳为小妾,并与她在第二年生下第三子李恪。

2、李世民决定举事反隋,长孙氏二话不说全力支持;玄武门之变紧要关头,李世民率兵设伏,长孙氏随后赶到,发挥女性温柔的感召力,“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群情激昂,一举成功;李世民登基后不慎生重病,长孙氏衣不解带,昼夜偎卧丈夫榻前,更惊人的举动是,她在自己腰间藏了一包毒药,暗自发誓:“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3、长孙皇后发现皇上今天的情绪不对劲,轻声慢语弄清了真相,回身换上正式的朝服来到丈夫面前,李世民见状,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皇后何以如此,长孙氏笑眯眯答说:祝贺圣上呀,正因为你开明,才有魏征这样的诤臣呀,能不正式祝贺一下嘛!

4、丈夫做了天子,荣耀从天而降,可长孙氏至死都坚持着自己的几条原则,毫不动摇。

5、但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佑却抢先起兵造反,李佑兵败被李世民赐死以后,皇太子李承乾的政变计划也因此东窗事发。于是李世民对太子党大开杀戒并废掉皇太子李承乾。

6、唐高宗李治继位以后,与出家为尼的武则天旧情复燃,不仅接武则天进宫封为昭仪,后来更要废原配妻子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思想正统的长孙无忌拼命反对,结果得罪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

7、皇帝可以在轻怜蜜爱的同时冷静理智,不被爱情所困,他所拥有的她们都那么美,那么出色,却依然没有谁能成为打破他理智防线的那个例外,只有对长孙皇后,他才会敞开心房,做一个真正的自己。

8、问李世民,自己到底做错什么,他舍得杀死自己,

9、唐太宗为唐高宗之父,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之人,被唐太宗宠幸,后因驯服烈马之事而显露出的才干令唐太宗反感而失宠。在此期间,与时为太子的唐高宗产生暧昧关系。唐太宗死后,根据当时规定,被先帝宠幸而无子的武则天被送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后又遇已登基的唐高宗,有孕,被接入宫。此后,一步步登上后位,直至成立大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总之,唐太宗与唐高宗为父子关系,武则天先为唐太宗之妻,后为唐高宗之妻。

10、李世民一家中另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就是他的大儿子——李承乾,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当时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肯定也不差老婆啊,关键是他喜欢上了自己书童,还是男书童,这样的性取向在当时的大唐可是绝不被接受的。所以李世民得知以后也是对自己将来要继承大统的儿子很头疼,虽然这并不是直接导致李承乾“太子下课”的原因,但这到底会影响他父亲对他的期望值。

11、后来武则天的儿子长大了,长子力弘、次子李贤先后被立为太子。都威胁到了武则天夺权,武则天就毒杀了李弘,逼死了李贤。

12、她死了,却比她活着的时候,更让他牵心。

13、长孙皇后那么爱李世民,所以才能那么心甘情愿地为他着想。

14、出云公主说没和他发生什么苟且之事,隋炀帝大骂:“不许跟李家有什么牵扯,不许跟李家有什么来往。”出云公主就抹抹眼泪?耍起公主性子说自己喜欢李世民,偏要和他来往,要不是自己的马跑不动早就跟他私奔了。意思非李世民不嫁。随后她又说自己父亲心狠手辣,用她母亲当挡箭牌。隋炀帝气的要杀她!原因很简单,隋炀帝是帝王之家,自己的女儿和别人偷偷摸摸谈恋爱这是丢人的事情。再者李世民是要反叛,推到大隋江山的。所以一气之下就要杀自己的女儿。

15、唐朝在李渊、李世民和李治三代皇帝的治理下已经实现了天下大治,对内对外都取得举世无双的成就,社会安定百姓富足,可是在这一片兴盛的背后却早已是矛盾重重如履薄冰,可以说在李治统治的后期已经抵达了内部矛盾爆发的临界点。

16、魏徵自称有病推辞,李世民下诏回答说:“汉朝的太子以四老为辅佐,我现在依靠您,也是这个道理

17、武则天对李世民有过崇拜之情。

18、爱情的世界本没有对与错,爱情,不过是场胜者为王的游戏。

19、太宗听后,转恼为喜。重要的是,魏征听说之后,解除了对圣怒的担忧,增加了对李唐的忠诚。

20、在此期间,李渊趁天下大乱广交天下豪杰,遭到表弟隋世祖杨广的猜疑。恰好有诏书命李渊去杨广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去。

三、李世民爱谁

1、一代圣主明君,为了长孙皇后,能做的,不能做的,他都做了。

2、这个传奇女子,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依然那么地清醒、自如。

3、倾心相爱的两个人之间的思念,往往会从彼此身上最细微的小细节开始,例如衣服、例如手指、例如头发、例如对方喜欢吃的菜、例如对方喜欢看的书……

4、即使是就这样做皇后,长孙皇后也已经做到最好了,更何况,后面还发生了“毒药事件”:

5、刚刚看完。很是痛心,他怎么可以杀惜惜?

6、而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的,认为武则天是爱李世民的。其实不是,她真正爱的人是唐高宗李治。其实在唐高宗李世民在世时记载的,李世民晚年虽封武则天为才人,但之后就没有关于它的记载了,并且武则天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宠幸,这样说来,武则天对于这个一面之缘的老男人怎么会有爱呢?而对于当时的太子来说,武则天接触的比较多,因为李世民曾派她照顾太子李治的生活起居。

7、李世民当时已经四十岁了,作为成熟的、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军事家,李世民已经是雄才大略的皇帝了!他浑厚的资历与丰富的人生经验足以淹死这个小姑娘!就是说,这一老一小没共同话题,找不到共鸣点。没感情基础。

8、从长孙皇后为了李世民而对魏征如此惺惺相惜的事情下,似乎也就可以稍微解释一下:为什么魏征会对李世民纳妾之事那么反感?

9、不仅仅是大臣,长孙氏对涉及李唐皇家和丈夫李世民的所有人,都竭尽所能给予关怀、加以拉拢。后廷有人犯了小错惹恼了皇帝,长孙氏在李世民气头上帮着斥责,等丈夫气消了些,她又极力替下人求情,免除责罚。有嫔妃生子产后而死,皇后抱过来抚养,视如己出。宫女奴婢生病,皇后能把御医给自己的药送给她们。后宫之人无不感恩戴德。

10、建议后世的青年才俊们好好向李世民学学怎么管理人才:并不是只有物质的东西,才能让人倾心啊!

11、武则天也没为李世民生下一男半女,地位到五品“才人”也就止步了。李世民曾经沧海难为水,长孙皇后才是其最爱。而长孙皇后以端庄娴雅、忠于皇室和贤惠受宠,武则天与长孙皇后并没共同点。爱从何来?

12、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死在他一手扶植的唐高宗李治手里,李治在唐太宗李世民晚年病重时就与李世民的嫔妃武才人即武则天勾搭成奸。

13、李世民活过来了,但是长孙皇后却病倒了。

14、武则天在一步步得到了李治的恩宠之后逐步走上了女皇之位,但是她临死前置个人尊严于不顾地和维护了李氏的政权。这个也算是对高宗的喜欢情感的一个表露和对李唐政权的敬畏吧。

15、薛仁贵是唐朝初年的一员名将,李世民在辽东之战结束后,曾当面称赞他道: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

16、论对当时人民来说,是李世民:首起义旗,消灭割据,建立大一统王朝;推行仁政,经济发展,几至刑措(贞观三年全国只有几十个犯人);德怀四方,被四夷尊为天可汗。论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康熙:稳定了清朝统治局面,奠定了现在的国域版图。如果合意,请及时采纳。

17、长孙皇后尽管受群臣爱戴,却是安分守己的人,从不干涉前朝政务;长孙皇后有一定的政治头脑,这在玄武门之变中暴露无遗:武德年间,秦王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展开了夺嫡斗争,长孙皇后是李世民集团的核心成员,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高祖对秦王有偏见,她进宫服伺高祖李渊,乘机会抚慰高祖,消除父子间的隔阂,玄武门之变前夕,她还亲自出马,鼓舞义士为秦王而战,她及亲哥哥长孙远忌为李世民夺嫡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文臣武将中享有一定你威望;但秦王上位后,她急流勇退,再不插手政事,纵使李世民主动咨以政事,她“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道理予以拒绝,这样的人品叫唐太宗放心。

18、独孤信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牛老丈人,他的三个女儿成为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长女明敬皇后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是唐高祖李渊的母亲元贞皇后,第七女独孤伽罗是隋高祖杨坚的文献皇后,其中长女明敬皇后和四女元贞皇后都是郭氏所生,而最小的女儿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则是崔氏所生。

19、二是坚决不让自家亲戚无功受禄。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本来就是哥们,登基后自然视作心腹,委以重任。

20、魏征一如历史书中描写地那样,义正词严,很不给面子地教训李世民:你这样做不对,吧啦吧啦……

四、爱上李世民—穿越时空之非关历史只谈风月

1、李治掀开被子看安定思公主时,发现公主已经死了。李治调查时,发现只有武则天和王皇后接触过公主。就想当然的认为“虎毒不食子”,废了王皇后让武则天上位了。

2、现代女人因为追求独立自主的缘故,也因为自身受教育水平和薪资水平等的提升,更因为自己的努力和清醒,越来越难以在一段感情中去做到迁就和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包容,这一点,应该说是社会的进步,女性的进步。

3、他们之间,无论是一见倾心的相许,还有后来漫长岁月里不负初心的相依,甚至是生死相隔里绵长的相思,都令人击节赞叹,并且钦羡。

4、李渊知道表弟杨广对自己不满以后,日益恐惧,因此无节制地饮酒、收受贿赂自污以麻痹表弟杨广求得自保。杨广曾经当面嘲笑表哥李渊长得像老婆婆,李渊也只能忍气吞声。

5、那些他与别的女子两情缱绻的夜晚,灯半昏,月半明时,她一个人度过的那些孤清,瞬间合着思念,在李世民的心里留驻,驱散了正值盛年的他对于欢爱的激情,从此以后,天下所有的女子,都比不上一个已经逝去的长孙皇后。

6、魏征的谏诤一度到了烦人的程度,有回太宗退朝回宫,嘴里骂骂咧咧:迟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7、要说起来,长孙无忌这官辞得有点冤,因为他的官位不是靠长孙皇后得来的,而是靠他自己出生入死以及一次次在关键历史时刻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而该得的。

8、李世民甚至只愿意让长孙为自己所生的儿子继承大统,哪怕是最得他欢心的李恪,最终也只能输给嫡幼子李治;

9、李渊用“济世安民”之义为儿子取名“世民”。太原成为李世民建立伟业的起点,“济世安民”的含义在此体现出来。

10、即使明知李治排行第不管哪一方面都很难使众臣甘心服气,他也不惜牺牲形象,当众寻死觅活,只为达到扶立幼子李治的目的。

11、举个例子,大儿子李承乾做太子时,日常生活由奶妈照看,这位奶妈好几次在皇后跟前念叨,说太子东宫的器物摆设太少,不够气派,长孙氏不仅没答应,反而严肃提醒奶妈,专门强调:”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作为储君,心思要放在如何以贤能品德服人,怎能斤斤计较家里器物的多少?!

12、郑氏的事情闹了笑话,但是长孙氏为丈夫纳妾的行动并没有停止,她还那么年轻,还远远没有到色衰而爱弛的年纪,而且,李世民对她的感情,那么真,那么深,更而且,她跟坚持一夫一妻制的独孤伽罗皇后同是鲜卑女子,她究竟心里咋想的,怎么就能一次次把美女让自己丈夫怀里送?

13、李渊因为给表弟隋世祖杨广戴绿帽子,不得不起兵造反隋朝,并派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等很快攻占长安,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傀儡皇帝 ,李渊成为丞相、唐王,并遥尊表弟杨广为太上皇。

14、回过头,我们来看看李世民这一家子。李世民自己爱弟媳妇,大儿子喜欢同性书童,女儿喜欢和尚,九儿子喜欢爹爹的女人,这个大家族的感情线,要多复杂有多复杂。就是在进入现代化、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恐怕也是极不普通,颇不平常。

15、除了对李世民的爱,似乎没有别的解释。

16、我纳闷的是,魏征咋就那么八卦呢,咋就对皇帝的后宫之事那么上心呢?

17、第经济上实唐朝实行均田制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政治上实行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实行,使宰相的人数比秦汉时期增多,便于皇帝控制。第唐太宗时期加强了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对西北等地区的管辖,另外还加强了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第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这既是“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之也是“贞观之治”的内容之一。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长孙无忌等能臣。第五: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18、三是不改朴素本色。病入膏肓,儿子和大臣们想借大赦天下来替她消灾祛病,长孙皇后说死不允,怎么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劳民伤财、乱了天下的章法!弥留之际,专门交待不厚葬、不起坟,“无用棺椁,器以瓦木。”节俭送我入土,就是圣上对我最好的怀念。

19、长孙皇后的学识高到什么程度?

20、这样的两个人,就像高山遇到一湾清泉,就像流水依徊着高山,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是一对真正的夫妻,相容一体。

五、李世民爱情

1、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变易。如果行善可以延寿,我自问一生也从未做过问心有愧的事;如果无效,又何必妄求福报?

2、后宫女子的终极目标就是做皇后,而皇后的终极目标就是做太后,对于长孙皇后来说,她的终极目标不是做太后,而是如何维护皇帝的声名,如何在维护皇族的同时又能保全长孙家族。

3、谁能想到,那个永远温和、宽和、平和的女子,背着人时,却是这样的自苦。

4、纵观历代帝王,对原配如此眷恋的,恐怕绝无仅有了。世民兄何以会这样呢?笼统说,是因为长孙皇后乃女子中的完人、人妻里的极品。美丽放在其次,她温柔细致而进退适度,心思缜密而体量宏大。具体说呢,请往下看。

5、给你推荐几部吧我看了好多穿越小说都混了《谁是李世民》超级好看!爱上李世民《越千年之秦王伊爱》《梦落大唐:繁花落定(全本已出版)》《月光MM游唐朝(全本)》文/茗香花魂《我的野蛮皇后》《谁家天下》如果你喜欢看穿越的我建议你看看《独步天下》《潇然梦》《歌尽桃花》《肥婆皇后》等等啦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希望你满意~

6、亲历玄武门之变,亲眼看着李世民从一个快意少年成长为“天可汗”,长孙皇后比李世民身边任何一个女人都更早更快更深刻地意识到,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丈夫,而是一位皇帝,真真正正的皇帝。

7、对于这件事,当代伟人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李恪: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李世民)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8、也是到了这一刻,他才真正明白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妻子,是皇后,更是自己一半的生命。

9、看到了玄武门之变时,两人相伴历险的情景。

10、这女人洞晓世事。女人真地头发长见识短吗?对于世事,活了仅仅三十多年的长孙皇后看得比谁都清、比谁都透。

11、这颗毒药,让我们又看到了多年前,少年夫妻的耳鬓厮磨山盟海誓;

12、据说李傕死后,难掩悲痛,但谋反是大罪,殷的家人在儿子死后终日郁郁寡欢,不久后,她也死了。

13、李世民后宫佳丽三千都看不上,专爱弟弟的媳妇?

14、说到她的命里富贵,不排除后世修史者的杜撰和奉承,我们姑妄听之。

15、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子名叫:李恪李恪(619年—653年),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有同母弟蜀王李愔。其子四人:李仁(李千里)、李玮、李琨、李璄。武德三年,封蜀王,十年,改封吴王。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长孙无忌(文德皇后的哥哥)的反对。在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16、情深不过结发妻,李世民对于长孙皇后的情深是毋庸置疑的,但即便情深如此,他依然还是把感情分给了那么多的女子,众多妃嫔。

17、文:木木(读史专栏作者)

18、长孙皇后依然屡次推辞,但是李世民不听她的,坚持对长孙无忌委以重任。

19、秦姑娘实在太可悲了。一个男人为了武功抛弃她,另一个为了名利舍弃她,

20、一旦丈夫有个三长两短,她将义无反顾喝下毒药,与君同赴黄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