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诗歌中典故的正用反用(100句)

2023-02-05 15:30:0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反用典故的诗句

1、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2、全本文学小说《当代短篇小说选》整理汇总

3、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

4、子贡(即端木赐)乘大马,中绀(gàn,深青带红的颜色)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

5、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6、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7、先读几本古书,无意中读到一则“蚌佛”的笔记故事:讲的是清朝南方某地,老蚌孕珠,孕的却是一尊蚌佛,珠光宝气兼佛光仙气,于是远近哗然,这粒小小的蚌佛自然进呈给了天子。很神妙,也很奇异。后来到北戴河避暑,在地摊上看到两片蚌壳中有凸起的佛像,售价仅10元,才知道这类蚌佛居然可以批量生产,窍门是往蚌中放一具佛的模型,时间一到,蚌壳中就凸突出了佛。不知我见到的10元一片的蚌佛,与清朝献与天子的是否一样?也许工艺上更先进了罢?(选自高洪波《蛛与珠》)

8、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9、“不畏浮云遮望眼”出自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夏天,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

10、诗很讲究用典,这可使诗歌语言精练,还可丰富,使表达更为生动和含蓄,言简意丰、耐人寻味,使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大增强。

11、于是换了间大房子给梁鸿夫妇居住,自此梁鸿方得潜心学问,闭门著书十余篇。后代文人常引“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来抒发自己一生襟怀未曾开的抱怨。

12、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13、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句,反用典故。张季鹰之事,《晋书》记载:

15、(太阳贪战)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碧天万里无云,空劳倦客身心,恨杀太阳贪战,不教红日西沉。”

16、“渔舟唱晚”四句,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实手法传达远方的景观,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实写虚写,相互谐调,相互映衬,极尽铺叙写景之能事。

17、 亲射虎,看孙郎。

18、“语典”近似名言引用。比如湖南卷古诗词鉴赏考查了贺铸的《钓船归》:

19、作者采用恰当的方法,犹如电影的拍摄技术,由近及远,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全景图。“鹤汀凫渚”四句写阁四周景物,是近景;“山原旷其盈视”二句写山峦、平原和河流、湖泽,是中景;“虹销雨霁”以下则是水田浩淼的远景。

20、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二、诗歌中典故的正用反用

1、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2、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3、以时局之艰危,为自身表演牟利之资本。这样的人虽不比巨贪大恶,但和今日所言之吃“人血馒头”者亦别无二致。

4、“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句中,“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周颙隐而复仕,连山中的鹤猿都怪怨他。辛弃疾却反其意而用之,他说“鹤怨猿惊”是因为自己仕而不隐。——潘文杰,《宋词用典方式举隅》.(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

5、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6、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8、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9、杜甫用典是十分多的,古人评价其诗“无一字无来处”。

10、这是途经湖南湘阴,谒湘夫人祠写的诗。大意是:竹篾编成的拉船纤缆(百丈)和江水一样的颜色,我坐船逆流而上天色已晚。途中遇到好景色我就拄杖穿鞋下船游览(屦念剧,指鞋),眺望风景则被远处的云彩和沙洲遮掩。山中女神隐约身影在竹林之间,湘夫人傍晚正倚坐在花前。湖南真是清秀绝顶的地方,凭吊古迹怀思前贤怎能不令人感叹。

11、曹操《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和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思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它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12、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竟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老人是专司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后来因此称媒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13、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14、胡说八道húshuōbādào(解释)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秘魔岩主擎个义儿,胡说乱道,遂将一掴成齑粉,散在十方世界。”(结构)联合式。(用法)含贬义。形容人说话没有根据。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正音)说;不能读作“shuì”。(辨形)胡;不能写作“糊”。(近义词)胡言乱语、信口开河、胡说乱道(反义词)有凭有据、言之有据(辨析)~和“胡言乱语”;都有“毫无道理地瞎说”的意思。但~多用于口语;“胡言乱语”多用于书面语。(例句)(1)我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2)星期日的上午;不得不坐在教室里听那个主教的~;也是一件苦事。

15、尤其“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不囿于静止画面色彩,着力表现水光山色之变化,上句朴素淡雅,下句设色凝重,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之句。

16、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7、这首诗中泉客是指鮫人,传说中的鮫人生活在水中如鱼,能纺织,即鮫绡,陆游《钗头凤》有“泪㾗红浥鮫绡透”句,鮫人眼泪能化为珍珠,李商隐《锦瑟》有“沧海月明珠有泪”句,都是用的鮫人典故。杜甫这首诗对典故的陶冶加工是“珠中有隐字”和“开视化为血”二句。珠中有隐字,是化用佛教摩尼珠(宝珠)中有金字偈语的传说。开视化为血,是想象珠既然是泪化成的,泣泪也能成血,珠也可以化成血了。这是对典故的陶冶加工和升华转化。借指官府收刮的都是百姓的血汗。珠子不仅仅是贵重的,也是藏有隐痛的,既然流泪成珠,当然是有隐痛了,不然怎么会流泪呢?珠子作为百姓劳动成果,都是凝聚着人民的血汗哪。

18、(鲁日)刘孝威《塘上行苦辛篇》:“秦云犹变色,鲁日尚回轮。”

19、关于“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20、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反用典故的作用

1、张季鹰“见秋风起”,“遂命驾而归”。而辛弃疾此处反其意而用之,纵使西风吹拂,自己又怎能像张季鹰那样回归故里呢?

2、辛弃疾用春意阑珊和美人遭妒,来抒发自己政治上不得意的心情,同时也告戒朝中当权者: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得宠一时,也归于尘土了。

3、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4、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5、结合注释及诗文上一句的“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可知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

6、“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7、拟不定时推出温州本土新诗作者,每辑发10首原创作品,并附作者个人简介和照片。

8、关于汉文帝召见贾谊,《史记》记载:

9、诗人就必须要把句法精炼,用越少的字数来表达越多的意思,同时声调、韵律也不能被打破,字数少了要做对偶、找对子也相对容易啦。

10、 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12、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13、(穷是病)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诗之一:“世俗何知穷是病,神仙可学道之余。”

14、如果喜欢,请点个在看吧!

15、百勺说诗之十八(中)|第310期

16、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用最为简短的字词,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17、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小学语文教材回忆汇总

18、正例:最出名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了、还有典出>: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19、“亦有陈东泣上书,陈东心似武陵渔。”

20、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四、用典反用的诗句

1、唐代张碣的《焚书坑》也是一样:

2、姜夔《扬州慢》的“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半部分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半部分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诃人活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语辞,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3、文后对“上有青枫林”注释道:《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注意到了这一点,就能答到“借典故写愁”这一采分点。

4、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反用了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一句的诗意.黄鸡的典故出自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5、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高飞宇,《中学语文教材古诗词用典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梁鸿,字伯鸾,东汉初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文学家。著名的“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有一次给主人看见了,惊叹道:“能使妻子这样敬重自己的人必非常人!”

8、(鲁阳挥戈)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用高麾,回曜灵于太清。”王捧珪《日赋》:“鲁阳挥戈而三舍,汉皇握镜而再中。”徐显卿《日方升赋》:“鲁阳何假于挥戈,夸父徙倚而彷徨。”

9、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0、“层峦耸翠”四句,借视角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天上地下,城里城外,相与为不可分离,体现了作者整齐划一的审美观。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写景名句,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美妙图画。

11、“云中谁寄锦书来”典故出自《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

12、欢迎有一定见解的诗话词话类原创文章。

1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全本《毕淑敏散文》整理汇总

15、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16、感俄乌战事和尹公韵二首

17、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18、东瓯诗谭微刊只是一个诗词交流平台,来稿并无稿费。诗谭日后若有赞助结集刊行,将赠作者样书。

19、首联前半句典故出自白居易《长恨歌》:

20、(原宪贫)王绩《被召谢病》诗句:“颜回唯乐道,原宪岂伤贫。”王维《山中示弟》诗:“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曾畹《都中杂兴》诗之一:“不遇钟期听,何惭原宪贫。”

五、反用典故的诗句高中

1、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2、《呦呦鹿鸣——屠女士获诺贝尔奖感吟集》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征稿活动从2015年10月13日正式开始,目前继续征稿。所有在10月13日之前投稿东瓯诗谭及相关网络平台的关于屠呦呦的诗词联,统统不算。所以,有兴趣投稿《呦呦鹿鸣》的诗友,请重新投稿一次。谢谢!诗、词、联和新诗均可,并附个人简介,如录用一并刊登。投稿电子邮箱:12027800@qq.com

3、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

4、这就是因为李商隐这家伙啊,他诗中所用的典故,有时候根本就不是这个典故本身的意思,常常还隐藏着他自己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意图呢,谁也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他也没说给自己的诗写个注,所以只能去猜咯。

5、语典,即引用古代经书的词句或圣贤的言论,前人诗歌现成的诗句,来表达诗人的情志。事典,即引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来表达诗人的情志。

6、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7、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以“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8、名师解析:文段描写张若虚“看”这一动作,展现出一幅动人的画面,通过这画面及后面引用的诗句,我们自然联想到张若虚遗留下来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显然,这里暗用了张若虚写作《春江花月夜》的典故,为我们描绘出雪的白所营造的空明意境。

9、将典故加以陶冶,加工转化的。比如杜甫的《客从》:

10、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1、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之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弟子”。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13、典故的运用类型很多,明代高琦《文章一贯》对典故分为十四类:正用、历用、列用、衍用、援用、评用、反用、活用、设用、借用、假用、藏用、暗用、逐段引用。我们现在仅就反用典故试作分析。

14、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清明游乐...来历:以前有个寒食节,是为了纪念周代的介子推。

15、在《史记》的记载里,此次贾谊被召见之后,即被拜为梁怀王太傅,足可见出汉文帝对贾谊的再次重用。但李商隐《贾生》“反其意而用之”,抓住“不问苍生问鬼神”一细节,认为汉文帝同贾谊所谈的只是与世无补的怪力乱神的事情,而不是关乎苍生社稷的大事,汉文帝明知贾谊才调无伦却不能用之。李商隐反用典故,借古讽今,批评当时统治阶级荒于政事,同时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感慨。

16、“温州当今诗人”栏目:

1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8、具体写作中,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扩充性的演绎,使原故事在新情节的扩充中彰显更深刻的主题;另一种情况是对原故事进行续编,体现新的主题。无论哪种情况,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确旨而后编,合理而巧编。

19、反用,即反其意而用之,典故本身的意思与作者运用到文中的意思正好相反或相对。

20、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