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典故的诗句(100句)
一、带有典故的诗句以及典故故事
1、 用典语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万马齐喑”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读完全诗发现诗人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具有很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2、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4、《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后来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5、相传古代一个叫尾生的男孩和别人相约在桥下见面。等了很久也不见同伴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最后抱住桥柱淹死在水中。
6、“我年八十卿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7、寻仙在仙骨,不用废牛刀。唐·许浑广陵送剡县薛明府赴任
8、表达了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一种淡泊之情。
9、婵娟:代指月亮。
10、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1、“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12、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13、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14、比翼鸟:比喻夫妻。
15、弦歌既多暇,山水思微清。唐·孟浩然和张明府登鹿门作
16、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唐·白居易和思归乐
17、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
18、吾徒自多感,颜子只箪瓢。唐·罗隐秋寄张坤
19、战国时的庄子有一次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20、《吕氏春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二、具有典故的诗句
1、“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2、译文: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3、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任何腐朽势力都不可逆转历史潮流,新生力量必将茁壮成长的思想。
4、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5、“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6、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7、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8、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9、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楼兰是古代古鄯善国的本名,是中国西部偏远的小国,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现在已经只留下遗迹了。
11、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12、方家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13、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
14、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15、凤兮且莫叹,鲤也会闻诗。唐·孟郊子庆诗
16、若问幽人意,思齐沮溺贤。唐·耿湋东郊别业
17、三黜即三次被罢官。后以“三黜”形容宦途不利。唐柳宗元《祭穆质给事文》:“形躯获宥,三黜无亏。”宋张元干《次江子我迁居韵》:“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迁。”
18、方愿沮溺耦,淡泊守田庐。唐·韦应物秋郊作
19、相传,慈禧命人写了一幅扇面,写的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三、带有典故的诗词
1、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
2、丘墙高莫比,萧宅僻还清。唐·姚合和裴令公新成绿野堂即事
3、“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4、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唐·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
5、由此,便开启了二人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一段佳话。
6、“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7、古人寄信,会将信结成双鲤形状。
8、怅望添燕琯,蹉跎厌鲁瓢。唐·罗隐大梁见乔诩
9、马先马功马识途千军万马招兵买马马行空车水马龙万马奔腾快马加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陆游:《十月四风雨作》)竹马踉跄冲淖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乱花渐欲迷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枯藤树昏鸦桥流水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净沙·秋思》)马寅识路真疲路蝉吞声尚声(黄景仁《杂》)挥手自兹萧萧班马鸣(李白:《送友》)路遥知马力久见瘦死骆驼比马马行十步九故事:指鹿马、伯乐相马够
10、译文: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1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
13、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4、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唐·钱起送田仓曹归觐
15、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
16、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7、语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以此成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8、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9、他曾在自传体散文《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生性最爱好饮酒。但隐居山乡,家境贫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亲朋故旧知道他的嗜好,有时便备办了酒菜请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尽兴之后,便立即向主人告辞。
20、烂柯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四、含有历史典故的诗句
1、冶长倦缧绁,韩安叹死灰。唐·毛明素与琳法师
2、陶朱:代指富商。
3、典出《晋书·王羲之传》: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4、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5、(趋庭)(过庭)(鲤庭)
6、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7、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唐·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8、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9、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0、比喻战争、打击入侵的异族
1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范仲淹)
12、 用典语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特别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作者积极追求、乐观自信的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13、《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
1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15、牙弦:精美之琴,寓有相知之意。也指琴声。
16、典故是: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17、如今成逝水,翻使恨流年。唐·皎然经仙人渚即沈山下古人沈义白日升仙处
18、穷秋雨萧条,但见墙垣长。宣尼高数仞,固应非土壤。唐·姚合题金州西园九首垣竹
19、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
20、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五、有关典故的诗句
1、传说帝舜南巡苍梧而死,他的两个妃子在湘水上望苍梧山哭泣,眼泪洒在竹子上,从此竹上有了斑点,后来,人们就把这些竹子称作“湘妃竹”,也叫“斑竹”。
2、颜巷雪深人已去,庾楼花盛客初归。唐·许浑李秀才近自涂口迁居新安适枉缄书见宽悲戚因以此答
3、投笔、长亭、鸿雁、阳关……我们在朗诵古诗的时候,经常遇到这些典故,古人用典,不仅使诗歌语言更加精练,而且极大地增强了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这些耐人寻味的典故都是什么意思呢?一起来看看吧~~~
4、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唐·张垍奉和岳州山城
5、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遇见不喜欢的人,就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白眼;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称作“青眼有加”。
6、浩啸波光里,浮溟兴甚长。唐·李群玉登蒲涧寺后二岩三首之一
7、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唐·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8、王氏子弟,个个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们听说郗家遣人前来相亲,不禁都紧张起来,大家装模作样,态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个青年,袒露着肚子,盘坐在东边的床上吃东西,意态自如,旁若无人的样子。
9、初中古诗词知识是初中语文考查的重要内容,除了要背诵,还要学习很多相关知识。但很多同学觉得内容太繁杂,不好记,所以给大家分类归纳出来,方便大家学习使用。
10、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11、传说东周时,有一位大夫路经西周的故都,看到满地都是野草,十分痛心。后来人们便用“黍离之悲”来表现对国家残破的悲痛。
12、“婷婷唱古文”和《婷婷诗教》创始人,
13、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14、 行路难
15、天狼,星名,古人认为主侵略。
16、游子吟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此时,窗外明月当空,晚风轻拂。
17、借指迷惑的虚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18、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唐·李山甫赠弹琴李处士
19、"徒有献芹心,终流泣玉啼"
20、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唐·杨汝士宴杨仆射新昌里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