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句历史典故诗词(100句)
一、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1、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亦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2、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4、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5、——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9、主编:田妈,责任编辑:小石头
10、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11、➣小学语文多音字、同音字汇总!分不清楚,考试误用失分严重!
1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4、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6、《晋书·谢安传》载,谢安早年曾辞官隐居会稽之东山,经朝廷屡次征聘,方从 东山复出,官至司徒要职,成为东晋重臣。后泛指隐居。
17、我们知道,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增大诗词表现力。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18、——秦观《踏莎行》
19、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上古郡国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姬平)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后用来表现将士捐躯报国的决心。
20、 李白
二、十句历史典故诗词
1、《论语》记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了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2、(支持课代表,让我们做得更好)
3、 陆游
4、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朱敦儒《木兰花慢》
5、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6、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7、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后以“金乌”代称太阳。
8、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9、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10、——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1、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12、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啼声清脆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后人以杜鹃叫比喻伤怀、惆怅的情感。
13、“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到底是谁?
14、回复“化学”:即可查看(初中化学)学习资料。
15、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曹雪芹《红楼梦》
16、郑元佑《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17、典故出自《三国志》,陆绩随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用桔子款待。陆绩将两个桔子放在怀中,拜谢告辞之时,桔子落地。袁术嘲笑客人为何将桔子带走,陆绩说准备带回给母亲吃,袁术对陆绩(的孝心)“大奇之”。后以怀橘指孝顺双亲。
18、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9、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20、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三、关于历史典故的诗有哪些
1、二:人面桃花:崔护京都郊游渴而求饮,邂逅一美女,彼此顾而有情。次岁同日复游,门庭如故,女子已逝,遂题诗于门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是,桃花依旧笑春风。
2、汉武帝派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归顺。终军说:“请给我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比喻杀敌报国。
3、中国一直讲究含蓄之美,古诗更是多用典故、隐喻,辛弃疾有时候甚至一首诗中多个典故,清楚这些典故的来历,能更好的把握整首诗的意思。
4、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5、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6、《中文自修》每年暑假巨献,课外阅读“浓缩精华”
7、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8、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9、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廉颇是一个可悲可惜的历史人物,他一生征战无数,没有倒在敌人的刀枪之下,却被国内的小人击倒,从此甚至难以回到故乡,眼看着故国战事不顺却无能为力,明明宝刀未老,却不能披甲上阵,只能远远的在大梁唉声叹气
10、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表达更生动、更典雅、更含蓄。
11、射天狼——暗用《楚辞·东君》“举长矢射天狼”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古诗中用以表明御敌保国的决心。
12、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13、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为书信代称。
14、➣学科资源:小学数学30类应用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15、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16、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辞去汉武帝赏赐的宅第,后又以“辞第”比喻为国忘家。
17、回复“物理”:即可查看(初中物理)学习资料。
18、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19、《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20、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四、古代诗歌常见典故
1、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4、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6、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7、《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8、《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9、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10、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亦以“镜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
11、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1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3、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
14、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他,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
15、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16、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17、——鲍溶《赠李黯将军》
18、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19、——文天祥《过零丁洋》
20、——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
五、古诗词里的历史典故
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2、引发联想,创新意境。
3、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4、知晓常见的文化典故对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都有着极大的帮助,这篇文章也适用于高中语文哦~
5、请回复“小学”、“初中”、“高中”
6、阿甘正传中的历史人物或故事包括:三K党、猫王普雷斯利、种族隔离、跨性别运动、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等
7、后庭花——即乐曲《玉树后庭花》,以此曲填歌词者,今存数种,而以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作最为有名。因陈后主是亡国之君,所以后人又把他所喜爱的《玉树后庭花》曲、词当作亡国之音的代名词。后人借此讽喻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11、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12、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3、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14、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6、典故指典制和掌故。《辞海》、《辞源》为“典故”一词立了两个义项:一是典故一词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所说的“故实”有些相当,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典故的今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作“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辞海》、《辞源》的释法与此有类,说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17、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8、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9、译文:怀念故去旧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20、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