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促织 文言文(100句)

2023-01-28 19:29:3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促织文言文逐字翻译

1、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2、②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3、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4、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5、洁白画绢之上,突然腾起风霜气,原来纸上苍鹰,凶猛不同一般。

6、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

7、③疑问代词——安、焉、何。

8、②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

9、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10、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11、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12、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不知道是不是准确~好久以前学的了~~。

13、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年,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

14、这首题画诗写于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末期,与《房兵曹胡马》约作于同时,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15、③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齐桓晋文之事》)

16、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17、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18、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19、(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20、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二、促织 文言文

1、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

2、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3、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4、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赌博,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公差。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5、(齐宣王)说:“不相信。”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解析)不速之客:招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解析)日薄西山:接近在官清恪,未尝闻私。(解析)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吾亦望汝副其心(解析)名副其实:符合

7、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8、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9、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10、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吴越一作:胡越)

11、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1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解析)句中“用”和“以”位置相同,而“用”的意思又是我们拿得准的,“以”的意思是“任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解析)见:被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解析)弥:愈,越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解析)固:险固的地势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解析)族:族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析)“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追亡逐北(解析)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13、「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例:

14、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15、译文:不久从井中打捞上来尸体。

16、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17、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18、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像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蛤蟆,就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19、高一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20、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游褒禅山记》)

三、促织逐字逐句翻译

1、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2、文言虚词中三类特殊现象

3、③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勾践灭吴》)

4、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5、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6、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7、隐约有点印象老师说的是这个人很幸运的意思因为在西方狗是人们最爱的宠物得到千般宠爱而且外国的狗都好贵的哦

8、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9、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己去寻找,希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捉到一只。”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最终没有成功。

10、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11、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贾似道(jiǎsìdào)字师宪,理宗时拜右丞相,权倾朝野,大小朝政决于馆客,日与群妾斗蟋蟀。元兵南侵,被郑虎臣执杀。《促织经》二卷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专论蟋蟀的书,中分论赋、论形、论色、论胜、论养、论斗、论病诸章,系统描写了蟋蟀的种类、形态、斗法、养法,大多为实践经验的总结。也不乏虚妄之语。有《夷门广牍》本。

13、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他便跟着癞蛤蟆的踪迹,分开草丛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趴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

14、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15、于是,就;因而。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16、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17、(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

18、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19、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0、②实词标志法: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文言文谓语,可利用此特点在它之前找主遇,之后找宾语。

四、促织文言实词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2、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是有所触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

3、再就是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现在从全国考题看有两种,一种是断句,所谓“断句”就是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在这里断开了。一种就是翻译,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把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在翻译句子的时候,可以有六个字的方法:

4、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5、只要解开丝绳铁环,画鹰就会凌空飞去;只要轻轻呼唤一声,画鹰就会拍翅飞来。

6、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7、何当:安得,哪得。这里有假如的意思。击凡鸟:捕捉凡庸的鸟。

8、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9、③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10、字形推断法(形训法)

11、①项王未有以应,曰:“坐。”(《鸿门宴》)

12、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13、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14、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表示让步时,用在前一分句,译为"虽然""倒是".

15、(2)语气助词:也、矣、焉、耳、哉、乎

16、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愚溪诗序》)

17、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18、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9、让步关系,尚且,还。

20、一百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墓碑上刻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很喜欢这句话,不过今天我想做一些修改:常常去治愈,总是去帮助,然后永远去安慰。

五、促织翻译古诗文网

1、①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2、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3、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

4、因此,考生除了考前浏览复习古代职官表、古代科举制度常识等,还应该在临场注意辨析选项的表述,看是否要结合文意理解。

5、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②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7、②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8、①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9、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10、(原句语境)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加红字为得分点,三个3分,句意通顺2分,共5分)

11、异史氏说:“皇帝偶尔使用一件东西,未必不是用过它就忘记了;然而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抵押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所以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关系着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视啊!只有成名这人因官吏的侵害而贫穷,又因为进贡蟋蟀而致富,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车马,得意洋洋。

12、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13、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14、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之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人,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15、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16、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

17、高一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学习要点与课下练习

18、「孰若」「与其……孰若」表示选择(舍前取后),译为:"哪如""与其……哪如……"

19、①为之奈何?(《鸿门宴》)

20、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赤壁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