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的诗句托物言志(100句)
一、关于蝉的诗句
1、咏蝉作者: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蝉作者:虞世南垂蕊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A.高洁品格B.忠贞爱情C.孤独忧愁D.离情别绪
3、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垂丝钓》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5、每年的夏天,都会蝉在树梢上鸣唱。蝉鸣,是蝉的求偶手段。会鸣叫的是雄蝉,雌蝉烏“哑巴”。蝉鸣唱时,不是用,也不用喉,而是用翼后空腹里的一对像钹的“乐器”。蝉的鸣叫是|由体内神经输出的电流刺激了位于p内骨膜上的鸣肌,使鸣肌以每秒伸缩一万次的频率来振动而发声的。蝉俗称知了,是一种能破坏树木的害虫。雌蝉在产卵的时候,先用产卵器把树枝刺成一排排卵讀,再把卵产在里面。蝉的幼虫要無土中生活12〜13年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变成蝉。到春天,蝉的幼虫渐渐向土地上层移动,吸食树根的汁液,危害树木。幼蝉出土以后,爬上树干,外皮从背部中央裂开后,幼蝉就脱壳而出,爬到树梢用头部腹面的长嘴插入树枝吮吸汁液,损伤树木。
6、彼蝉鸣矣,于林之表。含风饮露,以乐吾道。有怀载迁,
7、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8、楚人方苦热,柱史独闻蝉。晴日暮江上,惊风一叶前。——《和尉迟侍郎夏杪闻蝉》
9、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10、蝉这一叫让我忽觉自己鬓角已白,也回不去以前的家了。
1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12、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13、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实际上,咏蝉包含着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1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唐·李商隐《霜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清·袁枚《所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15、白话文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离别之酒请不要推辞,让我们开怀畅饮。入朝为官就像靠近玉炉中的熏香让人心中欢畅,只是至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欢聚一堂。
16、一声初应候,万木已西风。偏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闻蝉》
17、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18、古诗: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所见》(袁枚)宋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19、蝉鸣伊何,时运未与。匪叹秋徂,怨斯路阻。愿言莫从,
20、齐宫往事谩省,行人犹与说,当时齐女.雨歇空山,月笼古柳,仿佛旧曾听处.离情正苦.甚懒拂冰笺,倦拈琴谱.满地霜红,浅莎寻蜕羽.
二、关于蝉的诗句托物言志
1、高蝉旦夕唳,景物浮凉气。木叶渐惊年,锦字因络纬。稍断当窗梦,更凄临水意。清香笋蒂风,晓露莲花泪。——《闻蝉》
2、感新犹感旧,更复几多年。闻蝉(宋)宋祁秋风日夕惊,庭树喝蝉声。
3、蝉,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弱小生命体,朝饮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苍茫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这一生命规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爱,蝉被带入诗词中成了意蕴丰富的诗歌意象。
4、原文: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5、《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宋代:晏殊
6、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7、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8、关于蝉的诗有李商隐的《蝉》、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9、恐是千年恨,偏令落日呼。蝉(宋)梅尧臣柳上一声蝉,沙头千里船。
10、农历六月初七的时候,江边树上的蝉开始鸣叫了。
11、实际上,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12、2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宋代:晏殊 (释义)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停留片刻后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13、故园闻处犹惆怅,况是经年万里行。蝉(唐)李郢饮蝉惊雨落高槐,山蚁移将入石阶。
14、待到清秋白露日,又是秋风送秋蝉.
15、出自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蝉鸣兮夕曛,声和兮夏云。白日兮将短,秋意兮已满。 《听早蝉歌》
17、早蝉孤抱芳槐叶,噪向残阳意度秋。也任一声催我老,堪听两耳畏吟休。得非下第无高韵,须是青山隐白头。 《早蝉》
18、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9、衰意先鶗鴃,繁音伴沸羹。
20、轻鬟犹记动影,翠蛾应妒我,双鬓如雪.枝冷频移,叶疏犹抱,孤负好秋时节.凄凄切切.渐迤逦黄昏,砌蛩相接.露洗馀悲,暮烟声更咽.
三、古代关于蝉的诗句
1、若使秦楼美人见,还应一为拔金钗。
2、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其中,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4、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5、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6、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7、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9、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10、《蝉》(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11、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六月三日夜闻蝉》
12、出自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
13、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宋)苏轼蜕形浊污中,羽翼便翾好。
14、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闻新蝉赠刘八》
15、袅袅迎来二月天,阡上农夫说丰年.
16、山蝉秋晚妨人语,客子惊心马亦嘶。能阅几时新碧树,不知何日寂金闺。若逢海月明千里,莫忘何郎寄一题。《晚山蝉》
17、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18、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
19、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20、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五代楚·刘昭禹《闻蝉》
四、关于蝉的诗句古诗词七言
1、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晚蝉》
2、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3、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白话释义:蝉本来就因栖息于高枝,难得一饱;它鸣叫不停,却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无穷啊。
4、蝉抱高高柳,莲开浅浅波。倚风疏叶下庭柯。况是不寒不暖、正清和。浮世欢会少,劳生怨别多。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5、原文:暮蝉声尽落斜阳,银蟾影挂潇湘。黄陵庙侧水茫茫。楚山红树,烟雨隔高唐。岸泊渔灯风飐碎,白苹远散浓香。灵娥鼓瑟韵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长。
6、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7、秋来闲何阔,已抱寒茎槁。蝉(唐)陆龟蒙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
8、傍晚夕阳斜照,微风吹过湖面,蝉鸣不歇。夜晚降临,颗颗清露点缀在红莲之上,煞是可爱。稍作停留后便骑马赶赴即将开始的酒宴。
9、秋后的蝉已接近生命尾声,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且夕。
10、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11、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12、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13、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4、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15、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其所编的《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原有诗文集三十卷,但已散失不全。民国张寿镛辑成《虞秘监集》四卷。
16、 新蝉终夜叫,嘒嘒隔溪濆。杜宇仍相杂,故人闻不闻?
17、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
18、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19、郁悒谁语。君子至止,慰我延伫。何斯违斯,倏尔遐举。
20、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五、关于蝉的诗句
1、垂(ruí)音近于“锐”,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
2、蝉(唐代李商隐诗作),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3、《蝉》唐代:李商隐
4、蝉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已记录约 2000 余种蝉)。一些分布于沙漠地区的种类,当体温过热时,会从背板(tergum)排出多余的水分,进而达到冷却及散热的效果。
5、萧条旅舍客心惊,断续僧房静又清。借问蝉声何所为,人家古寺两般声。《秋蝉声》
6、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戴叔伦《兰溪棹歌》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绕岸车鸣水欲开,鱼儿相逐尚相欢。——王安石《鱼儿》眼似珍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沉。——章孝标《鲤鱼》潭中鱼可数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雎盱。——杜甫《浣溪沙》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江南曲》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观游鱼》
7、(唐) 张籍《和崔驸马闻蝉》
8、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画蝉》
9、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
10、大意:萧疏梧桐之上,蝉儿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续不断地鸣叫声从树枝间传出,回荡树林之间。
11、门柳不连野,乍闻为早蝉。游人无定处,入耳更应先。 《早蝉》
12、一雨一番晴,山林冷落青。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闻蝉》
13、齐女屏帏失旧容,侍中冠冕有芳踪。翅翻晚鬓寻香露,声引秋丝逐远风。旅馆听时髭欲白,戍楼闻处叶多红。《新蝉》
14、蝉(唐代虞世南诗作)作者托物寓意,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全诗简练传神,比兴巧妙,以秋蝉高洁傲世的品格自况,耐人寻味。
15、蝉彻夜悲鸣,叫到五更天,已是声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断绝了。
16、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早蝉(唐)白居易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17、鬓蝉似羽。轻纨低映娇妩。凭阑看花,仰蜂粘絮。春未许。宝筝闲玉柱。东风暮。 《垂丝钓》
18、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19、(唐) 贯休《闻新蝉寄桂雍》
20、曾感去年者,又鸣何处枝。
- 托物言志的诗句六年级下册(100句)
- 德丰利达的抖音伤感说说(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
- 有关蝉的诗句 成语(100句)
- 蝉鸣之时的微博爱情说说(withinyouilose)
- 意欲捕鸣蝉的下一句怎么写(100句)
- 蔡良蝉的qq空间唯美说说(成功就像你种一下的一颗种子,)
- 托物言志诗歌鉴赏专题(100句)
- 关于梅花的诗句托物言志(100句)
- 描写荷花的诗句托物言志(100句)
- 蝉鸣泣之时的微博伤感说说(双12购物节和光棍节已傻傻分)
- 金凯利的抖音伤感说说(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
- 神崎的抖音伤感说说(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
- 托物言志的古诗名句(100句)
- 托物言志的诗句四年级(100句)
- 骆宾王在狱咏蝉(100句)
- 在狱咏蝉并序古诗全文注音(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