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托物言志的诗句六年级下册(100句)

2023-05-27 15:38: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托物言志的诗

1、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如此渺小低微,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2、描写事物要紧扣与此事物有关的人事的变迁、荣辱、生死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处处都浸染着人物的喜怒哀乐。虽只是对事物的描绘,但读者读来却字字都包孕着真切动人的情感。

3、这是一棵竹子,生长在岩石缝里,每天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风风雨雨,却越长越坚劲。

4、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

5、(答案)不完全一样。(1分)虽两者遭遇困境、甘受考验,但《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赞美,着重表达了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能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做一个无比坚强、正直清白的人。(关键答对《石灰吟》所言之“志”,给3分以上)

6、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7、纵然身死尤遗直,

8、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10、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11、“借景抒情”PK“托物言志”

12、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3、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14、(试题)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经过多年磨砺,终于炼就了这把宝剑。锋利的剑刃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可遗憾的是,它还从来没有被使用过。今天,我拿出这剑给你看,请你告诉我,谁遭受了冤屈不平的事情,我一定去行侠仗义、铲除邪恶。

16、释义: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无休止地长吟。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17、《菊花》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他表面上写的是菊花实际上写的是诗人的志向。表达了作者对菊花高洁、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18、这样一株柔弱的小草,在这样一棵神圣的树底下,一定该俯首称臣必恭必敬了吧?我竭力想从小草身上找出低眉顺眼的谦卑,最后以失望告终。这棵不知名的小草,毫无疑问是非常渺小的。就寿命计算,假设一岁一枯荣,老树很可能见过小草五千辈以前的祖先。就体量计算,老树抵得过千百万小草集合而成的大军。就价值来说,人们千里万里路地赶了来,只为瞻仰老树,我敢肯定没有一个人是为了探望小草。

19、冰天磨砺铁铜身;

20、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二、托物言志的诗句六年级下册

1、你难道没有看到昆吾的宝石被炼成宝剑,通红的炉火,剑锋上射出紫色的光焰?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了解诗的内容,在了解整首诗的基础上理解诗中的重点句。

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4、电子课本、知识点、同步练习

5、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6、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7、这首诗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是属于我们以前介绍的咏物诗。咏物诗的特征是“托物言志”。我们再分析这类诗歌的时候把握两点,第一找出所咏事物的特点,第二结合写作背景和诗人生平。分析其所要表达的志向或情感。

8、如果我是一条鱼,我更喜欢我躺在沙漠里

9、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10、并在有水的上游,放上水

11、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12、地冻风摇蟠龙根,

13、被人邀请去看一棵树,一棵古老的树。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已被唐朝的地震弯折了腰,半匍匐着,依然不倒,享受着人们尊敬的注视。

14、霜冻雪冷本性显;

15、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6、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17、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18、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19、像琉璃玉匣里吐出一朵白莲,剑柄上的金环是日月的光辉镀染。

20、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三、托物言志的诗及表达的情感

1、我远离所有你在的地方

2、⑤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于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处于绝望的境地。对于我们个体生命而言,有时心灵也会结上一种“茧”。如果我们能用心去咬破自己构筑的外壳,尽管这一过程会很痛苦,但于生命的重生,它又实在是一种必须。

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4、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5、把我最温柔的情感,磨碎糅合在这字里行间不动声色的给了你。

6、粉身碎骨浑不怕,

7、体会诗句含义,了解诗人的崇高志向和节操,学习诗人的高贵品质和高尚的人生追求。

8、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9、海燕无心与其他动物争权夺利,鹰隼不必猜忌、中伤。

10、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11、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12、释义: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13、好了,今天就讲这首诗。希望大家通过思考,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到我的班课来,我们共同讨论研究,解决你学习上的疑惑。谢谢大家!

14、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15、迁移诵读,读出意境

16、九上语文理解性默写常考题集合

17、时光就这样在手指中一点点漏去

18、⑪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米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19、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以“革命理想”为主题,选取的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言志诗。《石灰吟》表面是写石灰,实际是以石灰自喻,表明自己保持崇高品格的追求;《竹石》是为题咏《竹石图》而作,抒发了诗人对黑暗、污秽的社会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节操。

20、而对于曾经,我已经没有了回忆

四、托物言志的诗句 古诗六年级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心小学辛晓明

2、小草昂然立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就被吹得蜷曲了身子,但我气息一尽,它就像弹簧般伸展了叶脉,快乐地抖动着,我向它吐了一口气,它还是在弯曲之后怡然挺立。我悲哀地发现,不停地吹下去,我有气绝倒地的一刻,小草却安然。

3、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4、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5、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6、(设计意图)接受理论认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解读才能充分获得自由的存在,才能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终实现。诗歌的学习更应如此,知识的建构,意象的触摸,精神的领悟,教师始终只能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者,学习条件的提供者,学习策略的引导者,学习困境中适度的帮助者,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我以为,教者有为而不乱作为,是学生获得深度学习可能以及持久学力的关键。

7、持盏笑饮楼头,看醉荼蘼。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10、⑭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

11、人又何常不是这样?总会遇到些许挫折,不要放弃坚持,总有一天会迎来你的幸福。

12、把风中狂飘乱舞的柳枝比作得势猖狂的小人,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13、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14、“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15、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6、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例如:郑板桥的《竹石》,借竹子的笔直顽强来言自己为人正直,不与世随波逐流。

17、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18、诗歌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初中生都在埋头背!

19、我打着灯笼又开始在纸上行走

20、(设计意图)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在不同类型的文本里有不同的侧重与表现形式。《石灰吟》无疑是多维和谐统一的样本。积淀语言,发展思维,获得审美,文化化育,学生学得的不仅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可以融入血脉的贯穿古今的精神图腾。作为语文教师,在《双减》新要求背景下,减什么,增什么,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我以为,就《石灰吟》教学而言,基于认知规律,为学生打开时间的画轴,打开激荡心魄的体验之门,打开自主探索与享受言语的语文世界,利于减轻学生对学习的心理负担,减少低效机械的训练,有助于高质量学习方式的重建。

五、托物言志的诗

1、以诗引诗,感受诗体

2、草是卑微的,但卑微并非指向羞惭。在庄严大树身旁,一棵微不足道的小草都可以毫不自惭形秽地生活着,何况我们万物灵长的人类!

3、(答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抒发了作者对物质上清贫而心灵富足的一类人的赞美。(评分:共4分。每问2分。第二问意思对即可。)

4、再想象画面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相机进行二次指导。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画面,千锤万凿那是怎样宏大场景怎样漫长的时间啊,别急,让声音多飞一会儿,让画面看得更完整一点儿,读!再如,每句诗都有属于自己的情感,浑不怕声音一定铿锵有力,一定豪气干云,读!

5、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自己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

6、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7、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8、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草……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枯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中……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9、▍综合整理和编辑: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10、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11、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1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13、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14、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15、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17、如今终于得遇“君”,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剑客毫不犹豫地亮剑在手,“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今天将这把利剑拿出来给你看看,告诉我,天下谁有冤屈不平的事?)豪侠之气跃然而出,读之使人顿感血脉偾张,怒发冲冠。

18、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9、待到秋来九月我花开后百花杀。

20、首先,();然后,();接着,();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