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骆宾王在狱咏蝉(100句)

2023-04-15 12:25:3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骆宾王在狱咏蝉

1、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2、在蒙难时,骆宾王以蝉比兴,以蝉比喻自己。露重,蝉翅轻,无法高飞;风多风大,难保自身芳香。

3、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4、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主要手法是双关。

5、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

6、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7、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

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10、(蒙冤受屈)骆宾王《在狱咏蝉》

11、收听音频,末尾有问题,留言回答,每周统计点赞最高的用户获得精美图书一套。

12、⑿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13、这首《在狱咏蝉》是唐诗中的名篇。是骆宾王在狱中所作。

14、“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意思是,秋天蝉声不断,引起了身陷囹圄的诗人的无限愁思。诗人触景生情,情因景生。情感从何而来,是因闻见了蝉声。该诗用起兴对起开篇,将蝉声与愁思对举,两相映照,下笔自然,工稳端庄。即是咏物,物必在先。首句咏蝉,次句写己。咏物非本意,借物抒情才是目的。首联两句诗衔接自然,浑然天成。写蝉时,抓住两点:时间是秋,动作是唱;写人时,抓住三点:身份是囚犯,心理活动是愁思,愁思的程度是深。

15、骆宾王性格里有一种骨子里带来的骄傲与不平,他才学惊人,却仕途不济,一开始科举考试屡屡困于常务。后来被道王李元庆看中,招为幕宾,李元庆是李渊的十六子,是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弟,本来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可是骆宾王在李元庆手下也尽显傲娇本色,李元庆后来也只好敬而远之。

16、(建军节特别节目)王昌龄《出塞》

17、⑽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18、那堪:一作“不堪”。白头吟:乐府曲名。露重:秋露浓重。

19、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20、“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

二、骆宾王在狱咏蝉

1、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2、咏蝉骆宾王表达诗人悲戚的是,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3、⑻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4、读完全诗我们自然会发现,诗人在这里有一层言外之意。蝉的怨恨还能得到我的同情和理解,我的处境又有谁来同情和理解呢?自己的悲哀要远胜于秋蝉。

5、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响:指蝉声。

6、这首诗作于狱中,通过叙说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性以及不为世人理解的哀伤。

7、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8、✦曩时:前时。✦将:抑或。

9、狱咏蝉这首诗: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10、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11、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2、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13、这是一首反映作者在逆境中仍然坚持高洁情操的咏物诗。诗中表达诗人悲切情绪的句子是“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4、《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5、一首好的咏物诗,常常有意无意地,有深有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这需要我们细加体会。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16、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

17、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诗中的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骆宾王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18、⒀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19、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20、“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承接首联,是隔句相承。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继续写蝉,第四句承接第二句继续写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的字面意思是,蝉凄切的悲声仿佛是在一遍遍吟唱卓文君的《白头吟》“凄凄重凄凄”,这声音真难以让人忍受。深层意思是,蝉啊,你不该对着我这鬓发苍白的牢狱之人唱你凄凉的歌。你的吟唱正好刺痛了我的内伤,正好引起了我的愁思。骆宾王巧借“白头吟”用来一语双关,加深了原意。首联写听觉,由蝉及人,闻蝉声而动客思;这一联写视觉,由己及蝉,观玄鬓而自悲伤。

三、骆宾王在狱咏蝉中的名句

1、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2、诗人的“咏蝉”,是在狱中听到蝉在树上的鸣唱,触景生情,巧妙地用“咏蝉"抒发情怀。以蝉咏人,以人咏蝉。

3、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4、没有人知道我像蝉一样高洁清廉的品行,谁会为我表白我清白的内心呢?

5、唐诗三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6、✦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7、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8、这三首诗的共同点,都是借咏蝉来剖白作者自己的心境。题为咏蝉,实为自咏。由于他们三人的身世、遭遇、感情、气质的不同,虽吟咏的是同一个对象,却出现迥然各异的面貌,极富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

9、后来骆宾王曾另寻出路,远赴塞外,有过数年的军旅生涯,所以后人曾经有观点认为它是唐代第一个走向边塞大漠的知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开山人物。

10、形容清白高洁。典出唐.胳宾王《在狱咏蝉》诗:唐初诗人骆宾王,因为上书言事,触怒了武则天,被捕下狱。在狱中写了《在狱咏蝉》诗,末联说:“无人信髙洁,谁为表予心!”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感秋风,同咏蝉。”

11、露太沉重很难飞进,风太大,鸣叫声很容易被埋没,比喻现实中的压力,借蝉比喻自己被陷害入狱的现境。

12、回复“郦波”,获取郦波百家讲坛

13、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节课程都是精心挑选,每一天的努力都是,想让你过得更好。

14、唐高宗仪凤年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则天,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15、虞世南笔下之蝉,是清雅华贵之蝉,骆宾王笔下是绝望呐喊之蝉。诗如其人,蝉如其人,各有千秋,交相辉映。正如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虞世南以“垂緌”来形容蝉的触须,这一形象便带有特定的象征意义。骆宾王的“无人信高洁”,为蝉打抱不平,为自己的处境而悲伤。

16、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17、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18、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19、✦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20、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

四、骆宾王在狱咏蝉朗诵

1、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2、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3、欢迎关注听读写诵诗书音画

4、李白的朝廷不用之怒与高适的军旅不公之怒都很大,也很激昂。但并非所有的愤怒都有这样宏大的时代背景和雄壮的英雄基调。怒生于不平,有的时候,这不平非常私人化,但是,仅仅针对私人的不平更让人觉得冤屈,让怒里带着怨,愤里含着悲。比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5、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6、说起来这和武则天息息相关。当时虽然还是唐高宗时代,但武则天已经晋升天后,在权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武则天一路上位,不知打破了多少规矩,突破了多少底线。而这些规矩和底线,恰恰是骆宾王作为一个士人内心坚守的东西。骆宾王当时的身份是侍御史,算是监察官员。监察谁呢?他居然监察到武则天头上去了,不断上书武则天,奉劝她就此止步。这当然会触怒武则天。于是就有人见风使舵,诬陷他贪污。监察官员自己贪赃枉法当然是重罪,所以,骆宾王被抓起来,关在大理寺的监狱里,等候命运的裁决。一旦到了这个地步,确实就是对人心志的极大考验。达观如苏东坡,在狱中不是也会写下“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这样颓丧的诗吗?那么,骆宾王这首诗会怎么写呢?

7、《在狱咏蝉》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词作品,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8、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9、都是托物言志(骆宾王《在狱咏蝉》是蝉,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是孤鸿),都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10、无论如何,就是这次起兵葬送了骆宾王,让他从此不知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烟尘中。我们常常讲,唐朝这个伟大的时代成就了许多诗人,但是,同样是这个伟大的时代,也吞没了不少优秀的诗人。这就是历史的复杂之处吧。

11、沉:沉没,掩盖。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予心:我的心。

12、骆宾王(约626—684后),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13、这首诗歌通过咏蝉,抒发了诗人无罪入狱的忧伤,流露出对世道艰险的郁愤,表明了自己人品的高洁。比兴寄情。在诗歌中,比兴手法或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或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来比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志意趣。这首诗歌,首二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这是先言它物而引起所咏之词。诗人先写蝉,由此而写到人,也就是把所要吟咏的物(蝉)与人(诗人自己)联系起来。又如,诗中写道:“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诗人借“蝉”被秋露沾湿难以奋飞,鸣声被秋风阻遏无法传播广远的处境,喻指了自己无罪被诬,身陷囹圄,有冤难诉的郁愤之情。

14、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15、xī lù chán shēng chàng , nán guān kè sī qīn 。

16、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17、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

18、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19、✦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侵:一作“深”。

20、虞世南笔下之蝉,是清雅华贵之蝉,骆宾王笔下是绝望呐喊之蝉,李商隐笔下是窘迫无援之蝉。诗如其人,蝉如其人,各有千秋,交相辉映。正如清代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所说:“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五、骆宾王在狱咏蝉赏析

1、骆宾王大家都知道,是初唐四杰之一。神童出身,七岁就写下那首著名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诗入选了小学一年级课本,一举成为所有中国孩子的童年回忆,知名度不亚于李白的《静夜思》。事实上,骆宾王也是“初唐四杰”中留下诗作最多的人。但是,这首咏蝉诗很不一般,它是一首在狱中写就的诗。有道是“文章憎命达”,诗人大多天真,又喜欢说话,有时候说多了,不免触犯各种忌讳,常常被贬官,或者干脆当不了官。但是,不得志归不得志,一般还不至于达到身陷囹圄的程度。骆宾王何以至此呢?

2、这是一首蒙难时的感慨诗作。

3、诗人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假借蝉的口气来写蝉,表面看来是蝉在自说自话,其实全部是诗人自己的心声。全诗采用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喻成蝉。全篇还采用双关的手法,从颔联开始,句句写的都是蝉,但句句其实又都是自己。那“玄鬓影”和“白头吟”,既是蝉,也是囹圄中的自己。那“露重”和“风多”既是蝉的境遇,也是自己的遭际。而结尾的蝉的一问,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声声呐喊。

4、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5、徽纆(mò):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予心:我的心。

7、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8、“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中的“徽纆(mò)”指的是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该句源自《在狱咏蝉》的并序,其原文如下:

9、此诗正文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

10、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一作:客思侵)

11、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12、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13、都是借咏蝉来剖白作者自己的心境。题为咏蝉,实为自咏。由于他们的身世、遭遇、感情、气质的不同,虽吟咏的是同一个对象,却出现迥然各异的面貌,极富个性特征和审美情趣。

14、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深:一作“侵”。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高飞。

15、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一作:那堪)

16、是骆宾王的诗《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7、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18、蟪(huì)蛄(gū):一种比较小型的蝉。

19、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20、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