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张养浩字希孟年方十岁(100句)

2023-04-15 12:23:5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张养浩字希孟

1、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初,议立尚书省,养浩言其不便;既立,又言变法乱政,将祸天下。台巨(谏官)抑而不闻,遂疏时政万余言,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肯容,复构以罪罢之。养浩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

2、——这真是:多少人“官”念深重、官梦难醒?只因未读张养浩!

3、拖条藜杖山林下,无是无非快活煞,王侯卿相不如咱。兴来时斟玉斝,看天上碧桃花。翻腾祸患千钟禄,搬载忧愁四马车,浮名浮利待何如?枉干受苦,都不如三径菊四围书!

4、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

5、虽居林下,心怀苍生,尽管已年届况上有八旬老母,张养浩还是散尽家财,星夜赴任。

6、至元二十九年(1292),他入京拜谒时任平章政事的不忽木。对志在“修齐治平”的青年后进,不忽木对张养浩满怀期许,向朝廷极力推举,先是礼部令史、御史台掾史、后又荐为中书省掾属,继而选授堂邑县尹。

7、[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①,减尽风流②。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③。问花不语④,花替人愁。注释[注释]①黄花:菊花。②减尽风流:减去美好的风光。③人比黄花瘦:引用李清照《醉花阴》词句。④问花不语:将自己心事问花,花不回答。赏析[赏析]《对菊自叹》是一首寓情于物、借景抒怀的曲子。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黄花零落,减尽风流。自己也精神颓唐,瘦过黄花。怜花正是自怜,作者借菊自叹,乃是对自己政治上失节(为异族统治者服务)的悔恨。最后两句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句,则又是隐晦笔法说自己有难言之隐,有些近于替自己开脱了。“人”与“黄花”互怜互叹的“对话”,构成了该曲独具一格的形式。

8、伍子胥本是楚国人,后逃到吴国,成为吴国的重要谋臣,吴国打败越国后,他看出勾践的野心,劝吴王夫差灭越,结果反而被夫差杀害。

9、受張氏得稳世家宗亲理事会的委托,由我宣布張氏得稳世家宗亲理事族规,家训。

10、(西晋时期的陆机,曾为成都王司马颖表为平原内史,故世称“陆平原”(汉置平原郡辖十九县,晋为平原国,诸侯国不设丞相而设内史负责政务)。司马颖在讨伐长沙王司马乂的时候,任用陆机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余万人。《晋书》本传称:“列军自朝歌至于河桥,鼓声闻数百里,汉魏以来,出师之盛,未尝有也。”陆机与挟持了晋惠帝的司马乂战于鹿苑,大败。宦人孟玖等向司马颖进谗,陆机遂为司马颖所杀。临终时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二子陆蔚、陆夏同时被害。洛阳遇害,还葬云间,现墓周河套尚存遗址,仍可辨认。弟陆云、陆耽也随后遇害。)

11、2016年11月28日

12、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表里:即内外。《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注:“晋国外河而内山。”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13、张养浩(1269—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初为东平学正,后游京师,献书于平章不忽木,遂被举荐入御史台,拜监察御史。曾上万言书论及时弊,因言词切直,为当权者所忌,被罢官。为了避祸,他不得不改换姓名逃走。后复官,为翰林直学士,延祐间为礼部尚书。英宗时,他官居参议,又因犯颜直谏而几乎被祸。后归隐家乡达十年之久,曾多次拒绝朝廷征召。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他被重新起用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到任后全力赈济灾民,积劳成瘁,卒于任所。死封滨国公,谥“文忠”。其著作有《三事忠告》、《牧民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存世小令有162首,套数2首。

14、天历二年,陕西大早,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皇帝特地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便将家中财产分给村中的穷人。

15、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6、人到中年,我闲读张养浩,如饮醇酒,陶醉其中。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張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人,唐朝名相張九龄的弟弟張九皋的第23代孙。元代散曲家。

19、大汇总|2018考研试题、资料汇总整理(强烈建议收藏)

20、1241644478@qq.com

二、张养浩字希孟年方十岁

1、热烈祝贺纪念張养浩诞辰750周年学术研讨会2020年10月20日在济南市天桥养浩云庄隆重区举行!

2、他壮志不遂,怀才难遇,唯有高卧林泉,把满腹情思闲闲挥洒在故乡的湖光山色里。

3、张柬之老来遭难,把个苏子瞻长流了四五番,

4、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5、古往今来,国人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形成一种恶劣的价值观。结果是,考官(考公务员)、买官、巴结官员、官商勾结、官黑(黑恶势力)一体、官官相护……千百年来,多少人“官”念深重、官梦难醒。“君不见外州客,长安道,一回来,一回老”。

6、张晶:张养浩名作(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视为一种立意上的“陌生化”。它们给人以石破惊天之感,使读者极为震愕,震愕之余更加认识了封建王朝对人民的残虐。

7、張养浩遵循儒家学说,始终言行一致。《为政忠告》代表了他一生主张为官清廉的主导思想。《为政忠告》又名《三事忠告》,其中《牧民忠告》作于当地方官员时,《风宪忠告》作于当监察官员时,《庙堂忠告》作于当中央官员时。三事忠告,就是对地方官员、监察官员、中央官员的真诚劝告。《为政忠告》是元代吏道专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当时的政治思想、上下政务以及社会风气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后世的封建统治观念亦有相当影响。

8、第四句是陆机的事例。陆机是当时著名的作家,但是后来却在“八王之乱”中遭到诬陷,被捕之后,曾经感叹说:“华亭鹤唳,讵可闻?”

9、张养浩,字希孟,是济南人。他幼时就有德行和道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有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

10、张养浩散曲有小令161首,散套两套,大部分是罢官闲居之后所作,其创作高峰和代表作品大都在1321年归隐后的8年间。

11、孛术鲁翀:其文渊奥昭朗,豪宕妥帖,辞必己出,凛有生气。(《云庄类稿序》)

12、楚大夫行吟泽畔,伍将军血污衣冠,乌江岸消磨了好汉,咸阳市干休了丞相。

1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4、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⑻!

15、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16、张养浩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平民家庭,其曾祖以上的事迹已无可考。所可知者就是其祖父张山曾经从戎,其父张郁弃儒从商,所以积攒了一定的资产,为幼年张养浩的就学创造了经济基础。

17、“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18、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威严的宫廷中更应当谨慎。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我认为玩乐事小,影响很大;快乐得少,忧患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点燃花灯的计划。就赏赐给张养浩钱财布匹,来表彰他的正直。

19、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

20、楚灵均即屈原。他在《离骚》中说:“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后被放逐于沅、湘、洞庭一带。张柬之是武则天时的宰相,后来帮助唐中宗复位,被封为汉阳郡王。八十多岁的时候为武三思所陷,贬为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司马,抑郁而死。

三、张养浩字希孟意思是什么

1、張养浩长孙張伯远号硕儒小字伯一郎乡试举人,次孙張伯达号贯儒小字伯二郎廪生,三孙張伯逵号廓儒小字伯三郎荫国学,四孙張伯进号乐儒小字伯四郎至正进士,五孙張伯通号明儒小号伯五郎由岁贡生恩授顺义教谕,六孙張張伯适号醇儒小号伯六郎,镇守福建汀、延、邵等州,中营游击(将军),职功加都督(军区司令)。張养浩冫曾孙張慱富字茱端行曾孙張傳继字善端行曾孙張博红号次日小字千一郎恩赐上骑都尉,曾孙張博绿号春波小字千二郎,曾孙張博总号组贵小字千三郎,教授,贡生,诰封修职郎。張博绽号文绿小字千四郎庠生張傳继之子張得聪字思圣行張博红之子張利胜字思义行張博绿之子字多社行張博总之子張得稳字磐巩号金石,原任广东韶州知事(族谱记载)

2、此时元廷尚未开科取士,但世祖忽必烈推行“汉法”。张养浩幼时起即专注于儒家典籍,日日研习,攻读不辍。

3、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4、第六句当然是苏轼的遭遇。苏东坡大才,但是一生却多次遭到贬谪,最终却病死在常州。结局令人唏嘘。

5、竭诚欢迎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参与评论,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欢迎大家不吝赐稿,共享虞乡文化之香醇。

6、中华張氏丹山得稳世家族规:

7、张养浩虽心系天下,立朝敢言,不以个人身家性命安危为进退计,但面对元朝官场的腐败,他深感一已之力的无奈,于是毅然辞官退隐,真可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典范。李士瞻《题滨国张文忠公云莊卷后》:

8、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

9、由此可见张养浩归隐后的生活极为惬意,亦有终焉之志,故朝廷屡次以高位征召皆不应。但当得知关中旱重灾大,民堕水火之中后,毅然散财赴任乃至为民捐躯。孛朮鲁翀《张文忠公归田类稿序》:“文皇即位,关陕以西兵祲旱厉,民莩政荒,拜行台中丞迺起。西驰及秦,民四流亡,耄穉孑遗若鼎鱼筏蚁。天毒方炽,汤沸泛滥,吏士猖蹶,目瞠神骇,莫克拯救。公懇悃率倡,务用仁术。官帑不继,倾已囊槖,日不胜给,每每大恸。民仅复苏,公疾薨。天子闻之,恻然闵悼。……中外嗟惜。”(《全元文》第32册第292页。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0、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11、文章很有用,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和朋友们一起学习吧!

12、影摇动城郭楼台,杯斟的金波滟滟,诗吟的青霄惨惨,人惊的白鸟皑皑。

13、一开头,就因为“聚”和“怒”这两个使用得极妙的词而让人耳目一新,把“峰峦”和“波涛”写得气势雄伟,极见作者炼字炼句的功力。

14、元廷连续七次起召张养浩,均不赴。

15、于是张养浩便检查府库中文字清楚可以检验的钞票,一共清点出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在钞票的背后全都加盖官印,同时又刻十贯、伍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背后的印记出售穠食,去府库验明数目以换取银两从此官吏不敢再舞弊了。

16、这几位古人,都曾经非常成功,但结局都非常悲惨。所以张养浩才感叹说:“要安,不安,怎如俺五柳庄逍遥散诞。”

17、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18、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19、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长。”《北邙山怀古》中写到“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只有《潼关怀古》以难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一个浊世中的真君子。他有民贵君轻的思想,他有为民请命的胆魄,他有济天下苍生的壮怀,他是孟子的门徒,胸中充塞着磅礴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数百年后读张养浩其人其曲,犹能听见他的感喟、悲怆、辛酸、无奈与苍凉。

四、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

1、明代·宋濂《张养浩》白话释义:

2、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3、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简介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是在区委、区政府、区人大领导关怀支持下,由我区稼轩文化及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研究、创作、出版、普及、推广、教育和文化产业从业者发起成立的社团组织,协会由区文联主管,经区审批局注册登记成立。

4、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5、原文: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6、可惜上苍欺人,天历二年七月,张养浩竟积劳成疾,一病不起,卒年六十。消息传出,百姓哀之如失父母。

7、山,有水有云有树有路才活。宋代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无云则不秀。”古人说山多说云,诗词中说山又说云的名篇名句很多:“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

8、乡村良善全生命,廛市凶顽破胆心,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未戮乱朝臣!

9、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10、”这首赋写得文笔奇丽、意境恢弘,被时人称赞为“只余一赋千金值,零落齐州白云楼”,一时争相传诵

11、元至大三年(1310年),面对元朝腐败的吏治和日渐混乱的政局,張养浩犯颜直谏,上《时政书》,直斥朝政沉疴十害,条条可置自身于死地。《元史》评述《时政书》:“言皆切直,当国者不能容。”張养浩又于至治元年(1321年)上《谏灯山疏》,劝诫元英宗勿玩物丧志,应心系天下和百姓。元英宗评价说,只有張养浩才敢上书《谏灯山疏》这样的劝诫之言。其忧国忧民、冒死直谏的勇气和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12、立读书之志。张养浩自幼好学,读书昼夜不辍。父母担心他用功太过会伤及身体,他便关上房门,偷偷点灯夜读。

13、既然已经按照刑罚对他们进行了惩处,还把他们看作盗贼,这是断绝了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盗贼们感动得哭了。他们互相告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

14、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

15、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16、得稳裔孙情同手足尊宗敬祖爱护祖堂

17、请全体宗亲共同遵守家训、族规。

18、第一句,说的是西汉时期班超的故事。班超作为西汉的名将,奉命镇守西域以抵挡外敌,后来更是被封为定远侯。班超一生几乎都奉献在了西域,年近七十时,班超因为“老病衰困”想要回到故乡,于是给皇帝上书,一连三年都没有被允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想要回到故乡而不能,虽然封侯却也是透着无尽的悲哀。最终因为班超的妹妹再次上疏,才得到皇帝的同意调回。“飘零玉关”便是指的这件事。

1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如果这首曲子的曲意仅仅停留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上,那么它仅仅宣扬了佛家“一切皆空的思想”,它与其它怀古诗(与《洛阳怀古》“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与陈草庵《山坡羊叹世》“兴,也任他;亡,也任他。”与《骊山怀古》“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与赵庆善《长安怀古》“山,空自愁;河,空自流。”与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的主题并无多大区别。在否定历史的同时,也否定了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正因为最后两句就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深切同情与关怀。

20、以从二品的翰林侍读学士征召不至,而以低一级的御史中丞召却“幡然就道”,为什么?前者是周旋于皇帝政要之间,后者系救民于水火之中,张养浩为官之目的于此可见端倪。《元史》卷一百七十五“张养浩”:

五、张养浩字希孟文言文阅读答案

1、少年知名,19岁被荐为东平学正,历官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官职。在任监察御史时,因批评时政而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后因其父年迈,无人照顾,于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辞官家居,此后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见饥民困苦万分,难以周济,竟为之痛哭,遂“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元史》本传),不久便积劳成疾病卒。(1)他的散曲多写弃官后的田园隐逸生活。有《三事忠告》、《归田类稿》等。散曲集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谓其曲“如玉树临风”。

2、《潼关怀古》中对历史的概括,显指元代现实生活:怀古实乃伤今,沉重实乃责任。这种复杂的感情要结合作家的生平经历才能理解。张养浩特殊的仕途经历,决定了他的怀古散曲中有一种参破功名富贵的思想,《骊山怀古》中写到“赢,都做了土;输,都做了土。”《洛阳怀古》中写到“功,也不长;名,也不

3、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4、明,仇英,松林六逸图(局部)

5、张养浩雅致化的散曲佳作

6、山东按察使焦听说了这件事,推荐他为东平学正。后来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

7、还有[双调·水仙子]《咏遂闲堂》:

8、洪武三年(1370年),因欧阳佑等儒士采得元朝事迹还朝,朱元璋遂于二月初六开局续修《元史》,仍命宋濂及王袆为总裁,至七月一日,全书告成。七月,因失朝被降职为翰林编修。

9、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

10、这首小曲的确精妙,堪称张养浩的散曲代表作。

11、張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十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太过用功(累坏身体)就制止他,于是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

12、张养浩的这首小曲,取了一个标题,名叫“警世”。他想警醒世人,但从古至今,又有几人真能看破。

13、若我滨国张文忠公之为人也,道行于朝廷,思所以尊主庇民者,将尽其心力之所能言能为而不顾。一有不乐,则拂衣而去之,入山林,伏岩穴,读古人之书,以歌圣贤之道,若将终身焉,此其志也。……及文皇即位,发政施仁,与民更始,首诏以公为西台御史中丞。当是时,西土饥,民乃大疫,公伤之,即日奉诏就道……(《全元文》第31册第458页。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14、一天到晩不停地读书,白天默默地背诵,夜晚就关上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张养浩任堂邑县尹。上任后首先拆毁了滥设的祠庙30多所。

15、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6、天上皇华使,来回三四番,便是巢由请下山。取索檀,略别华鹊山。无多惭,此心非为官。

17、李斯有黄犬悲,陆机有华亭叹。

18、路逢饿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满城都道好官人。还自哂,只落得白发满头新。

19、“做官时只说闲,得闲时又思官”,简直是一幅活生生的宦海沉浮众生像。还是劝大家,早点断了思官的念头。

20、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谥文忠。尊称为张文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