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及原文(100句)
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
2、3)蓝关:蓝田关的简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东南,在韩愈贬谪的路上。
3、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一)
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感情真挚婉曲,诗风沉郁。
5、译文早上一张谏书送到皇帝面前,傍晚就降职远调到潮州路途遥远有八千里。
6、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郦波简短点评)
7、《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8、首联记叙,直白的表达自己被贬谪的原因,相当于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与“夕贬”,而且一贬就是“八千里”,诗人虽遭贬亦无怨悔。
9、✦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10、“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
11、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炉,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2、字词典故“衰朽”:衰落,老朽。“残年”:晚年,暮年。“衰朽惜残年”:(杜甫《奉赠李八丈判官(曛)》“所亲问淹泊,泛爱惜衰朽。”)杜甫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所有的亲人亲友都问候我的漂泊,他们都很博爱,爱惜我这个衰朽之人。那么韩愈这里是用衰朽之躯来爱惜残余的暮年,还加了感叹号,什么意思呢?他的侄孙韩湘来了,就好像“所亲问淹泊”了,韩湘准备跟他去,也是作为家族的后辈去照顾他后面的生活。所以韩愈这里的意思,一方面明知道这样的上奏章,会发生这样的事。却也宁肯如此。而现在也即将去过以衰朽之躯爱惜残年那样的生活了。加了感叹号,是一种悲惨状。
13、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
14、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何况天子在“九重”之上,更不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15、这一联通过对壮阔景色的描绘.渲染出严峻冷酷的气氛,与孤苦渺小的个人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前路的艰辛,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1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主题思想是,诗中通过对侄孙湘的嘱托来表现韩愈的内心情感,表到了作者不在乎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国为民上书虽遭被贬但不后悔的无私奉献精神,把自己生死利益置之度外的品质。
17、此诗抒发了作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全诗熔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贬谪潮州途中创作的一首七律。
18、běn wèi shèng cháo chú bì zhèng,gǎn jiāng shuāi xiǔ xī cán nián。
19、赏析颔联:颔联表明诗人怎样的心迹?
2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及原文
1、至于跟随韩愈的侄孙“韩湘”于长庆三年(823年)登进士,任大理丞。
2、背完3000单词才知道:这样学英语,速度提升10倍!
3、这一联写诗人欲除弊事反遭贬.不惜残年而无悔,意气坚定。诗人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真有胆气,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正不阿。
4、languagepoints
5、人生总是有起落的,在封建社会,君王的喜好会直接影响臣子的仕途。在古诗中,左迁指的是贬谪,所以这首诗中,诗人是很失落的。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所有读音如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zuǒqiānzhìlánguānshìzhísūnxiāng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yìfēngzhāozòujiǔchóngtiān,xībiǎncháozhōulùbāqiān。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yùwèishèngmíngchúbìshì,kěnjiāngshuāixiǔxīcánnián!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yúnhéngqínlǐngjiāhézài?xuěyōnglánguānmǎbùqián。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zhīrǔyuǎnláiyīngyǒuyì,hǎoshōuwúgǔzhàngjiāngbiān。
7、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9、我们来看后续的故事,估计这韩愈在路上死了小女儿,也觉得自己落得这么个下场,颇为不值,于是就上奏为自己辩白。唐宪宗也感到韩愈事实上是忠心的:(宪宗意欲重新起用韩愈,所以先说及此事,观察宰相的态度。但“皇甫镈bo2”憎恨韩愈为人心直口快,怕他重被起用,便抢先回答说;“韩愈终究太狂放粗疏,暂且可考虑调到别郡。”适逢大赦,宪宗便于同年十月量移韩愈为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820年(元和十五年)春,韩愈抵达袁州。同年九月,入朝任“国子祭酒”,冬季回到长安。
10、《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2、一心想为朝廷去除弊端,又怎么会因年老体衰而顾及年老的生命?
13、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
1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左迁”: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侄孙”:侄儿的孩子叫“侄孙”,即兄弟的孙子。“湘”:“韩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这个诗名就是说,韩愈被贬官,走到蓝关的时候,他的侄孙韩湘赶来,要陪着他一起往南方去,韩愈写下了此诗,给韩湘看。
15、初中《语文》第6册语文出版2003年版
16、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17、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18、首联写因“一封(书)”而获罪被贬,“朝夕”而已,可知龙颜已大怒,一贬便离京城八千里之遥;颔联直书“除弊事”,申述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颈联即景抒情,既悲且壮;尾联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19、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20、但是现在社会中,每个人拥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可以触手可及的状态。看淡荣辱,向内发现自我,或许是一种诗人期待的人生境界。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翻译
1、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2、YouhavecomefromafarandIknowwhatyoumean;
3、⑴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蓝关:在蓝田县南。《地理志》:“京兆府蓝田县有蓝田关。”湘:韩愈的侄孙韩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庆三年(823年)进士,任大理丞。韩湘此时27岁,尚未登科第,远道赶来从韩愈南迁。
4、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5、韩愈后来描述了自己被贬时的情形:“严令启程,仓淬cui4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也就是说韩愈的家人后面也被驱逐,赶来和他汇合。结果他的小女儿死在了去潮州的路上。
6、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诗的背景:
7、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8、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9、刚刚通报!河北新增1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0、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1、第三句“欲”是入声字,“欲为”两字都应读高,表示愿望强烈。而“明”字高读短读,则突出了皇帝本应歉下平和,惠及天下百姓;“弊”“事”高读短读,表现作者辅佐皇帝之心的坚决;下句“将”读低读长表现了作者为皇帝和百姓牺牲之多,“衰朽”读高,强调自己的身体状况;“惜”字是入声字,高读短读,突出了美好生命的短暂,以及无法掌控其在自然规律下消逝的痛苦;“残”字读低读长,同样表现了作者牺牲之多。“肯将衰朽惜残年”一句变换节奏,突出了作者强烈的情绪。
12、展开全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左迁谪贬,,古人以右为尊,以右为上,右迁即升官,,而左则为下,左迁则是贬官。元和十四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表极言其弊,被贬潮州刺史这是韩愈左迁潮州途中行至蓝田县时,写给远道赶来送行的侄孙韩湘的一首诗。最后一联,点出“示”字,是对侄孙“收骨瘴江”的后事嘱托,全诗言辞凄惋,感情沉郁,悲歌当哭,动人肺腑。
13、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14、1)左迁:即贬谪。《增韵》:“人道尚右,以右为尊。”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尔雅》“迁,徙也”。
15、贺莹,南昌市雷式学校高中英语教研组长。三尺讲台,一颗爱心,是贺老师从教十多年来的执着追求。贺老师还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是不竭之泉,时时奔涌出清新的、闪烁着斑斓色彩的溪流。
16、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对比鲜明,是韩诗七律中的精品。
17、一篇《论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抒写自己难以言状的愁绪,上句寓迁谪之感,下句怀恋阙之心,借景言情,形象生动,意境深远,是久为传诵的名句。最后两句沉痛地嘱咐对方,进一步吐露凄楚难言的激愤。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首尾完整,语言明晰,风格沉郁,“韩昌黎体”至此风格又变
18、分析尾联:试从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尾联的作用。
19、译文: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20、颔联直接抒情,“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非罪远谪的愤慨,也表明了尽管招来这场弥天大祸,他还是要保持老而弥坚、刚直不阿的品格。
四、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原文
1、上句“横”字读低读长,突出了云之多、云之低,营造出了一种压抑的气氛;“秦岭”字高读短读,表现出了秦岭之高、秦岭之险,突出了路途的艰难;“何”拖长,有离家遥远已看不到家的感觉;下句“雪拥”读高,强调路途艰难,“关”字读低读长,表现出蓝关道阻且长之感。“不”是入声字,强调路途的艰难,马的躁动不安。
2、全员核酸!查验证明!7地最新通告|阳性考生怎么办?|河北健康码开通新功能
3、本期朗读嘉宾,来自南昌市雷式学校高一(1)班的学生孙语嫣、高一(2)班蔡中天,指导老师——贺莹。
4、“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尾联是说,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另有心意,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愤激之情。
5、全诗容叙事、写景、抒情为一炉,诗味浓郁,感情真切。诗人韩愈在此诗中表述了自己的愁苦悲脑心绪,同时也蕴含为上表付出的惨痛代价。从思想上看,此诗与《论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从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的佳作。沉郁顿挫的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成之感。五六句宕开一笔,借景抒情。“云横雪拥”,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有力。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6、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
7、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8、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9、译文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0、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
11、内容上进一步深化诗意。
12、初读文本:读诵、领诵、听诵、齐诵。
13、“诵中华经典,做有德少年”石家庄市桥西区第二届校园诵读大赛启动
14、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15、yún héng qín lǐng jiā hé zài?xuě yōng lán guān mǎ bù qián。
16、讨论主题,立德树人。
17、九重(chóng)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18、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唐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的写下了这首名篇。
19、孙语嫣,南昌市雷式学校高一(1)班学生。
20、左迁:降职,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五、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心思想
1、yù wèi shèng míng chú bì shì,kěn jiāng shuāi xiǔ xī cán nián!
2、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翻译: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3、尾联很有“虽九死而不悔”的态度,也含有蹇叔哭师的悲切,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悲痛凄楚,溢于言表。
4、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真身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5、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6、阴云笼罩着秦岭家乡可在何处?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7、本为圣朝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8、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潮州州治潮阳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9、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阳去。
10、发现初筛阳性!一地全域封控!全员核酸!
11、4)示:上对下的指示、嘱托之意.
12、当时,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自己的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韩愈的一个十二岁小女儿,卧病匆忙前行的途中,死而埋在道旁。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1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4、 全诗共八句,二句书写被贬的前因后果,只因一封朝奏,后果是龙颜大怒,晚上就被贬到离京遥远的潮阳。四句申述自己爱国忠君的胆识和气魄,大有义无反顾的勇气。六句即景抒情,悲而惨烈,因身遭被贬之罪,心情一片恢暗,这种心境如同乌云遮盖一样,哪里还能找到家的感觉呢?前路茫茫,大雪横挡,险恶难测,马也踟蹰不前。末尾两句抒英雄之志,表骨肉之情,大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凄楚。
15、结构上扣题,尾联向侄孙交代后事,沉痛郁闷。
16、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版本二)
17、zhī rǔ yuǎn lái yīng yǒu yì,hǎo shōu wú gǔ zhàng jiāng biān。
18、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这首诗和《谏迎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9、关于这后一句解释,一定要注意韩愈这首诗首先是“示侄孙”的,而不是要去说给皇上听的。韩愈生于768年,此时819年,52岁事实也不算老。甚至他本还在青云直上的时候,如今为了这个事,确实是冒着自己仕途葬送,高官厚禄丧失的风险,所以他确实是为皇上好。这一点,唐宪宗事实也看出来了:(韩愈到潮阳后,上奏为自己辩白。宪宗对宰相说道:“昨日收到韩愈到潮州后的上表,所以想起他谏迎佛骨之事,他很是爱护朕,朕难道不知道?但韩愈身为人臣,不应当说人主奉佛就位促寿短。朕因此讨厌他太轻率了。”)
20、结合声韵,理解文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