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100句)
一、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1、《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2、(2)辩斗:辩论,争论。
3、一yī儿ér以yǐ日rì初chū出chū远yuǎn,而ér日rì中zhōng时shí近jìn也yě。
4、译文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而中午是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怎么回事。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5、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念“智”)乎?”
7、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8、《列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等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9、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10、yì ér yuē:"rì chū chū cāng cāng liáng liáng, jí qí rì zhōng rú tàn tāng, cǐ bù(bú) wèi jìn zhě rè ér yuǎn zhě liáng hū?"
11、《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12、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
13、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14、(3)故:原因,缘故。
15、《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列子》,可能是西晋人的作品。今本《列子》虽系魏晋人的作品,但他们在重新编辑《列子》时,毕竟采录了许多先秦古籍中关于列子的记载,并不是完全凭空捏造。其中有些寓言故事古朴无华,不见于汉魏诸书,如愚公移山、扁鹊易心等。可知今本《列子》中也保存了不少古本《列子》的断倚残篇与零星记载,对于研究列子其人及其思想仍然有一定参考价值。
16、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做人不可骄傲自满、固执己见,多向他人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学识更加完备。
17、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大者乎?”
18、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19、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20、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
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告诉我们的道理
1、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2、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3、kǒngzǐbúnéngjuéyě。
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贪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6、通过阅读,我们发现两个小孩有着善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而孔子则实事求是、谦虚谨慎——这说明了治学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道理。
7、《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8、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
9、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10、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11、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2、(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liǎngxiǎoérxiàoyuē:“shúwéirǔduōzhīhū?”
14、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15、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16、一yī儿ér曰yuē:“日rì初chū出chū沧cāng沧cāng凉liáng凉liáng,及jí其qí日rì中zhōng如rú探tàn汤tāng,此cǐ不bù为wèi近jìn者zhě热rè而ér远yuǎn者zhě凉liáng乎hū?”
17、kǒng zǐ dōng yóu, jiàn liǎng xiǎo ér biàn dòu, wèn qí gù.
18、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19、(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20、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三、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节奏划分
1、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2、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3、《列子》一书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其思想与道家十分接近,后来被道教奉为经典。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诏称《列子》为《冲虚真经》。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因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书中还有大量的养生与古代气功的论述,亦值得研究。我们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列子》是有必要认真阅读的。
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5、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6、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7、不同意两小儿见孔圣人不能裁决,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也采用反问句式,这里应明确两小儿的笑并无讥讽之意,应是活泼、轻松的语调,以表现小儿的天真可爱。
8、一yī儿ér曰yuē:“我wǒ以yǐ日rì始shǐ出chū时shí去qù人rén近jìn,而ér日rì中zhōng时shí远yuǎn也yě。”
9、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对这种现象有了科学的解释:早上和傍晚,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10、两小儿的观点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二人的观点都不尽全面。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反映出我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11、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12、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14、两小儿辩日属于什么体裁是寓言故事。是那个时代是春秋0....希望对你有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追问,祝你生活愉快!@!
15、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16、两小儿说的不对。正确观点:早晨和中午太阳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其大小也是相同的。理由如下:早晨的太阳角度低,穿透的大气层很厚,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很大,光路弯曲显著,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大;中午太阳角度大,穿透的大气层相对较薄,受到大气层梯度折射率影响较小,光路弯曲没有早上和傍晚明显,所以人看到的太阳就觉得小了。
17、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8、✦决:决断,判定,判断。✦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孰:谁。✦为:同“谓”,说,认为。✦汝:你。✦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19、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0、(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四、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诗意
1、三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
2、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3、此文节选自战国·列子《列子·汤问》第七章,文题是后人所加。
4、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
5、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念“智”)乎?”
6、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
7、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8、孔子到东方游历,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远,而正午时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孔子也不能决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9、yì ér yuē :" wǒ yǐ rì shǐ chū shí qù rén jìn, ér rì zhōng shí yuǎn yě."
10、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1、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12、yīéryuē:“rìchūchūcāngcāngliángliáng,jíqírìzhōngrútàntāng,cǐbúwéijìnzhěrèéryuǎnzhěliánghū?”
13、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14、✦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5、还有,中午比早晨时热,是不是因为中午时太阳离我们比早晨时离我们近呢?也不是。那又是因为什么呢?
16、最认真的文言文学习平台
17、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18、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9、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20、(14)决:裁决,判断。
五、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两小儿辩日
1、两小儿辩日的寓意是:知识是无穷的,学无止境,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2、▼点击小喇叭,开始收听吧!
3、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岀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代表停顿后面有.的是重音。请为我加分~!我会万分感谢滴~
5、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6、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7、(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8、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9、yì ér yuē:"rì chū chū dà rú chē gài, jí rì zhōng zé rú pán yú, cǐ bù(bú) wèi yuǎn zhě xiǎo ér jìn zhě dà hū?"
10、《两小儿辩日》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11、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12、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13、列子,原名列御寇,中国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影响深远。
14、故事版(非译文,讲故事可参考):
15、《两小儿辩日》里的一个小孩说因为早晨太阳冷,中午的热所以早上远中午近另外一个说早上的太阳大,中午小,所以早上的近中午的远而且事实的观察的确如此,那么如何解释?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16、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7、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18、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19、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