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100句)
一、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意深,含蓄无限,玩味无穷;调高,心驰物外,意溢于境。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怪不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曰:“文章之妙,亦一言蔽之,有境界而已。精品,不可不读;美文,不可不品。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3、(51)小学必背古诗75首—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4、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一)
5、(29)小学必背古诗75首——题西林壁宋苏轼(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6、(美文欣赏14)庄子名篇《逍遥游》康辉诵读附翻译王宠小楷作品
7、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8、(30)小学必背古诗75首——浪淘沙(唐)刘禹锡(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9、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0、《天净沙·秋思》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1、论语诵读颜渊第十二(完结篇)
12、(71)小学必背古诗75首——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
13、这首小令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 “断肠”二字为诗眼。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
14、描写景物,与上下文衔接,形成一幅从前至后的完整画面,给人以环顾四周的动态感。描绘一幅静谧的画面,体现温馨舒适的景象,与后文西风瘦马一句形成鲜明对比,令感情更加强烈。总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这几个意象本身已经带给人无尽凄凉萧瑟之感,此时对比小桥流水人家这样温馨幽静的画面,更加突出了断肠人行走天涯,只能看着别人合家团聚的悲凉境地,让抒发出来的感情更加的浓烈悲惨,使人感同身受。
15、国学朗读—增广贤文四(下)
16、(52)小学必背古诗75首—示儿(宋)陆游(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7、笠翁对韵上卷·十二文(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8、《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19、(53)小学必背古诗75首——三衢道中(南宋)曾几(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0、马致远是元代著名大戏剧家,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四大家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马致远从事杂剧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曲状元”之誉。著有杂剧十五种,存世的有《青衫泪》、《汉宫秋》、《岳阳楼》、《荐福碑》、《任风子》、《黄粱梦》、《陈抟高卧》七种。马致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赏析
1、又有元代无名氏小令《醉中天》(见《乐府新声》):“老树悬藤挂,落日映残霞。隐隐平林噪晓鸦。一带山如画,懒设设鞭催瘦马。夕阳西下,竹篱茅舍人家。”也有六个意象与马曲相同。
2、kū téng lǎo shù hūn yā ,xiǎo qiáo liú shuǐ rén jiā ,gǔ dào xī fēng shòu mǎ 。
3、“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整首诗的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诗人羁旅在外漂泊的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经历。“断肠”二字,一方面反映诗人伤心欲绝,企图斩断与世俗瓜葛的决心,而另一方面则真实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上的抱负追求却事与愿违的不甘之心。失意的马致远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所以马致远存世的元杂剧中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岳阳楼》、《陈抟高卧》、《任风子》以及《黄粱梦》,都是演述全真教事迹,宣扬全真教教义的。这些道教神仙故事,主要倾向都是宣扬要人们一空人我是非,摆脱一切羁绊,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
4、(15)小学必背古诗75首—早发白帝城(唐李白)(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5、这种奇妙的用字法,实在为古之所罕见,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与马曲用字法相似,但其容量仍不如马曲大。马曲用字之简练已达到不能再减的程度,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正是《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6、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枯藤老树昏鸦。衬托游子对家乡思念)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对家乡的情怀想念)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古道西风瘦马。抒出自己的悲痛)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夕阳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断肠人在天涯。比喻游子思念家乡的悲心,痛到了“肠断”!)。
7、上段三句十八字,九个名词连缀成不涂浓墨的书画,亦无一个虚造硬加的词,不同的景物天衣无缝地和谐地造化在—起,不得不令人拍案道奇。这种音节和谐、情景交融、妙含无垠的小令曲,故有“枯藤老树写秋思,不许旁人赘一词”之誉,的确委实不过。
8、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刘老师小楷练习)
9、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0、“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11、(23)小学必背古诗75首——别董大(唐)高适(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2、(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2)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1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属于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4、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安排往往具有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的特点,这种有序性的产生得力于作者以时间、空间的正常顺序来安排意象的习惯。
15、好文章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可读)
16、(读经典02)好文阅读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节选
17、⑷古道:古老破旧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18、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19、笠翁对韵下卷·一先(少儿跟读版)
20、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是哪个朝代的
1、(37)小学必背古诗75首—清明唐杜牧(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采用悲秋这一审美情感体验方式,来抒发羁旅游子的悲苦情怀,使个人的情感获得普遍的社会意义。
4、马致远的散曲。扩大题材领域,提高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疏宕豪爽,雅俗兼备。
5、笠翁对韵上卷十五删(少儿跟读版)
6、夕阳西下使这幅昏暗的画面有了几丝惨淡的光线,更加深了悲凉的气氛。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这时在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迎着凄苦的秋风,信步满游,愁肠绞断,却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方,透露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恰当地表现了主题,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7、(28)游子吟唐孟郊——小学必背古诗75首(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8、(06)立夏,古诗欣赏闲居初夏午睡起山居夏日
9、(61)小学必背古诗75首——竹枝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0、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11、马致远的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作品内容本身,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叙述羁旅漂泊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12、(05)与劳动有关的古诗,献给最美的劳动者祝福大家劳动节快乐!
13、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14、(44)小学必背古诗75首——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15、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16、词采清朗俊雅,而不浓艳,《太和正音谱》评为「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两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又若神凤飞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17、(04)品一首清凉的小诗—山居秋暝唐王维
18、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令中出现的意象并不新颖。其中“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署名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中“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宋张炎《壶中天·扬舲万里》词中也有“老柳官河,斜阳古道,风定波犹直”。
19、笠翁对韵:下卷六麻(国学诵读)
20、三字经全文诵读带拼音解释视频(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表达的情感
1、(美文欣赏)沈从文:我所生长的地方丨
2、笠翁对韵上卷—十一真跟读版(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3、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曲也就不复存在了。
4、豪放中显其飘逸、沉郁中见通脱之风格。
5、此曲叙述羁旅漂泊的人,时逢黄昏,感应突袭。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
6、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词。
7、(52)小学必背古诗75首—夏日绝句(宋)李清照(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8、笠翁对韵上卷十四寒(少儿跟读版)
9、(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敕勒歌北朝民歌
10、(35)小学必背古诗75首——小儿垂钓(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1、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12、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13、三字经(十三有连山有归藏)(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4、三字经(十二作中庸乃孔伋)(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5、(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既坠釜甑,反顾何益?已覆之水,收之实难。
16、这是马致远著名的小曲,28个字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这支曲以断肠人触景生情组成。从标题上看出作者抒情的动机。
17、2018文学考研人最合理的备考策略!(值得收藏)
18、(62)小学必背古诗75首——村居清高鼎
19、(美文欣赏12)京津游记(游南开清华随笔)
20、(名诗欣赏)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2、(63)小学必背古诗75首——忆江南词三首唐代白居易
3、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译文为: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5、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6、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二)
7、诗如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8、论语诵读——子路第十三(上)
9、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漂泊在外的羁旅愁怀)的情感。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远望黄昏时的乌鸦,正在寻觅枯藤老树栖息,(枯藤老树昏鸦.衬托游子对家乡思念)近看有正依傍着小桥和流水伴居的人家,(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对家乡的情怀想念)眼前只有一匹瘦马驮着漂泊的游子,(古道西风瘦马。抒出自己的悲痛)在秋风古道上慢慢移步。看夕阳的余晖已经昏螟西下。(夕阳西下)羁旅在外漂泊的人浪迹天涯,思念到肠断。(断肠人在天涯。比喻游子思念家乡的悲心,痛到了“肠断”!)供参考。
10、(34)小学必背古诗75首——山行唐杜牧(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1、(美文欣赏09)朱自清匆匆康辉朗读
12、书法日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3、十分明显,《醉中天》是从《赏花时》中脱化而来,模拟痕迹犹在,二曲中出现的意象虽与马曲多有相同之处,但相比之下,皆不如《天净沙·秋思》纯朴、自然、精练。
14、再看他用字:“枯,老,昏,古,瘦,下一字便觉愁重十分,成一句已经不能自己。至于成篇可让人泣不成声也。最绝处在马之前下一‘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人读之而倍感其苦,咏之而更感其心。读此曲而不泪下者不明其意也
15、(33)小学必背古诗75首——滁州西涧(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6、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天净沙·秋思》属于中国古典诗歌之中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尽管它是元曲(曲体),但实际上,在诸多方面体现着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17、这首《天净沙秋思》以极其干净简练的语言、特征鲜明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傍晚乡野萧索凄清的图画:太阳快要落山了,西风飒飒,乌鸦正在飞回枯藤缠绕的老树,小桥流水边有着几户人家,显得有些冷落肃杀。就在这个时候,村外古老荒凉的小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驮着彷徨无依的游子还在赶路,看得出这身在异乡的人儿是多么地想家。在这里,一个“断肠人”写出了浪迹天涯、漂泊不定的游子孤苦、苍凉的心境。作者将看似孤立的自然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景为情设,情由景发,情景交融,物我合强烈地烘托出了游子沦落天涯的羁旅愁怀。
18、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19、其一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二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其三西风塞上胡笳,明月马上琵琶,那底昭君恨多.
20、董解元《西厢记》中有一曲(仙吕·赏花时):“落日平林噪晚鸦,风袖翩翩吹瘦马,一经入天涯,荒凉古岸,衰草带霜滑。瞥见个孤林端入画,蓠落萧疏带浅沙。一个老大伯捕鱼虾,横桥流水。茅舍映荻花。”其中有六个意象出现在马曲之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