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意思(100句)
一、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1、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2、是的,瀑布就是如此泼洒,洒在空中轻霞里的,是那飞起的水珠;泼在山谷巨石间的,是那激动得如沸腾的水沫。“三叠泉”的“九叠谷”布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岩石,瀑布就在这些岩石中,奔流了数十里。
3、赏析李白说,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在南面见到了瀑布水。
4、那么此时的瀑布还是一般的瀑布吗?虽然它也像河川一般挂在那里,但此河川在李白的眼中已非凡间之物:
5、说了这么多香炉峰的事儿,其实李白只写了一句,而我们刚才分析出的美景美境,归根结底只是庐山瀑布的铺垫,什么铺垫呢?第香炉峰是为了更好的望庐,望这个瀑布,突出这个“望”字。第香炉峰雾气缭绕,一路走上去,让人对瀑布产生无尽的遐想。还有第生紫烟中既透露出超然世外的心情,而且还显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观察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也就是把庐山的风景从整体上提升到一种大泼墨、大写意的境界中,这就为后面继续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奠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李白这首诗,从一开始就是气度不凡,飘飘欲仙了。
6、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7、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8、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9、很多人看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竟然有两首,多半会吓一跳。是啊,李白确实写了两首,一首是很长的五言诗,另一首是很短的七言绝句,我们一般读到的是第二首,因为它进入了小学教材。据说李白一生五上庐山,要是只写一首,那也太少了吧。
10、赏析李白说,这瀑布高挂山巅往下流,足足流了三百丈;喷涌出的浪花,奔流了数十里的山谷。
11、Itstorrentdashesdownthreethousandfeetfromhigh
12、感谢胡华虹老师的积极参与,如果说胡老师的朗诵情绪充沛,发音动听,那胡老师儿子的朗诵则让人觉得十分惊艳,作为一名儿童,他英文朗诵的发音标准,节奏韵律把握的比较好,让人印象深刻!最后外教的英文朗诵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发音优美,但是在对于中文诗歌本身的情感理解上的不同,会影响朗读时的不同情绪表达。这其实也正是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存在跨文化理解的差异,这样的波动使得世界充满不同色彩。
13、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14、其次,紫色又可以视作一种联想。香炉峰的得名啊,原本不是因为形状,很多人以为这个“香炉峰”长的像前香炉一样,其实不是,而是因为烟气。我们现在去佛寺、道观啊,常常能看到香炉,然后香料燃烧之后,浓烟火星相互交织,尤其是在晴天的时候,在阳光的照耀之下,的确会出现紫色。一百多年前,伦敦到处都是烟囱,就被称为雾都吗?当时有画家作画,也把这个基色就定为紫色,这是化学燃烧,温度啊、光线啊、折射啊,等种种现象产生的景色。
15、这问题又来了,据说庐山的“香炉峰”有四座,李白登的是哪一座呢?如果李白是初到庐山,那么一般是会根据人家的介绍,走向知名的景点。如此我们可以从“孟浩然”的一些诗句得到提示,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有“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当时的”浔阳郭“就在如今的九江市柴桑区,所以孟浩然看到的应该是庐山”东林寺“后面的“北香炉”。而“北香炉”的西面山脊上有一条登山古道——“慧远路”,是“慧远大师”上匡庐讲佛传经之路。如果说李白是初上庐山的话,沿长江顺流而下,也是会泊船“浔阳郭”的,然后沿着“东林寺”后面的“北香炉峰”上去,这很符合“西登香炉峰”。如此,李白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性是走向“九叠谷”的“三叠泉”瀑布。
16、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17、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18、《望庐山瀑布》的诗意是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19、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译文:被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诗词注释庐山:我国名山之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状像香炉且山上笼罩烟云而得名。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遥看:从远处看。川:河流,在这里指瀑布。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疑:怀疑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此处指极高的天空。遥看:从远处看。
20、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
二、古诗望庐山瀑布的意思
1、第四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两句的气势非常之大。但细细读来,还是有波折、有递进的。第三句是极度的夸张,但仍属实写。“飞流直下”是一个完整的水流下落的过程。“飞”写瀑布的上端,指飞腾舒展的形态,表现瀑布刚冲出悬崖的时候;“直”写瀑布的下端,既表示笔直,也表示一览无余,表现瀑布即将落入河道的时候。“三千尺”固然夸张甚至荒谬,但为什么如此夺人眼球呢?这是因为好的夸张不在于吹出去多远,而在于吹出去多远都能拉得回来。也就是说夸张先让你不信,后让你信,这就造成了巨大的联想空间和情绪上的跌宕。所以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天上的银河,无论怎么形容它的广阔辽远,都不过分,所以这让夸张又在情理之中了。
2、古诗讲解:第3首《登鹳雀楼》
3、这两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于开元年间入长安之前所作。
4、细细地读完这四句诗,我们回头再看题目——“望庐山瀑布”,这个“望”字中的确包含了太多苦心的经营。我们总对天才呀有些误解,觉得是天赐才华、天纵奇才,不费吹灰之力、无需努力。事实上不然,其实这首《望庐山瀑布》,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付出了艰苦卓绝的思索和锤炼在里面。幸运的是,《望庐山瀑布》的第一首非常准确地记录了李白构思的轨迹,让我们能够充分地领略到这篇名作诞生的艰辛过程。
5、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6、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扩展资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瀑布的纵横之势,写瀑布来势之迅猛如天际白虹,即上面“喷壑数十里”一句的形象化。
7、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8、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9、“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0、别的一些因素也会使地形发生变化。比如,河底发生断裂,断裂的一边地壳下沉,另一边上升,这样当然会形成瀑布;另外,当河流被火山喷出的熔岩、山崩时塌下的沙石以及来自冰川的堆积物堵塞时,就造成了湖泊,而因为湖泊中的水壅得很高,从湖里流入河道时便往往形成瀑布;高山上的湖泊往山下输水时,自然更是一落千丈,白头山顶的天池出口就有一个约60米高的瀑布。从山中洞穴里流出的地下水也可以跌落得很厉害,形成悬挂的银河。
11、古诗《鹿柴》诗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12、“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的看上去瀑布像挂在山前。
13、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14、字词典故“九天”:(谓天空的最高处。)
15、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16、白话译文:从西面登上庐山的香炉峰,看见南面瀑布高挂在山前。瀑布高高悬挂达到三百丈,喷涌出的溪水有数十里长。瀑布水流迅疾如同闪电般,时隐时现恰如空中升白虹。初看以为银河从九天垂落,河水从云天高处半洒而下。
17、古诗讲解:第1首《梅花》
18、在一条河流上,河底的岩石种类在各处是不一样的,有的软,有的硬。软的容易被破坏,地势变低;硬的被破坏得慢些,相对地显得高了。在软硬岩石交界的地方地势高低相差比较大,就会出现瀑布。有的河流的支流注入主流的地方,因主流中河水破坏力很大,将河床冲刷得很深,支流则浅些,于是在此处也能形成瀑布。如果不是流水,而是冰川,更能刨刮出深浅不一的山谷,提供了形成瀑布的条件,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高山中。
19、庐山瀑布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南边,历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但自从李白吟咏庐山瀑布之后,似乎所有的诗都黯然失色了。后来的作品,不仅没有超过《望庐山瀑布》,甚至还会惹来其他诗人的批评。
20、●《鹿柴》作者介绍: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三、望庐山瀑布的意思翻译
1、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3、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
4、“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庐山景区的一座山,叫像香炉的一座山峰。有阳光有瀑布,自然就生出了彩虹,这里涉及到一个物理的小实验。有兴趣的爸爸妈妈可以动手来做出一个彩虹,一定会很好玩。“紫烟”应该就是诗人看到阳光下映射出的彩虹的光。
5、形成瀑布的原因很多,瀑布的出现清楚地表明了地壳上在不断发生变动。
6、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7、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8、在百度百科上说,“三叠泉”瀑布是宋代一位樵夫才发现的,这东西谁知道啊?第一个发现的人是谁,这谁说得清楚?只不过是后人看到的记载起源罢了。而李白也很可能是偶遇的:
9、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0、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11、这里有个词“挂流”,这和第二首的“飞流直下”有所不同,“飞流直下”突出的是直线的落差,而“挂流”就不见得了,一般挂的都是“布”。有的小朋友读诗可能会问,为什么是“三百丈”而不是其他数字呢?也许真就是因为“三叠泉”瀑布的一波三折。还有这个“喷”字,足见当时的水量是很大很足的,多大多足呢?“喷壑数十里”。我们知道“三叠泉”那里是“九叠谷”,有个“三叠泉漂流”的项目,而“南香炉峰”那里似乎并没有这么长的山谷。
12、座右铭:Thereisnothingnobleinbeingsuperiortosomeotherman.Thetruenobilityisinbeingsuperiortoyourpreviousself.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海明威)
13、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14、“直”,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所以直字的意思就是泻落,直下的意思好评哦
15、“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16、对于壮美的庐山瀑布,古代很多诗人都极尽描摹、礼赞之能事,但是却无人能够超越“诗仙”李白。李白不仅抓住了瀑布的神髓,还对之进行了无与伦比的渲染和发挥。一个“望”字,更是突出了全诗独具匠心的精巧构思,作者仿佛站在山峰之外,看到了紫色的烟雾从香炉峰袅袅升腾。于是整座香炉峰,都在李白的笔下鲜活跃动起来,那么李白又是如何描写瀑布的呢?请继续收看《中华经典资源库》之《望庐山瀑布》。
17、李白在群峰之间游览,很可能已经先看到了瀑布的模糊一角,或者在雾气缭绕之中听到了巨大的声响,但又不辨其貌,于是他向着香炉峰攀登,即所谓“西登香炉峰”。在攀登的过程中啊,他仿佛一时忘记了瀑布,转而沉浸在香炉峰的美景中。你看,日光照射山峦,形成紫色的烟雾,不过这里的紫色啊,不能只从颜色上理解。
18、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19、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四、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全解视频
1、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3、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4、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5、“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对瀑布的想象,将瀑布比作从天而落的银河。“疑”这个字在李白诗《静夜思》中也用到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都是通过“疑”字来描述比喻和好像的意思。
6、字词典故“还huan2”:(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7、“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8、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9、字词典故“紫烟”:(紫色瑞云;山谷中的紫色烟雾。晋郭璞《游仙诗》:“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川”:(河流。)
10、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11、"望庐山瀑布"的"望"是“看”的意思。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①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②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③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④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⑤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译文)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12、诗名《望庐山瀑布》,“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自古以来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13、“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通过开展经典诵读、书写、讲解等文化实践活动,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好地熟悉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14、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15、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 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16、将这里的瀑布水比喻成琼浆玉液,可见清甜可口;用这里的瀑布水来洗去容颜上的凡尘,足见清澈澄净。
17、“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18、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19、全诗四句共用二十八个字,极为刻画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观,抒发了诗仙李白对祖国河山充满了热爱激情。
20、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五、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全解
1、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远远望去,一条瀑布挂在前面的水面上。这里最传神的是一个“挂”字。瀑布原本是从山壁上突然倾泻而下的水,远远看起来就像是悬挂着的布,所以叫瀑布。作者用“挂”字形容它从上而下,非常形象。《望庐山瀑布》第一首中有“挂流三百丈”的诗句,也是用“挂”来形容香炉峰瀑布的。
2、飞速流淌的瀑布足足有三千尺,
3、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4、TheWaterfallinMountLuViewedfromAfar
5、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7、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8、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
9、第四两句进一步描写瀑布,“飞流直下”,写瀑布从高高的山壁上笔直地奔泻而下的迅疾情况。“三千尺”是一个夸张数字,它和上面提到的“挂流三百丈”一样都是夸大地形容瀑布从陡峭的山壁的极高处飞流而下的气势。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意思说让人怀疑那是银河从极高的天空降落下来了。银河本是晴朗的夜晚环绕天空的银白色光带,它既很壮观,又富于神秘的美,是大自然的一种天象奇观,用银河比喻瀑布,显示出瀑布银光闪闪,气势磅礴的壮丽奇观,真是别出心裁的联想。诗人在运用这个比喻时,不取“像”“似”之类的字,而用一个“疑”字,故意说它若真若假,却更强调了两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10、瀑布所拥有的力量与它的水量和落差有关。所谓落差也就是它的高度,水量、落差愈大,瀑布跌落的力量也愈大。
11、“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1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13、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14、《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的七言律诗。原文为: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的修辞手法。“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这是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15、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16、注:资料来源于360百科。
17、“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18、“搜索指南”:在“历史目录”中,搜索诗人、诗名或关键词句,然后点击搜索结果中的任意一首诗,进入点击上方的专辑,可以看到该诗人所有的诗歌赏析。
19、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0、《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