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村居和咏柳的诗意(100句)

2023-01-06 14:42: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咏柳的诗意

1、咏柳的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长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咏柳》盛唐诗人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而成,突出它的颜色美、轻柔美。后两句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

2、“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一系列艺术构思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3、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4、《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

5、蛾儿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贺知章(659~744年),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证圣进士,入丽正殿书院修书,参加撰写《六典》和《文纂》。后迁礼部侍郎,累迁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唐天宝三年(744年)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明明要说是二月春风剪出来的,却为什么先说不知”?这首诗之所以精致,就是因为诗人追求句法在统一中的错综。精彩的唐诗绝句,往往在第二句是陈述的肯定语气,第四句,如果再用陈述语气,就会显得呆板,情绪节奏也嫌单调,不够丰富。绝句中的上品,往往在第三句变换为祈使、否定、疑问,或者感叹。如如王翰的《凉州词》:

8、欣赏了醉人的西湖美景,令人陶醉的春天,下面让我们跟着老师来写一写本课比较难写的字。

9、(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10、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11、春天的新柳叶色青翠碧绿,如同碧玉妆扮着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条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剪裁出来的呢?是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

12、“幼儿学诗”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

13、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李商隐《对雪二首》

14、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15、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16、《咏柳》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7、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一问一答,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总体来说,柳树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18、正是因为这样,这些赏析文章才不得要领,时时用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来搪塞读者,如“构思新颖”、“比喻十分巧妙”、“形象突出妙”。岂不知,读者期待的正是构思新在哪里,比喻如何巧妙,巧在哪里,形象是如何突出的等等。

1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0、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二、村居和咏柳的诗意

1、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四首》

2、是谁把这柳叶裁得如此精致?原来二月春风——它恰似一把灵巧的剪刀。

3、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五》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贺知章《咏柳》诗意及赏析贺知章《咏柳》诗意及赏析。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③元人杨载在《诗法家数·绝句》中谈到诗的起承转的“转”。时说:“绝句之法,要……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6、《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7、杨柳,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

8、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9、咏柳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1、诗人笔下的柳树如此美丽多姿,令人着迷,同学们不妨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这美丽的柳树和这令人向往的春天吧。

12、《咏柳》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是唐代贺知章所写,诗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3、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李白《杨叛儿》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16、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咏柳)为题,比喻贴切、构思精巧,通过具体的物,形象方式来彰显春风的伟大力量,体现了造化之功。

17、贺知章(约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好饮酒,与李白友善。诗多祭神乐章和应制之作,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18、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1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0、西安航天城第四小学语文教师

三、贺知章咏柳的诗意

1、第万千柳丝表现了“柳树的特征”。不但写了柳树而且歌颂了春天。

2、《咏柳》这首诗的意思是:

3、《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4、而这种成功的探索,表现的并不仅仅是大自然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诗人对大自然的美的惊叹。美在哪里呢?

5、早读弟子规——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

6、柳树的叶子是什么形状的呢?

7、我们一起学习贺知章的《咏柳》

8、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10、春回大地,柳抽新枝,离乡多年的贺知章回到家乡,心情格外高兴。他见到一株高大的柳树绿意盎然,风中婀娜生姿,一时兴发,提笔写下《咏柳》一诗,从此流传千古。能写出这样佳作的贺知章又是何许人也?大诗人贺知章,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他的诗现存二十首,其中《咏柳》《回乡偶书》广为流传,同学们所熟知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就是《回乡偶书》一诗中的名句。贺知章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有“诗狂”之称。

11、《咏柳》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柳树的赞美,并表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春时期的杨柳,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赞美了柳树美丽的姿态。全诗原文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翻译:高大的柳树上长满了绿色的叶子,千万条树枝垂下来,就像是绿色的丝带。不知道这纤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啊,就像是一把剪刀。赏析:全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春天的柳树的姿态,碧绿的叶子、轻柔的柳枝,描写出一棵焕发生机的柳树。下两句反问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然后回答是春风,把春风比喻成剪刀,把春风实物化,非常的有意思。

12、精品新诗:作品要雅俗共赏,短小精悍,有真情实感,有艺术个性的新诗作品。

13、二月春风还能裁剪出朵朵漂亮的桃花。

14、意思: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诗意:《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6、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7、在古诗里,诗人常常会用这种拟人的方式描写自然景物,加给它们独特的性格。诗人当然知道,柳树还未发芽,并不是因为春风不作为,而是因为这年天气偏冷,树木还没有开始生长。但他如果把这些进诗里,那就不是诗了,是自然知识课本。

18、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9、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20、这里的第三句是否定语气,第四句是反问的感叹语气。

四、咏柳的诗意怎么画

1、这是诗人的锦心绣口,对汉语潜在功能的成功探索。

2、让幼儿通过音乐欣赏感知文字中的意境美、母语美,培养孩子专注力、稳定孩子情绪;通过画面欣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力。

3、从文化批评的角度来说,这首诗虽然在外部节奏和内在情绪上统一而又和谐,但其根本内容却表现了对妇女的一种固定观念,亦即,她们的美,是与化妆和女性的手工联系在一起的,不论是“妆”还是“剪刀”,不论是“碧玉”(小家碧玉)还是“丝绦”,都是某种男性趣味的表现,是供男性欣赏的,这明显是男性话语霸权的一种表现。

4、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是我们国家定为的植树节日,也是孙中山逝世的纪念日。他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在他任中华民国时期临时当大总统时,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

5、策划:汪光房、周庆、朱华杰

6、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7、这种方法并不神秘。粗浅地说,就是“还原”②,也就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家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不愁没有矛盾了。

8、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流畅,又华美。

9、柳树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植物,古诗《咏柳》更是脍炙人口的一首古诗,正所谓诗以赏心,画以悦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请小朋友和家长朋友们结合书中的配套诗情画意卡一起画一画古诗《咏柳》。

10、全诗:咏柳(唐)——贺知章

11、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12、水涨鱼天拍柳桥。——周邦彦《浣溪沙·水涨鱼天拍柳桥》

1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4、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5、第三句写的是柳叶,第四句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柳叶都是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16、2﹑可以使孩子受到美感的熏陶。唐诗中有不少篇章都写得很美,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都写得富于诗情画意。多让孩子读一读,背一背,可以受到美的陶冶,有利于身心健康。3﹑可以为孩子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诗歌中,既有不少儿童不认识的字,又有许多语法现象,学龄前阶段背些诗歌,可以使儿童提前接触汉语知识。不少人文学修养好都与他们从小接触过唐诗有关。4﹑可以使孩子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唐诗是古代的文化,在给孩子讲解唐诗时,可以随着讲解,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懂得一些历史知识。这比单纯地讲历史,更容易受到儿童欢迎。

17、唐天宝三年(744)告老还乡为道士。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全唐诗》存诗十九首。其写景之作,清新通俗,无意求工而有新意。

18、如玉雕一样的新柳碧玉婆娑,无数柔嫩的柳条挂下来象丝带一样。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19、在这醉人的春风里,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看一看。古诗之美一在它的文字美,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初步感受。本首诗中的“咏”和“剪”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忆,如“咏”左边形旁是“口”表示歌咏要用嘴,再如“剪”下边形旁是“刀”,表示剪子是一种刀。比较识字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不知细叶谁裁出的“裁”本意指裁剪衣服,所以被包围的部分是衣,“载和栽”都是它的形近字,下面我们来用几句顺口溜记住它们吧!做衣服要裁剪、有车能把人货载、要木就得把树栽。

20、(新诗大讲堂)长期招生

五、咏柳的诗意解释

1、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

2、原创佳作,用word排版或纯文本。抄袭责任,投稿者自负。

3、投稿邮箱:cl007427@qq.com(前两个是字母cl,后面是数字007427)

4、李白也有一首描写春风的诗,却不像贺知章这么精巧,而是透着一点忧伤:

5、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6、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7、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乐府吴声歌曲古辞《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南朝梁萧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中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8、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9、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0、写出了(反映了)对象的特征,就是好诗吗?抒情诗以什么来感人呢?是以客观对象的特征来感人,还是以主观情感感动人?

11、在1914年11月颂布了我国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植树造林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还可以起到扩大大山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田野、调节天空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12、二月春风还能剪出小燕子精致的燕尾服。

1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它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被后人誉为:“赋物入秒,语意温柔”。

14、春柳如同碧玉妆扮分外娇娆,垂下的万千枝条好象绿色的丝绦。

15、旧游无处不堪寻。——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16、第二句写的是柳条,它柔软向下垂。它很象织成的绿色丝带,这把柳树的又一特殊形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真是化功之笔。

17、——员晓敏,媒体人,热爱朗读与歌唱。《内在语》、《吟诗立卷》,我声音的世界,无限的乾坤。

18、在中国古代诗人的笔下,对春风的描写就更加浪漫了,例如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还有白居易的“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等等。

19、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二首》

20、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李商隐《夕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