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李商隐拼音版(100句)
一、无题李商隐
1、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2、蓬山7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4、在唐朝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5、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6、不管怎么说,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的的确确在中国古典的诗歌的题材当中开辟了一个新题。之前我们知道中国古典的诗歌当中有所谓的咏史,有所谓的咏怀,有所谓的感遇。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无题,正像我们刚才说的,看似无题实则有题,实则有题其实是全部的人生况昧尽在其中。
7、栏目主编:赵彦春、莫真宝
8、译文:我最亲近的知音她是美女莫愁的女儿,名字叫阿侯,她家的住处靠近小江畔的水流。腰条细得好象赵飞燕不能胜过跳舞的用力,柳眉虽长眉头紧皱好像汉桓帝时梁皇后的美丽啼妆只是个忧愁。她象陈阿娇一样美丽让汉武帝都想给她做黄金屋,可你思念我为何不用黄金盖成高高的几层楼房就能登高望远看见我来解除你的忧愁呢?
9、义山诗以其精深幽微、绮密瑰妍为特色,尤其他的无题诗,始终便是诗家研究的重点,被称喻为有着朦胧美的朦胧诗。义山有意使诗意模糊,于是唤出其中的暧昧晦涩和多义多解——正因无题,才含蓄婉曲,意蕴丰厚;正因无题,才摇曳生姿,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就以本诗为例,若仅就字面诗意而论,无疑是一首极佳的爱情诗。
10、4、直道两句:意谓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11、“相见时难别亦难”处于这种痛苦的感情的漩涡当中,作者自然就会引导出“东风无力百花残”,他和他的有情人之间的爱情就像这暮春时节样,没有力量再坚持下去,好似百花凋残一般。这个开头很悲剧,也非常的挣扎。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整首诗都是在写爱情,那么刚开篇就给我们的感觉是这场爱情注定是如此艰难,而它的指向也只有是失败。但也因为诗人看到了这种绝望,所以他又在苦苦的挣扎着想要挽回这段感情,希望这段感情不要胎死腹中。实在是太纠结了,也实在是太难捱了。
12、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全诗“别”字为通篇文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13、织着凤尾纹的绫罗,薄薄重重;碧纹的圆顶罗帐,我深夜赶缝。那回邂逅,来不及用团扇掩盖;可你驱车隆隆而过,无语相通。曾因寂寥不眠,想到更残烛尽;却无你的消息,等到石榴花红。也许你在垂杨岸,栓系斑骓马;怎能等到,送去会你的西南风。
14、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1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16、长眉画了绣廉开,碧玉行收白玉台。
17、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18、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19、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
20、在内容方面,这首诗紧承前诗。匆匆应官,被迫与心仪已久的女子分别,然而诗人还一直牵挂着对方。回想昨夜一幕幕难忘的情景,内心难平。能够与渴慕已久的人声息相通,已是一快事。此时此刻,对方又与自己心心相印,这份自得与快意就更不待言了。起句势平,“闻道”点出心中的渴望之情,“昔年相望”追忆往事,把人拉入深沉的回忆之中,同时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岂知”拔地而起,其追思由虚到实。
二、无题李商隐拼音版
1、第一首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写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
2、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3、ByLIShangyin
4、“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5、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6、莫近弹碁局,中心最不平!
7、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8、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10、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11、《无题》李商隐中谐音词为“死”和“丝”,“死”来比喻呕心沥血至死不移的深情。“丝”同“思”,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作品简介《无题》,晚唐诗人李商隐作品。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缠绵委婉、咏叹忠贞爱情的诗篇。诗人情真意切而又含蓄蕴藉地写出了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了爱情的坚贞,意境新奇,诗味隽永,已成千古传诵的名句
12、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13、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14、后两联又是一流转。末句,前人说是希望对方有信息送来,恐怕未必。前句有“此去”字样,应该还是由此及彼,是说自己想去探望,想象青鸟会殷勤引导。
15、颔联从自身着笔,以“春蚕”、“蜡炬”为喻,唱叹至死不渝的绵邈深情。这两句中的“丝”与“思”谐音、“泪”既指烛泪,也喻指人的眼泪。这一联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16、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1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8、颈联转换笔锋,拟想对方的心理活动,更进一层写出诗人的一片痴情苦意。这二句是悬想猜测之辞,设想对方的情况。“晓镜”的“镜”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照镜”。“云鬓改”指青春消逝,容颜憔悴。
19、秦汉胡同出品让世界柔软
20、译文:修长的眉毛精心描画好了,打开绣帘,婢女过去收拾好梳妆打扮的白玉镜台。她一见我就假作娇羞,却又频频顾盼自己的身影,她不知道其实我是个轻浮的冶游郎啊
三、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1、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2、李商隐的无题,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含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这首七古无题却不主抒情,不作心理刻画。
3、《瑶池》陈鹏举作品秦汉胡同宝藏
4、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5、这首诗写一种思念。第一联,上一句是穿透所有人心的实在话,因为通透,所以是诗。就像水墨,因为好,就有了五色,对人心来说,是五味。下句是说出现这个想法的时节和景色。让这水墨有了着落,有了拖累和质感。
6、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花香。
7、这种体验是什么呢?就是六两句。“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对于这位女子来讲,早晨起来揽镜自照,但看愁云惨淡。为什么愁云惨淡呢,头发都白了。“但愁云鬓改”本来是满头的乌发,现在乌发之中已经有了白发。对于这位男子来讲,因为这种思念“夜吟应觉月光寒。”夜晚的时候一个人在院子里散步,吟咏着那悲伤的诗句,心中涌起无限的痛苦,感觉到月光是如此的寒冷。所以我们说个是“云業改”,一个是“月光塞”,为什么会有这样痛彻的体验?为什么这样的体验让两个人甚至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就是因为对对方的那种执着和不肯放弃。
8、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
9、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11、第一首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怀念心中所爱之人的场景。深夜之中孤枕难眠,只能依靠回忆当年两人相遇的情景聊以慰藉,抒发内心的渴望与惆怅。第二首诗表现的是女主人不愿放弃,仍然坚定地追求爱情与幸福的态度。同第一首相比,第二首诗以女主人公的人生遭际为主体。
12、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
13、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14、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15、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16、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1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8、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19、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20、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所以取名为无题。这是李商隐的一首寄情诗,表达了诗人的相思情,因情的缠绵悱恻,而内心的无比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两人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誓言,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青鸟的身上。
四、无题李商隐表达的思想感情
1、蜡炬:蜡烛。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李商隐的诗歌中虽有着浓重的绝望和深沉的悲哀,却如叶嘉莹先生所说,却仍对这个世界“保留着爱、同情、了解的期待和信赖,……始终有一种滋润的诗意,即使面对悲苦,也仍能保有一份欣赏的余裕。”
4、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5、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6、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7、溧阳公主年清明暖后同墙看。
8、首联是以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颔联从景致转到人。颈联中用了两个故事来比喻爱情的美好,表达出深闺女子对爱情的向往。“一寸相思一寸灰”,将抽象的相思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用灰終表现相思的破灭。
9、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0、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11、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12、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13、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14、“锦瑟”二字,是李商隐诗思的开端,放在了开头,是这首诗前行的起点,也是这首诗生来的宿命。用来做题目,应该是这首诗的诗心规定了的。看起来很现代,其实很古朴。
15、这首诗以开头的“锦瑟”二字为题。
16、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17、不管是寄托说还是爱情说,它们都有一个特点,是把这无题诗集中在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的身上,认为这些无题诗所表达的就是具体的情感。那么随着研究的不断的深入,现在有更多的学者认为,李商隐的这些无题诗,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人生,对于情感那种恍惚不定的那种凄凉的,没有前途的,乃至有些绝望的人生的体验,在这些体验当中,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还有在仕途当中的失意之情。
18、七言绝句。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19、溧阳公主刚刚十四岁,在这清明回暖的日子,与家人一起在园墙里赏玩。这位贫家姑娘回到家后一夜辗转无眠,只有梁间的燕子,听到她的长叹。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20、还有一首大家喜欢的诗《夜雨寄北》:
五、无题李商隐原文及翻译
1、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2、李商隐感觉到“巴山夜雨”这情景,注定不能忘记。他写在了诗里,写给了自己的亲爱,他是在做一件人生的大事。而这,其实也就是这首诗永远让人喜欢的原因。
3、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译文:大路曲折回环延伸入到傍晚的天边彩霞中,路上并列的黑白相间毛色的骏马急于拉车的嘶鸣声听不到了、所拉的女子乘坐的用七种宝物装饰的车子也看不见了。有了春情的女子独自地能够和谁一起欢笑呢?白白地让阳城十万户人家的倾心的男子们思愁的面容破愁为欢喜了。
6、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7、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8、该诗的意思: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9、虽然深知沉溺相思,无益健康;
10、我却痴情到底,落个终身清狂。
11、小诗质朴无华,耐人咀嚼。从笔法上看,一是运用排比句展示时间,以时间的推移强调了小姑娘成长为少女的全过程;二是选取有年龄特征的细节,以塑造少女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悬知”二字把少女待嫁的心情刻画得十分细腻。“泣春风”传神,道出了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但更通人事,精神上也出现了苦闷。从另一个层面看,小诗抒写的对象虽是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似乎又可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十六岁,正是入世的年龄,诗人因前途未卜而揣揣不安的心理变化,似与“泣春风”的少女有相通之处。收处极见诗人的本意,言尽而意不尽。
1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3、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鹅黄。
14、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15、有“文布袋”美誉,相关著述被合集出版为“文布袋文存”。
16、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7、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
18、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19、送钩:古代的一种游戏。
20、这首诗写什么呢?写虚幻的生命,带来的不虚幻的心怯和胆寒。中两联,四个意象,只是“色”、“空”二字,末一联看似一言说破,其实是变本加厉。第一联上句是全诗总要。锦瑟二十五弦,怎么看上去有五十弦呢?是因为琴码,把二十五弦折成了五十弦?这情状,让人隐隐心折,很痛。这锦瑟弹出的音色,就像悲伤的人的思念,美得难以经受。
下一篇:没有了